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目照片]是不是成都的都进来吧*美食*美女*美景!!!!让你大饱眼福哦~嘻嘻~不进来的会后悔的哦~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路过成都之吃记
Author: jiajia7845 CopyRight: 本站原创 Read: 238 Editor: jiajia7845 Update: 2003-12-10
终于终于!!!从飞机的舷窗可以看见成都独有的云层了!!!当飞机呼啸着穿过成都上空厚厚的灰色云层,展现再我眼前的,仍然是一派熟悉的翠绿,虽然已然初冬。天府之国啊,从空中更能理解什么叫良田万顷…… 成都,我终于又回来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天,但是我一定要好好的亲近你……

偏题了哈,这次成都之行,我的报告分为吃,喝,玩篇,与大家共勉!

在成都理麻的吃:

1,文殊院家常菜
这家地址不便透露。这是我回到成都的第一顿饭,由我妈妈亲自下厨,满满两桌菜啊,都是我平时最喜欢吃的。我家靠近文殊院,所以,叫他文殊院家常菜吧。有这些菜品:青椒回锅肉,干扁田鸡,糖醋排骨,凉拌兔丁,凉拌肺片,水果八宝饭,莴笋肉片,凉拌木耳,麻辣虾子,罗卜连锅子,青油菜,豌豆尖…… 记不全了。全家人边吃边闲话家常,家的味道!
评:味道好的没话说,妈妈的菜就是这样,总会触动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这那里是在吃饭呢?每一口吃进去的都是家的温馨,家人的爱。

2,三只耳冷锅鱼
地址在靠近羊西线的一个二环路口,我爸说那里是府南新区哇?两层楼的,像是刚刚装修好。我们中午去的有点早,整个大堂都还安静,没有几桌,在窗边的位置落座以后,我妈熟悉的点了三斤的鱼,我看着菜单,努力回想在网上的关于冷锅鱼的介绍,想起有人说的煮黄瓜,莴笋好吃,那就双上,还有我吃火锅的保留:藕片,土豆,芹菜,香菜,豆腐皮,冬瓜。妈妈说这个鱼要等很久,那就点两个熟食:鸭舌和黄糍粑。
一份鸭舌很快被我吃完了,冷锅也上来了。红红的油下面,漂浮着白花花的鱼肉,看起就有食欲,夹一块鱼放到由香菜,酥黄豆等调制的蘸水里面,嗯嗯嗯~~~ 三下五除二,不到半个小时,三斤鱼就被我们几个吃完了。点起火开始煮素菜,果然!最好吃的是黄瓜!再喝一口红白茶,唉……成都的幸福生活啊……
评:虽然标准四川火锅的味道,是那种我在外地想得发慌,但回到成都就爱理不理的味道。但三只耳冷锅鱼有点改变我对火锅的看法了。

3,森林烧烤
地址在玉林生活广场的一楼。去之前莫名的兴奋着,因为这是朋友为我回成都组织的FB活动,为了照顾我吃烧烤的愿望,大家甚至可以不顾吃不饱的结果,欣然前来,感动感动……
我个人喜欢烧烤比火锅多些。上学的时候一下课就惦记着学校门口的烤土豆。几年没有吃,发现可烤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有对火锅奋起直追之趋势。烧烤也由以前的路边摊,发展到上规模上档次的餐厅了。一大群朋友占据了森林烧烤的半边大堂,齐聚一堂,热闹啊!钵钵什锦,各式烧烤,银耳汤,鸡丝面轮番上阵,杯光盏影,不亦乐乎……味道把势,人更把势!
评:大力推荐钵钵什锦,就是稍稍觉得有点偏甜了。还发现烧烤的米糕好好吃哦!

4,川国味
地址在长顺上街,靠近实业街。大楷是这里,反正我在成都已经是路痴了,好多路见都没有见过。这顿是我们家团聚,所以在包间开了两桌,有点象过年了。一年多没有见的亲戚们都来齐了,亲情,亲情!还是那句老话:吃什么不重要,关键是看和谁一起。
评:感觉和红杏,大容和一样。装修中等偏上,味道也好,有些自己的独家菜。推荐:烧椒茄子(凉菜,很有特色) 冒血旺儿(下面的青菜很好吃)白果炖鸡(不亚于棕北有名的那家) 凉拌红罗卜丝(里面加了菊花花瓣,很特别) 糯米排骨(和大容和的有一拼) 樟茶鸭(外皮很脆) 奶油松茸汤(中西结合,很爽口)烧烤兔腿(烧烤是我的最爱,这家的和其他地方烧烤味道略有不同,配料很舒服)

5,文殊院素食
要走了,突然想起了朋友推荐过的文殊院素食。立马决定去,反正我家出去就是。先烧了香,才在餐厅落座。想起朋友介绍过的麻婆豆腐和鱼香膳段,那是肯定要要的了。还要了八宝饭,莴笋烧排骨,和酸菜粉丝汤。有点微微的阳光懒洋洋的照进来,相信每个成都人都知道冬天的阳光对成都人来说代表着什么!呵呵,成都的感觉,成都才有的绵太阳,奢侈的生活,享受生活的成都……吃完一算才40多元,好便宜啊!
评:那个莴笋烧排骨不好吃,浪费了。麻婆豆腐味道好,就是豆腐不好的,如果还有以前那种旦水豆腐来做就把势了。鱼香鳝段做的好,一会就没的了。八宝饭也好,上面有莲子,百合,冬瓜糖,喜欢甜食的朋友一定不要忘记。酸菜粉丝汤将就,因为以为他会加我喜欢的豌豆尖,结果是莴笋叶子,就有点失望了。
附:出门的时候才看到他们吧台居然有酒卖。现在的佛门也~~~对了对了,酒肉穿肠过,佛主留心中。

6,老妈蹄花
就是半边桥那个,本来以为街道改造应该不在了,结果路过那里看见居然在一片废墟中还顽强的支撑着。马上下了出租,飞奔而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先都吃了东西了,觉得没有我记忆中的味道了。蹄花倒是耙活,但是汤却清汤挂水的,雪豆也没有几个。失望。不甘心又去要了一份凉拌黄瓜和姜汁豇豆。
评:有点失望,凉拌黄瓜还感口。姜汁豇豆除了麻没有其他味道了。蹄花也没有以前的浓厚了,可能这个是我在成都唯一吃得失望的馆子了。

7,其他一些零碎:
1)哈尔滨手工水饺:消夜个人煮来吃的,没想到那个番茄牛肉的味道好好,深更半夜的我都整了15个。
2)文殊院宫廷桃酥店的点心:我一贯喜欢的沙仁条,酥皮蛋糕。本来要推荐他家的绿豆糕的,结果觉得比以前甜了油也多了,为了健康还是少吃点。
3)罗沙蛋糕的绿豆糕。意外的收获,豆沙心子的很好吃。本来想带走3盒的,结果上飞机前去买,去了几个店还都卖完了,看来很适合成都人的口味,主要不是很甜。
4)元祖蛋糕的豆沙蛋黄酥。作为传统糕点制作行业的代表,元祖的蛋黄酥的确做的不错,外皮酥脆,入口即化。
5)丁丁糖店的凉糕。我是在北京华联对面新中兴一楼那个店买的。门口有个人在表演做丁丁糖的。绿豆味道的把势,再沾点他家的黄豆粉~~~唉~~我就是喜欢吃这种耙活的甜食……
6)卤肉锅盔。就在新中兴这家丁丁糖店的旁边。回到成都,锅盔是要吃的,再等着照大头贴的时候,顺便买了一个,正是我想要的那种味道,好好……
7)碰柑。在成都吃得最多的水果,因为吃起方便,味道甘甜深受我的喜爱。

这就是我在成都的吃了。好了好了,我去写喝篇和玩篇了,顺便再酝酿哈下次回成都要吃的吧…………
 
路过成都之喝记
Author: jiajia7845 CopyRight: 本站原创 Read: 122 Editor: jiajia7845 Update: 2003-12-13
接到吃篇来说。

回到成都的那些天,除了马不停蹄的“吃”以外,“喝”方面收获也不少,写下我的一些感受。

1,圣陶沙茶楼。

回到成都那天晚上我就去了以前喜欢的圣陶沙。走到门口又看出来他们重新装修过了。
还是以前一贯的作风,半年左右就要装修一次以保证给顾客以新鲜感。他家的服务还是这样的好,顾客永远第一。和朋友在2楼的卡座落座以后,打开酒水单,就发现他的东西涨价了!比如以前的菊花茶是20多的现在涨到30多了。我马上给服务生指出,他笑而不答,证明我的记忆没有出错,的确是涨价了。微微有点不快。点了水果茶,想起他们的虾饺和排骨做的不错,唤来服务生,却被告知早就换过点心品种了。有点失望的点了他们新推出的栗子酥和以前喜欢的蛋塔。虽然味道很好,但还是没有为吃到椒盐排骨而失望。
一年多没有来,这里变了好多。除了2,3楼的装修完全改过,菜品也换了,基本也走鱼翅鲍鱼的路线了。4楼还是西餐就是了。唉…… 不过提供的服务的确是好!
熟悉的都不在了………………

2,雍雅山庄

是路过的。马上想起朋友有人大力推荐过,决定刹一脚进去看看。嗯!不错,环境多安逸的,农家乐又上档次了。可惜没有太多的时间,只是在露天喝了杯茶,风吹起有点冷了。要是时间多的话,在包间开起空调打哈自动麻将肯定舒服!争取下次回来就行动!看环境,夏天应该很舒服,肯定爆棚的。就是服务生有点木,把我们带来带去的走了半天才安排我们坐下来。

3,顺兴老茶馆

38元一个人,一杯盖碗茶+看表演。唉!表演的川剧啊皮影戏啊茶艺啊这些,我以前看都不想看的。回来了简直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这种演给外地人看的地方喝茶。看完了,好像又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一样,越来越爱成都了!才感受到我们伟大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了不得啊~~~ 泱泱大国~~~ 佩服佩服~~~
表演还可以(但以专业的角度来看,绝对不是成都最好的水准,看个热闹可以) 茶不好喝,送的胡豆咬不动。另外在旁边的老成都风情街上买了个波浪鼓,重温一哈童年。

4,香榭理欧洲房子

本来说是要去仁和咖啡的,结果走到那儿,又想起朋友些推荐过得欧洲房子(很多决定都受到了朋友的影响!) 拉着BF的手就上了4楼。里面温暖如春,感觉还不错,比仁和春天咖啡精致一点。打开酒水单发现好像还要比仁和春天咖啡便宜一点呢!要了两杯献榨水果汁和一份自助的水果沙拉。将自己深深的陷入座椅,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在我们脚下,微眯着眼睛,似乎可以看到时间从前面溜走。嗯~~~很久以前时光就是这样渡过的~~怀念啊~~~不知这样的奢侈,下次什么时候才又可以呢?!

5,必胜客下午茶

期盼已久的必胜客―提拉米苏终于又放在眼前了!是我最喜欢的一种甜品!中国的必胜客从装修,店堂面积,服务,菜品上都比国外的上了个档次。做在春熙店靠窗的位置,在成都暖暖的冬日阳光下,打望着窗外来来往往的MM,再品着在口中慢慢融化的提拉米苏……虽然明明知道这种东西吃了一个星期都减不下来,可以有什么办法呢?!饮食男女……

这次回来时间不够,朋友介绍过得好多地方都没有时间去感受。就算这样,回想我在成都几天的吃喝生活仍然觉得象梦一场……
 
春秋时期(公元前6世纪),蜀王开明五世从郫县迁都到现在的成都地方,提出“三年成邑,十年成都”,故名成都。此后2300多年,成都的名字一直没有变过。

成都最可人之处,在于从来就不是过去的殿堂庙宇,今天的大厦高楼,而是和城外千里沃野纵横田畴相映成趣的小桥流水、市井里巷、寻常人家。--《旅游天地》

在北京,时间是机遇;在上海,时间是时尚;在广州,时间是金钱;在成都,时间是生活。--《走进老成都》
 
四川十大古镇名单

十大古镇:

1、阆中--嘉陵第一江山(南充市)

2、黄龙溪--千载码头(成都市双流县)

3、桃坪羌寨--古建奇葩(阿坝州理县)

4、刘氏庄园--大邑安仁(成都市大邑县)

5、佛宝--盐道重镇(泸州市合江县)

6、罗城--山顶船城(乐山市犍为县)

7、磨西--冰川门户(泸定县)

8、恩阳--巴山古镇(巴中县)

9、李庄--抗战后方(宜宾市)

10、丹巴--嘉绒风情(甘孜州)

其实,四川还有一些古镇值得一去:

1、罗泉――资中县

2、云顶寨――泸州市

3、古牌坊――隆昌镇

4、仙滩――自贡市

5、牛佛――自贡市

6、孝泉――德阳市

7、嘀江――三台县
 
空间游戏
这是一次几十个大学生集体策划的出游,一次对空间玩的游戏,车轮和双脚丈量出的辽阔土地在短短三天面前倏忽一下变得可笑而不真实.我们一群贸然而至又飘然而去的造访者,把空间和距离玩弄于股掌,不啻是对那里的人间和神界的一种滋扰.我心存歉意,只因满心向往才作了不速之客,愿这篇小文和几帧定格的瞬间能些许回报收获的感悟和精彩.

一. 走过的路

六年前的时光不期然与我迎面相碰,清清的岷江水在岸边飒爽的秋树旁悠然地转了一个弯,阳光象上次一样灿烂,在欢唱的江水上跳着舞,都江堰到汶川这段路,仿佛就在昨天刚走过.然而车头前面一带白亮眩目的路面提醒了我时间的前进,六年前车是在碎石和扬起的浓稠灰尘中颠簸,此时却感觉象在一条玉带上飞翔.光线穿过树叶于澄澈的空气中漾开,一波接一波滑行在车窗上,直到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沐浴在阳光中”这句话的妙处.

二.人与自然的较量

几年后,人们就可以在这条诞生过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江上看到一个又一个现代水利工程的拔地而起,紫坪铺.福堂……那被截断的江水改道流入人工暗河,那入夜后漫山的灯光和大坝主柱顶上划破夜空的弧光,那将在未来如虹般飞越湖面的高架公路,人类的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沿着岷江水溯流而上,巍巍群山成了人们创造活动更为恢宏的背景.

而当我把眼光从岷江投到杂谷脑河上时,连绵起伏的干旱河谷山地,震颤着视觉神经.并不算窄的杂谷脑河在两岸莽莽的灰黄色大山间显得弱小孤单,它一泓青绿的水流有时甚至找不到一丝绿色来陪衬.光秃秃的半山腰上立着”抗击理县干旱河谷”.”马尔康林业局”等宣传牌子,让我心里既怀着希望又充满怀疑,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人类的努力真能将它改变吗?当地人大多沿河建房,经营者几爿庄稼地,也有那么一两间房子矗立在靠近山顶的缓坡上,一副傲视群山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我把长焦镜头对准一处山垭口,远处山坡一片白亮,依稀有人家在其中.或许与我们这些外来客的空自担忧相比,当地人早已学会了怎样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生活下去.

三.毕棚沟

是来看红叶的,一路进沟,隔着车窗想迎面撞上鲜红的惊喜,却不时遭遇冰冷的雪峰矗立眼前.昨天在沟口看到的那一缺铅灰色金属,质感强烈地展露出嵯峨的山体和银白的冰雪.峰回路转中,更多的雪峰象圣洁的神女翩然而至,我们渐入佳境.曾经远望过黄龙寺上那一座吝啬的雪山,也曾经止步于云遮雾绕的玉龙,而这次我们一行人却是在一个明丽的清晨阳光刚刚吵醒大地时,近窥了众山神的真容.这些川西高原上的极高山随便挑出一座都能让人心底升起纯净神圣的静穆.山坡上突然出现的黄白毛色的牦牛,不知是早于我们到此,还是刚刚睡醒,一副懵懂的神情与好奇的我们对望,对双方来说都是稀奇.

公路已经修到了毕棚沟的景点口,造访的都市人省去了大量徒步进沟的时间,可以花最快的时间最少的体力直趋大自然柔软美丽的腹部.天造神设本来必须经历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的圣境唏嘘之间成了城市的后花园,不知是该欢欣雀跃抑或隐隐带着些许亏欠,不管怎样,我可以今天还在成都虚构,明天就顶礼膜拜,大后天就可以见到它定格在菲林上的姿容.

顺着飞珠溅玉的溪流,深入结着冰凌的枯草水滩,长枪短枪们频频开火滋养着我们贪婪的眼睛.深秋十月把一年来孕育.蓄积.沉淀的精气弥漫得满天满地.在强烈的侧光下,我仿佛从红黄相杂的溪旁灌木和落尽繁华的枯松枝间,从刷过溪石的奔流雪水和背衬蓝天白云棱角清晰的雪山峰巅,听到了乐声,混杂着金属般的铿锵响亮和火样的炽烈,让我们不顾技术上的禁忌,,在缺少遮光罩和偏振镜的情况下一通扫射,希冀日后菲林上的光斑反而能更直接地传达当时当地的心情.

我最远走到了一处以雪山为背景的海子瀑布前,有着鱼鳞状的池底纹路和沐浴着灿烂阳光的高高松树,远处静穆雄伟的雪山山石嶙峋白雪皑皑,象威严的神稳坐其位,静观着世间的日月轮回荣枯衰长.回程的山道上,我拍到一张好片,取名”秋日的行旅”,这些路程上不期而遇的即景往往是最美妙的.

四.大山深处的村寨

下午五.六点回到毕棚沟沟口的住宿地,我和几个同伴意犹未尽,准备折返回一段公路,那儿有一片蔚为壮观的黄叶山坡,时节已过,红叶不再,眼中跳动的灿灿金黄已令我们宽慰.蓦然回首,却见对面山脚下青葱的菜田和多彩的秋林之间一片层叠的灰瓦房舍,俨然一处墟里人家.支起三脚架,长焦拉近,但见层林尽染,小村安谧宁静,一幅落日余辉下的山村美景鲜亮中带着含蕴,对比强烈地印入取景框中.路过的几位游客停车观看,在我的相机后面一个劲地啧啧惊叹”咋个我们看不出来呢?!”

我走进小村,村口一溜两层的木屋前晒着花花绿绿的衣物,石头砌起的楼房边挂着个”小卖部”的牌子,高高地支在树杈上,一栋七八十年的木楼门口钉着块”文化茶园”的牌子,门紧闭着,上楼的楼梯已经倾圮.路上踱着几只鸡,它们的主人是一个站在幽暗房屋门口的老婆婆,身穿蓝布衣拴着围裙,正给身前的鸡群撒着鸡食,房前一棵高大的树,满身缀着亮黄的叶子,这样的气氛能感染每一个手拿相机的人.

第二天作别毕棚沟,回程的路上停车信步走进一个叫甲子沟的地方,从人们的衣着和路边的一座白塔可以看出这里的村落是藏汉杂居.挂着细小瀑布的山崖下,一座配有转经筒的白塔和两冢塔碉形制的小墓高低呼应,在稀落的红色灌木和蓝天.彩带的映衬下,显得无比明艳动人,我带着欣赏而非崇敬的心情,兴许还有些大不敬的嫌疑(至少在当地人看来),在路边挑着最佳的角度,专心于构图和用光.在沟里还看见了碉楼,黑乎乎的石头砌了十多米高,同行的朋友一不小心就把它叫成了烟囱,亏得我们还拿着相机对着它琢磨了半天.回想起来时路上看到的那些对面山腰上的石头寨子,黄灿灿的玉米堆在平顶的屋顶,疑是刷漆的檐头.十多座房子从下到上,参差错落众星捧月似地环拱着正中最上方的一座大房子,心想定是头人住的了,梯形状的墙面恰似布达拉宫的形制,黑漆漆的墙上开着炮眼似的窗户,顶上还有个阁楼探出头来,兴许是充当了望台.这一幕浮光掠影依稀向我呈现了<<尘埃落定>>里的历史画卷,割占一方,踞寨为城,统治着周围土地又抗击着其他部族的侵袭.

路遇几个小孩用弹弓打树上的鸟玩,强烈的侧光把飒爽的秋树和小孩拉紧弹弓蓄势待发的身姿照射得明暗分明.大人们站在屋前谈论着村里的旧闻新事,他们的日子在午后暖暖的阳光中依旧不紧不慢地向前流淌,并没有因我们的到来而丝毫改变.倒是那些满地跑的孩子好奇地追着我们问是从哪里来的,睁大眼睛直瞅手里的相机.我说是从成都来的,一个男孩接口道”成都动物园好玩”,也许大人只能带他们去那儿玩,那是十几年前我们小时候热衷的游玩之处.这个世界强烈的时空差距不经意间在这个大山深处的村落里流露给我看,上帝作为一个平衡,才让我们这些厌倦了都市空间的人不顾路途遥远,跑到这穷山沟里来寻找新奇和美丽.那一树伸出人家矮墙的殷红果子,那一幢木檐廊上摆着各色鲜艳盆花的两层石砌小楼……心中想往的家园是否就是这般模样呢?
 
成都卫星图再发一次

attachment.php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