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可能的情况

未来什么都可能发生,预测未来属实无异于巫师算命。但概率告诉我们,有些趋势,形成的机会更大,关于这些大概率趋势,大家都怎么看,这些趋势会怎么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奥巴马老年瞌睡版的上台,(1)美国还是会大概率重返新自由主义的老路,重新加入全球化,讲究国际间合作,推行大政府,加税以及大幅增加财政支出;(2)加大移民输入既填充本地高技术职位空缺(咋们很多国人都沾这个光),同时也增加本地消费,不过来源国主要将会是印巴和南美,中国移民的数量会大幅减少; (3)增加财政赤字刺激经济,QE这剂伟哥用过了就不会停,同时保持弱美元状态,资金会更加遵循自己的嗜血本性,加速流入emerging markets谋取更高利益;(4)美国现在所有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贫富和种族撕裂,不单不会得到解决,还会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加剧;(5)没有良好教育和技能的本地人,普通工作的流失会让他们的生活比起6,70年代的父辈们愈发艰难;(6)福利社会的来临,打着各种明目的benefits相继出台。而所有这些,又似乎构成了一个闭环,由于(1),需要(2)和(3)来支持,而导致结果(4)和(5),最终逼迫(6)的形成。(6)又会反过来强化(2)和(3)的趋势。当然,实际的情况肯定比这复杂得多,其间还有很多黑天鹅事情,比如今年的疫情,直接让美国,加拿大提前预演了一下(6)。

既然我们生活在加拿大,我觉得如果把美国比做一个重症患者,那么加拿大大概可以算成一个轻症。财政上,巨量的资金涌入,上周的fiscal update里提到2020的deficit会达到自二战以来最高的$381B。试想一下,这些钱最终都会park在哪里,肯定的是,一定不会停留在领取福利的人手中,每月2000+基本就是拿完花光。这些钱最终还是会流向大的公司财团(他们毕竟是资本主义的核心利益集团),资产价格被动上涨(有咋华人最热衷的买房),股市继续疯狂,以及最后的赢家:一手印钱一手收税的政府(掌声送给各位供职于Gov的人)。移民上,大概率会和美国一样继续大批引入,而且印巴会是加拿大移民的主要来源国。福利对加拿大人一直都不陌生,好在这个国家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可以为巨量的deficit背书买单,3,4000万的人口胡吃海喝200年也没有问题。

之后会发生什么没法预测。但我感觉,大类资产的价格未来几年依旧会维持在高位,一方面是因为印钱导致cost of money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上层建筑不愿意看到重新洗牌。从这次疫情看出,西方的精英阶层对社会的控制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疫情初期股市震荡,经济活动下降好几成,但还能给硬生生的拉起来,贫富差距通过疫情反而加剧了,因为穷人靠福利吃光用光,没有余钱用于投资,而富人的大类资产都在全线溢价。另外,作为热衷房产股票的华人,在经济上可能还会成为这次疫情的收益方,而且office工作尤其是IT,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而导致裁员潮的发生。但社会的不稳定性在未来几年会进一步加大,一些有极端思想的人会变多。另外,随着中国的外交强硬,很多以前的中间派,在对中国(人)问题上的态度会更加负面。high pay工作,会越来越倾向于科技类和高端服务业,我们华人的小孩需要prepare for it。

先想到这么多,大家怎么看?
说加拿大资源丰富,木头多。可是我家最近买的木地板还是made in China.难道加拿大的树都没中国的多吗?
 
说加拿大资源丰富,木头多。可是我家最近买的木地板还是made in China.难道加拿大的树都没中国的多吗?
我一个朋友专门做鱼类加工,从加拿大进口鱼,然后在大连工厂处理,然后卖到世界各地,包含加拿大,所以你在商场买的有包装的冷冻鱼肉很多都是中国产的。
 
我一个朋友专门做鱼类加工,从加拿大进口鱼,然后在大连工厂处理,然后卖到世界各地,包含加拿大,所以你在商场买的有包装的冷冻鱼肉很多都是中国产的。
为什么不把这些就业机会留在加拿大呢?
 
木头加工这种需要人工的制造业,在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便宜。原料从加拿大出,人工由中国出,产品标志生产地为中国,这个正常吧?

加拿大的木材加工业应该已经消亡多年了吧?
现在都是机械化吧,为什么这些就业机会不留在加拿大呢。
 
现在都是机械化吧,为什么这些就业机会不留在加拿大呢。
加拿大也有,我家地板前几年买的,好像是魁北克一个厂出的
 
其实这是我猜测加拿大需要引进移民,有可能许多岗位无法招到足够的工人,就无法在本地建厂。

不了解全面的数据,盲目地批评政府的移民政策是错误的。
 
为什么不把这些就业机会留在加拿大呢?

放心 都会回来的。

让习皇帝继续统治三十年就行了。
 
未来几年我预测还是吃吃喝喝
 
未来什么都可能发生,预测未来属实无异于巫师算命。但概率告诉我们,有些趋势,形成的机会更大,关于这些大概率趋势,大家都怎么看,这些趋势会怎么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奥巴马老年瞌睡版的上台,(1)美国还是会大概率重返新自由主义的老路,重新加入全球化,讲究国际间合作,推行大政府,加税以及大幅增加财政支出;(2)加大移民输入既填充本地高技术职位空缺(咋们很多国人都沾这个光),同时也增加本地消费,不过来源国主要将会是印巴和南美,中国移民的数量会大幅减少; (3)增加财政赤字刺激经济,QE这剂伟哥用过了就不会停,同时保持弱美元状态,资金会更加遵循自己的嗜血本性,加速流入emerging markets谋取更高利益;(4)美国现在所有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贫富和种族撕裂,不单不会得到解决,还会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加剧;(5)没有良好教育和技能的本地人,普通工作的流失会让他们的生活比起6,70年代的父辈们愈发艰难;(6)福利社会的来临,打着各种明目的benefits相继出台。而所有这些,又似乎构成了一个闭环,由于(1),需要(2)和(3)来支持,而导致结果(4)和(5),最终逼迫(6)的形成。(6)又会反过来强化(2)和(3)的趋势。当然,实际的情况肯定比这复杂得多,其间还有很多黑天鹅事情,比如今年的疫情,直接让美国,加拿大提前预演了一下(6)。

既然我们生活在加拿大,我觉得如果把美国比做一个重症患者,那么加拿大大概可以算成一个轻症。财政上,巨量的资金涌入,上周的fiscal update里提到2020的deficit会达到自二战以来最高的$381B。试想一下,这些钱最终都会park在哪里,肯定的是,一定不会停留在领取福利的人手中,每月2000+基本就是拿完花光。这些钱最终还是会流向大的公司财团(他们毕竟是资本主义的核心利益集团),资产价格被动上涨(有咋华人最热衷的买房),股市继续疯狂,以及最后的赢家:一手印钱一手收税的政府(掌声送给各位供职于Gov的人)。移民上,大概率会和美国一样继续大批引入,而且印巴会是加拿大移民的主要来源国。福利对加拿大人一直都不陌生,好在这个国家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可以为巨量的deficit背书买单,3,4000万的人口胡吃海喝200年也没有问题。

之后会发生什么没法预测。但我感觉,大类资产的价格未来几年依旧会维持在高位,一方面是因为印钱导致cost of money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上层建筑不愿意看到重新洗牌。从这次疫情看出,西方的精英阶层对社会的控制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疫情初期股市震荡,经济活动下降好几成,但还能给硬生生的拉起来,贫富差距通过疫情反而加剧了,因为穷人靠福利吃光用光,没有余钱用于投资,而富人的大类资产都在全线溢价。另外,作为热衷房产股票的华人,在经济上可能还会成为这次疫情的收益方,而且office工作尤其是IT,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而导致裁员潮的发生。但社会的不稳定性在未来几年会进一步加大,一些有极端思想的人会变多。另外,随着中国的外交强硬,很多以前的中间派,在对中国(人)问题上的态度会更加负面。high pay工作,会越来越倾向于科技类和高端服务业,我们华人的小孩需要prepare for it。

先想到这么多,大家怎么看?

你字多,你有理:good:
 
喜欢你这种回复。我也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谈得比较远,就随便看看吧。

既然你提到了中美对抗,我认同你说的物极必反的道理,奥8上台的几年让美国全面左倾,PC激起很多沉默的美国人的不满,保守主义继而抬头,即便是今年在抗疫不利的大背景下,看看老川选民的demographic,白男支持者依旧占大多数,而民主党对少数族裔和女性支持者几乎完胜。但对于中国,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对立之势已然形成,而且这种对立是长期的,我感觉时间跨度在10-15年左右。理由是:如果中国真能搞出内循环和团结亚非拉折腾出一带一路,并且在AI领域和EV以及核聚变上面弯道超车,这个时间大概就是8-10年,也就是说,2030年之前,中国要是在以上领域奔不出头来,西方是不会给中国留出稳定的2,30年时间去发展自己的,那基本可以肯定,这个中美对抗就算输了,美国依旧会引领西方在整个21世纪继续站在这个蓝星的食物链顶端;但如果中国真的奔出来了,那么中国在2030年左右,名义GDP应该会和美国基本持平甚至超过,但美国大概还需要额外5年左右的时间,去接受这样一个和他体量相当的大国崛起,也就是在2035年左右。但我觉得,即便是后者发生,美国以及西方也不会迅速削弱,而是以某种方式和他们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东亚文明进行利益捆绑,而不会像美苏对立那样完全隔绝。因此,对抗性又会慢慢往合作性上转化。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正在目击一个自二战以来人类历史上,又一次巨大的文明争斗,客观的说,其影响是超过二战的(二战基本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分蛋糕;中美对抗,则是不同种族,不同价值观和文明量级的)。有幸的是,这种争斗会在未来10-15年内基本看出端倪。

回到加拿大,我们的锚的确就是自然资源(淡水,树木,矿产,北极,粮食),包括背靠美国(看看有多少美国公司因为地理原因都在加拿大设分部,我们这里多少IT工是在为美国公司工作)。加拿大的长远国运属中上,不属于顶级,因为人口和背靠美国的原因。另外,我认为西方的精髓,还是在美国,就像我开篇说的,美国现在是重症,可如果美国能治好他的病,他就会王者回归。美国的自由精神和创新意愿,代表整个西方文明中,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只是可惜,现在动荡混乱的政局,外加疫情的影响,让很多美国人没有真正看清他们国家出现的问题(或者只看到片面而没有big picture),只是一味的追求极端的政治诉求。

未来15年是很有意思的15的年,美国和中国都是有顶级国运的国家,但现在他们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发力点,励精图治,谁能给够让自己更快的走出困局,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会,谁就是接下来50-100年更有分量的国家。


我觉得,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奥巴马老年瞌睡版的上台,(1)美国还是会大概率重返新自由主义的老路,重新加入全球化,讲究国际间合作,推行大政府,加税以及大幅增加财政支出;(2)加大移民输入既填充本地高技术职位空缺(咋们很多国人都沾这个光),同时也增加本地消费,不过来源国主要将会是印巴和南美,中国移民的数量会大幅减少; (3)增加财政赤字刺激经济,QE这剂伟哥用过了就不会停,同时保持弱美元状态,资金会更加遵循自己的嗜血本性,加速流入emerging markets谋取更高利益;(4)美国现在所有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贫富和种族撕裂,不单不会得到解决,还会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加剧;(5)没有良好教育和技能的本地人,普通工作的流失会让他们的生活比起6,70年代的父辈们愈发艰难;(6)福利社会的来临,打着各种明目的benefits相继出台。而所有这些,又似乎构成了一个闭环,由于(1),需要(2)和(3)来支持,而导致结果(4)和(5),最终逼迫(6)的形成。(6)又会反过来强化(2)和(3)的趋势。当然,实际的情况肯定比这复杂得多,其间还有很多黑天鹅事情,比如今年的疫情,直接让美国,加拿大提前预演了一下(6)。

基本赞成。但是,没有考虑到保守主义已经深入民心。民意已经不是极左可以横行的年代了。不管是什么形式,建制派除非是诚心诚意卖国。很难形成合力一意孤行。与中国的对抗已经形成,很难恢复全球化水平。川普是全体建制派的敌人,但是,川普真的下去了,建制派的集团,也会分裂了。也会开始反中了。
既然我们生活在加拿大,我觉得如果把美国比做一个重症患者,那么加拿大大概可以算成一个轻症。财政上,巨量的资金涌入,上周的fiscal update里提到2020的deficit会达到自二战以来最高的$381B。试想一下,这些钱最终都会park在哪里,肯定的是,一定不会停留在领取福利的人手中,每月2000+基本就是拿完花光。这些钱最终还是会流向大的公司财团(他们毕竟是资本主义的核心利益集团),资产价格被动上涨(有咋华人最热衷的买房),股市继续疯狂,以及最后的赢家:一手印钱一手收税的政府(掌声送给各位供职于Gov的人)。移民上,大概率会和美国一样继续大批引入,而且印巴会是加拿大移民的主要来源国。福利对加拿大人一直都不陌生,好在这个国家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可以为巨量的deficit背书买单,3,4000万的人口胡吃海喝200年也没有问题。

极度赞成,加拿大能抗, 全部是因为自然资源。大家躺着舒服着吧!

之后会发生什么没法预测。但我感觉,大类资产的价格未来几年依旧会维持在高位,一方面是因为印钱导致cost of money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上层建筑不愿意看到重新洗牌。从这次疫情看出,西方的精英阶层对社会的控制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疫情初期股市震荡,经济活动下降好几成,但还能给硬生生的拉起来,贫富差距通过疫情反而加剧了,因为穷人靠福利吃光用光,没有余钱用于投资,而富人的大类资产都在全线溢价。另外,作为热衷房产股票的华人,在经济上可能还会成为这次疫情的收益方,而且office工作尤其是IT,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而导致裁员潮的发生。但社会的不稳定性在未来几年会进一步加大,一些有极端思想的人会变多。另外,随着中国的外交强硬,很多以前的中间派,在对中国(人)问题上的态度会更加负面。high pay工作,会越来越倾向于科技类和高端服务业,我们华人的小孩需要prepare for it。


加拿大印的钱,最终去哪里?
1. 进口花掉一部分,逆差会继续加大!也就是财富流向美国中国。做进口的,机会来了。
2. 有能力投资的会得到红利。但是投资什么有讲究。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同时制造业服务业兴盛,新印的钱可以在股市上,分润。加拿大除了资源产业和农业,其他的产业偏弱。吹牛逼的生物制药,在新馆面前,只剩下一把枯骨,IT行业,即便未收到疫情影响,也比不了美国。制造业,哈哈。所以,股市大涨的可能性不大。
3. 房子, 哈哈。当股市不能承接新印的钱,房市应该会涨。实际上已经涨了。但是,哈哈。房市大涨的前提是加拿大是封闭系统。可惜。不是。因此涨的幅度会比现在华人房东所预期的小。

4. 资源和农业将抬头,环保声音被压抑。
 
在这个比烂的年代,本来Trump和习大大旗鼓相当,现在习大大的x factor 作用会更大,和美国外加西方集团的对抗会更直接。。。。
最后嘛,就不好说了,我老早预测过习大大很大可能没有善终,现在觉得可能更大
但愿是被自己人搞下去,对广大百姓和国家不会损伤过大
 
这个吗, 熟悉土共宣传思路的应该都懂。

几年前, 土共还是谦虚得说要跟西方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 就算自己已经有点趁手的竞争产品了, 对外还是很低调的。

从中美贸易战开始,一会儿华为一会儿高铁一会儿核电站一会儿北斗一会儿水电站, 没有不吹捧不宣传的。 其实如果心不虚, 用得着满世界吆喝么。你做出来的产品能用, 别人自然会去试试, 就象大疆其实一直很低调, 就怕美国打压。 华为在美国下决心打压之前也是口蜜腹剑地干掉了一批公司, 包括北电和黑莓。

你别看它喊得凶,其实以半导体为例, 就算台基电绝对的龙头制造企业, 没有日本的原材料照样被捏死。 土共? 接着吹去吧,就怕你不吹。

就怕习大大不领导三十年, 我热烈鼓掌双手双脚支持。
 
判断未来首先要看清那些影响世界格局的基本要素。

热力学第三定律:
任何封闭系统最后都会趋于浑沌,人类社会亦不例外。战乱带来的难民潮,经济差异带来的移民潮不会停止,反而会愈演愈烈。现代文明使得难民和移民无法阻挡。其结果就是单一民族国家的消亡和族裔,文化,宗教信仰冲突问题的加剧。白人人口下降,少数族裔人口增加最后会使得西方国家面临没有主要族裔的问题。

全球化不可避免:
世界性议题例如气候变暖,需要合作。资本家最大化市场和极小化成本的本性需要全球化,作为资本家代言人的西方政府怎么抗衡?科技的发展使得没有任何国家可以轻易的实现内循环。

低端人口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AI和机器人会造成劳动力需求的大幅降低,对劳动力质量的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却是新生代人口的退化和低技能难民人口的增加。这个因素会给发达国家带来严重的阶级矛盾。

意识形态:
民族和宗教融合,极端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贫富差距问题等等都是西方社会将会面临的问题。这个需要反思和改革。
西方必须改革现在的社会制度,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民主制度走向暴民政治,平衡极端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美国抗疫的失败和极端自由主义有极大的关系。

大国抗衡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国的富裕建立在高科技带来的极大的,独一无二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依靠的是军力与战争利益的正循环。但这个趋势在消亡并且不可逆转。和过去战争能带来极大的财富收益不同,现代战争常常是得不偿失,例如伊拉克战争。那么,美国如何维持这么庞大的军费?怎么保证不重韬苏联的复辙?
东西方抗衡能够再成现实嘛?彭培奥过去4年的努力是失败的。一方面,所谓中国威胁对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欧盟是虚无的。中国确实对美国有威胁,但这威胁只是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威胁,而对于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这不是坏事。美国敢于在没有盟友的支持下与中国单打独斗吗?美国有足够的实力说服其他国家为他拼命吗?日本,南韩,新加坡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
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掠夺型经济在消失,共同富裕的趋势不可逆转。

干涉主义:
你砸烂了我的锅,我就去你家吃饭。这就是现代干涉主义的结局。穆斯林难民是欧洲最终无法面对的问题。

反华浪潮:
这个不可避免,只是烈度的问题。但是不会达成西方所期望的结果。

以上这些因素,只是时间问题。试问就算这世界上中国不存在,西方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加拿大:
无论对错,我个人给加拿大人民打最高分。在多元化方面目前为止加拿大堪称典范。这是一个有爱的国家。
同意楼主的观点,今后很长时间加拿大会是一个资源型经济的国家。农业和自然资源出口会是这个国家主要的经济支柱(相信很多人是这个观点,土地价格飞涨是个很有利的证明)。
03年高科技泡沫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光通讯行业一定会再度辉煌,但不会是在加拿大了,不幸言中。本人不对加拿大在高科技方面或者制造业方面抱有幻想。
加拿大永远都不会和美国对抗,但也不容易完全听命于美国。
加拿大会得益于气候暖化特别是北极暖化,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增加,有望变成欧洲和美洲大陆之间新的交通枢纽。但是同时会面临严重的领土争端和由此带来的国防压力。这会使得加拿大更加依附于美国。
 
在这个比烂的年代,本来Trump和习大大旗鼓相当,现在习大大的x factor 作用会更大,和美国外加西方集团的对抗会更直接。。。。
最后嘛,就不好说了,我老早预测过习大大很大可能没有善终,现在觉得可能更大
但愿是被自己人搞下去,对广大百姓和国家不会损伤过大
我觉得未必,跟不少上海亲戚同学朋友聊过,对ccp还是满意的多。
中国人只要饭吃饱了,其他都不care。
百度爱奇艺用的蛮好。
我觉得到我那帮亲戚同学朋友都开始complain的时候,大概差不多了。
 
取决于以下因素:

川普是否连任
美国总统(90%以上可能是川普)对中国是否采取更强硬的手段,如关税增加,贸易禁运等,甚至局部军事手段
九点半了还没吃药?90%,现在是90%以上的国家都祝贺了拜登当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