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今日北朝鲜社会百态[组图]

好图!顶一下LZ.
在四面强敌的包围下,能做到这一步也不容易了.
 
最初由 Bordeaux 发布
说你是三姓家奴真有点委屈你了,张嘴就移民这,移民哪,糊涂蛋一个啊你。

你这个小同志就是不能与时俱进.
现在爱国青年的口号是: "今天挣加元,明天挣美元".
你移到朝鲜一样可以听从党召唤.
 
最初由 小黄 发布
那个地铁~~~!!! 有必要吗?`!!
It follows the examples of Mosco subway, if not copied.
 
楼主辛苦了
唉,和中国60年代末70年代初似的
小金的下一任估计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Re: 那大街上,也没有跑几辆车,你不至于说大街也没有必要吧

最初由 孤枕难眠 发布
作者已经说了,100多米深的地铁,应该还有战备的用途,一举两得

你有亲戚在朝鲜是吗,冲个P呀! 对于一个资源和人力都不发达的地方建个工程那么浩大并且富丽堂皇的地铁站不是一种浪费吗? 而且公路和地铁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吧,渥太华没有地铁照样很发达,要是没有公路你试试看.
 
为什么到处都没有人?当地的居民呢?

菜的量小是他们的习惯吧。我在汉城也是这个感觉,素且量很小。象 图中那个牛肉 烧烤根本不是老百姓平时常吃的。
 
感谢各位和各位老大的回贴,感谢主论坛版主。

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了解一下当今的北朝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状况。由于北朝鲜的政治体制,特别是经过那场朝鲜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的封锁下,加之它本身也采用了关闭自守的发展模式,它与世隔绝太久了。因此人们很难真正了解当今北朝鲜人民的真实生活全貌。不过现在北朝鲜开始有点松动迹象,仅首都平壤已对大部分国家进行旅游开放。目前国内有二个口岸即北京和丹东的旅游社可以办理去平壤的飞机或火车的旅游服务,大家如果有机会不妨去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如果没时间或不想花这个精力,我这儿还有另一组北朝鲜几日游的图片资料愿与大家分享,来个免费旅游也不错哦。
 
最初由 大头鱼 发布
 37A、导游告诉我们,从8月16日-10月17日,除星期日外,他们这数万演员每晚都在这样卖命地演出。每次参加演出的全部报酬听说在2002年举行的那场同样的演出中就是几斤朝鲜粮票,但这次我们大家都没有忍心去问李导这个问题。

人家演出比较敬业认真不怕辛苦,却被作者形容为“卖命地演出”,并诬蔑参加国庆庆典演出的数万名演员的演出,就是为了“几斤朝鲜粮票”。反映出作者唯利是图的丑陋嘴脸!

这也难怪,被邓笑贫的“一切向钱看”修正主义路线洗脑20多年的人,信仰缺失,笑贫不笑娼已经是生活常态。尤其是这些刚有了几个臭钱的官员和暴富者(是干净的钱吗?),瞧不起往日的穷兄弟,一副小人得志后的优越感。他们在讽刺挖苦这数万敬业演员贫穷的同时,可曾意识到自己国内贫困地区苦苦挣扎的几千万人民?

“有机会被该国邀请去那里观看为庆祝朝鲜劳动党建党六十周年和祖国解放战争六是周年”的家伙,都是些什么人?
 
新三座大山制度无理性,社会变疯狂(转贴自剑虹评论网)

--------------------------------------------------------------------------------

作者:童大焕 类别:社会问题 发表日期:2005.11.07
23:34 今日/总浏览: 10/1009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耻辱、让文明社会蒙羞的催人泪下的悲惨故事:

在浙江台州打工46岁四川内江妇女尤国英突发脑溢血住进当地医院,仅仅3天,就
花光了全家的积蓄和借款,再也筹不到一分钱。一家人想把她带回在台州的出租
房。但是房东在电话里告诉他们,尤国英绝对不能进屋,因为台州路桥当地最忌
讳别人死在自己家里。无奈之际,拆除了呼吸机的尤国英呼吸、心跳似乎都急剧
减弱。家人以为她死了,决定把她直接送到殡仪馆。而医院的救护车司机付先生
并未核实,只是要求家属立了张字据,便将车开到了殡仪馆(付先生已因此事被
院方开除)。后来,台州市殡仪馆员工林勇发现尤国英还活着……(《成都商报
》2005年11月3日)

一场悲情故事因为媒体的关注而峰回路转,尤国英在死亡的悬崖边打了个趔趄又
被送回医院,台州当地和尤国英家乡的地方政府,乃至救治尤国英的医院又一次
发动、掀起了“捐款运动”……

但是,能够引起媒体关注、把一家人的悲情和灾难放大给社会的毕竟是少数,除
了那些情节离奇如把活人送进火葬场、卖身救母之类的,更大多数的人就在默默
无闻中独立承担了灾难和悲剧,没有人帮助,也没有知晓。而即使如此的少数,
媒体报道后也未必能得到社会及时的帮助,人们不断被类似情节触动的神经,一
开始还有痛感,慢慢地也就麻木了。

在巨大的悲情面前,任何道义指责都显得如此的软弱无力。只要我们设身处地,
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的选择,也许也就是我们的选
择!

你能指责尤国英家人的无情无义吗?面对并不明朗的治疗希望(即使顺利,至少
要10万元;同时还有成为植物人或者瘫痪、半瘫痪的风险)和求告无门的经济困
境,他们难道不也面临着现实和亲情撕裂的痛苦选择?

你能指责医院的见死不救吗?医院说,“在路桥打工的人很多,我们医院每年都
会遇到好几起这样的情况。如去年台风遭成一名打工者脊椎折断,全身瘫痪,治
疗完成后,欠下医药费不说,我们还送了他抚慰金,并帮他买了回贵阳老家的车
票。还有正在医院的一个吸毒女,没有任何亲人来管她……往往在这样的事情面
前,医院就成了社会救助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们似乎也没有理由指责尤国英家的房东,更何况,在文明社会,一个病人要死
也应是死在医院而不应该是死在家里的。

可以这么说,在类似把活人送进火葬场这样惨绝人寰的事件上,每一个具体的利
益主体,其选择都是理性的,甚至是正当的。但是,这所有的个体理性和正当选
择,汇集在一起,却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和疯狂!这是为什么?因为个体的小理性
缺乏制度上整体大理性的人文关照!制度理性是一个社会的最高理性,制度道德
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道德。制度无理性,或者说制度制订者和实施者如果一味服从
管理方便和部门逐利的本能(个体理性),而不服从社会的整体理性,社会将在
“个体理性” 的驱动下,被迫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与疯狂之中无以自拔!它使利
益个体被迫成为“经济理性”的奴隶,使温情脉脉的人性和社会道德陷于沦丧边
缘,加剧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与紧张,冲淡个人生活的自由、从容与幸福感。

有人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头上重新笼罩了“新三座大山”,分别是医疗、
教育和住房。中国的GDP连年高速增长,为什么许多百姓感觉生存越来越艰难,甚
至包括中产阶层也普遍感到压力越来越大?针对中国某些改革,曾有人编出顺口
溜:房改是要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要把你二老逼疯,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
想不到,这一漫画式的描述竟然在现实中上演了!更富戏剧性的是,10月27日,
当医院那辆急救车载着活着的尤国英开往殡仪馆的时候,卫生部的一位负责人正
在对媒体说:卫生部从未表态说过医疗改革不成功,也不同意医疗改革不成功的
说法。

在任何国家和地区,基本生存、基本住房、医疗和教育的全民福利保障都是国家
的头等大事和永不得松懈的目标追求。在旦夕之间的祸福面前,任何个体乃至家
庭的力量都极其渺小和脆弱,通过社会共同保障的力量,彻底改变这种渺小和无
助,改变人的野蛮的生存竞争和自生自灭状态,是国家的根本目的,也是文明社
会的根本标志之一。在这个意义上,住房(可以用房补等货币形式)、医疗和教
育保障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入场券之一。

而缺少了这三大保障,无疑将大大加剧公民生存的恐惧感。当代转型期的中国,
正步入一个压力型社会。任何一个群体――从南到北,从中年到青年再到儿童,
从白领到教师、医生,从领导干部到一般群众,都在承受着来自社会、单位和家
庭各种各样的压力。这种压力或大或小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一部分人
而言甚至成了“不可承受之重”。在10月10日第1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上,来自中
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

我认为,当代中国压力型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便是这压力主要不是来自我们内
心,而是来自制度,很大程度上来自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乏。它逼得人们疯狂地赚
钱,甚至不择手段。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公民的身心健康都因此遭到加速破坏
,恶性循环,而人们的自由、幸福、从容与信任和谐乃至亲情、人性正在GDP的高
歌猛进中一点一点地丧失……
 
最初由 Isabel 发布


菜的量小是他们的习惯吧。我在汉城也是这个感觉,素且量很小。象 图中那个牛肉 烧烤根本不是老百姓平时常吃的。

日本也是一样,菜和饭的量也很少,刚去时根本吃不饱。
 
回头看毛泽东时代

教育,住房,医疗现在所为“三座大山”那时代都是免费的,就说医疗,那时医疗保健体系覆盖全国,即使在农村也普及”赤脚医生“体系,虽然农村卫生员的水平很低,可是治疗感冒发烧打针基本上还是会的,大点的病上人民公社的卫生院。在城市里的工厂、机关都有医务室,医务室至少有一名医生和护士也有小药房,象感冒发烧打预防针之类的医务室就搞定。很类似加拿大的家庭医生,加拿大的家庭医生也很”赤脚“,俺有亲身体会,有机会再说。

教育除了交几元学杂费买课本以外其余全免,住房是单位按照职务级别,家庭人口分配,房租象征性交点,好象也只有几元钱。

虽然那时工资很低,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就是国家干部)才50多元的月工资,工人才30多元的月工资,粮食和肉凭票供应,鸡鸭鱼肉是节假日才有机会吃,可是每家的日子都能过下去,也没有什么大事犯愁。

人民支持改革开放,是希望日子越过越好。可是现在是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广大老百姓越活越沉重。

细数共产党的领袖们,真正与农民、工人心连心的只有毛泽东,毛泽东确实有错误,可是毛泽东搞的那些运动从来没有针对工人农民。为什么至今普通百姓还十分缅怀毛泽东。


最初由 lostseason 发布
新三座大山制度无理性,社会变疯狂(转贴自剑虹评论网)

--------------------------------------------------------------------------------

作者:童大焕 类别:社会问题 发表日期:2005.11.07
23:34 今日/总浏览: 10/1009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耻辱、让文明社会蒙羞的催人泪下的悲惨故事:

在浙江台州打工46岁四川内江妇女尤国英突发脑溢血住进当地医院,仅仅3天,就
花光了全家的积蓄和借款,再也筹不到一分钱。一家人想把她带回在台州的出租
房。但是房东在电话里告诉他们,尤国英绝对不能进屋,因为台州路桥当地最忌
讳别人死在自己家里。无奈之际,拆除了呼吸机的尤国英呼吸、心跳似乎都急剧
减弱。家人以为她死了,决定把她直接送到殡仪馆。而医院的救护车司机付先生
并未核实,只是要求家属立了张字据,便将车开到了殡仪馆(付先生已因此事被
院方开除)。后来,台州市殡仪馆员工林勇发现尤国英还活着……(《成都商报
》2005年11月3日)

一场悲情故事因为媒体的关注而峰回路转,尤国英在死亡的悬崖边打了个趔趄又
被送回医院,台州当地和尤国英家乡的地方政府,乃至救治尤国英的医院又一次
发动、掀起了“捐款运动”……

但是,能够引起媒体关注、把一家人的悲情和灾难放大给社会的毕竟是少数,除
了那些情节离奇如把活人送进火葬场、卖身救母之类的,更大多数的人就在默默
无闻中独立承担了灾难和悲剧,没有人帮助,也没有知晓。而即使如此的少数,
媒体报道后也未必能得到社会及时的帮助,人们不断被类似情节触动的神经,一
开始还有痛感,慢慢地也就麻木了。

在巨大的悲情面前,任何道义指责都显得如此的软弱无力。只要我们设身处地,
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的选择,也许也就是我们的选
择!

你能指责尤国英家人的无情无义吗?面对并不明朗的治疗希望(即使顺利,至少
要10万元;同时还有成为植物人或者瘫痪、半瘫痪的风险)和求告无门的经济困
境,他们难道不也面临着现实和亲情撕裂的痛苦选择?

你能指责医院的见死不救吗?医院说,“在路桥打工的人很多,我们医院每年都
会遇到好几起这样的情况。如去年台风遭成一名打工者脊椎折断,全身瘫痪,治
疗完成后,欠下医药费不说,我们还送了他抚慰金,并帮他买了回贵阳老家的车
票。还有正在医院的一个吸毒女,没有任何亲人来管她……往往在这样的事情面
前,医院就成了社会救助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们似乎也没有理由指责尤国英家的房东,更何况,在文明社会,一个病人要死
也应是死在医院而不应该是死在家里的。

可以这么说,在类似把活人送进火葬场这样惨绝人寰的事件上,每一个具体的利
益主体,其选择都是理性的,甚至是正当的。但是,这所有的个体理性和正当选
择,汇集在一起,却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和疯狂!这是为什么?因为个体的小理性
缺乏制度上整体大理性的人文关照!制度理性是一个社会的最高理性,制度道德
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道德。制度无理性,或者说制度制订者和实施者如果一味服从
管理方便和部门逐利的本能(个体理性),而不服从社会的整体理性,社会将在
“个体理性” 的驱动下,被迫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与疯狂之中无以自拔!它使利
益个体被迫成为“经济理性”的奴隶,使温情脉脉的人性和社会道德陷于沦丧边
缘,加剧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与紧张,冲淡个人生活的自由、从容与幸福感。

有人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头上重新笼罩了“新三座大山”,分别是医疗、
教育和住房。中国的GDP连年高速增长,为什么许多百姓感觉生存越来越艰难,甚
至包括中产阶层也普遍感到压力越来越大?针对中国某些改革,曾有人编出顺口
溜:房改是要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要把你二老逼疯,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
想不到,这一漫画式的描述竟然在现实中上演了!更富戏剧性的是,10月27日,
当医院那辆急救车载着活着的尤国英开往殡仪馆的时候,卫生部的一位负责人正
在对媒体说:卫生部从未表态说过医疗改革不成功,也不同意医疗改革不成功的
说法。

在任何国家和地区,基本生存、基本住房、医疗和教育的全民福利保障都是国家
的头等大事和永不得松懈的目标追求。在旦夕之间的祸福面前,任何个体乃至家
庭的力量都极其渺小和脆弱,通过社会共同保障的力量,彻底改变这种渺小和无
助,改变人的野蛮的生存竞争和自生自灭状态,是国家的根本目的,也是文明社
会的根本标志之一。在这个意义上,住房(可以用房补等货币形式)、医疗和教
育保障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入场券之一。

而缺少了这三大保障,无疑将大大加剧公民生存的恐惧感。当代转型期的中国,
正步入一个压力型社会。任何一个群体――从南到北,从中年到青年再到儿童,
从白领到教师、医生,从领导干部到一般群众,都在承受着来自社会、单位和家
庭各种各样的压力。这种压力或大或小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一部分人
而言甚至成了“不可承受之重”。在10月10日第1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上,来自中
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

我认为,当代中国压力型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便是这压力主要不是来自我们内
心,而是来自制度,很大程度上来自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乏。它逼得人们疯狂地赚
钱,甚至不择手段。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公民的身心健康都因此遭到加速破坏
,恶性循环,而人们的自由、幸福、从容与信任和谐乃至亲情、人性正在GDP的高
歌猛进中一点一点地丧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