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neverever 发布
高等代数中的绝大多数数学术语其实是很形象直观的,非常便于记忆,当然结合对定义的理解后效果更好。比如说“环”这个概念,英文是“Ring”, 用的就是“环”这个意思。试想一个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的中国学生,他完全可以在阅读定义之前,猜测到将描述的是一种抽象的数学结构,这种结构具有环的特点;当在充分理解所对应的定义后,这个概念应该就像生了根一样难以忘记了。而如果用原文,“Ring”本身就有很多其他的意思,有谁能在看定义之前联想到它的数学结构呢?恐怕说英文的学生也不一定做得到吧。当然,如果你认为这一点并不重要,那也没有办法。
诚然,这些概念不是中国发明的,但我们既然是在学习别人的东西,就不能生搬,照般;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且这种意译从某种程度上更适合于正在使用中文进行学习的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或者有需要的学生必然会去把英文的原词找来学会,比较。
抛开高等代数,中文的意译很多时候是非常生动的,比如“激光”-受激发而产生的光,“小提琴”-首先是琴,然后是提着的琴,最后是小的提着的琴,这远比一个什么“梵阿铃”来的直观的多;与此同时,音译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比如“镭射”、“雷达”都非常生动。音译和意译的作用其实是互补的,这二者的共同存在完全可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外来词。
在大多数情况下,走极端都是不可行的。
补充一点。对于使用原文,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可行的,尤其是和人名有关的术语或人名。比如“Abel群”,现在的数学书都逐渐使用原名代替音译的人名了;这样做其实很好。现在很多学术书或教材都在意译术语旁用括号标上原文,这也是很切实可行的一种方法,一举两得。
最初由 neverever 发布
高等代数中的绝大多数数学术语其实是很形象直观的,非常便于记忆,当然结合对定义的理解后效果更好。比如说“环”这个概念,英文是“Ring”, 用的就是“环”这个意思。试想一个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的中国学生,他完全可以在阅读定义之前,猜测到将描述的是一种抽象的数学结构,这种结构具有环的特点;当在充分理解所对应的定义后,这个概念应该就像生了根一样难以忘记了。而如果用原文,“Ring”本身就有很多其他的意思,有谁能在看定义之前联想到它的数学结构呢?恐怕说英文的学生也不一定做得到吧。当然,如果你认为这一点并不重要,那也没有办法。
诚然,这些概念不是中国发明的,但我们既然是在学习别人的东西,就不能生搬,照般;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且这种意译从某种程度上更适合于正在使用中文进行学习的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或者有需要的学生必然会去把英文的原词找来学会,比较。
抛开高等代数,中文的意译很多时候是非常生动的,比如“激光”-受激发而产生的光,“小提琴”-首先是琴,然后是提着的琴,最后是小的提着的琴,这远比一个什么“梵阿铃”来的直观的多;与此同时,音译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比如“镭射”、“雷达”都非常生动。音译和意译的作用其实是互补的,这二者的共同存在完全可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外来词。
在大多数情况下,走极端都是不可行的。
补充一点。对于使用原文,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可行的,尤其是和人名有关的术语或人名。比如“Abel群”,现在的数学书都逐渐使用原名代替音译的人名了;这样做其实很好。现在很多学术书或教材都在意译术语旁用括号标上原文,这也是很切实可行的一种方法,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