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在异性世界得不到青睐的人容易从事文学创作

强贴。楼主说得有道理。本人想起了文学青年志摩徐,他很可能就是因为在异性世界得不到青睐,而大肆文学创作,到处青睐异性。结果,他终于放弃了原装配偶,找了非原装的陆小曼。

关于形式逻辑的问题,大家讨论得非常踊跃。不过在运用形式逻辑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习一下关于“形式逻辑”的形式逻辑。大家仔细回忆一下形式逻辑的教科书,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
(元命题A) 凡是经典的形式逻辑命题,都显性或者隐性地包含着“凡是”这么一种条件,正如本元命题所示范的那样。
而楼主的命题当中却包含了“容易”,而这是一个与“凡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理念。
推论:
如果元命题A正确,楼主的命题显然不能简单套用经典的形式逻辑公式。

这么办?至少有两个办法。办法一,把楼主的命题作一个经典化的转换,偷梁换柱,用“凡是”取代“容易”,于是楼主的意思可以变成为:
(A) 凡是“得不到异性青睐”的人,一定(或者绝对)会进行文学创作。
说得稍微繁琐和夸张一点就是:如果一个人属于“得不到异性青睐的人”,那么他必定会猖狂进行文学创作。
与之定价的逆否命题:
(B) 如果一个人不进行文学创作,他就不属于“得不到异性青睐的人”。也就是说,他/她是得到异性青睐的,否则他/她会进行文学创作。

当然,(B)未必是唯一的逆否命题,比如:
(B2)凡是热衷于非文学的创作的人,都属于得到异性青睐的。
其他的变种B3、B4留给同学们做作业,做完后由书生批改。

另外,顺便说一句:
(C)本贴是一篇非文学的创作。如果命题A正确,根据逆否命题(B2),本人应该是在异性世界得到青睐的。

当然这种说法有明显的漏洞:命题A并不是楼主本意,而是偷梁换柱的结果。为了保证逻辑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应该对结论再进行“偷柱换梁”,还原本色,所有“凡是”的绝对理念必须复辟成为“容易”这样的相对理念。因此,对B2进行逆变换,我们可到这样的正确结论:
(B3)进行非文学创作的人,容易得到异性青睐
同理,被还原的(C)应该为:
(C2) 本人刚才进行的这类非文学的创作,容易欺骗异性,在他/她们的世界得到青睐。

楼主是否同意? 不同意请反驳或者批判。至于办法二,且听下回分解。
 
正好这两天看到不同作者不同文集中似乎有所关联的两篇文章,晚上再看这个帖子的时候,觉得仿佛有所联系,所以上来砍几句。
两篇文章的第一篇是《鬼迷心窍》,滚石大将李宗盛的经典。第一篇文章中说李宗盛当年写这首歌的时候正是和SANDY的一段苦恋。(若不是才子佳人的遭遇让人叹息而有了怜悯,对他这段婚外恋情会一如往常般的齿冷而不屑再提)94年,这一曲歌,是他送递给她的心声。他那样的一个男人,可曾想过表达爱意需要这样婉转么?若是全世界都听懂了他的独白,而他的sandy却不明白,那会有多呕。还真不如写封情书实惠而保障。他那个时候的才华横溢,写就很多经典。也许正是在感情的犹豫彷徨,才造就了这些经久的传唱。

第二篇文章写的是两个人的安然分手。虽然偶曾经很希望那个是假新闻和娱记的炒作,可是还是看到那封黯然的公开信。爱意表达的那样迟疑朦胧,分手却是如此的直白评叙。文章说李的分手是因为创作到了一个空白区,没有了新鲜的激情和才气。原来生活步入平静,就会有异样的神经蠢蠢欲动呢。说到底,还是心里的不满足。分手后的这几年,也没看到老李的什么大作,江郎才尽了吗,希望不会。

翻来覆去的说了半天,其实就是说饱含充沛的创作激情,总是需要对生活有多层次的感触及丰富的感知,这样才能引起不同经历不同背景的人的不同感应。但这和是否完全和异性有关有待商榷,生活总是丰富的很丰富的很,那只是沧海里的一小滴滴水珠而已。
 
翻来覆去的说了半天,其实就是说饱含充沛的创作激情,总是需要对生活有多层次的感触及丰富的感知

好像是这么回事。

所谓好的创作,“积累”是个绝对的必要条件。单靠耍小聪明做出来的东西,甚至是只靠耍大聪明绝顶聪明做出来的玩意儿,好像时效性都挺强的。

可这积累好像还得有个恰当触发,才能变成作品。没点刺激,首先就没了把那些积累拿出来的欲望。即便是拿出来了,也会让人觉得欠了些什么,也许就是欠了点激情吧?

除了感触和感知的积累之外,我以为还有个因素就是运气。贾平凹在《废都》的序言里面说过那么一句话,大意是,好的故事,有运气的人才能拣到。在红楼梦的开头,也把那故事的来历弄得挺玄——果真是假语村言!

这些说法,除了给故事增些情趣外,应该也包含了作者的一些感慨。

不行不行,听学工的人谈文,肯定是找不到那种“从道士听论道”的感觉:D:D:D
 
正好这两天看到不同作者不同文集中似乎有所关联的两篇文章,晚上再看这个帖子的时候,觉得仿佛有所联系,所以上来砍几句。
两篇文章的第一篇是《鬼迷心窍》,滚石大将李宗盛的经典。第一篇文章中说李宗盛当年写这首歌的时候正是和SANDY的一段苦恋。(若不是才子佳人的遭遇让人叹息而有了怜悯,对他这段婚外恋情会一如往常般的齿冷而不屑再提)94年,这一曲歌,是他送递给她的心声。他那样的一个男人,可曾想过表达爱意需要这样婉转么?若是全世界都听懂了他的独白,而他的sandy却不明白,那会有多呕。还真不如写封情书实惠而保障。他那个时候的才华横溢,写就很多经典。也许正是在感情的犹豫彷徨,才造就了这些经久的传唱。

第二篇文章写的是两个人的安然分手。虽然偶曾经很希望那个是假新闻和娱记的炒作,可是还是看到那封黯然的公开信。爱意表达的那样迟疑朦胧,分手却是如此的直白评叙。文章说李的分手是因为创作到了一个空白区,没有了新鲜的激情和才气。原来生活步入平静,就会有异样的神经蠢蠢欲动呢。说到底,还是心里的不满足。分手后的这几年,也没看到老李的什么大作,江郎才尽了吗,希望不会。

翻来覆去的说了半天,其实就是说饱含充沛的创作激情,总是需要对生活有多层次的感触及丰富的感知,这样才能引起不同经历不同背景的人的不同感应。但这和是否完全和异性有关有待商榷,生活总是丰富的很丰富的很,那只是沧海里的一小滴滴水珠而已。

[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原欲的升华,文学家文学创作纯粹是性本能冲动而升华的结果。固然过于偏激,却也不无道理。[/FONT]

[FONT=宋体]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感情的波动诱发人的创造力也是成立的。科学研究表明,爱上一个异性而没有得到回应会使人体内荷尔蒙分泌大量增加,从而表现出超常的创造力。但这种影响也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自我陶醉状态,源于大脑中一种叫[/FONT]PEA[FONT=宋体]的物质,其作用时间有限,激情维持的时间不超过[/FONT]30[FONT=宋体]个月,然后或归于平淡,或分道扬镳。[/FONT]

[FONT=宋体]所以,大多喜欢文学创作的同学,敏感,细腻,喜欢作白日梦,感情生活要求高,婚姻一般不太稳定,天长地久对他们来说只是个梦想。[/FONT]


[FONT=宋体]异性只是沧海里的一小滴滴水珠而已[/FONT]…….[FONT=宋体]你在欺骗自己[/FONT]………[/FONT]
[/FONT]
 
[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原欲的升华,文学家文学创作纯粹是性本能冲动而升华的结果。固然过于偏激,却也不无道理。[/FONT][/FONT][/FONT]

大家都开始长篇大论了,有点怕。但是说到弗洛伊德,还是要应着头皮来搀和几句。并到此为止。西红柿臭鸡蛋随便上,人走了,空场子可劲儿的砸,别客气。:D

而西方文学中关于人的深层意识的探索,基本都导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尤其是其中的“泛性论”。(具体的例子不少,比如托马斯写的自我发泄,卡夫卡写的人性的扭曲,还有史蒂文生写的恋母情结等)似乎都受到弗洛伊德影响的作品。

按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意识”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最高形式,通常驾驭人正 常的精神生活。“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的中间,使在意识和前意识背后受心理抑制和压迫的更深领域的心理,是最原始、最基本的因素。无 意识则更为深层,常需要外力的诱导和启发,除掉某种精神的压力,才能转化为意识、无意识反应出来。弗洛伊德说,无意识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奇而又令人迷惑不解”的精神活动,人们通过意识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很可能用无意 识理论来解决,比如梦、性欲以及各种生命本能等。而无意识是人的生命力的基 础。在他看来,文艺不仅具有意识因素,而且具有无意识因素,文艺创作 的基础不是意识而是无意识并成为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的理论基础。
不过虽然这个“泛性论”学说对西方乃至东方现代派产生了巨大影响。文人写手们在运用的时候基本都是把人的无意识状态的“里比多”转移到一个现实的、文化的 审美的规范中去、使本能升华到社会现实的道德原则中。

老大说过的“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偶是很认同的。:cool:


还有废话一句,[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异性只是沧海里的一小滴滴水珠而已[/FONT]…….[FONT=宋体]你在欺骗自己[/FONT]………”。 我说一滴滴,没说多少滴,至于在什么样的数量级,展开各自想像的极限吧。:blink:[/FONT][/FONT]
 
[FONT=宋体][FONT=宋体]
[FONT=宋体]所以,大多喜欢文学创作的同学,敏感,细腻,喜欢作白日梦,感情生活要求高,婚姻一般不太稳定,天长地久对他们来说只是个梦想。[/FONT][/FONT]
[/FONT]

大多数,这个词儿用得巧妙:D

所谓“永恒的主题”,其永恒仅在于无法回避。可是,就文学的容量来讲,爱与死这两个字实在是占不了多大地方。佛洛伊德氏的那个说法,不仅偏激,而且片面。

就需求来讲,心理学家White以为,make an effective impact也是需求之一。引入这个需求以后,一些佛洛伊德没法圆满解释的事情就变得容易解释了。文学创作的原动力,可以被解释为trying to make an effective impact。

当然,按如今的社会现实,占主流的文学创作原动力,应该是对金钱美女(或美男)的向往:p。如此说来,对时下的“大多数”,不屑于天长地久,也许真的是主流。

可是,能传世的文学作品,毕竟是极少数。

两个月前,和邻居那快要上大学的孩子聊天,提起我上大学的时候看什么书,其中有佛洛伊德。孩子说,过时啦!

当然,怀特也早过时了。新……时代的心理学,是个正在呼唤大师的领域。:D
 
[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但这种影响也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自我陶醉状态,源于大脑中一种叫[/FONT]PEA[FONT=宋体]的物质,其作用时间有限,激情维持的时间不超过[/FONT]30[FONT=宋体]个月,然后或归于平淡,或分道扬镳。[/FONT]

[FONT=宋体][/FONT][/FONT]
[/FONT]
30个月还嫌有限,不错了,和其他外界物质对人体的刺激效果相比,几乎是无限长了
不信你比比看,茶叶,咖啡,大麻,摇头丸,海洛因,哪样能让你产生激情长达30月,30个小时就不行了.
 
对第二个结论存疑。Baseline说得对,逆反命题应该是:“在异性世界得到青睐的人不容易从事文学创作”。

而不容易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嘛--

举个例子,弱智……:p


:D:D:D,基础墙老兄,也来这发言,哈哈。

原来,俺是没进来过这个帖子,看题目俺就不往里钻,因为俺从来也发不出什么有深度的文人骚客的言来。

看见基础墙老兄也来了,就up一下,给大家鼓掌,继续!!!!!
 
呵呵,我的声望居然被搞成了负数:D
我只说了容易...没说绝对是....有人就跳起来了....

Canada.gif
乐渔儿 [初级会员]
ID: 80916

reputation_pos.gif
reputation_pos.gif
reputation_pos.gif
reputation_pos.gif
reputation_pos.gif
reputation_highpos.gif
reputation_highpos.gif

声望: 849 声望力: 0
帖子: 4
家族:
来自:
金钱: 7
注册: 2008-05-06
 
支持畅所欲言!








Canada.gif
乐渔儿 [初级会员]
ID: 80916

reputation_pos.gif
reputation_pos.gif
reputation_pos.gif
reputation_pos.gif
reputation_pos.gif
reputation_highpos.gif
reputation_highpos.gif
reputation_highpos.gif
reputation_highpos.gif
reputation_highpos.gif
reputation_highpos.gif

声望: 1849 声望力: 0
帖子: 4
家族:
来自:
金钱: 17
注册: 2008-05-06
 
越往后看,逻辑辩论越有深度,都是高手呀,没时间看,仅表示支持!!

双方都支持!
 
[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从生物学角度分析,[/FONT]...[/FONT][/FONT]

[FONT=宋体]忍不住要说几句,[/FONT][FONT=宋体]要[/FONT][FONT=宋体]不然可惜了灌进肚子里的那几滴生物学墨水[/FONT] :p

PEA[FONT=宋体]这玩意儿,是人都有,兴奋时多点儿,郁闷时少点儿。[/FONT]
[FONT=宋体]合成,运输,释放,激发神经冲动,它就玩完了,其效力应该以分秒计算;[/FONT]
[FONT=宋体]如果有兴奋灶持续刺激不断合成[/FONT]PEA[FONT=宋体]或者服用[/FONT][FONT=宋体]药物,其作用可以延长到以小时[/FONT]
[FONT=宋体]计算[/FONT], [FONT=宋体]它就能多折腾一阵儿[/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不过,[/FONT]PT[FONT=宋体]说得对,[/FONT]30[FONT=宋体]个小时是不行滴[/FONT]:D [FONT=宋体]至于[/FONT]30[FONT=宋体]个月那是做梦滴[/FONT]:D

[FONT=宋体]标准试验动物,从低到高,有果蝇,斑马鱼,蟾蜍,禽,啮齿类[/FONT] [FONT=宋体](大鼠和小鼠),[/FONT][FONT=宋体]灵长类(猴)。
有关人的神经科学的认知,大多来自于动物实验。让人遗憾的是,[/FONT][FONT=宋体]动物们有特殊技巧,
不需要作诗,就能博得异性们的高度青睐[/FONT][FONT=宋体];
文学青年的灵感也属于私人财产,无人能开颅检测。[/FONT][FONT=宋体]所以,[/FONT][FONT=宋体]关于失落,失宠或失恋的人,
是否有更多的[/FONT]PEA[FONT=宋体],以至于激发创作欲望,那显然是信口说来而已滴 :) [/FONT]
 
记得董桥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不是精子活跃,就是脑子活跃,两者只能择其一......
 
[FONT=宋体]让人遗憾的是,[/FONT][FONT=宋体]动物们有特殊技巧,不需要作诗,就能博得异性们的高度青睐[/FONT][FONT=宋体]:) [/FONT]

遗憾的倒不是人类没了动物的特殊技巧。

人这东西,除了保留着某些猴儿祖宗们的特殊技巧之外,还开发了些特别的技巧比如写诗写情书唱情歌什么的。据说曾经有过那么一个种群,还学会了花钱雇琴师到异性窗下演奏:)

问题是人类开发了太多的、在动物界独一无二的特殊技巧,并且不顾季节不分场合不厌其烦地使用这些技巧。另外,人在学习技巧并试图用技巧来影响异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被其他异性施以技巧性的影响……

这种高度理性化的施予和接受所造成的结果是,任何技巧,无论是从猴儿祖宗那里遗传下来的还是从网上当下来的甚至是二者组合的,都不能确定地博得异性“们”的高度青睐——即便是把那“们”字去掉只饮一瓢,那“青睐度”也还是很不确定……

所以,文学和青睐,如文学和出汗一般,其中的函数关系有些复杂,以致直到目前还没有见到解析解。

当然,其数值解可以用多种方法获得:D: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