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国内很多家庭的父母已经让孩子不必像这边第一代移民那样,动辄选择计算机、会计以稳定住一个饭碗,但是当他们为孩子创造出那样一个宽松选择的环境后,自身的惯性思维还是倾向帮孩子拿一个主意,而那个主意通常是在并非以就业为目的而选择的那些专业上,替孩子询问别人那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在他们的子女可以为兴趣而工作的条件下,他们还愿意为了职业安全给孩子指导意见。蓝带的烹饪,不完全是这种情况,蓝带是和就业捆绑的比较紧的,但是这行当的内核也很需要内在的天赋和兴趣。能否干长久,在于自己对于这一行的内在认定和自我肯定。
这就造成有些孩子顺势而为,不考虑兴趣为了就业去学,学完了,反而不想就业了,他难以想象自己一辈子干这个;而有兴趣的孩子天天舞刀弄铲,乐此不疲,你一看就知道那孩子不可能就不了业,因为他不在乎在哪里干,他在乎的是“干这个”这三个字。甚至你直觉就能看出来将来这孩子错不了,他太喜欢味道了,他的舌苔、味蕾、嗅觉细胞还有色彩的迷恋遇上蓝带那就是造化的捆绑。有一个孩子,每买一把刀,一个锅,都会和我讲上半天,这个刀和这个锅的林林总总,诸如来历、材质、适用的范畴、使用的菜式、发展的情况、最好的品牌或者工匠、如何保养、怎样挑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