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热老师帮忙看一下去哪一个医学院?

是啊, 一切顺利还好, 否则, 动不动就是蹉跎半生。 这个代价真的是太大了。

如果就是自己死磕, 倒还罢了。 最怕旁边有人比。

自己几十岁了, 还在跟十几岁的时候一样读书考试,还要担心考不过,人生为此付出了数不清的代价。

看看旁边当初各种不如自己的同龄人, 事业有成, 生活安定, 爬梯恋爱,结婚生子, 啥都没耽误。 再看看镜子里的自己, 一路蹉跎, 可怜白发生, 时至今日一事无成。

即便到了3/40岁, 拿到了医生执照,那又如何?半截身子都进土了, 才相当于人家大学毕业进入大厂。

这个落差, 说实话, 要不是自己喜欢当医生, 要不是心理承受力足够强, 真的是死的心都有了。
 
三年级申请医学院没问题,毕业出来可以当family doctor。但是对以后打算当专科医生的,有影响。
三年级就申请已经很强了, 好吧! 大多数大学,一二年级是基础课。 你总不能连基础课都没上完,就去读医学院吧。
 
我朋友的孩子多大CS毕业,继续在多大读了一年的研究生,AI方向,因为导师在他的论文上列为第一作者,孩子一气之下放弃了继续读研,申请了蒙特利尔大学的医学院,去年改学医啦!
 
多谢分享。我稍微明白一些头绪了。
对孩子更加充满信心,因为俺家娃就是这种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性格,而且语言写作能力强,爱帮助别人。
怎么也得辅助拼博一次,结果认命。
孩子决定的事情,家长只能够鼓励和帮助。路还要他们自己去走。也要做一些调查,有些学校很难得高分。这样的学校即使名气很大也不要去读。Gpa不像Mcat可以重复考。GPA不好,不容易Fixed!有些坑还是要避开的。
 
三年级就申请已经很强了, 好吧! 大多数大学,一二年级是基础课。 你总不能连基础课都没上完,就去读医学院吧。
以OU为例,你在大二下学期就可以准备医学院的申请了,当你到大三的时候就有结果了,但不是马上去读医学院,而是依然要完成本科学历。大多数都是从大三或大四开始准备的。我问过招生办的朋友,如果没有医学或生物学基础申请上了怎么能跟上教学呢?他说,每年都有本科学艺术,音乐和体育的学生成功申请上医学院,但申请成功了,大家就在同一起跑线了,为了补上所欠缺的,要么更努力,要么花更长的时间。
 
我朋友的孩子多大CS毕业,继续在多大读了一年的研究生,AI方向,因为导师在他的论文上列为第一作者,孩子一气之下放弃了继续读研,申请了蒙特利尔大学的医学院,去年改学医啦!

孩子涉事不深,不了解社会。。。

老师可能也是正在评职称,论文是硬指标。。。

老师招学生选择很多,谁都能招,手里的钱给谁都是给。。。招你到旗下就是给你机会,你帮他写论文的回报就是顺利毕业。

今后的工作职场都是一个道理……
 
孩子涉事不深,不了解社会。。。

老师可能也是正在评职称,论文是硬指标。。。

老师招学生选择很多,谁都能招,手里的钱给谁都是给。。。招你到旗下就是给你机会,你帮他写论文的回报就是顺利毕业。

今后的工作职场都是一个道理……
中国规定,学生第二作者也可以被认为是第一作者毕业。

但是加拿大,我自己经历和接触很多加拿大研究生,从来没有发现哪个教授把学生的主要工作发表文章自己做为第一作者的。但是也可能也有例外,特别是第一年硕士,如果主要工作都是教授完成,学生只不过做做试验写写报告,产生一些表格图表。这就涉及谁做的工作更多。
 
这也是我们所担心的。先求顺利毕业,有饭吃就行。
进医学院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专不专医是下一步。当家医也很好。那小哥如果不是死磕专医也不至于。万事顺其自然吧。能进医学院都是优秀的娃
 
知道有朋友的孩子在滑大计算机科学读了两年,最后决定要去当医生。自己补习自学了很多医学的课,考进麦马的医学院。医学院也欢迎不同背景的人申请。这样蹉跎几年,岁数也大了几岁。医学院看重成熟程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30多的人还在读医学院。
我认识的一个本地人喜欢医学,考到30岁都没有进医学院。最后只好去了UK读医学, 当住院医生,拿医生执照。然后再考加拿大医生执照,回加拿大工作。下个月马上回加拿大找家庭医生的工作。他已经40多,两个孩子 十岁,六岁了,老婆也不工作,陪他到uk读医。
反正在加拿大还是应该鼓励孩子找自己最喜欢的,有兴趣的。因为人生苦短。干着自己一辈子都不喜欢的事情,也会很痛苦。
还有学law的毕业转医的大牛人
 
孩子涉事不深,不了解社会。。。

老师可能也是正在评职称,论文是硬指标。。。

老师招学生选择很多,谁都能招,手里的钱给谁都是给。。。招你到旗下就是给你机会,你帮他写论文的回报就是顺利毕业。

今后的工作职场都是一个道理……
是呀,对于有中国经历的我们来说,这都不是大事。但对于这边长大的孩子们来说,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
我去年秋送女儿去多大的路上说起这事,她的第一反映是:“这不就是剽窃吗?”
 
是啊, 一切顺利还好, 否则, 动不动就是蹉跎半生。 这个代价真的是太大了。

如果就是自己死磕, 倒还罢了。 最怕旁边有人比。

自己几十岁了, 还在跟十几岁的时候一样读书考试,还要担心考不过,人生为此付出了数不清的代价。

看看旁边当初各种不如自己的同龄人, 事业有成, 生活安定, 爬梯恋爱,结婚生子, 啥都没耽误。 再看看镜子里的自己, 一路蹉跎, 可怜白发生, 时至今日一事无成。

即便到了3/40岁, 拿到了医生执照,那又如何?半截身子都进土了, 才相当于人家大学毕业进入大厂。

这个落差, 说实话, 要不是自己喜欢当医生, 要不是心理承受力足够强, 真的是死的心都有了。
也不能简单这么比,学医前面是有很多坎,一旦读出来以后进入业界以后基本上是工作找你,只有你不想干的没听说医院把医生开了的(重大医疗事故除外)。不管经济发展周期如何,和平还是战争。医生是刚需,通常是年龄越大越吃香。

IT前面快,后面坎也不见得少,经济周期没卡好点进大厂一样砍人。而且这行通常年龄越大越不吃香……除非业界大牛。

这东西看个人喜欢不喜欢,各自人生规划,个人兴趣,家庭经济状况。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个人选择而已。
 
最后编辑:
中国规定,学生第二作者也可以被认为是第一作者毕业。

但是加拿大,我自己经历和接触很多加拿大研究生,从来没有发现哪个教授把学生的主要工作发表文章自己做为第一作者的。但是也可能也有例外,特别是第一年硕士,如果主要工作都是教授完成,学生只不过做做试验写写报告,产生一些表格图表。这就涉及谁做的工作更多。
问题是,朋友的孩子认为他自己做了绝大多数的工作,而导师却成了第一作者!
 
问题是,朋友的孩子认为他自己做了绝大多数的工作,而导师却成了第一作者!

如果导师是assistant professor,那个升职的压力也很大,生死存亡啊……要是拿了tenure,就无所谓了。

现在出一篇文章,导师要交几千块的印刷费给杂志,这都是投资啊……学生付出再大的努力,他愿意交几千块去发表论文吗?
 
得一颗红心,多种准备呀。

如果想得到的没得到,就处之泰然吧,抓住已经有的,人生是长跑,现在领先的,未必一直领先,现在落后的,未必一直落后。看看林总,刚去东北时被孙立人,廖耀湘打的满地找牙,狼狈逃到松花江北,时隔短短两年就携百万雄师席卷大江南北呀。

大学这事,如果处理得当,翻盘也很快,短者1学期,长者4年。毕业时,很多就位置互换了。
恩呢,长跑最后摔死在了温都尔汗:monster:
 
其实我挺纳闷的,这加拿大的庸医也多了去了,说明这医学院的录取制度也是值得商榷哈?
不同的医学院有不同的录取标准,有不同的要求。我觉得主要还是看成绩。平均成绩至少要保持到3.6/4.但是这个成绩刚过线,据我所知大部分入医学院的GPA 3.95以上,MCAT的成绩也要达到518, 还有研究文章,不计其数的志愿者活动,领导能力,导师推荐信。。。写作能力要特别强,沟通能力要特别好。。反正我觉得要求非常高。
这是我跟经常跟孩子聊得到的一些信息。不全面。但是成绩这一关是肯定要过的。所以孩子的压力也很大,最后一学期一次考试得了80多分。教授出题太难,平均分才61分。孩子为这个都哭了。其实当时已经不太会影响他的平均成绩,因为他前面的成绩都保持在几乎满分的状态。平时的成绩。要认真对待。这也是学校衡量你对待一个事情能不能够持之以恒,做到精益求精的标准。重修会显示在你的申请上。所以基本上不能够重修。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