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lostseason 发布
新三座大山制度无理性,社会变疯狂(转贴自剑虹评论网)
--------------------------------------------------------------------------------
作者:童大焕 类别:社会问题 发表日期:2005.11.07
23:34 今日/总浏览: 10/1009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耻辱、让文明社会蒙羞的催人泪下的悲惨故事:
在浙江台州打工46岁四川内江妇女尤国英突发脑溢血住进当地医院,仅仅3天,就
花光了全家的积蓄和借款,再也筹不到一分钱。一家人想把她带回在台州的出租
房。但是房东在电话里告诉他们,尤国英绝对不能进屋,因为台州路桥当地最忌
讳别人死在自己家里。无奈之际,拆除了呼吸机的尤国英呼吸、心跳似乎都急剧
减弱。家人以为她死了,决定把她直接送到殡仪馆。而医院的救护车司机付先生
并未核实,只是要求家属立了张字据,便将车开到了殡仪馆(付先生已因此事被
院方开除)。后来,台州市殡仪馆员工林勇发现尤国英还活着……(《成都商报
》2005年11月3日)
一场悲情故事因为媒体的关注而峰回路转,尤国英在死亡的悬崖边打了个趔趄又
被送回医院,台州当地和尤国英家乡的地方政府,乃至救治尤国英的医院又一次
发动、掀起了“捐款运动”……
但是,能够引起媒体关注、把一家人的悲情和灾难放大给社会的毕竟是少数,除
了那些情节离奇如把活人送进火葬场、卖身救母之类的,更大多数的人就在默默
无闻中独立承担了灾难和悲剧,没有人帮助,也没有知晓。而即使如此的少数,
媒体报道后也未必能得到社会及时的帮助,人们不断被类似情节触动的神经,一
开始还有痛感,慢慢地也就麻木了。
在巨大的悲情面前,任何道义指责都显得如此的软弱无力。只要我们设身处地,
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的选择,也许也就是我们的选
择!
你能指责尤国英家人的无情无义吗?面对并不明朗的治疗希望(即使顺利,至少
要10万元;同时还有成为植物人或者瘫痪、半瘫痪的风险)和求告无门的经济困
境,他们难道不也面临着现实和亲情撕裂的痛苦选择?
你能指责医院的见死不救吗?医院说,“在路桥打工的人很多,我们医院每年都
会遇到好几起这样的情况。如去年台风遭成一名打工者脊椎折断,全身瘫痪,治
疗完成后,欠下医药费不说,我们还送了他抚慰金,并帮他买了回贵阳老家的车
票。还有正在医院的一个吸毒女,没有任何亲人来管她……往往在这样的事情面
前,医院就成了社会救助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们似乎也没有理由指责尤国英家的房东,更何况,在文明社会,一个病人要死
也应是死在医院而不应该是死在家里的。
可以这么说,在类似把活人送进火葬场这样惨绝人寰的事件上,每一个具体的利
益主体,其选择都是理性的,甚至是正当的。但是,这所有的个体理性和正当选
择,汇集在一起,却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和疯狂!这是为什么?因为个体的小理性
缺乏制度上整体大理性的人文关照!制度理性是一个社会的最高理性,制度道德
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道德。制度无理性,或者说制度制订者和实施者如果一味服从
管理方便和部门逐利的本能(个体理性),而不服从社会的整体理性,社会将在
“个体理性” 的驱动下,被迫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与疯狂之中无以自拔!它使利
益个体被迫成为“经济理性”的奴隶,使温情脉脉的人性和社会道德陷于沦丧边
缘,加剧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与紧张,冲淡个人生活的自由、从容与幸福感。
有人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头上重新笼罩了“新三座大山”,分别是医疗、
教育和住房。中国的GDP连年高速增长,为什么许多百姓感觉生存越来越艰难,甚
至包括中产阶层也普遍感到压力越来越大?针对中国某些改革,曾有人编出顺口
溜:房改是要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要把你二老逼疯,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
想不到,这一漫画式的描述竟然在现实中上演了!更富戏剧性的是,10月27日,
当医院那辆急救车载着活着的尤国英开往殡仪馆的时候,卫生部的一位负责人正
在对媒体说:卫生部从未表态说过医疗改革不成功,也不同意医疗改革不成功的
说法。
在任何国家和地区,基本生存、基本住房、医疗和教育的全民福利保障都是国家
的头等大事和永不得松懈的目标追求。在旦夕之间的祸福面前,任何个体乃至家
庭的力量都极其渺小和脆弱,通过社会共同保障的力量,彻底改变这种渺小和无
助,改变人的野蛮的生存竞争和自生自灭状态,是国家的根本目的,也是文明社
会的根本标志之一。在这个意义上,住房(可以用房补等货币形式)、医疗和教
育保障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入场券之一。
而缺少了这三大保障,无疑将大大加剧公民生存的恐惧感。当代转型期的中国,
正步入一个压力型社会。任何一个群体――从南到北,从中年到青年再到儿童,
从白领到教师、医生,从领导干部到一般群众,都在承受着来自社会、单位和家
庭各种各样的压力。这种压力或大或小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一部分人
而言甚至成了“不可承受之重”。在10月10日第1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上,来自中
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
我认为,当代中国压力型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便是这压力主要不是来自我们内
心,而是来自制度,很大程度上来自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乏。它逼得人们疯狂地赚
钱,甚至不择手段。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公民的身心健康都因此遭到加速破坏
,恶性循环,而人们的自由、幸福、从容与信任和谐乃至亲情、人性正在GDP的高
歌猛进中一点一点地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