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搞不懂5G天线与疫苗伤害有啥关系,为何最近这么多医生呼吁禁止5G呢?也许圈儿内行

那你妈拉我进来。又不让我理性讨论。一理性,就封嘴。
哈哈,别激动,所以这个时代根本就不需要理公客,就是直接干就可以了。两年前,还能用科学压人,好像你不听科学的,就跟强奸犯没区别,现在要是土豆再说扎针好,就直接说扎你玛比去吧。
 
是啊,3ghz 5g网络, 又一个骗局
 
圈儿不在行,但是讨论和研究,就会增长知识。哈哈哈。大家一起研究吧。
 
你应该是行家,网上搜索的Roger’s LTE和5G基带频率相差不大。每代都可能用多个bands, 但Rogers主流是,LTE 用1.9G和2.6GHz, 5G用2.5GHz.
所以不明白为什么只有5G信号而不是4G/LTE会与新冠疫苗起作用?
扫盲贴,好!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就是每个基站覆盖的区域 (即 cell 的 size) 日趋小型化。早期的 1G 和 2G 时代一个基站往往要覆盖几十公里的区域,基站发射的信号强度必须足够大才能为几十公里外的用户提供可靠的服务。如果说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那么对基站附近的人伤害会大一些。而现在城市里一个基站的服务范围往往在一公里左右 (甚至不足一公里),信号不需要传送得像以前那么远,,因而发射的信号就比以前弱得多。虽然同一个地区需要架设的基站数量是增加了,但是每个基站只需要发射强度弱得多的信号。表面上看到基站数量是多了,但只有为你所处的那个 cell 提供服务的某一个基站发出的信号才能影响到你,其他基站的信号照不到你,没有影响。

目前在多数国家 5G 信号使用的频率与 4G 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在加拿大,还都在 3.5 GHz 以下。而家家户户所用的 WiFi 早已经是 2.4 GHz 和 6 GHz 的频率,并没听说大家对 WiFi 的信号的安全性有多少疑问和抱怨。5G 标准也考虑 (将来) 可以选择使用更高的频率 (如 30 GHz 以上的毫米波),但并不是非这么做不可,况且目前多数国家 (包括加拿大) 并没有实施。再说,这也并不是只有 5G 标准在这么做,其实 WiFi 的标准早就包括了使用更高的 60 GHz 的部分,而且市场上也早已有用于 WiFi 的、使用 60 GHz 的毫米波段的 Modem 产品了。

至于说频率高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衰耗大,因而基站发射的信号更强一些,似乎对人体的伤害会大一些。其实这也是一种想当然的、自相矛盾的误解。既然衰耗大,那么经过更大的衰耗后最终落到人体的信号并没有增强。对人体有多大影响取决于最终照到人体的信号强度,而不是基站发出的信号有多强。
扫盲贴,好!
 
5G的频率没有大变化。功率变小。结论不言而喻。
至于氧化石墨烯在磁场作用下成团我个人认为不靠谱。如果那样,疫苗注射前就大部分成团了。
倒是有可能在疫苗被吸收后,残留的氧化石墨烯起到了类似雨滴或雪花形成过程中凝结核的作用。
有道理。如果电磁场能让疫苗凝胶的话,注射前肯定有大批凝胶了。这个推断合理。
 
是啊,3ghz 5g网络, 又一个骗局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5G里的G是指Generation, “代”的意思,3GHz里的G是指Giga的意思。咋啦,知道了加拿大5G厂商的频率就成了骗局?
去看看华为官网,现在这几个band是世界各国5G的标准,怎么变成加拿大的骗局?

  • Sub-8GHz frequency band for 5G deployment: 3300-3800MHz, 2600MHz and 2300MHz are the primary frequency bands for 5G deployment, and at least 80-100 MHz contiguous spectrum per 5G network operator.
  • TDD bands at 4800-4990 MHz and 3800-4200MHz to complement the 5G primary bands in specific countries.
  • 6 GHz is the potential future primary band for 5G development in the long term.”
 
那时候5g宣传的啥啊?
 
多知道一个骗局挺好的。
 
有道理。如果电磁场能让疫苗凝胶的话,注射前肯定有大批凝胶了。这个推断合理。
注射前不是必须零下多少度来着?

哈哈正好说明了有可能。
 
对抗阴谋论。靠低智商,靠非理性可不行。
 
而且凝胶,好像正好是疫苗研发者的梦想啊。
有道理。如果电磁场能让疫苗凝胶的话,注射前肯定有大批凝胶了。这个推断合理。
推理合理在哪里了?
 
用低于平均水平的逻辑来反抗阴谋论,这就是什么来着?就是高级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