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welcomein 分析一下,是不是中国最近出口不行都是因为转到印度了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lzb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沙特和阿联酋以深幅折扣价购买俄罗斯石油产品​

当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为其能源产品寻找买家时,它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热切的贸易伙伴:波斯湾石油资源丰富的产油国。​


im-764292

在阿联酋的主要石油储存中心富查伊拉,每十桶天然气油就有超过一桶来自俄罗斯。

图片来源:KARIM SAHIB/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石油又不是制造业商品。 而且石油这个商品非常特殊。

地球上石油的总储量是有限的。 中东从俄罗斯手里低价买来石油,等于是更增加了其对石油资源的控制程度罢了。

如果有一个中间商愿意无限量囤积联想电脑, 你信不信联想会开心死的。
 
为啥吃亏的是中国?

我觉得吃亏的是美国。 或者说, 谁是最终买家谁吃亏。

道理很简单。

如果我要买一台联想电脑, 最便宜的肯定是直接去联想网站上订货。

如果我找一个local的电脑经销商买货, 他再去多伦多进货, 多伦多的商家自己也没有, 再去纽约下订单, 纽约商家在跑去印度, 印度最终兜兜转转还是得跑去联想订货。 这一层一层利润最终都是要从我这个最终买家手里出的。

现在所谓的脱钩, 根本就不是真的脱钩,只不过是尽量不直接从中国手里买货而已。 当年的丝绸之路也好, 海上贸易也好, 阿拉伯商人最喜欢干的就是东西方货物的倒卖。
说说为什么现在中国青年人那么难找工作工资低而美国工作机会多工资高,美国吃亏了中国得力了应该中国经济很好才对啊。
 
石油又不是制造业商品。 而且石油这个商品非常特殊。

地球上石油的总储量是有限的。 中东从俄罗斯手里低价买来石油,等于是更增加了其对石油资源的控制程度罢了。

如果有一个中间商愿意无限量囤积联想电脑, 你信不信联想会开心死的。
有便宜要占,石油输出国也可以进口石油。
 
一样啊, 都是中国生产的。 你去中国厂家直接买肯定更便宜。

当然你不差钱, 也可以去找中间拐了十几个弯的中间商买, 你把那一层层的利润足额付清了, 当然人人开心。

问题是dell和hp都是中国生产的?很大一部分不是,将来会更少。

 
有便宜要占,石油输出国也可以进口石油。
问题是通过第三方去买中国产商品,根本就没便宜占呀。 只可能付出更高的成本。

你举的石油例子无法用来说明为什么从中国直接购买商品会更便宜。
 
问题是dell和hp都是中国生产的?很大一部分不是,将来会更少。

嗯, 未来可以有一万种可能。 但是现实的当下, 大部分依然是中国产的。 Dell这个声明只是表明了他的一种意愿,要把产线从中国挪走不是那么容易的。

为什么三月份中国对东南亚出口猛增?因为中国商品出口东南亚, 在那里过一过水, 再出口到西方。 所以, 西方只不过是为了一个虚幻的“不从中国购买”而额外付出了更多的购买成本而已。

整个过程中, 中国挺开心, 因为通过东南亚过一道水, 整个出口增加了;
东南亚很开心, 因为这等于是天上掉下来一笔钱, 啥都不用干, 转个手就挣钱;
西方很开心, 因为他们终于不再直接从中国进口商品了。

多好。
 
问题是通过第三方去买中国产商品,根本就没便宜占呀。 只可能付出更高的成本。

你举的石油例子无法用来说明为什么从中国直接购买商品会更便宜。
我没说中国的事,说的是石油输出国在买俄国的廉价石油。
 
我没说中国的事,说的是石油输出国在买俄国的廉价石油。
可你不是在回复我关于中间商增加会带来购买成本增加的贴吗?

喏, 你自己看呀。

1681852431077.png



我只是告诉你, 你这个例子举的不对, 既无法反驳我的观点, 也无法支持我的观点, 因为石油是一个特殊商品。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也不是石油。

如果你既不支持我的观点, 也不反驳我的官嗲, 仅仅只是想告诉大家 “石油输出国在买俄国的廉价石油”。 那你回复我的帖子干啥?我没有在提什么廉价石油啊
 
可你不是在回复我关于中间商增加会带来购买成本增加的贴吗?

喏, 你自己看呀。

浏览附件1090751


我只是告诉你, 你这个例子举的不对, 既无法反驳我的观点, 也无法支持我的观点, 因为石油是一个特殊商品。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也不是石油。

如果你既不支持我的观点, 也不反驳我的官嗲, 仅仅只是想告诉大家 “石油输出国在买俄国的廉价石油”。 那你回复我的帖子干啥?我没有在提什么廉价石油啊
我回你的贴,只因为最后这句话,没有反驳你的意思。为这句话提供支持依据,不可以吗?

阿拉伯商人最喜欢干的就是东西方货物的倒卖。
 
说说为什么现在中国青年人那么难找工作工资低而美国工作机会多工资高,美国吃亏了中国得力了应该中国经济很好才对啊。
我认为是因为疫情的缘故。 因为疫情,中国过度防控, 导致很多商家厂家倒闭, 没了商家厂家, 年轻人自然没地方去工作了。

年轻人难找工作, 并不是因为美国和西方对中国搞所谓的脱钩的缘故。

原因如下:
1) 美国搞脱钩, 的确逼走了一些美国在华企业, 但是美国在华企业并不占据多少份额, 他们撤走所留出的空白, 迅速被中国企业和其他的欧洲企业所填补了;

2) 提供中国就业的主力是中国自己的民营企业, 他们不受脱钩影响;

3)美国想要撤, 但是有更多的欧洲企业要进入中国市场, 所以, 这个局面并不是很难。 有人辞官归故里, 有人星夜赶考场。 中国市场本来就是来去自由,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美国的脱钩算盘打不起来的。

其实在美国通胀高企的今天, 美国对于中国商品的需求远甚于平时, 中国商品是平抑美国通胀的救命稻草。 这一点, 中国人明白, 美国人也明白。
所以, 他们嘴上高喊着脱钩, 实际上在增加从中国输入商品, 只不过这次不是直接从中国输入, 而是绕了一圈, 在东南亚找了一些代理, 搞起了转口贸易。

其实质其实是一样的, 由中国生产商品, 交给美国和西方去消费。 现在无非就是便宜了东南亚, 让他们平白的挣了一笔过路费而已。

只要美国人愿意掏这个钱, 无论是中国还是东南亚, 都不会有意见。
 
我回你的贴,只因为最后这句话,没有反驳你的意思。为这句话提供支持依据,不可以吗?
哦, 原来是这句话呀。 怪我没说清楚。 我说的并不是现代的阿拉伯人。


我说的是唐宋时期, 阿拉伯人利用地理优势, 交换来自欧洲与东方的商品, 但是他们刻意的不介绍双方直接联系。 因为他们要赚差价。

现在东南亚国家也是如此。 只不过现在刻意不想发生直接联系的是美国。 东南亚国家只是乐见其成而已。

BTW,后来欧洲人也是实在忍受不了横在欧亚大陆中间的奥斯曼土耳其(当时阿拉伯隶属于奥斯曼帝国)才被迫开始航路探索, 企图绕过中间吃差价的奥斯曼帝国, 直接找到东方货物的来源,与之进行直接贸易, 这才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所以, 你可以看到, 整个商业史, 实际上就是不停的“去中间商”的过程。 包括互联网电商, 其价值也是拉近了终端消费者与商品生产商之间的距离。

现在的“脱钩”, 其实是在逆潮流而动。 平白的增加了很多中间商。
 
嗯, 未来可以有一万种可能。 但是现实的当下, 大部分依然是中国产的。 Dell这个声明只是表明了他的一种意愿,要把产线从中国挪走不是那么容易的。

为什么三月份中国对东南亚出口猛增?因为中国商品出口东南亚, 在那里过一过水, 再出口到西方。 所以, 西方只不过是为了一个虚幻的“不从中国购买”而额外付出了更多的购买成本而已。

整个过程中, 中国挺开心, 因为通过东南亚过一道水, 整个出口增加了;
东南亚很开心, 因为这等于是天上掉下来一笔钱, 啥都不用干, 转个手就挣钱;
西方很开心, 因为他们终于不再直接从中国进口商品了。

多好。

问题是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人工成本和处于高房价和人为维持的不自由但高币值的人民币制约中的中国比要低几倍。现在它们的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都不完备,但这些都是可以迅速改变的。而即使美欧政府不再出台诸如只要含中国零配件就另行计税之类的措施,这成本的巨大差距也会促使进口商们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逼迫生产商尽速摆脱中国转口产品。
 
问题是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人工成本和高房价和人为维持的不自由但高币值的人民币的中国比要低几倍。现在它们的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都不完备,但这些都是可以迅速改变的。而即使美欧政府不再出台只要含中国零配件就另行计税之类的措施,这成本的差距也会促使进口商们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逼迫生产商尽速摆脱中国转口产品。
“但这些都是可以迅速改变的。”????

这我就不想多说了, 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评价吧: Too young ,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你这句话颇有当年孙中山号称在10年内在中国修10万英里铁路的风范。
 
哦, 原来是这句话呀。 怪我没说清楚。 我说的并不是现代的阿拉伯人。


我说的是唐宋时期, 阿拉伯人利用地理优势, 交换来自欧洲与东方的商品, 但是他们刻意的不介绍双方直接联系。 因为他们要赚差价。

现在东南亚国家也是如此。 只不过现在刻意不想发生直接联系的是美国。 东南亚国家只是乐见其成而已。

BTW,后来欧洲人也是实在忍受不了横在欧亚大陆中间的奥斯曼土耳其(当时阿拉伯隶属于奥斯曼帝国)才被迫开始航路探索, 企图绕过中间吃差价的奥斯曼帝国, 直接找到东方货物的来源,与之进行直接贸易, 这才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所以, 你可以看到, 整个商业史, 实际上就是不停的“去中间商”的过程。 包括互联网电商, 其价值也是拉近了终端消费者与商品生产商之间的距离。

现在的“脱钩”, 其实是在逆潮流而动。 平白的增加了很多中间商。
那啥,你最近和唐宋时期的阿拉伯商人聊过了?那时候他们打的主意都告诉你了?lol
 
“但这些都是可以迅速改变的。”????

这我就不想多说了, 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评价吧: Too young ,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你这句话颇有当年孙中山号称在10年内在中国修10万英里铁路的风范。

一个国家进入起飞期之前这些确实很难,但一旦进入起飞期,这些真的都很简单。早一点的例子有二战后的日本西欧,近一点的是亚州四虎,最近的例子是中国,正在呈现的是东亚国家及印度。

可惜的是,中国之前的那些国家都成功越过了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国刚看到那陷阱的边边儿就陷在习近平同志的梦里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