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和课外活动花费统计

孩子教育和课外活动花费(每家庭每年)

  • 小于2500元

    选票: 9 16.1%
  • 2500元到5000元

    选票: 7 12.5%
  • 5000元到7500元

    选票: 7 12.5%
  • 7500元到10000元

    选票: 3 5.4%
  • 10000元到15000元

    选票: 10 17.9%
  • 15000元到20000元

    选票: 7 12.5%
  • 20000元到30000元

    选票: 4 7.1%
  • 30000元到40000元

    选票: 3 5.4%
  • 40000元到50000元

    选票: 0 0.0%
  • 50000元到75000元

    选票: 0 0.0%
  • 75000元到100000元

    选票: 6 10.7%

  • 全部投票
    56
学校的成绩真没P用。我只认竞赛成绩。以我儿子的同学为例,数学在COMC全国前几名的竟然得不到学校数学的SUBJECT AWARD。好多数学不错但竞赛差得远的反而得奖了。现在很多OTTAWA高中(CB,LISGAR,etc)的学生学习只为了好成绩,这是很危险的。我觉得平均90已经足够好了。有时间不如钻研自己擅长的东西。上大学后精于自己专业的人会如鱼得水,只是高中成绩好的可能要自杀了。
请问您是哪位大学的招生办主任?:shy:如果是藤校的,俺就准备按您的指示方针办了。:crying:
 
为啥我摊上一个那一成里的呀, 还喜欢上一个贼危险的项目,现在9头牛都拉不回来! 一年比赛10次, 需要我开车的就六次,还一次自己飞. 谁给我支支招, 如何泼冷水!
难道是花样蹦极?:rolleyes:攀岩加攀冰:eek:还要爬喜马拉雅珠穆朗玛?:eek:要不air surfing,飞翼跳伞:eek:
 
这个分类是不是该分成每个孩子每年的花费?有的家里4个孩子,有的家里1个孩子,按照总数不太具体。
 
这个分类是不是该分成每个孩子每年的花费?有的家里4个孩子,有的家里1个孩子,按照总数不太具体。

其实楼主是骄傲感满满,不是在谈钱。:D
 
其实楼主是骄傲感满满,不是在谈钱。:D
就是啊,来这里抱怨娃的其实都是在秀娃:rolleyes:就是来让我们xmjdh的。:(







话说我家娃这次比赛没有正常发挥,只得了个并列第一。发挥正常了,没有那个人什么事儿。请问大家,如何在重大比赛前安慰孩子情绪,能够让他发挥出正常水平呢?不求超常发挥,只求做一个正常的人。这次去世锦赛实在是有点儿紧蹙,这个成绩下来后,斯坦福和买买提都没有表示祝贺,只有日渐沦落的哈佛法学院来信表示愿意提供全额奖学金:(好郁闷好桑心:crying:
 
就是啊,来这里抱怨娃的其实都是在秀娃:rolleyes:就是来让我们xmjdh的。:(







话说我家娃这次比赛没有正常发挥,只得了个并列第一。发挥正常了,没有那个人什么事儿。请问大家,如何在重大比赛前安慰孩子情绪,能够让他发挥出正常水平呢?不求超常发挥,只求做一个正常的人。这次去世锦赛实在是有点儿紧蹙,这个成绩下来后,斯坦福和买买提都没有表示祝贺,只有日渐沦落的哈佛法学院来信表示愿意提供全额奖学金:(好郁闷好桑心:crying:
嗯,代表布什总统慰问一下
 
为啥我摊上一个那一成里的呀, 还喜欢上一个贼危险的项目,现在9头牛都拉不回来! 一年比赛10次, 需要我开车的就六次,还一次自己飞. 谁给我支支招, 如何泼冷水!
你现在才踩刹车,晚了:buttrock:我那天跟三姐讲这个道理她根本听不进去:(

不过你家的情况特殊。。。基因论就决定了的。。。除了支持,你别无选择。。。
 
你现在才踩刹车,晚了:buttrock:我那天跟三姐讲这个道理她根本听不进去:(

不过你家的情况特殊。。。基因论就决定了的。。。除了支持,你别无选择。。。
前半句很对, 真是晚了. 三姐没到时候呢, 要我孩子小的时候我也听不进去, 觉得她长大自然就停了. 谁知停不住了.

后半句就没谱了啊!
 
你现在才踩刹车,晚了:buttrock:我那天跟三姐讲这个道理她根本听不进去:(

不过你家的情况特殊。。。基因论就决定了的。。。除了支持,你别无选择。。。
较着你该来了:tx:三姐姓刘?:crazy:观点正确:zhichi:
 
我在隔壁说了:

家长引导、建议、提供支持,其他的事情让孩子做主。

别将来落个孩子埋怨父母。
 
学校的成绩真没P用。我只认竞赛成绩。以我儿子的同学为例,数学在COMC全国前几名的竟然得不到学校数学的SUBJECT AWARD。好多数学不错但竞赛差得远的反而得奖了。现在很多OTTAWA高中(CB,LISGAR,etc)的学生学习只为了好成绩,这是很危险的。我觉得平均90已经足够好了。有时间不如钻研自己擅长的东西。上大学后精于自己专业的人会如鱼得水,只是高中成绩好的可能要自杀了。

记得文学城上有个家长发贴子,今年MIT新生CS第一次考试,70多个满分的,200多个0分的,还有不到100个在之间。难道这200多个都是靠捐款进来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