中国文字的落后2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音译也有问题, 各地发音不同, 激光是意译, 比较好懂, 音译有"莱塞"和"雷射"两种,前者好象是学英国英语的人翻译的, 后者大概是讲美国英语的人翻的.而且英语的有些音在汉语里没有,只能找近似音, 汉字里又有许多同音字.这样同一词让不同人翻译可以有许多似是而非的版本, 也造成混乱.

可能还是把英文原词放上最好.

不知道在法国行不行得通?
 
不同意大屁股的观点.
中文最大的优点就是表意,而非表音.这就是为什么
*中国小学三年级能看懂西游水浒
*中国人看书看报从来没有不认识的词(某些音译词除外)
*中国考研究生不需要象GRE一样靠词汇
 
小提琴和梵阿玲放在小学生面前,哪个会让他更明白些?如果真的按音译,普通话和粤语翻译的小贝应该是一个读音。就像No在让哪个国家的人读都不会变成Yes,这是一个道理。EPSON是专有名词,是一个名字,只有音译这条路。

还是这句话,举例可以,但一定要想想和不合适。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当金子往脸上贴。
 
请教

stakeholder 和 niche 什么意思.
 
最初由 talk 发布
小提琴和梵阿玲放在小学生面前,哪个会让他更明白些?如果真的按音译,普通话和粤语翻译的小贝应该是一个读音。就像No在让哪个国家的人读都不会变成Yes,这是一个道理。EPSON是专有名词,是一个名字,只有音译这条路。

还是这句话,举例可以,但一定要想想和不合适。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当金子往脸上贴。

说你逻辑不过关,你还别不服。我用Epson举例是为了说明音译比意译好?你的脑袋整个就是一锅浆糊。
 
Re: 请教

最初由 alero 发布
stakeholder 和 niche 什么意思.

stakeholder,利益关系人。
niche就不太好翻译了,专业化市场、市场细分……都不太贴切。这个词的意思是指那些产品范围比较窄,但某个特定产品优势明显,“一招鲜,吃半天”的小公司的市场战略。
 
最初由 otq28 发布
不同意大屁股的观点.
中文最大的优点就是表意,而非表音.这就是为什么
*中国小学三年级能看懂西游水浒
*中国人看书看报从来没有不认识的词(某些音译词除外)
*中国考研究生不需要象GRE一样靠词汇

西游水浒不看就算了,损失不大。可是如果国人看不懂什么叫spreadsheet,而代之以“展开式软件”,这损失可就大了。

“中国人看书看报从来没有不认识的词(某些音译词除外)”,这倒是实情。不过,付出的代价也很惨重。以字组词是中国人的陋习,虽然这么做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但绝对弊大于利。典型的例子就是“权利”和“权力”的区别。据说,伟大领袖曾经说过:“什么天赋人权?我看是人赋人权。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据说伟大领袖国学造诣精深,但是遇到“天赋人权”之类的洋玩意儿一张嘴就露怯了。天赋人权是指人的权利,而不是权力。英语里right, power, privilege分的清清楚楚,一到中文这里就出问题,连伟大领袖都闹笑话,别说伟大领袖的子民们。

考研不用背大量的单词固然是好事儿,可是您今天说这话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古时候人考个秀才举人什么的,哪个不得把古书上难懂的字词连懵带猜的背的滚瓜烂熟?中国文字是表意文字,天生带有抗拒变革的惰性,以至于晚清时期的文字和秦汉时期的文字也没有多大实质差别,但却严重脱离于口语。口语和书面语言相脱节,这种痛苦大概你是想象不到的。

和中文同属于表意文字的藏文,也有同样的问题。不错,今天的藏文和佛经上的藏文区别并不是很大,学佛经倒是方便了,但是由于藏文缺乏现代科学应有的基本词汇,以至于很多科技词汇根本没法翻译成藏语,比如惯性、导弹等等。今天的藏族高中生学习数理化只能用汉语,而同样是少数民族的维吾尔、蒙古等族的中学就可以用本族语言教授数理化,原因就是他们使用方便的拼音文字。
 
可能俺们是不同的思想体系, 对于首次见到的音译英文词, 大部分情况下俺根本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也不容易记.特别是有些英文专业词音节很多,不同的翻译者按自己意思断章取义,加或不加一些音节,更加费解.

而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的人,让他们去把一个古怪的汉语发音去和一个不会念的英文词连起来, 并不比和一个哪怕是很拙劣的意译连起来容易.

历史上用音译比较多的是一些讲所谓洋滨?英语的人, 或者喜欢在中文里夹英文词的人, 和意译比起来才是倒退.
不排除个别情况音译短音节词能有比意译有更好的效果, 甚至是滑稽效果, 但多数情况还是要吃透词的意思,才有助记忆.
 
我10年前就听说spreadsheet应翻译成电子表格.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可能俺们是不同的思想体系, 对于首次见到的音译英文词, 大部分情况下俺根本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也不容易记.特别是有些英文专业词音节很多,不同的翻译者按自己意思断章取义,加或不加一些音节,更加费解.

而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的人,让他们去把一个古怪的汉语发音去和一个不会念的英文词连起来, 并不比和一个哪怕是很拙劣的意译连起来容易.

历史上用音译比较多的是一些讲所谓洋滨?英语的人, 或者喜欢在中文里夹英文词的人, 和意译比起来才是倒退.
不排除个别情况音译短音节词能有比意译有更好的效果, 甚至是滑稽效果, 但多数情况还是要吃透词的意思,才有助记忆.

有点道理。不过,这段话在五四时期用来反驳胡适等人大概很合适。今天的中文,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光是“有助记忆”就够了?当然不行。说白了,最大的挑战是在爆炸性增长的外来语面前(特别是科技词汇面前)中文还能不能招架的问题。“展开式软件”丝毫无助于信息的传播,其带来的混乱、误导和灾难性后果可想而知。

即便是洋滨?英语也是不坏的。如果你遇到一个难懂的音译词(比如斯普莱特希特),最坏的结果不过是不懂罢了,这样反倒促进你去找英文的原文(哦,原来就是spreadsheet)。至于“不同的翻译者按自己意思断章取义”,短期之内确实有这个问题,但时间长了一般都能取得共识。梵阿玲、引擎等词都经历过这个过程。

十全十美的主意是没有了。没办法,谁让这些鬼子太聪明呢。
 
最初由 otq28 发布
我10年前就听说spreadsheet应翻译成电子表格.

可你一定看不懂什么叫“展开式软件”。翻译的人胡来,读者的英语水平再高也白搭。
 
DPG举的"权利"和"权力"的例子是片面的, 因为仅用音译也无法解决.

就"Power"一词, 假如你在中文里用"泡儿", 别人就要问什么是"泡儿",字典上Power做名词有16个意思.
第一条是"The ability or capacity to perform or act effectively. "
那别人要问什么是"阿鼻力踢", "开拍塞踢", "破佛门" 等等, 每一个词偏偏都没有"精确的","无二义"的汉语等价, 需要去看它们自己的英文解释. 这样一来,仍然必须对英文和西方社会有相当的了解, 才能解决上面"权利"和"权力"的概念冲突.

那还不如直接放英文单词来的直观哩.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DPG举的"权利"和"权力"的例子是片面的, 因为仅用音译也无法解决.

就"Power"一词, 假如你在中文里用"泡儿", 别人就要问什么是"泡儿",字典上Power做名词有16个意思.
第一条是"The ability or capacity to perform or act effectively. "
那别人要问什么是"阿鼻力踢", "开拍塞踢", "破佛门" 等等, 每一个词偏偏都没有"精确的","无二义"的汉语等价, 需要去看它们自己的英文解释. 这样一来,仍然必须对英文和西方社会有相当的了解, 才能解决上面"权利"和"权力"的概念冲突.

那还不如直接放英文单词来的直观哩.

废弃中文更好。不过不知是用法语好呢还是英语好?这法语可不尿英语啊。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DPG举的"权利"和"权力"的例子是片面的, 因为仅用音译也无法解决.

就"Power"一词, 假如你在中文里用"泡儿", 别人就要问什么是"泡儿",字典上Power做名词有16个意思.
第一条是"The ability or capacity to perform or act effectively. "
那别人要问什么是"阿鼻力踢", "开拍塞踢", "破佛门" 等等, 每一个词偏偏都没有"精确的","无二义"的汉语等价, 需要去看它们自己的英文解释. 这样一来,仍然必须对英文和西方社会有相当的了解, 才能解决上面"权利"和"权力"的概念冲突.

那还不如直接放英文单词来的直观哩.

没看出来您还挺认真。不过,您这段话有点抬杠嫌疑。如果一句简单的“The ability or capacity to perform or act effectively”都找不到对应的中文来表达其中的关键词汇,那么问题可就严重了,咱就得考虑一下是不是需要把中文彻底扔进垃圾堆然后全民普及英语了。万幸的是中文还没有您担心的那么无能。

举“权力”和“权利”的例子,是想说明中文的以字造词是多么容易引起歧义。“我有权在这里发言”的权究竟是指权利抑或权力还是特权?说实在的,我是上中学以后才知道的。当初老毛大叫大嚷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以为“法权”就是“法律上的特权”,其实又是闹剧一场,因为人家的“法权”是指权利,不是特权。

以字造词造成的混乱数不胜数,其罪魁祸首就是“望文生义”。用音译来代替意译,正是破除以字造词望文生义的一个机会。
 
建议 Portfolio 译为:泡她富妞 或 炮打富妞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