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01-16
- 消息
- 5,925
- 荣誉分数
- 18,522
- 声望点数
- 1,393
很久不读名著了,近日经朋友推荐,断断续续在读哈代《无名的裘德》。已经读到尾声,觉得文字离我们比较遥远。洗凡先生的译文非常漂亮----大概太漂亮了,读起来略有点不自然----有点译制片千人一腔的感觉,于是偶而也翻翻原文(Jude the Obscure,by Thomas Hardy),试图感受原著的语言氛围,结果就读得很慢。
小说以及小说表达出的意味的确非常深刻。由于电影的缘故,作者的另一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更出名。记得还是读本科的时候,特意独自一个人去一家影院看的旧片,过了没几天,那家影院遭了大火,所以印象比较深刻。
《无名的裘德》以毛头小伙子裘德企图去牛津读神学为开端,写他做神职人员的梦想,但后来他却顺着生活的轨迹,变成了会用拉丁文背圣经的石匠裘德。宗教、婚姻、情欲、道德在特定的生活环境里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苏的坚持和裘的耐性相辅相成,串成了一个个很好看的故事。但我感受深的,是哈代笔下坦露的人性。原来这样朴实的叙述,可以如此打动人。假如适当忽略一些译文过于华丽的词藻,感受会更深。
人性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需要自己来解决,我一向尊重也敬佩能把持自我的人,但他们的痛苦忧伤却未必比不把持的人轻。这样生活或那样生活也许有社会的标准衡量好坏,但只有随自己的意思生活,才最舒服。假如这种舒服不带来很糟糕的后果,何不任其发展呢?乐观的让他乐观,苦恼的随他苦恼,恐惧的由他恐惧,痴情的也任他痴情。
扯得太远了,关于《无名的裘德》反倒没有说什么。其实这种世界名著,权威们的评论已经很多,就不必我来罗唆了。有读过的同道,一起讨论一下倒也不坏

小说以及小说表达出的意味的确非常深刻。由于电影的缘故,作者的另一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更出名。记得还是读本科的时候,特意独自一个人去一家影院看的旧片,过了没几天,那家影院遭了大火,所以印象比较深刻。
《无名的裘德》以毛头小伙子裘德企图去牛津读神学为开端,写他做神职人员的梦想,但后来他却顺着生活的轨迹,变成了会用拉丁文背圣经的石匠裘德。宗教、婚姻、情欲、道德在特定的生活环境里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苏的坚持和裘的耐性相辅相成,串成了一个个很好看的故事。但我感受深的,是哈代笔下坦露的人性。原来这样朴实的叙述,可以如此打动人。假如适当忽略一些译文过于华丽的词藻,感受会更深。
人性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需要自己来解决,我一向尊重也敬佩能把持自我的人,但他们的痛苦忧伤却未必比不把持的人轻。这样生活或那样生活也许有社会的标准衡量好坏,但只有随自己的意思生活,才最舒服。假如这种舒服不带来很糟糕的后果,何不任其发展呢?乐观的让他乐观,苦恼的随他苦恼,恐惧的由他恐惧,痴情的也任他痴情。
扯得太远了,关于《无名的裘德》反倒没有说什么。其实这种世界名著,权威们的评论已经很多,就不必我来罗唆了。有读过的同道,一起讨论一下倒也不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