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的落后2

最初由 James 发布

一定要生硬地说哪门语言不好,是很愚蠢的。
至少可说各有优点。

本来就是这样.
 
最初由 大屁股 发布


采用音译也没什么不直观的。中文里的很多词汇都是用音译过来的,比如“刹那”、“涅盘”、“菩提”、“佛”等等,今天的中国人用的也挺顺手,没人说这玩意儿不够直观。这些词汇还是南北朝时期翻译过来的,那时候的人们翻译佛经一律都是音译,也没见这些音译对中文有什么损害。今天的中国人,简直比一千多年前的古人还顽固。

“小提琴”还居然算得上“非常生动”?别逗了。照你这么说,“爱情的冲锋枪”改名叫“大抱琴”算了,比“吉他”生动多了。

很难想像走极端的死脑筋能够真正理解民主,更不要说搞民主。我文中已经说了音译也有形象生动的,并且举了例子。不知道你是没看到呢,还是装蒜。
翻译不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不是随便制定一种单一的规范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里面其实就展示了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且民间和学术团体也会对不同的翻译起到筛选作用,很多耳熟能详的外来语都体现了一种大众的接受普遍度。

“菩萨”真正的音译应该是“菩提萨陲”,“菩萨”是背普通大众接受了的简化版本。
 
中文作为表意和相形文字,掌握起来比英文之类的拼音文字要困难得多,这也是造就中国大批文盲的原因,毛泽东在延安和斯诺的谈话中,有相关评论。这也是中国推广拼音的原因之一。
 
最初由 visitor 发布
中文作为表意和相形文字,掌握起来比英文之类的拼音文字要困难得多,这也是造就中国大批文盲的原因,毛泽东在延安和斯诺的谈话中,有相关评论。这也是中国推广拼音的原因之一。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毛泽东的文化水准还不足以研究文化问题。所以他执政以后推广文字拼音化,给文化造成割裂,使大陆与别的地方的中国人使用不同的文字。这种文化的割裂必将造成民族的分裂。

我们当初在中国的时候学英语难道不困难吗?关键是我们知道别无选择,拼命学。如果老外也拼命学中文,差不了。

中国的文盲的原因跟像形文字挂上钩,恐怕太牵强了。按道理,表意的文字应该更好学。
 
最初由 James 发布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毛泽东的文化水准还不足以研究文化问题。所以他执政以后推广文字拼音化,给文化造成割裂,使大陆与别的地方的中国人使用不同的文字。这种文化的割裂必将造成民族的分裂。

我们当初在中国的时候学英语难道不困难吗?关键是我们知道别无选择,拼命学。如果老外也拼命学中文,差不了。

中国的文盲的原因跟像形文字挂上钩,恐怕太牵强了。按道理,表意的文字应该更好学。

俺也顶繁体!
另外学一门语言兴趣是很重要的
有了兴趣才会大量阅读才会去努力了解那种文化也才能学好那种语言

题外话:有看过凯文可是特那演的<邮差>没有?
你以前看可能是在中国看的,有何感觉?
来了北美若干年后再看又有和感觉?
如果没看过去找来看看,看自己有何感觉.
 
最初由 phonecard 发布


俺也顶繁体!
另外学一门语言兴趣是很重要的
有了兴趣才会大量阅读才会去努力了解那种文化也才能学好那种语言

题外话:有看过凯文可是特那演的<邮差>没有?
你以前看可能是在中国看的,有何感觉?
来了北美若干年后再看又有和感觉?
如果没看过去找来看看,看自己有何感觉.

兴趣当然重要,但需要更重要。

没有。没兴趣。更没需要。
 
最初由 James 发布


兴趣当然重要,但需要更重要。

没有。没兴趣。更没需要。

俺学英语出于兴趣多些
读了无数小说,看了无数电影
比大多老外还多,呵呵.
其实两种语言各有千秋,中文有唐诗宋词的美妙
英文也有其美妙之出,个人感觉英文更能用简单的话语刻画一些意境.
比方讲角斗士中的HONOUR HIM 就是一例.当然这只我个人的感觉.
不过当今世界英文是强势语言.
 
最初由 phonecard 发布



不过当今世界英文是强势语言.

这就是核心所在。

也许再过100年,中文就是强势语言.
 
最初由 James 发布


这就是核心所在。

也许再过100年,中文就是强势语言.

呵呵也许吧,至少现在没有这苗头
世界工厂到是指日可待
 
最初由 neverever 发布


很难想像走极端的死脑筋能够真正理解民主,更不要说搞民主。我文中已经说了音译也有形象生动的,并且举了例子。不知道你是没看到呢,还是装蒜。
翻译不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不是随便制定一种单一的规范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里面其实就展示了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且民间和学术团体也会对不同的翻译起到筛选作用,很多耳熟能详的外来语都体现了一种大众的接受普遍度。

“菩萨”真正的音译应该是“菩提萨陲”,“菩萨”是背普通大众接受了的简化版本。

呵呵,看起来是“大抱琴”让这位听起来不太舒服,才有“走极端的死脑筋”一说吧?

这位脑筋活泛的,你给解释一下“大提琴”比“大抱琴”高明在哪里?在我看来,“提”和“抱”不过都是蒙古式摔跤的某个套路罢了,谁也不比谁优雅多少。说实在的,“梵阿玲”这个翻译非常美,而“小提琴”简直是文盲和白痴的翻译。举“大抱琴”的例子是让你从一个侧面了解“小提琴”的丑陋。中国人一般学不会paradigm shift,总是在自己的固有思维圈圈里面打转。用“大抱琴”恶心你一下子,也算是给你补上这一课。

难题又来了:paradigm shift该怎么翻译呢?中文的意译真是越来越走进死胡同个。

另外,辩证法的狡辩也救不了你。中国人受党教育多年,总以为“辩证思维”是无往不胜的利器。殊不知,辩证法那是哲学领域里的垃圾里的垃圾。辩证法把所有好听的话都说到了,方方面面都是它的道理,辩论起来自然无往不胜。谁要是不幸在懂辩证法的同志面前没把所有方面都说到,自然就成了“走极端的死脑筋”。不过,威风八面的辩证法绝对没有能力提供任何有用的solution,驳论绰绰有余而立论完全不会。这样的理论也能被13亿人顶礼膜拜,简直是人类理性的奇耻大辱。

回到中国的语言文字问题上来。中国当局应该尽早通过立法,严厉禁止任何外来语的意译,特别是“以字组词”式的意译。以字组词式的意译,只能让中文的字汇越来越贫乏,最终整个中文系统就像个酱缸一样不断发酵变质。Internet的翻译就是个很好的起点。懂网络的都知道小写的internet和大写的Internet含义完全不同。前者是指一种技术,指通过TCP/IP平台把各种异构、异质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后者是指一个网络,指全球范围内的那个庞大的、无法定义的网络。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把Internet翻译成“因特网”,实在是神来之笔,比什么“互联网”、“网际互联”不知道强多少倍。
 
中西文有些东西是不可以直翻的,所以还是把英文原文放上好, 省的产生歧义, 误人子弟.
一个笑话是国内来的文化人把Intel叫"英特儿", 结果银特围的时候鬼子都听不懂, 结果他捞撕特他的破谈休奥佛,尽管他有很好的白克歌嚷得和思盖.

现在懂英文的人越来越多, 等俺们入土以后, 基本都是文化人了.
 
最初由 大屁股 发布


呵呵,看起来是“大抱琴”让这位听起来不太舒服,才有“走极端的死脑筋”一说吧?

这位脑筋活泛的,你给解释一下“大提琴”比“大抱琴”高明在哪里?在我看来,“提”和“抱”不过都是蒙古式摔跤的某个套路罢了,谁也不比谁优雅多少。说实在的,“梵阿玲”这个翻译非常美,而“小提琴”简直是文盲和白痴的翻译。举“大抱琴”的例子是让你从一个侧面了解“小提琴”的丑陋。中国人一般学不会paradigm shift,总是在自己的固有思维圈圈里面打转。用“大抱琴”恶心你一下子,也算是给你补上这一课。

难题又来了:paradigm shift该怎么翻译呢?中文的意译真是越来越走进死胡同个。

另外,辩证法的狡辩也救不了你。中国人受党教育多年,总以为“辩证思维”是无往不胜的利器。殊不知,辩证法那是哲学领域里的垃圾里的垃圾。辩证法把所有好听的话都说到了,方方面面都是它的道理,辩论起来自然无往不胜。谁要是不幸在懂辩证法的同志面前没把所有方面都说到,自然就成了“走极端的死脑筋”。不过,威风八面的辩证法绝对没有能力提供任何有用的solution,驳论绰绰有余而立论完全不会。这样的理论也能被13亿人顶礼膜拜,简直是人类理性的奇耻大辱。

回到中国的语言文字问题上来。中国当局应该尽早通过立法,严厉禁止任何外来语的意译,特别是“以字组词”式的意译。以字组词式的意译,只能让中文的字汇越来越贫乏,最终整个中文系统就像个酱缸一样不断发酵变质。Internet的翻译就是个很好的起点。懂网络的都知道小写的internet和大写的Internet含义完全不同。前者是指一种技术,指通过TCP/IP平台把各种异构、异质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后者是指一个网络,指全球范围内的那个庞大的、无法定义的网络。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把Internet翻译成“因特网”,实在是神来之笔,比什么“互联网”、“网际互联”不知道强多少倍。

你的不舒服自然由你自己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你走极端的死脑筋也由你一贯逢中必辱的愤怒语气体现得一清二楚, 这也是路人皆知的事实. 在你仅仅看来而又理解不了的事情有很多. 毫无逻辑地举了一个"打抱琴"的例子, 只能体现你对语言艺术的迟钝和缺乏感悟力. 从来也没有谁认为要完全采用意译,而不用音译; 更没有哪个傻瓜会样认为吉他应该翻译成"打抱琴". 不同情况, 不同处理, 音译和意译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味地走极端想只用音译, 恐怕无知和无趣更大于你顶礼膜拜的所谓理性吧. Talk指出你举例不当, 真是一语中的. 看看你举的例子, 似乎只能产生攻击你自己的作用, 而你混乱的逻辑确完全认识不到这一点. 你举再多的你认为不适合意译的例子都没有用, 对我的观点没有一丝作用.

每个人的观点和角度都不同, 这里可以以电话卡举的高等代数为例. 他认为不好记的术语, 我确认为很适合记忆. 什么样的词该如何翻译不是以你的好恶为转移的, 这个世界更不是为某个人创造的.

再次重申一遍, 我不赞成极端的意译, 也不同意彻底的音译. 如何是二者结合得更好, 不但是语言学家和真正懂得语言艺术翻译工作者的事情, 更是由大众的普遍接受度决定的. 不是我, 更不是你这样的门外汉争执两句就有用的.

另外, 回避是没有用的. 以精英自居而走极端的死脑筋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民主. 这样的人谈民主完全是一种亵渎. 不要求你"一日三省", 哪怕只是每天省一次也会获益良多. 想想你这几十年走过的路(姑且认为你有个几十岁了, 尽管从文字看的你的心里年龄不大), 10年前如何, 现在如何, 10年后你又会如何?
 
最初由 neverever 发布


哪怕只是每天省一次也会获益良多

我觉得你也给了我警示。看到那些自以为是的侮辱中国人的东西就激动,难免偏差。在这方面确实应该多向你学习。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