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3年史(网络恶搞版)

--------------------------------------------------------------------------------

[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贴]·[加跟贴]· [版主管理]·[影武士的留园博客]·*繁體閱讀*
俞飞龙 丁智勇 :质疑MBO的程序合法性
送交者: 影武士 [太守★☆] 于 September 20, 2007 06:14:00 已读 95 天天养生堂
数百种美国名厂保健品,超低价直销全球!

蜜糖交友中心
海外孤身?强大搜索功能,轻松找到意中人!

起步炒汇不烦恼
学习、练习、交易。免费开始"



为配合国有企业转制,90年代后期,我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产权交易中心,并规定,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转制在经审计后,需进入产权交易中心,以拍卖、挂卖的方式公开交易,但在国办发2003年96号文之前,国内许多企业实际已按MBO的方式转制,而MBO是一种转制前就已确定了买主的交易方式,这是否意味着,2003年之前实行MBO的转制企业,在程序上明显违法?值得关注的是,是否由于2003年前大量违规行为的存在,才催逼国办发2003年96号文在明确强调了“国资转让需经过产权交易市场公开交易”后,在最后一项加上了一个与这一规定相冲突的“管理层收购”条款?尤为蹊跷的是,几乎与96号文同时出笼的国务院3号文,却又严格规定了“国有资产转让不但需要公告,且公告后须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交易”。
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即开始生效,国内数以万亿计的转制国有资产在享受物权法保护前,是否需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合法性认证?


质疑MBO的程序合法性

本刊记者 俞飞龙 中央电视台 丁智勇

被资本界戏称为“中国顶级富豪速成法”和“最后一场盛宴”的MBO,在国有企业转制过程扮演了重要角色,数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MBO一直争论不但,但有人注意到,从“郎顾之争”开始,参与争论的正反双方,也许都忽略了一个法律细节,就是MBO的程序合法性。
早在90年代中期,我国各地政府先后成立了产权交易中心,用以配套国有资产的出让,规定国有资产的转让除需进行严格的审计和公告外,还需在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拍卖或挂买。但是,由于MBO的交易方式实际与这一程序构成了冲突,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MBO是否存在程序上的纰漏?重新审视迄今最为权威的规范国企改制政策,记者愕然发现,虽然2003年11月颁布的国发办96文有关于“管理层收购”的条款,但这一条款不但与同一文件的其它条款抵触,也与于2004年 2月1日生效的国务院3号文中所规定的“国资转让需在公告后进入规范的产权交易中心公开交易”条款冲突。一系列问题随之浮出水面:在2003年96号文、甚至2005年《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颁布以前的MBO是否存在程序非法?如果这一判定准确真实,那么,应如何处置那些程序违规的已转制企业?为什么数年来,这一嫌涉非法的转让程序一直没有进入公众乃至学术界的视野?最应奋力一击的产权交易中心缘何集体失语?2003年颁布的国务院3号文与《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在国有企业转让程序上存在明显区别甚至互不兼容,这一“不同”从法律的角度应给出什么样的解释?在《物权法》即将正式生效之际,面对社会各界对MBO的群群激愤,这一系列问题变得格外维妙。

MBO留给社会一地鸡毛

也许,尘埃落定才能让人更清楚地看到真相。
虽然MBO几乎已成为一种资本游戏的过去式,但国人围绕MBO的争论并没有停止,甚至愈演愈烈,“MBO从一开始就是国企改革的怪胎”、“一切形式的MBO都该叫停”、“MBO的实质是官本位私有化”,措辞尖利的批评,在网络上几乎从未间断,甚至在2004年MBO的高峰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曾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承认:管理层收购当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卖自买,而且“这种情况(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在大规模违规转制的现实面前,2005年4月颁布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被业界认定为是一种“堵漏”式的补救,但在这一规定划出红线之前,有多少企业没有遵守国有企业转制程序、违规地自卖自买了?这些自买自卖的企业将受到何种处罚?谁将负责这一查处工作?对这一系列国资委“有必要、有责任”作答的问题,国资委却至今三缄其口。
主管部门仅限于口头的强硬,慢慢让MBO演化为国人心头的一道硬伤,“因为很多人以此一夜暴富,很多人因此失去工作,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社会’不公平’的一次集中释放”,有专家表示,“如果不解决好淤积在这里面的矛盾,它将动摇社会公平的基础,或者说,它已是一个建立‘社会公平’无法回避的问题”。
2007年,社会针对国企转制的追问上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苏铁山牵头,5000多人联名要求国家有关机构正视这一不公正的“私有化”方式给社会造成的伤害,认为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违反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未经授权和职工同意,在‘改革’的名义下擅自将资产几亿、几十亿元的国有企业卖给外国‘战略投资家’或国内富豪,或让国企内部的管理层化公为私,据为己有。导致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已危及到了社会基础”。
据统计,最近十来年,伴随着“国退民进”,我国公有制经济每年下降约2个百分点,到2006年底,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降到40%左右,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已降到20%以下,而“公退私进”、 “国退私进”的趋势仍在持续,一些地方包括城市取暖、自来水供应这样的基础性产业也开始了私有化进程。
MBO让转制国企的管理层迅速暴富,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举不胜举:据《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6月16日报道,时年58岁的鄂尔多斯董事长王林祥之所以能以3.4亿元的资产登上《新财富》杂志“中国400富人榜”,相当部分资产就来自于鄂尔多斯集团的MBO,这场MBO盛宴,鄂尔多斯管理层“用9.45亿元买下了集团30多亿元的净资产”。诸如此类的财富故事,在江苏沙钢集团、佛塑股份、全兴集团、剑南春集团、上海大众交通、张裕集团、浪潮集团等地属大中型企业隆重上演。
在深圳靠近香蜜湖的一个工业开发区,一个当地社会学专家指着身边密集的厂房告诉记者,在转制前,这个园区的效益一般,但转制后他们管理人员都富了。
从国务院3号文到国发办96号文到2005年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国家主管部委对MBO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相对于主管部委忽而“紧急叫停”,忽而“刻意回避MBO”,忽而抱怨“MBO自卖自买没得到遏制”,民间舆论一直没有停止对以MBO为重要形式的国企转制的声讨,在一些城市甚至酿成了规模不等的群发事件。
关于MBO,一个被广泛流传的批评是,它让“私有化沦为了少数人占有国有资产的专利和特权”。 MBO这一方式,让企业大股东的形成不是一个通过市场竞争自然集中的结果,而是一种人为行政指定的结果,这种方式不但剥夺了普通劳动者获得与他们付出相称的股权的权利。也与“改制的初衷和程序规定不符”。



两个都不含糊的转制文件

在国有资产转制如火如荼、并引得社会非议四起之际,国务院相关部委曾在2003年底连续颁布了两项政策,用以规范国有资产转让。
其中,于 2004年2月1日生效的国务院3号文第一章第四条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第五条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第三章“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程序”第十一条规定,国有独资企业的产权转让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转让标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置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第十四条规定转让方应当将产权转让公告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产权转让公告期为20个工作日。同时规定了转让信息的基本内容构成。
第五章第32至35条,则详细成列了参与国资转让各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明确规定如果出现“不在产权交易中心公开交易的国资转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转让”等行为,应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并可通过诉讼,确认转让行为无效。
按此规定,“事前公告”和“进场交易”这两道程序,成为了MBO不可能跨过的坎,因为所谓MBO,是英文ManagementBuy-out的缩写,意为管理层收购,主要是指公司经理层通过收购本公司股权,从企业经营者变成企业所有者的一种行为。这种交易方式,由于买主已事前确定,所以既无法实施意在寻求购买者的“不少于20个工作日的事前公告”,也不能进行实质性的、允许其他购买者平等参与的“进场交易”。从这个角度,不难评判MBO的程序必然不合规定。国有资产管理和批准机构有权“通过诉讼,确认其转让行为无效”。
虽然国务院3号文关于国企转制规定看上去已相当完善,但在社科院法律研究所刘海波博士眼里,它依然有明显的瑕疵,他说,“国务院3号文缺了对违规不作为的处罚条款,由于没有受罚于压力,地方主管部门就没有追究违规的动力,反而只有压力,因为所有MBO或其他形式的国企转制,一般都有当地主管领导的参与,抓违规无疑就是在找主管领导的茬,这无疑让追查成为了一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如果国资管理部门不主动追究,被转制企业的职工或职工代表由于没有诉讼主体资格,也无法追究转制违规,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些年,围绕国企转制的社会矛盾始终没得到有效疏解”。
一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人证实了刘海波博士的说法,他告诉记者,他所在城市的国有产权交易,一般都严格执行国务院3号文的规定,公示20个工作日,通过拍卖、挂买的方式公开转让,“只有政府主管领导特批的企业,才能实行MBO”。也就是说,所有以MBO方式转让股权的国企,背后都有当地领导的影子。“再说了,所有企业转制都得由国资管理部门批准实施,它再追查违规无异自打耳光,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外部压力,它(国资管理部门)几乎不可能去主动追查转制过程的违规”。
更为微妙的是,就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刚刚出笼,尚未生效的2003年11月,国发办颁发了一个被称为96文的文件,该文件在第一部分第五款规定“非上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要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不受地区、行业、出资和隶属关系的限制,并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公开信息,竞价转让。具体转让方式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后,又骇然在最后添加了一个允许“管理层收购”的条款,该条款表示,“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以及本指导意见的各项要求”,执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其股权转让程序自动过滤了MBO,执行“本指导意见各项要求”,其第五款的其他规定也无法与MBO兼容。



来自理论界的几道护身符



在改革开放这条大道上,国有企业应该怎么走?中央曾有非常明确的主张。
1996 年12月11日,吴邦国同志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一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比较多,有些还比较严重,但这不是公有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只能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不能作为私有化的根据……私有化不能解决中国这样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大国的快速发展问题,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势必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和社会危机”。
现在来看,吴邦国同志的话无疑具有相当的前瞻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分化,愈来愈多的人在今天认识到了这样一个事实: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认同用“资本”的方式来解决中国诸多问题,那么中国必然要认同符合西方社会的“市场规则”和“资本权利”,而这两个原则,又必然让中国沦为先富起来的国家的附属经济体,成为这些国家的“加工场”和“垃圾排放点”。这一经济附庸地位,不但让中国不可能“共同富裕”的改革目标,甚至会丧失发展的话语权。
但10年前,中国经济学界对国企的社会价值基本持否定态度。面对十五大提出的“在3到5年内争取大多数国企摆脱亏损困境”的目标,风头正劲的张维迎四处吹风,“国企的出路是有的,就是民营化”,并先后抛出“冰棍理论”、“靓女先嫁论”,周其仁则断言“国有企业所有人缺位,国有经济是‘没有最终委托人’的经济,责任不明,十分难办”,在几乎一边倒的舆论攻势下,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偏离既定航向,MBO带着“增强企业竞争力、明晰经营产权”两道光环顺势出笼,由于国企转制为权利变现提供了一个回报高额的通道,一时间,国企私有化竟在各地一发不可收拾,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随着民怨沸腾,2004年终于爆发了著名的“朗顾之争”。此前十多年一直把握着改革话语权的新自由主义,由此步入“凄凉的晚景”。
“大量的国资流失和贫富分化,不但导致整个社会开始反思改革,也导致了知识分子的分化,在此之前,绝大部分知识分子习惯了改革就是向‘私有’方向挺进这样的思路,但事实,不但是国内的事实、也包括近10年国际上其他经济体发生的巨变教育了大家”,一度与主流经济学家们走得很近的刘海波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让大家感到理性的可贵,国有企业不是没有效率的,更非无主财产,何况,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环境中扮演的角色,也不适合用‘效率’这一单一的标准去判定它的价值”。
虽然MBO在实施上存在程序上的瑕疵,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但迄今而言,对这些涉嫌违规转制的企业,主管部门都没有给出清理清查的说法,2005年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即开始生效,国内数以万亿计的转制国有资产在享受物权法保护前,是否需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合法性认证?如果答案是“否”,那么,主管部门将打算以何种方式,安抚早已激起众怒的民意?


[喜欢影武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请点这里投票] --- [支持影武士朋友入选每周人气之星,请点这里投票]
[影武士的留园博客]·[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贴]·[-->>加跟贴]·[--向朋友推荐--]·[返回前页]

 ·专业鲜花速递服务商,传情传意Salala;
 ·★免费互发越洋短信,万里送祝福,覆盖国内全部手机小灵通★
 ·团队游,自助游,回国机票,超低价格(英国HANSON旅游);
 ·网站设计,制作,推广一条龙服务 专业海外服务;
 ·《易胜博》博彩网络,带给你全新的感触和体验;  ·美国阳光电话卡 品质高,费用低,功能多,服务佳,打中国最方便;
 ·行李托运回国、文件包裹速递,长城物流为您精打细算,让您省心放心!
 ·我发财娱乐城, 全新感受, 1000美金现金大奖月月送;
 ·国内热门游戏卡-Q币卡-VISA信用卡Paypal在线支付;
 ·◆★全球直销,世界名牌化妆品,品种齐全,最低价格保证★◆

所有跟贴:

飘过,猥琐的飘过.. - 小玄子 (0 bytes) 9/21/07 (0)

--------------------------------------------------------------------------------
加跟贴(积极回贴支持发贴的朋友,才能欣赏到更多精品好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编辑助手] [发贴须知]
 
--------------------------------------------------------------------------------

[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贴]·[加跟贴]· [版主管理]·[影武士的留园博客]·*繁體閱讀*
俞飞龙 丁智勇 :质疑MBO的程序合法性
送交者: 影武士 [太守★☆] 于 September 20, 2007 06:14:00 已读 95 天天养生堂
数百种美国名厂保健品,超低价直销全球!

蜜糖交友中心
海外孤身?强大搜索功能,轻松找到意中人!

起步炒汇不烦恼
学习、练习、交易。免费开始"



为配合国有企业转制,90年代后期,我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产权交易中心,并规定,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转制在经审计后,需进入产权交易中心,以拍卖、挂卖的方式公开交易,但在国办发2003年96号文之前,国内许多企业实际已按MBO的方式转制,而MBO是一种转制前就已确定了买主的交易方式,这是否意味着,2003年之前实行MBO的转制企业,在程序上明显违法?值得关注的是,是否由于2003年前大量违规行为的存在,才催逼国办发2003年96号文在明确强调了“国资转让需经过产权交易市场公开交易”后,在最后一项加上了一个与这一规定相冲突的“管理层收购”条款?尤为蹊跷的是,几乎与96号文同时出笼的国务院3号文,却又严格规定了“国有资产转让不但需要公告,且公告后须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交易”。
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即开始生效,国内数以万亿计的转制国有资产在享受物权法保护前,是否需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合法性认证?


质疑MBO的程序合法性

本刊记者 俞飞龙 中央电视台 丁智勇

被资本界戏称为“中国顶级富豪速成法”和“最后一场盛宴”的MBO,在国有企业转制过程扮演了重要角色,数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MBO一直争论不但,但有人注意到,从“郎顾之争”开始,参与争论的正反双方,也许都忽略了一个法律细节,就是MBO的程序合法性。
早在90年代中期,我国各地政府先后成立了产权交易中心,用以配套国有资产的出让,规定国有资产的转让除需进行严格的审计和公告外,还需在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拍卖或挂买。但是,由于MBO的交易方式实际与这一程序构成了冲突,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MBO是否存在程序上的纰漏?重新审视迄今最为权威的规范国企改制政策,记者愕然发现,虽然2003年11月颁布的国发办96文有关于“管理层收购”的条款,但这一条款不但与同一文件的其它条款抵触,也与于2004年 2月1日生效的国务院3号文中所规定的“国资转让需在公告后进入规范的产权交易中心公开交易”条款冲突。一系列问题随之浮出水面:在2003年96号文、甚至2005年《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颁布以前的MBO是否存在程序非法?如果这一判定准确真实,那么,应如何处置那些程序违规的已转制企业?为什么数年来,这一嫌涉非法的转让程序一直没有进入公众乃至学术界的视野?最应奋力一击的产权交易中心缘何集体失语?2003年颁布的国务院3号文与《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在国有企业转让程序上存在明显区别甚至互不兼容,这一“不同”从法律的角度应给出什么样的解释?在《物权法》即将正式生效之际,面对社会各界对MBO的群群激愤,这一系列问题变得格外维妙。

MBO留给社会一地鸡毛

也许,尘埃落定才能让人更清楚地看到真相。
虽然MBO几乎已成为一种资本游戏的过去式,但国人围绕MBO的争论并没有停止,甚至愈演愈烈,“MBO从一开始就是国企改革的怪胎”、“一切形式的MBO都该叫停”、“MBO的实质是官本位私有化”,措辞尖利的批评,在网络上几乎从未间断,甚至在2004年MBO的高峰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曾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承认:管理层收购当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卖自买,而且“这种情况(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在大规模违规转制的现实面前,2005年4月颁布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被业界认定为是一种“堵漏”式的补救,但在这一规定划出红线之前,有多少企业没有遵守国有企业转制程序、违规地自卖自买了?这些自买自卖的企业将受到何种处罚?谁将负责这一查处工作?对这一系列国资委“有必要、有责任”作答的问题,国资委却至今三缄其口。
主管部门仅限于口头的强硬,慢慢让MBO演化为国人心头的一道硬伤,“因为很多人以此一夜暴富,很多人因此失去工作,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社会’不公平’的一次集中释放”,有专家表示,“如果不解决好淤积在这里面的矛盾,它将动摇社会公平的基础,或者说,它已是一个建立‘社会公平’无法回避的问题”。
2007年,社会针对国企转制的追问上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苏铁山牵头,5000多人联名要求国家有关机构正视这一不公正的“私有化”方式给社会造成的伤害,认为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违反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未经授权和职工同意,在‘改革’的名义下擅自将资产几亿、几十亿元的国有企业卖给外国‘战略投资家’或国内富豪,或让国企内部的管理层化公为私,据为己有。导致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已危及到了社会基础”。
据统计,最近十来年,伴随着“国退民进”,我国公有制经济每年下降约2个百分点,到2006年底,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降到40%左右,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已降到20%以下,而“公退私进”、 “国退私进”的趋势仍在持续,一些地方包括城市取暖、自来水供应这样的基础性产业也开始了私有化进程。
MBO让转制国企的管理层迅速暴富,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举不胜举:据《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6月16日报道,时年58岁的鄂尔多斯董事长王林祥之所以能以3.4亿元的资产登上《新财富》杂志“中国400富人榜”,相当部分资产就来自于鄂尔多斯集团的MBO,这场MBO盛宴,鄂尔多斯管理层“用9.45亿元买下了集团30多亿元的净资产”。诸如此类的财富故事,在江苏沙钢集团、佛塑股份、全兴集团、剑南春集团、上海大众交通、张裕集团、浪潮集团等地属大中型企业隆重上演。
在深圳靠近香蜜湖的一个工业开发区,一个当地社会学专家指着身边密集的厂房告诉记者,在转制前,这个园区的效益一般,但转制后他们管理人员都富了。
从国务院3号文到国发办96号文到2005年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国家主管部委对MBO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相对于主管部委忽而“紧急叫停”,忽而“刻意回避MBO”,忽而抱怨“MBO自卖自买没得到遏制”,民间舆论一直没有停止对以MBO为重要形式的国企转制的声讨,在一些城市甚至酿成了规模不等的群发事件。
关于MBO,一个被广泛流传的批评是,它让“私有化沦为了少数人占有国有资产的专利和特权”。 MBO这一方式,让企业大股东的形成不是一个通过市场竞争自然集中的结果,而是一种人为行政指定的结果,这种方式不但剥夺了普通劳动者获得与他们付出相称的股权的权利。也与“改制的初衷和程序规定不符”。



两个都不含糊的转制文件

在国有资产转制如火如荼、并引得社会非议四起之际,国务院相关部委曾在2003年底连续颁布了两项政策,用以规范国有资产转让。
其中,于 2004年2月1日生效的国务院3号文第一章第四条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第五条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第三章“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程序”第十一条规定,国有独资企业的产权转让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转让标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置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第十四条规定转让方应当将产权转让公告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产权转让公告期为20个工作日。同时规定了转让信息的基本内容构成。
第五章第32至35条,则详细成列了参与国资转让各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明确规定如果出现“不在产权交易中心公开交易的国资转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转让”等行为,应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并可通过诉讼,确认转让行为无效。
按此规定,“事前公告”和“进场交易”这两道程序,成为了MBO不可能跨过的坎,因为所谓MBO,是英文ManagementBuy-out的缩写,意为管理层收购,主要是指公司经理层通过收购本公司股权,从企业经营者变成企业所有者的一种行为。这种交易方式,由于买主已事前确定,所以既无法实施意在寻求购买者的“不少于20个工作日的事前公告”,也不能进行实质性的、允许其他购买者平等参与的“进场交易”。从这个角度,不难评判MBO的程序必然不合规定。国有资产管理和批准机构有权“通过诉讼,确认其转让行为无效”。
虽然国务院3号文关于国企转制规定看上去已相当完善,但在社科院法律研究所刘海波博士眼里,它依然有明显的瑕疵,他说,“国务院3号文缺了对违规不作为的处罚条款,由于没有受罚于压力,地方主管部门就没有追究违规的动力,反而只有压力,因为所有MBO或其他形式的国企转制,一般都有当地主管领导的参与,抓违规无疑就是在找主管领导的茬,这无疑让追查成为了一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如果国资管理部门不主动追究,被转制企业的职工或职工代表由于没有诉讼主体资格,也无法追究转制违规,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些年,围绕国企转制的社会矛盾始终没得到有效疏解”。
一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人证实了刘海波博士的说法,他告诉记者,他所在城市的国有产权交易,一般都严格执行国务院3号文的规定,公示20个工作日,通过拍卖、挂买的方式公开转让,“只有政府主管领导特批的企业,才能实行MBO”。也就是说,所有以MBO方式转让股权的国企,背后都有当地领导的影子。“再说了,所有企业转制都得由国资管理部门批准实施,它再追查违规无异自打耳光,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外部压力,它(国资管理部门)几乎不可能去主动追查转制过程的违规”。
更为微妙的是,就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刚刚出笼,尚未生效的2003年11月,国发办颁发了一个被称为96文的文件,该文件在第一部分第五款规定“非上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要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不受地区、行业、出资和隶属关系的限制,并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公开信息,竞价转让。具体转让方式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后,又骇然在最后添加了一个允许“管理层收购”的条款,该条款表示,“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以及本指导意见的各项要求”,执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其股权转让程序自动过滤了MBO,执行“本指导意见各项要求”,其第五款的其他规定也无法与MBO兼容。



来自理论界的几道护身符



在改革开放这条大道上,国有企业应该怎么走?中央曾有非常明确的主张。
1996 年12月11日,吴邦国同志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一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比较多,有些还比较严重,但这不是公有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只能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不能作为私有化的根据……私有化不能解决中国这样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大国的快速发展问题,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势必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和社会危机”。
现在来看,吴邦国同志的话无疑具有相当的前瞻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分化,愈来愈多的人在今天认识到了这样一个事实: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认同用“资本”的方式来解决中国诸多问题,那么中国必然要认同符合西方社会的“市场规则”和“资本权利”,而这两个原则,又必然让中国沦为先富起来的国家的附属经济体,成为这些国家的“加工场”和“垃圾排放点”。这一经济附庸地位,不但让中国不可能“共同富裕”的改革目标,甚至会丧失发展的话语权。
但10年前,中国经济学界对国企的社会价值基本持否定态度。面对十五大提出的“在3到5年内争取大多数国企摆脱亏损困境”的目标,风头正劲的张维迎四处吹风,“国企的出路是有的,就是民营化”,并先后抛出“冰棍理论”、“靓女先嫁论”,周其仁则断言“国有企业所有人缺位,国有经济是‘没有最终委托人’的经济,责任不明,十分难办”,在几乎一边倒的舆论攻势下,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偏离既定航向,MBO带着“增强企业竞争力、明晰经营产权”两道光环顺势出笼,由于国企转制为权利变现提供了一个回报高额的通道,一时间,国企私有化竟在各地一发不可收拾,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随着民怨沸腾,2004年终于爆发了著名的“朗顾之争”。此前十多年一直把握着改革话语权的新自由主义,由此步入“凄凉的晚景”。
“大量的国资流失和贫富分化,不但导致整个社会开始反思改革,也导致了知识分子的分化,在此之前,绝大部分知识分子习惯了改革就是向‘私有’方向挺进这样的思路,但事实,不但是国内的事实、也包括近10年国际上其他经济体发生的巨变教育了大家”,一度与主流经济学家们走得很近的刘海波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让大家感到理性的可贵,国有企业不是没有效率的,更非无主财产,何况,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环境中扮演的角色,也不适合用‘效率’这一单一的标准去判定它的价值”。
虽然MBO在实施上存在程序上的瑕疵,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但迄今而言,对这些涉嫌违规转制的企业,主管部门都没有给出清理清查的说法,2005年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即开始生效,国内数以万亿计的转制国有资产在享受物权法保护前,是否需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合法性认证?如果答案是“否”,那么,主管部门将打算以何种方式,安抚早已激起众怒的民意?


[喜欢影武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请点这里投票] --- [支持影武士朋友入选每周人气之星,请点这里投票]
[影武士的留园博客]·[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贴]·[-->>加跟贴]·[--向朋友推荐--]·[返回前页]

 ·专业鲜花速递服务商,传情传意Salala;
 ·★免费互发越洋短信,万里送祝福,覆盖国内全部手机小灵通★
 ·团队游,自助游,回国机票,超低价格(英国HANSON旅游);
 ·网站设计,制作,推广一条龙服务 专业海外服务;
 ·《易胜博》博彩网络,带给你全新的感触和体验;  ·美国阳光电话卡 品质高,费用低,功能多,服务佳,打中国最方便;
 ·行李托运回国、文件包裹速递,长城物流为您精打细算,让您省心放心!
 ·我发财娱乐城, 全新感受, 1000美金现金大奖月月送;
 ·国内热门游戏卡-Q币卡-VISA信用卡Paypal在线支付;
 ·◆★全球直销,世界名牌化妆品,品种齐全,最低价格保证★◆

所有跟贴:

飘过,猥琐的飘过.. - 小玄子 (0 bytes) 9/21/07 (0)

--------------------------------------------------------------------------------
加跟贴(积极回贴支持发贴的朋友,才能欣赏到更多精品好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

[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贴]·[加跟贴]· [版主管理]·[影武士的留园博客]·*繁體閱讀*
从国家预防腐败局的诞生再看郎咸平的“天问”能否继续
送交者: 影武士 [太守★☆] 于 September 20, 2007 06:13:22 已读 434 天天养生堂
数百种美国名厂保健品,超低价直销全球!

蜜糖交友中心
海外孤身?强大搜索功能,轻松找到意中人!

起步炒汇不烦恼
学习、练习、交易。免费开始"



9 月14日,《法制日报》刊登了报道“四年磨一‘剑’ 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的台前幕后”,报道说,备受关注的国家预防腐败局,在监察部正式挂牌成立。酝酿四年之久的我国国家级预防腐败专门机构由此开始运作。酝酿四年,深思熟虑,终成现实,反腐败,重在预防,就像对付危害甚烈的传染病一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治标治本。腐败之烈、腐败之痛、腐败之害,已经令最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已经严重败坏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已经令社会大众深恶痛绝。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成立,只是一个新的开始,预计腐败分子、贪官污吏们并不会因为这样一个机构的初始成立,就会“立地成佛”,特别是已经获得巨大既得利益的贪腐者,绝不会轻易收手,也无法收手。

当今的腐败,特征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以官商勾结为纽带,以钱权交易为模式,特别是一些一夜暴富的“神话”事件和“神话”人物,堂而皇之或者犹抱琵琶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为所谓“弄潮儿”,他们暴富的轨迹,草民以为,应该晌以し栏芫止刈⒌闹匾煊蛑唬蛭ㄊ啤⒌匚灰晌鹎突嵊薪灰祝谇昂戏ā保突嵊小跋窗住保庑┘γ返恋墓吹保嗌倩崃粝轮胨柯砑#绻蔷昧煊虻幕疃途黄鹉谛械目疾臁?font color=E6E6DD>

今年是股市的“大牛”,蓦然间冒出来一个所谓“史上最牛散户”,芳名“刘芳”,此“散户”之“牛”,令人瞠目结舌,“刘芳所持股的上市公司都有重组、整体上市、股改等炒作概念;而且几乎都是在炒作题材消息出现之前预先布局,其中包括*ST金泰、S飞亚达A、川化股份、汕电力A等,刘芳持股公司几乎都是题材概念开始流传之前建仓的。…刘芳大手笔进驻的股票都是在概念还没有炒作前,等建仓完成后,市场上才充满传闻,而这些小道消息并非无中生有,最后大多得到公司证实。由此可见,刘芳在购买这些股票前,不是做好了重组、收购这些股票的准备,就是确切知道该公司的内幕。…在股市上曾经有两个较为知名的刘芳,史上最牛散户究竟是哪一个刘芳尚未可知。…一个是北京人,一个是郑州人,一个是女性,一个是男性,一个今年28岁,一个今年32岁。”(《大河报》)

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刘芳”要有“内幕消息”,能够极为精准地把钱投向具有重组、整体上市、股改等炒作概念的股票,而“内幕炒作”在资本市场是违规违法的,二是必须有足够的巨额资金,方能够“大手笔”介入,常说“钱有四条腿,人有两条腿,钱追钱比人追钱快”,这不,“刘芳”赚了一个亿,而“刘芳” 竟胆敢“悍然”如此高调地以一个相同名头入主数以十计的公司,高调地圈到数以亿计的金钱,决非一般人士、哪怕是财大气粗的“先富”们的做派,据报道“在刘芳等人被报道之后,其换手率总计达到了52.26%,这意味着大约4283万股*ST金泰的股份被易主。”所以媒体猜测“ST金泰涨停之后连续跌停最牛散户或已出逃?”(《北京青年报》),“出逃”就意味着其套现成功,账面利润变为真金白银。而令草民奇怪的是,媒体将此“刘芳(女)”与另外一个“刘方(女)”扯到了一起,而“刘方”也是在4年前引起了中国经济界的“大炮”郎咸平先生的一句“天问”,2004年郎咸平先生发出了“谁为平安保险30亿国资流失买单”(《郎咸平中文网》http://www.langxianping.com.cn/),而其中被诘问的主角就是刘方,而郎咸平文中的刘方与《大河报》新闻中的“刘芳”的“身世”,一模一样。

“刘方,女,1979年6月7日出生,高中学历,家庭住址是北京东城区某街道,1997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一家商务中心市场销售部担任市场拓展经理。…持有源信行投资公司75%的股权,进而间接持有4.6%的平安股权。…刘方的父亲刘振江,现年55岁的退休出租车司机,…间接持有市值6.9亿港元的平安公司股权。”(《谁为平安保险30亿国资流失买单》),郎咸平的质疑,发端于刘姓父女财富的非正常、非透明的“来龙去脉”。而且,刘姓父女所持有的平安保险的股份,以郎先生根据公开资料的考证,来自于原国有大股东招商局的莫名其妙的“退出”,郎先生举例说,“汇丰以50亿元获取平安10%的股权、招商局以18.55亿元脱手14.3%的平安股权”,而这些个14.3%的平安股权正是落入了刘姓父女的囊中,就是说,外资以50亿才能够获得的股权,等于半“卖”半“送”,刘方们区区十几亿就得到了更多,更为奇特的是,刘方们的财富简直就是“真正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以至于郎先生不得不带着几分揶揄感叹 “恐怕没有人能想到刘方会是平安保险公司上市之后最大的自然人持股者——持有按市值计算高达29.44亿港元的平安股权。连和她同住一个大杂院的街坊们也没有想到。”,按说,退休汽车司机属于底层劳动者,某商务中心市场销售部担任市场拓展经理也非富豪之辈,能够在媒体披露说的短短2年时间内一再投以亿计的资金成立公司、收购国有股份,实在是无法不令郎咸平这样的财务专家感到莫大的震撼。

当时,有媒体出来“调查”,为刘方们的暴富“找到”了理由,说是“与其说刘氏父女是富翁,倒不如说更可能是在当初外资入股国内保险公司尚存在政策障碍的情况下,郑建源手中所掌控资金在国内‘曲线救国’所选择的代理人,他们拥有的,可能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商务周刊》),这里,出现了另外一个名字 “郑建源”,而《商务周刊》称此人也不过是一个“马仔”而已,“郑建源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苦心没有白费,在平安保险上市之前,于无声处接手了大笔法人股,确实算的上非常成功的基金管理人了。”,但奇怪的是,此“郑建源”太过神秘“甚至连照片都难以找到”(《商务周刊》)。记者始终未能见到“真身”。

这里带来两个问题,第一,即便此郑建源“真有其人”,也“真正”是香港某大亨的代理人,也“真正”是刘姓父女的财富“神话剧”的导演,其为何要走什么“曲线救国”的路,既然“当初外资入股国内保险公司尚存在政策障碍”,那么同样是外资的汇丰,为何能够以50亿的代价取得10%的平安股权,显然说不通;第二,平安保险的国有大股东,凭什么以比汇丰出价低很多的价格,出售14.3%的平安股权给“傀儡”刘姓父女或者说“影子”郑建源?要知道平安正处于上市前夜,地球人都清楚那就是暴富发财的机会,国有股东凭什么把这个绝好的盈利机会拱手送给几个说不清道不白的私人。在“神秘”的背后,有没有见不得人的交易和更加见不得人的人物。

然而,更为奇怪的是,《商务周刊》2006年报道“平安保险神秘富豪易主 28岁刘方使命告一段落”,说是“联系2004年曾经采访过的刘方,但被当时她担任市场拓展总监的北京某商务中心告知业已离职。记者随即到北京工商部门查阅源信行投资公司(刘姓父女借以持有平安股份的“公司”)是否有工商变更,却被告知计算机联网系统中没有这家公司的任何资料。此后记者又两次到不同的工商部门查阅,除了发现源信行已经注销外,在工商部门已经看不到这家公司的注册、年审、变更等任何信息,记者拿出2003-2004年时查到的工商资料询问,工作人员也感到无法理解。”,当时的刘姓父女及其“公司”在回避什么?而近日刘方(芳)又高调出来“炒股”,还大有斩获,却又背上“内幕交易”的嫌疑,看来大有文章、大有来头。

郎咸平先生当日一问“一个是刘方父女(或是鄭建源),一个是招商局金融集团总经理黄大展,其中任何一人都可以把这篇财富故事延续下去,只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站出来?国有资产流失逾30亿元人民币总可以让他们站出来吧?”,4年来似乎成了“天问”,无声无息,4年后,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了,能否再问下去呢?能否有个结果呢?

[喜欢影武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请点这里投票] --- [支持影武士朋友入选每周人气之星,请点这里投票]
[影武士的留园博客]·[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贴]·[-->>加跟贴]·[--向朋友推荐--]·[返回前页]

 ·专业鲜花速递服务商,传情传意Salala;
 ·★免费互发越洋短信,万里送祝福,覆盖国内全部手机小灵通★
 ·团队游,自助游,回国机票,超低价格(英国HANSON旅游);
 ·网站设计,制作,推广一条龙服务 专业海外服务;
 ·《易胜博》博彩网络,带给你全新的感触和体验;  ·美国阳光电话卡 品质高,费用低,功能多,服务佳,打中国最方便;
 ·行李托运回国、文件包裹速递,长城物流为您精打细算,让您省心放心!
 ·我发财娱乐城, 全新感受, 1000美金现金大奖月月送;
 ·国内热门游戏卡-Q币卡-VISA信用卡Paypal在线支付;
 ·◆★全球直销,世界名牌化妆品,品种齐全,最低价格保证★◆

所有跟贴:

我预言国家预防腐败局将再次成为一个大笑话 - 影武士 (0 bytes) 9/20/07 (4)
不会。 - 音京 (46 bytes) 9/21/07 (2)
那也用不着“预防腐败” - 影武士 (62 bytes) 9/21/07 (0)
千年的话题,千年的人,.. - 小玄子 (0 bytes) 9/21/07 (0)
预防腐败局和反贪局合併成为廉政公署更好一些 - 龙翔五洲 (0 bytes) 9/20/07 (0)

--------------------------------------------------------------------------------
加跟贴(积极回贴支持发贴的朋友,才能欣赏到更多精品好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编辑助手] [发贴须知]
 
--------------------------------------------------------------------------------

[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贴]·[加跟贴]· [版主管理]·[影武士的留园博客]·*繁體閱讀*
从国家预防腐败局的诞生再看郎咸平的“天问”能否继续
送交者: 影武士 [太守★☆] 于 September 20, 2007 06:13:22 已读 434 天天养生堂
数百种美国名厂保健品,超低价直销全球!
 
--------------------------------------------------------------------------------

[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贴]·[加跟贴]· [版主管理]·[影武士的留园博客]·*繁體閱讀*
从国家预防腐败局的诞生再看郎咸平的“天问”能否继续
送交者: 影武士 [太守★☆] 于 September 20, 2007 06:13:22 已读 434 天天养生堂
数百种美国名厂保健品,超低价直销全球!

蜜糖交友中心
海外孤身?强大搜索功能,轻松找到意中人!

起步炒汇不烦恼
学习、练习、交易。免费开始"



9 月14日,《法制日报》刊登了报道“四年磨一‘剑’ 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的台前幕后”,报道说,备受关注的国家预防腐败局,在监察部正式挂牌成立。酝酿四年之久的我国国家级预防腐败专门机构由此开始运作。酝酿四年,深思熟虑,终成现实,反腐败,重在预防,就像对付危害甚烈的传染病一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治标治本。腐败之烈、腐败之痛、腐败之害,已经令最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已经严重败坏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已经令社会大众深恶痛绝。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成立,只是一个新的开始,预计腐败分子、贪官污吏们并不会因为这样一个机构的初始成立,就会“立地成佛”,特别是已经获得巨大既得利益的贪腐者,绝不会轻易收手,也无法收手。

当今的腐败,特征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以官商勾结为纽带,以钱权交易为模式,特别是一些一夜暴富的“神话”事件和“神话”人物,堂而皇之或者犹抱琵琶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为所谓“弄潮儿”,他们暴富的轨迹,草民以为,应该晌以し栏芫止刈⒌闹匾煊蛑唬蛭ㄊ啤⒌匚灰晌鹎突嵊薪灰祝谇昂戏ā保突嵊小跋窗住保庑┘γ返恋墓吹保嗌倩崃粝轮胨柯砑#绻蔷昧煊虻幕疃途黄鹉谛械目疾臁?font color=E6E6DD>

今年是股市的“大牛”,蓦然间冒出来一个所谓“史上最牛散户”,芳名“刘芳”,此“散户”之“牛”,令人瞠目结舌,“刘芳所持股的上市公司都有重组、整体上市、股改等炒作概念;而且几乎都是在炒作题材消息出现之前预先布局,其中包括*ST金泰、S飞亚达A、川化股份、汕电力A等,刘芳持股公司几乎都是题材概念开始流传之前建仓的。…刘芳大手笔进驻的股票都是在概念还没有炒作前,等建仓完成后,市场上才充满传闻,而这些小道消息并非无中生有,最后大多得到公司证实。由此可见,刘芳在购买这些股票前,不是做好了重组、收购这些股票的准备,就是确切知道该公司的内幕。…在股市上曾经有两个较为知名的刘芳,史上最牛散户究竟是哪一个刘芳尚未可知。…一个是北京人,一个是郑州人,一个是女性,一个是男性,一个今年28岁,一个今年32岁。”(《大河报》)

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刘芳”要有“内幕消息”,能够极为精准地把钱投向具有重组、整体上市、股改等炒作概念的股票,而“内幕炒作”在资本市场是违规违法的,二是必须有足够的巨额资金,方能够“大手笔”介入,常说“钱有四条腿,人有两条腿,钱追钱比人追钱快”,这不,“刘芳”赚了一个亿,而“刘芳” 竟胆敢“悍然”如此高调地以一个相同名头入主数以十计的公司,高调地圈到数以亿计的金钱,决非一般人士、哪怕是财大气粗的“先富”们的做派,据报道“在刘芳等人被报道之后,其换手率总计达到了52.26%,这意味着大约4283万股*ST金泰的股份被易主。”所以媒体猜测“ST金泰涨停之后连续跌停最牛散户或已出逃?”(《北京青年报》),“出逃”就意味着其套现成功,账面利润变为真金白银。而令草民奇怪的是,媒体将此“刘芳(女)”与另外一个“刘方(女)”扯到了一起,而“刘方”也是在4年前引起了中国经济界的“大炮”郎咸平先生的一句“天问”,2004年郎咸平先生发出了“谁为平安保险30亿国资流失买单”(《郎咸平中文网》http://www.langxianping.com.cn/),而其中被诘问的主角就是刘方,而郎咸平文中的刘方与《大河报》新闻中的“刘芳”的“身世”,一模一样。

“刘方,女,1979年6月7日出生,高中学历,家庭住址是北京东城区某街道,1997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一家商务中心市场销售部担任市场拓展经理。…持有源信行投资公司75%的股权,进而间接持有4.6%的平安股权。…刘方的父亲刘振江,现年55岁的退休出租车司机,…间接持有市值6.9亿港元的平安公司股权。”(《谁为平安保险30亿国资流失买单》),郎咸平的质疑,发端于刘姓父女财富的非正常、非透明的“来龙去脉”。而且,刘姓父女所持有的平安保险的股份,以郎先生根据公开资料的考证,来自于原国有大股东招商局的莫名其妙的“退出”,郎先生举例说,“汇丰以50亿元获取平安10%的股权、招商局以18.55亿元脱手14.3%的平安股权”,而这些个14.3%的平安股权正是落入了刘姓父女的囊中,就是说,外资以50亿才能够获得的股权,等于半“卖”半“送”,刘方们区区十几亿就得到了更多,更为奇特的是,刘方们的财富简直就是“真正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以至于郎先生不得不带着几分揶揄感叹 “恐怕没有人能想到刘方会是平安保险公司上市之后最大的自然人持股者——持有按市值计算高达29.44亿港元的平安股权。连和她同住一个大杂院的街坊们也没有想到。”,按说,退休汽车司机属于底层劳动者,某商务中心市场销售部担任市场拓展经理也非富豪之辈,能够在媒体披露说的短短2年时间内一再投以亿计的资金成立公司、收购国有股份,实在是无法不令郎咸平这样的财务专家感到莫大的震撼。

当时,有媒体出来“调查”,为刘方们的暴富“找到”了理由,说是“与其说刘氏父女是富翁,倒不如说更可能是在当初外资入股国内保险公司尚存在政策障碍的情况下,郑建源手中所掌控资金在国内‘曲线救国’所选择的代理人,他们拥有的,可能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商务周刊》),这里,出现了另外一个名字 “郑建源”,而《商务周刊》称此人也不过是一个“马仔”而已,“郑建源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苦心没有白费,在平安保险上市之前,于无声处接手了大笔法人股,确实算的上非常成功的基金管理人了。”,但奇怪的是,此“郑建源”太过神秘“甚至连照片都难以找到”(《商务周刊》)。记者始终未能见到“真身”。

这里带来两个问题,第一,即便此郑建源“真有其人”,也“真正”是香港某大亨的代理人,也“真正”是刘姓父女的财富“神话剧”的导演,其为何要走什么“曲线救国”的路,既然“当初外资入股国内保险公司尚存在政策障碍”,那么同样是外资的汇丰,为何能够以50亿的代价取得10%的平安股权,显然说不通;第二,平安保险的国有大股东,凭什么以比汇丰出价低很多的价格,出售14.3%的平安股权给“傀儡”刘姓父女或者说“影子”郑建源?要知道平安正处于上市前夜,地球人都清楚那就是暴富发财的机会,国有股东凭什么把这个绝好的盈利机会拱手送给几个说不清道不白的私人。在“神秘”的背后,有没有见不得人的交易和更加见不得人的人物。

然而,更为奇怪的是,《商务周刊》2006年报道“平安保险神秘富豪易主 28岁刘方使命告一段落”,说是“联系2004年曾经采访过的刘方,但被当时她担任市场拓展总监的北京某商务中心告知业已离职。记者随即到北京工商部门查阅源信行投资公司(刘姓父女借以持有平安股份的“公司”)是否有工商变更,却被告知计算机联网系统中没有这家公司的任何资料。此后记者又两次到不同的工商部门查阅,除了发现源信行已经注销外,在工商部门已经看不到这家公司的注册、年审、变更等任何信息,记者拿出2003-2004年时查到的工商资料询问,工作人员也感到无法理解。”,当时的刘姓父女及其“公司”在回避什么?而近日刘方(芳)又高调出来“炒股”,还大有斩获,却又背上“内幕交易”的嫌疑,看来大有文章、大有来头。

郎咸平先生当日一问“一个是刘方父女(或是鄭建源),一个是招商局金融集团总经理黄大展,其中任何一人都可以把这篇财富故事延续下去,只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站出来?国有资产流失逾30亿元人民币总可以让他们站出来吧?”,4年来似乎成了“天问”,无声无息,4年后,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了,能否再问下去呢?能否有个结果呢?

[喜欢影武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请点这里投票] --- [支持影武士朋友入选每周人气之星,请点这里投票]
[影武士的留园博客]·[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贴]·[-->>加跟贴]·[--向朋友推荐--]·[返回前页]

 ·专业鲜花速递服务商,传情传意Salala;
 ·★免费互发越洋短信,万里送祝福,覆盖国内全部手机小灵通★
 ·团队游,自助游,回国机票,超低价格(英国HANSON旅游);
 ·网站设计,制作,推广一条龙服务 专业海外服务;
 ·《易胜博》博彩网络,带给你全新的感触和体验;  ·美国阳光电话卡 品质高,费用低,功能多,服务佳,打中国最方便;
 ·行李托运回国、文件包裹速递,长城物流为您精打细算,让您省心放心!
 ·我发财娱乐城, 全新感受, 1000美金现金大奖月月送;
 ·国内热门游戏卡-Q币卡-VISA信用卡Paypal在线支付;
 ·◆★全球直销,世界名牌化妆品,品种齐全,最低价格保证★◆

所有跟贴:

我预言国家预防腐败局将再次成为一个大笑话 - 影武士 (0 bytes) 9/20/07 (4)
不会。 - 音京 (46 bytes) 9/21/07 (2)
那也用不着“预防腐败” - 影武士 (62 bytes) 9/21/07 (0)
千年的话题,千年的人,.. - 小玄子 (0 bytes) 9/21/07 (0)
预防腐败局和反贪局合併成为廉政公署更好一些 - 龙翔五洲 (0 bytes) 9/20/07 (0)

--------------------------------------------------------------------------------
加跟贴(积极回贴支持发贴的朋友,才能欣赏到更多精品好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

[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贴]·[加跟贴]· [版主管理]·[影武士的留园博客]·*繁體閱讀*
从国家预防腐败局的诞生再看郎咸平的“天问”能否继续
送交者: 影武士 [太守★☆] 于 September 20, 2007 06:13:22 已读 434 天天养生堂
数百种美国名厂保健品,超低价直销全球!

蜜糖交友中心
海外孤身?强大搜索功能,轻松找到意中人!

起步炒汇不烦恼
学习、练习、交易。免费开始"



9 月14日,《法制日报》刊登了报道“四年磨一‘剑’ 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的台前幕后”,报道说,备受关注的国家预防腐败局,在监察部正式挂牌成立。酝酿四年之久的我国国家级预防腐败专门机构由此开始运作。酝酿四年,深思熟虑,终成现实,反腐败,重在预防,就像对付危害甚烈的传染病一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治标治本。腐败之烈、腐败之痛、腐败之害,已经令最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已经严重败坏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已经令社会大众深恶痛绝。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成立,只是一个新的开始,预计腐败分子、贪官污吏们并不会因为这样一个机构的初始成立,就会“立地成佛”,特别是已经获得巨大既得利益的贪腐者,绝不会轻易收手,也无法收手。

当今的腐败,特征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以官商勾结为纽带,以钱权交易为模式,特别是一些一夜暴富的“神话”事件和“神话”人物,堂而皇之或者犹抱琵琶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为所谓“弄潮儿”,他们暴富的轨迹,草民以为,应该晌以し栏芫止刈⒌闹匾煊蛑唬蛭ㄊ啤⒌匚灰晌鹎突嵊薪灰祝谇昂戏ā保突嵊小跋窗住保庑┘γ返恋墓吹保嗌倩崃粝轮胨柯砑#绻蔷昧煊虻幕疃途黄鹉谛械目疾臁?font color=E6E6DD>

今年是股市的“大牛”,蓦然间冒出来一个所谓“史上最牛散户”,芳名“刘芳”,此“散户”之“牛”,令人瞠目结舌,“刘芳所持股的上市公司都有重组、整体上市、股改等炒作概念;而且几乎都是在炒作题材消息出现之前预先布局,其中包括*ST金泰、S飞亚达A、川化股份、汕电力A等,刘芳持股公司几乎都是题材概念开始流传之前建仓的。…刘芳大手笔进驻的股票都是在概念还没有炒作前,等建仓完成后,市场上才充满传闻,而这些小道消息并非无中生有,最后大多得到公司证实。由此可见,刘芳在购买这些股票前,不是做好了重组、收购这些股票的准备,就是确切知道该公司的内幕。…在股市上曾经有两个较为知名的刘芳,史上最牛散户究竟是哪一个刘芳尚未可知。…一个是北京人,一个是郑州人,一个是女性,一个是男性,一个今年28岁,一个今年32岁。”(《大河报》)

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刘芳”要有“内幕消息”,能够极为精准地把钱投向具有重组、整体上市、股改等炒作概念的股票,而“内幕炒作”在资本市场是违规违法的,二是必须有足够的巨额资金,方能够“大手笔”介入,常说“钱有四条腿,人有两条腿,钱追钱比人追钱快”,这不,“刘芳”赚了一个亿,而“刘芳” 竟胆敢“悍然”如此高调地以一个相同名头入主数以十计的公司,高调地圈到数以亿计的金钱,决非一般人士、哪怕是财大气粗的“先富”们的做派,据报道“在刘芳等人被报道之后,其换手率总计达到了52.26%,这意味着大约4283万股*ST金泰的股份被易主。”所以媒体猜测“ST金泰涨停之后连续跌停最牛散户或已出逃?”(《北京青年报》),“出逃”就意味着其套现成功,账面利润变为真金白银。而令草民奇怪的是,媒体将此“刘芳(女)”与另外一个“刘方(女)”扯到了一起,而“刘方”也是在4年前引起了中国经济界的“大炮”郎咸平先生的一句“天问”,2004年郎咸平先生发出了“谁为平安保险30亿国资流失买单”(《郎咸平中文网》http://www.langxianping.com.cn/),而其中被诘问的主角就是刘
 
--------------------------------------------------------------------------------

[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贴]·[加跟贴]· [版主管理]·[影武士的留园博客]·*繁體閱讀*
翟玉忠:你所不知道的全球化
送交者: 影武士 [太守★☆] 于 September 20, 2007 06:12:32 已读 341 天天养生堂
数百种美国名厂保健品,超低价直销全球!

蜜糖交友中心
海外孤身?强大搜索功能,轻松找到意中人!

起步炒汇不烦恼
学习、练习、交易。免费开始"



从大英帝国古老的自由贸易理论到今天的全球化理论,在人类经济史上,话语权似乎是一切霸权的基础。

对于那些将“全球化”当作口头禅的经济学家们,就如同宗教社会里上帝的地位一样,全球化被奉若神明,是不证自明的真理。比如我们眼前的电脑吧,CPU来自美国、液晶显示屏核心组件来自日本,又在中国组装,最后还要装上美国的软件,铁证如山,这不是全球化又是什么?!

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和普利策奖得主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一书被炒得洛阳纸贵之际,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打破跨国大生产的全球化主旋律——就如同十九世纪末“物理学上空的两朵乌云”一样(分别指的是经典物理在光以太和麦克斯韦-玻尔兹曼能量均分学说上遇到的难题,这场危机最终导致了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伟大革命),今天全球化理论上空也悬浮着两朵“不祥之云”。

第一朵乌云是中国企业买美国企业老是碰壁(联想收购亏损而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IBM全球PC业务算是幸运了)。最近的邮恰爸泄臼展合=荨钡拇浴4缘氖甲髻刚呤恰杜υ际北ā贰K?月25日报道说,全球最大的硬盘制造商美国希捷公司CEO威廉·沃特金斯(William Watkins)透露,一家中国企业有意并购希捷。于是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官员马上指出:“这(指硬盘——笔者注)显然是电脑系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中国或其他国家的收购意向应当得到全面评估,以便确定我们所承受的风险。”

这不禁使人想起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现金竞购优尼科的往事。本来全球化的市场中,中国人出价高,竞购成功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美众院却以398对15票的压倒性多数将这笔交易给否了。这多少让那些天天口诵“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学家困惑——原来,世界市场中的决定性因素不是价格,而是政治意志。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石油涨价后,赚得钵满盆平的沙特阿拉人也像今天的中国人一样傻乎乎要去买美国企业,美国人明确表示,买美国国库券行,买美国企业就是不友好的行为。

全球化的第二朵乌云是中国人去美国越来越难了,前不久还引起了陕西师范大学一位要去美国参加学术会议的教授的抗议。这位先生描述自己被拒签时的感受时说: “签证官立即扭身操作电脑。迅速扔出我们的全部材料:‘对不起,我无法给你们签证!’我们握着材料木然转身。我回身又走到窗前平静地说道:‘我是洛杉矶会议的三位组织者之一,请你看看邀请函的署名。我不能与会,会影响会议。’签证官大声叫(我不愿使用‘咆哮’这个词):‘我已经做出决定了!’事情前后仅几分钟,我们连一句辩解讲话的时间也没有。”

说去美国越来越难是恐怖分子闹得也罢,反正国际旅行社的朋友们老是抱怨签证难签。不仅是美国,西方所有发达国家的反移民倾向这些年都变得越来越严重了,看来拉登无论怎么神通广大也很难能成为这一普遍现象的替罪羊。

那么,在报纸杂志白纸黑字、电视主持人侃侃而谈的背后,“全球化”这一概念是由谁推动的,其真实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一、“全球化”概念是美国地缘战略家的杰作



现代全球化理论最早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和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等人创建的三边委员会(the Trilateral Commission,三边指美国、加拿大;欧盟国家;日本)所提出来的,目的是促进美国及其盟友的商业和地缘政治利益。后来,经过美国媒体、学者和外交关系理事会的大力推广,再加上发展中国家一些学者的鹦鹉学舌,这一概念很快成为世界主流媒体的常用语。

在三边委员会官方网站(www.trilateral.org)的组织简介(About the Organization)中,我们能读到下面的文字:

“70年代初给三边委员会的创立者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断增长的互相依赖’已经深化为‘全球化’,作为(同其他主要国际组织一道)更广泛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三边国家共享思想和领导力的需要不同消减了,而是加强了。与此同时,他们的领导能力必须考虑到国际体系的戏剧性变化。在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变得更加成熟和分散的时候——三边国家的领导任务需要同其他国家一道完成。”

那么三边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机构呢?

三边委员会成立于1973年,由美国最有权势的国际银行家、大通曼哈顿银行前董事长戴维·洛克菲勒发起创办的。它在纽约、巴黎、东京设有三个总部。第一任主任就是布热津斯基。此君出身于波兰的一个贵族家庭,在加拿大度过了自己的成长岁月,在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然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时,他的研究领域是俄国十月革命、列宁和斯大林。1959年,布热津斯基接受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职,随后与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当1976年吉米·卡特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时候,布热津斯基成为他的国家安全顾问。他和卡特首次宣布人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灵魂”。1978年,布热津斯基前往中国,开启了美中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但其行为极不光彩)。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都认为布热津斯基是美国主要的地缘政治战略家之一,其著作甚丰,有《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运筹帷幄:指导美苏争夺的地缘战略构想》、《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灭亡》、《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等。

表面上三边委员会是北美、西欧和日本三个地区十四个国家的民间组织,实际上是西方国际金融财团及其控制下的跨国公司的政策协调机构。它对美、欧、日三边地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经济体系、金融、贸易、能源、国际关系等问题进行磋商和讨论,以协调它们在这些方面的政策,并对各自的政府施加影响。美国在卡特任总统期间,总统、副总统、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国防部长、财政部长等要职都由三边委员会成员所占据,总共达二十六位之多,实际上三边委员会在美国对外事务的决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西欧、日本等各国政府也有程度不同的影响。里根的政策顾问和在里根政府中任要职的三边委员会成员也有七名。

三边委员会成立以来,它的建议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影响所及如1975年开始至今仍在进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国际金融制度中的弹性汇率、、西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对华政策的转向等等。

2005年11月,三边委员会亚太区会议曾在北京召开。



二、 “全球化”是单腿独立的瘸子



全球化的概念是如此含混,以致我们难以为它找到恰当的定义。按照对全球化的一般理解,全球化首先意味着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事实是,经济生产中的三个要素:资本、土地和劳动,只有资本是自由流动的,土地和劳动则被固化在民族国家之内。

我们以工业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为例,其基本流动规律是:那些劳动密集的产品和原料能源基本上是从其他国家流入西方发达国家,而知识密集型产品则是从西方发达国家流入世界其他国家。具体表现为,在工业生产中,为了制造制成品所需要的中间产品,比如说单晶硅,集成电路等等都由发达国家垄断。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对世界其他国家物力和人力资源的攫取维持着自已的高福利和高工资,而世界其他国家只能通过出卖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能源维持基本的生活。更有甚者,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对当地经济生态的破坏,使一些国家的人民陷入了绝对贫困之中。

今天在世界不同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民族国家的内部,贫富分化已经发展到了阻碍世界市场健康运行的地步,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不过是这一社会痼疾在经济上的反映。

本来,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是解决贫富分化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它会使经济这一复杂巨系统产生 “损有余补不足”的调节效果,进而实现全社会的均衡发展。根据商务部政研室处长杨正位博士提供的数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墨西哥工人移民到美国700万,另有300万在美国打工,其工资增长了8倍,周工资从31美元增加到278美元,同时美国非熟练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却下降了5%。印度尼西亚工人移至马来西亚后,每天工资也从28美分增加到2美元以上,增长了6倍;1870-1913年期间,国际贸易蓬勃发展,自由移民的数量也在飞速增长,从母国流向国外的移民使得低收入国家居民收入上涨的同时使高收入国家居民收入下降。如当时爱尔兰的居民收入上涨了32%,意大利28%,挪威10%;而阿根廷当地居民收入下降了22%,澳大利亚15%,加拿大16%,美国8%”。据专家估算,大西洋两岸的大规模移民,可以解释70%的实际工资趋同。(杨正位:《发展中国家应对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总体战略》 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12&id=17054)

另据来自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1870-1913年期间,移民比例高达10%,1870-1910年从欧洲移出6000万人;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民总数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也就是说,随着通讯和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流动不是更加自由了,而是更加不自由了——如果我们把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和劳动的自由流动看成是支持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三个足,那个今天所谓的“全球化”至多不过是单腿独立的瘸子。



三、“全球化”背后西方文明的劣根性



按照弗里德曼的说法,主要是信息技术平衡了世界经济的竞争,全球变得更加平坦了。但弗里德曼和西方经济学却无法解释:外包信息技术只能给印度12亿人口中的100万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只支付那些雇工以在美国同等工作1/15到1/8的工资。

一百多年前,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他的《政治经济与赋税原理》中曾经指出,假如在世界范围内能够自由移民,那么肯定会有一些国家变为荒漠,因为这些国家所在的地区或许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这里的人口将全部移民到其它更适合居住的国家。但是由于现实中没有移民自由,所以在这些国家与其它国家之间有了国际贸易,由此大卫·李嘉图深入阐述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理论。

这里,李嘉图看到了现代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的最本质力量:劳动力流动的不自由。

当我们考察整个西方文明史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古希腊时代以来,西方文明就有对平等公正的强烈诉求,但在现实层面,他们却通过划地为牢的办法阻止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最贤明的哲人都认为没有公民权的奴隶是天生地义的,他们像骡马一样,只有劳动的权利,而没有公平享受经济成果的权利,所以西方文明核心组份:阶级、公民、选举权等等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体系建立的。

而中华文明不是这样,她是普世主义的,中国人从来就没有阶级、公民这些概念。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阶级”一词的原意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按社会贡献的大小分配财富的社会系统层级,而不是个人贵贱、贫富身份的象征。进一步说,中国传统的社会系统层级组成是流动的,而西方文明的社会层级组成则体现出固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有时更多的体现在民族(城邦)国家内部,有时则体现为不同国家之间。《诗经·小雅·北山》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生动地描述了国人传统的百姓均平思想——中华民族的形成本身就是五千多年来东亚大陆上不同民族劳动力自由流动、自由通婚的结果。

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分两期刊出了一篇名为《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的文章,其中谈到中国与欧洲社会结构的不同时,梁启超指出了两点,一是欧洲自罗马以后仍为列国,中国自两汉以后永为一统,二是欧洲有分国民阶级之风而中国无之。对于后者,他明确指出,中国分国民阶级之风历来不盛,至汉以后,尤绝无之。布衣卿相之局已是司空见惯。魏晋九品中正制虽然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的流弊,但这并不是创立该制度的本意。至于唐以后设科取士,下层平民更是可以“平地青云”。虽然还有皂隶奴才不许登仕版之禁,但这些人其数甚微,不能目为一独立阶级;西方有阶级社会只会使社会一小部分人享受政治经济文明成果,而无阶级社会会使社会更为平等。他认为无阶级社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无阶级之国民,一般享受幸福,固为文明进化之一征验矣”。(《饮冰室合集》 第一册,文集之四,中华书局,1989年)

从西欧到北美洲,今天,在西方文明的核心区域反移民的浪潮高涨之际,西方城邦文明那种排外的、非融合的“单细胞特性”再次显露了出来。如果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全人类平等的福祉,那么人的自由迁移就应成了人类最基本的权利——当中国的制造业工人同美国的制造业工人得到同样的薪酬,当印度的软件工程师和美国的软件工程师享受平等的待遇的时候——全球化才具有了它本应具有的政治经济学内涵。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意味着人类在政治经济上真正的平等,那不就是亚当·斯密 “世界公民”的向往吗,不就是孔子“大同世界”理想吗——我们也注意到,这样的世界不仅超越了西方经济学范畴,甚至超越了西方文明架构本身……

[喜欢影武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请点这里投票] --- [支持影武士朋友入选每周人气之星,请点这里投票]
[影武士的留园博客]·[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贴]·[-->>加跟贴]·[--向朋友推荐--]·[返回前页]

 ·专业鲜花速递服务商,传情传意Salala;
 ·★免费互发越洋短信,万里送祝福,覆盖国内全部手机小灵通★
 ·团队游,自助游,回国机票,超低价格(英国HANSON旅游);
 ·网站设计,制作,推广一条龙服务 专业海外服务;
 ·《易胜博》博彩网络,带给你全新的感触和体验;  ·美国阳光电话卡 品质高,费用低,功能多,服务佳,打中国最方便;
 ·行李托运回国、文件包裹速递,长城物流为您精打细算,让您省心放心!
 ·我发财娱乐城, 全新感受, 1000美金现金大奖月月送;
 ·国内热门游戏卡-Q币卡-VISA信用卡Paypal在线支付;
 ·◆★全球直销,世界名牌化妆品,品种齐全,最低价格保证★◆

所有跟贴:

自由迁徙,freedom------------------华莱士喊的有力量! - 小玄子 (0 bytes) 9/21/07 (0)

--------------------------------------------------------------------------------
加跟贴(积极回贴支持发贴的朋友,才能欣赏到更多精品好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编辑助手] [发贴须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