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大屁股 发布
呵呵,看起来是“大抱琴”让这位听起来不太舒服,才有“走极端的死脑筋”一说吧?
这位脑筋活泛的,你给解释一下“大提琴”比“大抱琴”高明在哪里?在我看来,“提”和“抱”不过都是蒙古式摔跤的某个套路罢了,谁也不比谁优雅多少。说实在的,“梵阿玲”这个翻译非常美,而“小提琴”简直是文盲和白痴的翻译。举“大抱琴”的例子是让你从一个侧面了解“小提琴”的丑陋。中国人一般学不会paradigm shift,总是在自己的固有思维圈圈里面打转。用“大抱琴”恶心你一下子,也算是给你补上这一课。
难题又来了:paradigm shift该怎么翻译呢?中文的意译真是越来越走进死胡同个。
另外,辩证法的狡辩也救不了你。中国人受党教育多年,总以为“辩证思维”是无往不胜的利器。殊不知,辩证法那是哲学领域里的垃圾里的垃圾。辩证法把所有好听的话都说到了,方方面面都是它的道理,辩论起来自然无往不胜。谁要是不幸在懂辩证法的同志面前没把所有方面都说到,自然就成了“走极端的死脑筋”。不过,威风八面的辩证法绝对没有能力提供任何有用的solution,驳论绰绰有余而立论完全不会。这样的理论也能被13亿人顶礼膜拜,简直是人类理性的奇耻大辱。
回到中国的语言文字问题上来。中国当局应该尽早通过立法,严厉禁止任何外来语的意译,特别是“以字组词”式的意译。以字组词式的意译,只能让中文的字汇越来越贫乏,最终整个中文系统就像个酱缸一样不断发酵变质。Internet的翻译就是个很好的起点。懂网络的都知道小写的internet和大写的Internet含义完全不同。前者是指一种技术,指通过TCP/IP平台把各种异构、异质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后者是指一个网络,指全球范围内的那个庞大的、无法定义的网络。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把Internet翻译成“因特网”,实在是神来之笔,比什么“互联网”、“网际互联”不知道强多少倍。
你的不舒服自然由你自己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你走极端的死脑筋也由你一贯逢中必辱的愤怒语气体现得一清二楚, 这也是路人皆知的事实. 在你仅仅看来而又理解不了的事情有很多. 毫无逻辑地举了一个"打抱琴"的例子, 只能体现你对语言艺术的迟钝和缺乏感悟力. 从来也没有谁认为要完全采用意译,而不用音译; 更没有哪个傻瓜会样认为吉他应该翻译成"打抱琴". 不同情况, 不同处理, 音译和意译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味地走极端想只用音译, 恐怕无知和无趣更大于你顶礼膜拜的所谓理性吧. Talk指出你举例不当, 真是一语中的. 看看你举的例子, 似乎只能产生攻击你自己的作用, 而你混乱的逻辑确完全认识不到这一点. 你举再多的你认为不适合意译的例子都没有用, 对我的观点没有一丝作用.
每个人的观点和角度都不同, 这里可以以电话卡举的高等代数为例. 他认为不好记的术语, 我确认为很适合记忆. 什么样的词该如何翻译不是以你的好恶为转移的, 这个世界更不是为某个人创造的.
再次重申一遍, 我不赞成极端的意译, 也不同意彻底的音译. 如何是二者结合得更好, 不但是语言学家和真正懂得语言艺术翻译工作者的事情, 更是由大众的普遍接受度决定的. 不是我, 更不是你这样的门外汉争执两句就有用的.
另外, 回避是没有用的. 以精英自居而走极端的死脑筋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民主. 这样的人谈民主完全是一种亵渎. 不要求你"一日三省", 哪怕只是每天省一次也会获益良多. 想想你这几十年走过的路(姑且认为你有个几十岁了, 尽管从文字看的你的心里年龄不大), 10年前如何, 现在如何, 10年后你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