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掾民 发布
...在我们等待这个LEGAL CASE的结果的同时,不知nowonder兄对你所引用的另一报道有无进一步的评价?
"但这伙人抹掉中间的十几年,将梁思成之死说成是何祚庥'批梁'的结果,并将同一内容换了作者名字反复做文章"
http://www.comefromchina.com/newbbs...665#post4208665
OK, now that you do like this place...
(1) I called the DJY LA office whose number is listed on the website. They told me that they didn't push hard to lay charges yet, because 1) they are very busy and 2) the guy has admitted his wrongdoing and has promised not to steal the newspaper again.
(2) The post you are refering to has been deleted by the admin. I'm attaching it here. 谁在哪里 "将梁思成之死说成是何祚庥'批梁'的结果"?
咱们先看看何先生的一堆名头:理论物理学家、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八、九届
全国政协委员。原籍安徽望江,1927生于上海(这一点请引起注意,上海真是人材倍
出),194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现为中国科学院理
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生导师
(录自<<东方之子访谈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
何祚庥号称是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研究,是氢弹理论的开创者之一,那么我们关心
一下何祚庥提出的是什么理论呢?何祚庥在氢弹研究中在一个课题组里任党总支委
员,根据《何祚庥思想研究》:“文革后何祚庥同志积极投入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
并且终于用毛泽东思想关于‘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理论,证明了‘层子’是存在的,
虽然何祚庥同志的这些成就没有得到世界物理学界的认同,被资本主义统治的世界
物理学界一致认为是伪科学,因为按照波谱尔的分界标准,‘物质无限可分’这个
命题根本无法证伪,因而只能是伪科学。但何祚庥同志的工作还是得到了我国政府
的承认,‘层子模型’的论文荣获国家自然科学进步奖”----原来何祚庥的“国家
自然科学进步奖”是“御封”的。
何祚庥具有大变脸的手段
但时代变了,那种以革命口号代替科学,用谎言欺骗和麻醉人民,用革命理论指导
科学研究的做法渐渐过时了。于是,何祚庥就换了个手法。
90 年代各行各业都在乘乱发财,国有资产大量流入个人和小集体腰包。我国引进的
高能对撞机专案,使物理学界初尝甜头,我国引进的这套设备除了装门面之外,对
于实际的科学研究至今还没有产生任何实际效益,今后恐怕也不会有任何实际作用,
但是,由于这个专案,高能物理所盖了办公楼和宿舍楼,解决了住房问题,这在当
时是很不容易的。于是,何祚庥同志大力倡导一个“XX工厂专案”,这是一种比电
子对撞机更高一级的物理学研究设备,美国人打著找夸克的名义开发了这种设备,
一次又一次不断地从国会骗取经费,由于不断加大投资,夸克却始终没有找到,国
会停止拨款后,设备也就闲置了。何祚庥同志为了继续美国物理学界的游戏,大力
鼓动立项,为了引进这个专案,当时国家拨付了500万人民币的预研究经费,物理学
家一班人乘机遨游美国,一时好不风光。
但有位天津大学的崔君达教授从理论上对层子的存在提出了一点疑义,结果在1996年
引发了中国物理学史的一场大规模的意识形态运动,何祚庥同志作为核心人物组织
了大量的物理学家甚至文学家加盟,动员了《科技日报》、《人民日报》、《光明
日报》等一大批媒体参战,论证层子是存在的(还搞了73个科学家的签名),对
崔君达先生进行打压和围剿,然而,这场大战的结果有些出乎意外,势力强大的何
祚庥军团并没有取胜。1996年中央最高层招回扬振宁、丁肇中进行咨询,经过慎重
和广泛的咨询研究论证后决定:XX工厂专案枪毙!
何祚庥同志或许意识到,时代变了,搞伪科学已经没有出路了,如果说“层子学”
是一种伪科学的话,那么,自从而XX工厂专案被枪毙后,何祚庥院士就从搞伪科学
转而反伪科学,这实在是一种大彻大悟,一种立场的转变,一种世界观的飞跃!
这些年来,何祚庥院士领衔发起了波澜壮阔的“捍卫科学尊严,反对伪科学”的意
识形态运动,成立了一个叫做“捍卫科学尊严委员会”的非法人组织,并当之无愧
地成为该运动的精神领袖。我们看到,何院士人老心红,战士风采依旧,棍法依然
娴熟,他又熟练地炒做起小报,操纵起舆论,每一次政协会上,小报记者就象苍蝇
一样围绕著他。这些年来,他总是不辞辛苦,精心收集、编造、剪贴、拼凑材料,
在政协会上搞提案,虽然每一次调查下来都证明他的提案所依据的事实有些不太真
实。近10年来,何祚庥就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经济政策、文艺理论、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清晰度的电视、城市新型有轨电车、快速磁浮列车、西南地区
水电开发、雅鲁藏布江调水于大西北、干净的热核发电技术、和平利用核爆炸技术,
国家大剧院等无不要发表一番高论,如此全能之”专家”,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
无论政治形势如何风云变幻,何祚庥同志总是跟得很紧,无论在文革前、文革中、
还是文革后,何祚庥同志都很吃香。在科学家面前,他是政治家,在政治家面前他
是科学家,他总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梁思成为北京旧城呼吁
对梁思成先生的迫害,是于光远,何祚庥联合的大手笔。梁思成,梁启超之子,
(1901年~1972年),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教授19l5年~1923年
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系,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
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渖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
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l94l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
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
还曾于1946年ll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l947年1月~1947年
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
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
务委员会委员,及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
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
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
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
方面,梁思成教授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
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文汇报>曾发表
一篇著名的文章<第十二座雕像>记述的就是北京旧城被毁前后梁思成奔走呼吁的
过程及被批斗的过程,以下是摘录:梁思成后来这样回忆说:“建国之初,北京市
一位领导曾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我说:‘毛主席说,将来从这里望过去,要看到处
处都是烟囱!’这使我大吃一惊。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所要避免的吗? ‘处处都是烟
囱’的城市将是什么样子?那情景实在太可怕了......”
在北京《新建设》中,梁思成为北京城□做了他最后的徒劳辩护,但是争辩很快就
结束了。
对梁思成建筑学的批判
有一天,梁先生从城内开完会回到清华园,谈到了北京市负责人的话:“谁要是再
反对拆城□,是党员就开除他的党籍!”从此,反对的意见,美好的建议,都沈默了。
这一次,是科学和理性的败退。于是,对梁思成的批判开始了。于光远(50年代曾
任中宣部理论教育处副处长)先生回忆说:“对梁思成的批判,上面是彭真负责管,
我做具体事。我按彭真的意见,在颐和园的畅观堂组织人写批判文章,不久30多篇
批判文章就写出来了。彭真拿到这批文章后,并没有让发表,而是交给梁思成看。
彭真说,梁思成原来认为自己是这方面的权威,没有人能批评他。一下看到这么多
篇文章批评他,觉得自己错了。彭真对他说,如果你不放弃你的意见,我们就一篇
一篇地发表这些批判文章。梁思成这时就承认自己有不对的地方。其实我想也还有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文章若都公开发表了,他当然也受不了。 ”
结果梁思成不阻挡天安门的改建,大批判的文章一篇也没有发表,只有何祚庥自己
送到《学习》杂志的一篇漏网了。我记得这是唯一发表出来的批判梁的文章(何祚
庥时任中宣部卫生处干士)。让我们再看看何祚庥<论梁思成对建筑问题的若干错误
见解>中的几个标题吧:“梁思成颠倒了建筑学中‘适用、经济、和在可能条件下讲
求美观’的原则”“梁思成所提倡的‘民族形式’实际上就是复古主义的主张”
“所谓建筑上的‘文法’、‘辞汇’论乃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理论” “梁思成的错误
思想根源--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梁思成的建筑理论是直接违反总路线的错误理论”。
(此时,何祚庥不知何时成了建筑学家。)于光远尚且担心梁思成是否受得了,何
祚庥却迫不及待地将他的批判文章发表了。
梁思成之死
梁思成的第二位夫人林洙回忆:“一天我下班回来,发现一箱林先生(指梁思成的
第一位夫人林徽因--作者注)生前与思成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圈纹饰草图,
被扯得乱七八糟,还踏上很多脚印。我正准备整理,思成说,算了吧!于是让我把这
些图抱到院子里去,他点燃火柴默默地把它们烧了。最后的一张他拿在手中凝视了
良久,还是扔进了火堆。结婚几年,我没有见过他哭,但是这时,在火光中我看到
了他眼中的泪花。”很快,梁思成先生便像沉默且沉重的墓碑一样倒下了。
有意者不仿翻一下历史,认识一下何祚庥到底是何许人也,都写了一些什么样
的文章,不要被他披在身上的院士之类的外衣所蒙蔽。在人类的历史上,这种人只
是要被抛弃的跳梁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