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 吗?----与大屁股切磋. [闲聊]

最初由 过客 发布


重申一下,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不等于是日语, 那些只是日本人对西方概念进行的汉语翻译, 都是不折不扣的汉语, 近代中国人落后不等于汉语落后. 日语和汉语究竟谁借谁, 中日两国人心里都清楚.

再说一遍, 中国人没能翻译出那些概念, 不是汉语的错!

老过离题了吧?这个坛子有人说过“来自日语”就等于是日语么?有人说过“中国人没能翻译出那些概念”就是咱国人无能么?

我的观点是,引入日语中的这些外来语本身没错,但是没能同时解决词与词之间的连接和界限问题,以至于造成了不应有的混乱。这和“日语和汉语究竟谁借谁”没有半点关系。老过你太敏感了。
 
最初由 大屁股 发布


Do you have lunch in the dinning room?
Are you now having lunch in the dinning room?

我看不出有什么歧义。

How do you interpret this without referring to the context:

"I am (not) having lunch in the dinning room"
 
最初由 大屁股 发布


老过离题了吧?这个坛子有人说过“来自日语”就等于是日语么?有人说过“中国人没能翻译出那些概念”就是咱国人无能么?

我的观点是,引入日语中的这些外来语本身没错,但是没能同时解决词与词之间的连接和界限问题,以至于造成了不应有的混乱。这和“日语和汉语究竟谁借谁”没有半点关系。老过你太敏感了。

这是仁兄的原话: "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双音节词基本上都是从日语里借用过来的,比如科学、民主、社会、经济、健康、法律、文化,等等"
 
I'm having lunch in dinning room.
我正在饭厅吃午饭

I have lunch in dinning room.
我(通常)在饭厅吃午饭


“我在饭厅吃午饭”可以理解为:
我正在饭厅吃午饭
我通常在饭厅吃午饭

所以说语法正确的汉语句子仍然有很大可能出现歧义。
 
最初由 过客 发布


这是仁兄的原话: "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双音节词基本上都是从日语里借用过来的,比如科学、民主、社会、经济、健康、法律、文化,等等"

辩论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把fact和opinion分开。你引的这些都属于fact,没有任何我的opinion。

我的opinion还是那个意思:新文化运动的先贤们在从日语里引入了双音节词以后,应该同时解决词词界限问题,但是他们没有,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如果汉语的双音节词都像葡萄、徘徊、徜徉这样的非复合词,拆开以后单字没有自己的意思,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些词只是少数。

这才是我的观点。所以,如果你想反驳,应该反驳这个。我不认为“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双音节词基本上都是从日语里借用过来的,比如科学、民主、社会、经济、健康、法律、文化,等等”这个事实有什么值得反驳的。
 
首先提醒1下,5最近的文字里面经常有阿拉伯数字出现,1般只要8去计较音调而望文生1,即可理解。中文8仅要向日语、英语学习,也要向阿拉伯语学习。

楼上各位的辩论很有看头。孰是孰非,5暂时还没有成熟的观点。但是对于辩论方式5对大P股有1点个人意见。

最初由 大屁股 发布

我不认为“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双音节词基本上都是从日语里借用过来的,比如科学、民主、社会、经济、健康、法律、文化,等等”这个事实有什么值得反驳的。
大P股:凭5的主观臆想,在辩论中引用原文,有可能是因为对对方思想的前后1致性有疑问而未必1定是想反驳事实。在5们这里的上下文里,看上去象是过客对你的前后两段文字的反差有点疑惑。 (先8去辩这个疑惑来自于表达、理解还是其他)

所1,仅仅因为引用了你的原话,便觉得别人想反驳事实,这本身也4你的观点而未必是4实,请大P股区分清楚。你的话似乎是把“反驳1个事实”这顶帽子硬扣在老过头上的。(声明:这也是偶的观点,81定是事实)

辩论中各方都常会有1些曲解,很正常,对手大度1点也会理解。仅仅是上面1点小事本来8太值得5化这么大篇幅。但是你以前也出现过类似情况,你可能没想到其实这种小事反映了更深的大问题。这8是几句话解释能清楚的。其后果是,如果出现几次,有人(8是5)就会知道你的性格和4维模式,便望2生畏不愿辩论下去。这你也8必在乎。你真正在乎的可能是这种大1点的问题(假如有的话)可能会对你将来的工作带来微小的影响,甚至以前已经产生过影响。如果你认为没有什么问题,当5在胡扯。

最后,“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双音节词基本上都是从日语里借用过来的”这个事实至少并8是众所周知的4实,5以前确实还8知道。(假定“基本上”指75%以上)
 
差不多。统计数据是70%左右的双音节词来源于日语。
 
最初由 qlgc 发布
I'm having lunch in dinning room.
我正在饭厅吃午饭

I have lunch in dinning room.
我(通常)在饭厅吃午饭


“我在饭厅吃午饭”可以理解为:
我正在饭厅吃午饭
我通常在饭厅吃午饭

所以说语法正确的汉语句子仍然有很大可能出现歧义。

"I'm having lunch in the dinning room."
一样可以理解为 "我通常在饭厅吃午饭" 或 "我这段时间在饭厅吃午饭", 取决于当时的语言环境.
 
最初由 大屁股 发布
差不多。统计数据是70%左右的双音节词来源于日语。

即使这个统计数据是准确的也说明不了汉语逻辑性差.
 
最初由 过客 发布


"I'm having lunch in the dinning room."
一样可以理解为 "我通常在饭厅吃午饭" 或 "我这段时间在饭厅吃午饭", 取决于当时的语言环境.

程度大不相同。汉语“我在饭厅吃饭”在没有上下文的时候,完全可以有两种权重相同解释。英文“I'm having lunch in the dinning room”必须有丰富的上下文才能做"我通常在饭厅吃午饭"解释,做“我正在饭厅吃饭”解释的权重远大于别的解释。

最初我们的论点是汉语的逻辑性比西语弱,不是说汉语没有逻辑性,请过兄明鉴。

我很赞同大屁股关于汉语存在没有词界限的致命伤的论断。大家听过小朋友用“如果”造句的笑话吧?

白开水不如果汁好喝。
 
最初由 qlgc 发布


我很赞同大屁股关于汉语存在没有词界限的致命伤的论断。大家听过小朋友用“如果”造句的笑话吧?

白开水不如果汁好喝。

:D 这也能用来讨论语言的优劣?
再出一论题:汉语和英语,谁更幽默?
 
放松一下,有点幽默感嘛。这个笑话只是汉语词汇没有分界的一个例子罢了。这是个笑话,因为你一眼就看出小朋友犯了什么错误。但是有些复杂的长句子,大朋友们也未必搞得清。
 
最初由 过客 发布


即使这个统计数据是准确的也说明不了汉语逻辑性差.

我们为什么会牵扯到这里来?

1)古汉语比现代汉语更容易发生歧义。
2)现代汉语是古汉语经过西化演变而来。
3)西化处理包括:引进标点符号,引进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改概念,借用日本人用汉字表达现代概念的成果

结论:
正宗的汉语(古汉语)逻辑性比不上西化处理后的现代汉语,难道现代汉语的逻辑性会比西文更好?
 
最初由 qlgc 发布


我们为什么会牵扯到这里来?

1)古汉语比现代汉语更容易发生歧义。
2)现代汉语是古汉语经过西化演变而来。
3)西化处理包括:引进标点符号,引进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改概念,借用日本人用汉字表达现代概念的成果

结论:
正宗的汉语(古汉语)逻辑性比不上西化处理后的现代汉语,难道现代汉语的逻辑性会比西文更好?

这个三段论本身有问题,看来所谓的语言的逻辑性不在语言本身,而在使用语言的人的思维呀。
 
对不起,这个不是三段论,只是一个推理过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