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皓
金秋时节的哈德逊河谷两岸,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们驱车来到新泽西州东北部的小 镇Nowood,专访了享誉国际的史学泰斗、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教授。 以下是我们的采访内容:
记者:最近,台湾的李登辉居然说:“ 钓鱼台是日本的领土”。您对此有何评价?有台 湾老兵骂“李登辉是老王八”,您如何看?
唐德刚:我想李登辉这个人是丧心病狂,想做日本人想疯了,其实他到底有没有日本人的血统,很让人怀疑,至少在心理上他有恋日情结。钓鱼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无论从历史、地理与法律根据上来论证,都是无可辩驳的,可谓铁证如山。六百年前,钓鱼台是被中国人原始发现并命名的,在明朝洪武年间,钓鱼台就被用作中国航海的指标,硫球的官方文件有明文记载钓鱼台属华不属硫,日本的官方文献也有记载:“1885年日本内阁承
认钓鱼台是清国领土。” 且先暂不谈钓鱼台周围有没有石油、有没有经济价值,钓鱼台 本身牵动着全体中国人的感情,当初,发起保钓运动时,《保钓宣言》还是我写的,现在大陆和台湾都不想得罪日本,在日 本还没有明目张胆的侵占动作时,两岸政府都不想卷入激烈的冲突,邓小平当年就讲“钓鱼台问题,先拖一拖。”大陆也承认钓鱼台是台湾省宜兰县领土,因为台湾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钓鱼台当然也就属于中国领土。其实,保钓可以促进中国统一,如果中国在政治上统一了,钓鱼台问题可通过国际法庭解决,
从法律上自然属于中国领土。现在两岸态度是软了点,似乎在解决钓鱼台的问题上都愿意 等,可是打渔的渔民不能等,因为在这个海域,他们祖祖辈辈打了几百年的渔,现在日本不让打,断了他们的生计还了得。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登辉居然公开宣称“钓鱼台是日本领土”,这实在太不应该,至于有人骂他,是表达愤慨,但光骂不行,要从法理上捍卫钓鱼台。
记者:作为中国现代史权威,您对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之势有何看法,您对中日关系 的前景有何预期?
唐德刚: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格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已形成不同的经济圈,象北美 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等,日本、韩国与中国正形成同一经济圈,在经济上彼此的依存性很高,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更依赖中国,更离不开中国。中日如果再发生战争冲突,日本就等于自杀,日本因其利益无法也万万不可与中国交恶,再过一个世纪,中国抛弃日本仍可以生存,但日本如果离开中国,将会活不下去。在清朝早期,日本曾经跟韩国打过官司,双方争的面红耳赤,因为韩国自称是大清属国,日本不服气,争说日本才是大清属国。我们中国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从来不具侵略性,中国与欧洲不同,中国民族的本性是 偏安、容忍的,在历史上,中国有些皇帝并不是汉族,象元世祖、清朝时期我们的皇帝也不是汉人而是满人,因为汉人并不等于完全代表中国人,中国人包括不同民族的人。现在听说,中国要任命一位土家族的人当外交部长,这很好,中国本来就是由多种民族来统治的,但一定要是中华民族。但是,日本人如想统治中国,那是自取灭亡,不会得逞的。中日两国应该友好,中日关系也许会有一些小摩擦,但前景应该是乐观的,因为日本不想自取灭亡。
记者:如何评价“西安事变”?您对少帅“叶落不归根”有何感触?
唐德刚:“西安事变”太重要了,可以说“西安事变”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因为如果 “西安事变”迟两年发生,将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后果,日本可能不打中国了,因为日本当初是想先三下两下打下华北转而去攻打西伯利亚的苏联,依日本当时的军力,与纳粹德国东西夹击打下苏联,并非不可能,如果日本打下苏联了,那不得了,世界局势完全改观,因为日本当时看准了蒋介石跟毛泽东在打内战,无心抵抗日本的攻击,日本人当时低估了中国,没想到“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共两党转而枪口一致对外,发动全民抗战,一打就
打了八年,这样把日本人给牢牢地拖住了,日本没有办法抽身去配合德国打苏联,结果苏 联打败了德国,否则德国将统治中东和苏联的一部份,日本要统治西伯利亚,再回过来收拾中国的华中、华南,并把东南亚吞并,没想到“西安事变”后中国一致抗日,把日本人给拖死了,日本人一看陆军陷在中国大陆,于是改用海军打美国,结果发生“珍珠港事件” ,美国一看急眼了,就往日本丢两颗原子弹,终于导致日本投降,所以“西安事变”太重要了!
至于,张学良“叶落不归根”当然很遗憾,但是他不回国,有很多内情,首先是大陆那边 把他抬的太高,把他神化了,搞的太过份,太热情,让少帅害怕了,起反效果。其次,张学良是个性情中人,对故国河山感情太深,这种深情对他是个强烈的冲击,他无法承受生命中的感情之重,让他受不了。加上张学良的太太赵四小姐对他看的很紧,很凶,反对他回,他的太太受宋美龄影响,信了基督教,也让少帅信了基督教,让宗教填补了少帅心灵的空虚,转移了他“叶落归根” 的情结。其实,有一次张学良要去香港参加一个婚礼,
本来是想顺道回大陆访问的,没想到那位新娘的爸爸在美国突然去世,婚礼取消,以致张 学良未能成行,真是造化弄人。你都知道,以前在军阀时代,是男尊女卑,现在是女尊男卑,张学良是个怕老婆的人。
记者:请介绍一下张学良请您帮他做口述历史的经过。
唐德刚:关于做口述历史,一直是张学良最重要的愿望,他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直接 创造了历史,有太多的事件经历需要记录下来,他是看了我写的《李宗仁回忆录》后,决定让我来做这件事的,记得当时我在台北,星云法师请我写一本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慧深和尚游历美洲的书。张学良派人从纽约打电话打到佛光山找到我,说张学良想要请我吃饭,在台北来来饭店,那天张学良戴了个墨镜和礼帽,见到我时,他起身,脱帽,说:“我看了你写的《李宗仁回忆录》,写的好。我还看了你写的关于我的另一篇文章,写的顶
呱呱。”在这次宴会上,他表示想请我为他写回忆录。后来,大概在1991年5月底,张学 良到纽约时,住在他的红颜知己贝太太家,有一天,他应邀到我家吃饭,哥大的教授,包括我的几位学生辈的教授,象安杰・尼尔森等人在场做陪,也谈起口述历史的事,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成,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记者:您对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景有何看法?
唐德刚:和平统一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如果在中国成功那将是了不起的创举。其实, 现在不是争论要不要统一的问题,而是两岸已经在悄悄地统一,现在已有几十万台商,上百万台湾人在大陆做生意、定居,经济上已在逐步走向统一,需要提到的是,大陆的美女很多,大陆的美女对祖国统一是有很大贡献的,(笑)因为许多台商一个人到大陆发展打拼,大陆美女诱惑多,很多台商包了二奶,台湾这边的太太一看,急了,也赶到大陆去看
紧先生,帮先生理财做生意,接着把小孩也接到大陆,现在台湾经济不景气,大陆经济景 气,许多台湾人举家迁往大陆,这已经在事实上统一。时间站在大陆的一边,大陆可以等,可台湾等不及了,台湾的经济要以大陆为基地才有生路。但统一不可能那么顺利,我看迟早会有小打,一小打,美国来了,连美国也一起打掉。其实,我分析,大陆拿下台湾的办法很多,一个飞弹把石门水库给炸了,整个台北市就没有水喝,现在问题是到台
湾同胞的感情。
江泽民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提得好,可是你不愿做中国人,那就对不起了。有人说,要等中国走向民主政治以后,才谈统一的问题,要知道民主政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欧洲从君主立宪制走到议会民主制,经历了四百多年,美国也经历了两百多年,中国从孙中 山推翻清王朝至今不到100年,中国要向民主制度转型最少还要50年到100年,而且转型也
要符合中国国情,不能照搬西方民主制度。我对统一是乐观的,我有个亲戚,从台湾来,有一天在我家吃饭,挽起他的袖子对我说:“你看,我的手上有很多毛,证明我的祖先不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的身上没有那么长的毛,所以我们要台独! ”我反驳他:中国人有很多人身上有毛,在唐朝兴起时,有五侯十六国,中国是由几十个民族组成的大熔炉,
有许多人鼻子和脸就有很大区别。象是“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都是中国人。不要说身上有没有毛,中国人讲的很多方言都有很大不同,现在台湾人讲国语,比大陆 的广东人和福建人好得太多,这种文化的基因是很难消灭掉的。台湾人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是最可悲的事。
记者:您对中国当今领导人有何评价?
唐德刚:江泽民是我的小学弟,我们原来都是中央大学的,交通大学是从中央大学分出来的,江泽民与朱□ 基都很了不起,朱□基是我的中学同学,晚几届而已,两人都了不起 ,呱呱叫,现在要由胡锦涛接班,胡锦涛是我的安徽小老乡,能力都很强,中国现在在搞精英治国,选贤任能,很好,这样能保证国家长久发展。
记者:您近年有回中国访问吗?您对现在中国的印象如何?
唐德刚:我在2000年12月在上海复旦大学出席《顾维钧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访问了上海、南京及我的老家安徽等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中国现在的发展真是太快了,我实在认不得了。我从扬州坐汽车到南京和芜湖,沿途看不到一个茅草房,上海那一带就是活生生的美国,而且比美国还乾净漂亮,比美国还摩登。现在中国在崛起,洋人到中国看到这个势头都很害怕,因为会超过他们。现在在美国,没有中国学生和教授的大学不是好大学。
记者:回顾您的一生,您感到最欣慰自豪的事情是什么?您感到最遗憾的事情又是什么?
唐德刚:我感到最欣慰自豪的事是,在我有生之年,看到我的祖国已经崛起于世界,看到 中国已成为繁荣富强的伟大国家,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了,我们中国人站起来了,我们海外华人也扬眉吐气了。感到最遗憾的是,祖国还没有从政治上完全统一,有一小撮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想搞台独,不愿做中国人,这是最令人遗憾的。
记者:您对美国华人社会近年来的发展有何印象?
唐德刚:美国在十九、二十世纪是有排华法案的,美国其实很害怕中国人进来,因为中国人聪明、肯吃苦、勤劳、又特别重视教育,这样在竞争上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华人大批 进入美国是近20年的事情,我们所居住的这个NORWOOD小镇,以前我搬来时只有一家人,现在已有20多家华人了。华人要在美国立足,最主要是要有自信,要敢与白人平分天下,
更何况现在有不少生意场上的白人在想办法巴结我们华人,因为他们去中国回来后,感到
中国了不起,想巴结我们华人跟我们交朋友,方便去中国做生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小撮台湾人不愿做中国人,很可悲,做中国人有什么错,做中国人应该感到很自豪!
记者:我们《美国文摘》在1999年5/6月号上曾转载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的研究史 ,认为美洲的印第安人是轩辕皇帝族的后裔,您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唐德刚:美洲印第安人是远古中华民族的分支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无论从人类学角度还是 考古实物发现均可找到大批证据,问题是印第安人本身不承认自己是华族的后裔,因为承 不承认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倒是有一次,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很有趣,那天我们一家人开车出游,在山上迷了路,误入印第安人自然保护区,当时印第安人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
派对,他们歧视白人,凡白人进去一律要买票,而非白人的印第安人一律免费,我们一家因为鼻子、眼睛外表象印第安人,因此,被他们当成印第安人恭请入内,还品尝了一顿烤肉。
记者:刚才您曾提到南北朝时期,一位名叫慧深的中国和尚只身游历美洲的事,请介绍这
段史料的情形。
唐德刚:的确是有这么一位和尚,名叫慧深法师,他在公元458 年
(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大明二年、北魏太安四年)前后,从中国南京起程,北上沿黄海海岸,经朝鲜、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进入阿拉斯加,然后再循加拿大的西海岸南航,再经美国西海岸进入今日的墨西哥,直至阿卡普尔科(Acapulco)传教多年,再由原路循反时针方向,返回中国,前后历时40余年。这一故事被欧美史家讨论和辩论了两百余年,因这一发现比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要早1000多年,因此,有重大历史价值。北大教授罗荣渠曾否定此说,他我家时,曾和我争论到天亮,我曾经和太太专程前往加拿大考察有
慧深史迹的地方,更坚信此种论点。当时是中国佛教史上“三武之祸”时代,到北魏太武 时,曾大杀僧尼100多万人,许多僧尼纷纷外逃,慧深逃到韩国时,乾脆一不作二不休 ,再去东挹娄,穿过阿留申群岛进入美洲,他沿途传教,磨了数十年,才磨到墨西哥。星云法师知道这一史料后,非常激动,他对我说:“你写书,我盖庙,如果慧深法师比哥伦
布早一千年到达美洲,那我们佛教在美洲的拓展,真可谓源远流长了!” 其实,在中国史书中,“扶桑”一词并不是指日本,而是指加拿大和美国西海岸,这些史料会有越来越 多的考古发现加以佐证的。
记者:谢谢您,唐教授。(采访完毕)
金秋时节的哈德逊河谷两岸,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们驱车来到新泽西州东北部的小 镇Nowood,专访了享誉国际的史学泰斗、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教授。 以下是我们的采访内容:
记者:最近,台湾的李登辉居然说:“ 钓鱼台是日本的领土”。您对此有何评价?有台 湾老兵骂“李登辉是老王八”,您如何看?
唐德刚:我想李登辉这个人是丧心病狂,想做日本人想疯了,其实他到底有没有日本人的血统,很让人怀疑,至少在心理上他有恋日情结。钓鱼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无论从历史、地理与法律根据上来论证,都是无可辩驳的,可谓铁证如山。六百年前,钓鱼台是被中国人原始发现并命名的,在明朝洪武年间,钓鱼台就被用作中国航海的指标,硫球的官方文件有明文记载钓鱼台属华不属硫,日本的官方文献也有记载:“1885年日本内阁承
认钓鱼台是清国领土。” 且先暂不谈钓鱼台周围有没有石油、有没有经济价值,钓鱼台 本身牵动着全体中国人的感情,当初,发起保钓运动时,《保钓宣言》还是我写的,现在大陆和台湾都不想得罪日本,在日 本还没有明目张胆的侵占动作时,两岸政府都不想卷入激烈的冲突,邓小平当年就讲“钓鱼台问题,先拖一拖。”大陆也承认钓鱼台是台湾省宜兰县领土,因为台湾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钓鱼台当然也就属于中国领土。其实,保钓可以促进中国统一,如果中国在政治上统一了,钓鱼台问题可通过国际法庭解决,
从法律上自然属于中国领土。现在两岸态度是软了点,似乎在解决钓鱼台的问题上都愿意 等,可是打渔的渔民不能等,因为在这个海域,他们祖祖辈辈打了几百年的渔,现在日本不让打,断了他们的生计还了得。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登辉居然公开宣称“钓鱼台是日本领土”,这实在太不应该,至于有人骂他,是表达愤慨,但光骂不行,要从法理上捍卫钓鱼台。
记者:作为中国现代史权威,您对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之势有何看法,您对中日关系 的前景有何预期?
唐德刚: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格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已形成不同的经济圈,象北美 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等,日本、韩国与中国正形成同一经济圈,在经济上彼此的依存性很高,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更依赖中国,更离不开中国。中日如果再发生战争冲突,日本就等于自杀,日本因其利益无法也万万不可与中国交恶,再过一个世纪,中国抛弃日本仍可以生存,但日本如果离开中国,将会活不下去。在清朝早期,日本曾经跟韩国打过官司,双方争的面红耳赤,因为韩国自称是大清属国,日本不服气,争说日本才是大清属国。我们中国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从来不具侵略性,中国与欧洲不同,中国民族的本性是 偏安、容忍的,在历史上,中国有些皇帝并不是汉族,象元世祖、清朝时期我们的皇帝也不是汉人而是满人,因为汉人并不等于完全代表中国人,中国人包括不同民族的人。现在听说,中国要任命一位土家族的人当外交部长,这很好,中国本来就是由多种民族来统治的,但一定要是中华民族。但是,日本人如想统治中国,那是自取灭亡,不会得逞的。中日两国应该友好,中日关系也许会有一些小摩擦,但前景应该是乐观的,因为日本不想自取灭亡。
记者:如何评价“西安事变”?您对少帅“叶落不归根”有何感触?
唐德刚:“西安事变”太重要了,可以说“西安事变”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因为如果 “西安事变”迟两年发生,将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后果,日本可能不打中国了,因为日本当初是想先三下两下打下华北转而去攻打西伯利亚的苏联,依日本当时的军力,与纳粹德国东西夹击打下苏联,并非不可能,如果日本打下苏联了,那不得了,世界局势完全改观,因为日本当时看准了蒋介石跟毛泽东在打内战,无心抵抗日本的攻击,日本人当时低估了中国,没想到“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共两党转而枪口一致对外,发动全民抗战,一打就
打了八年,这样把日本人给牢牢地拖住了,日本没有办法抽身去配合德国打苏联,结果苏 联打败了德国,否则德国将统治中东和苏联的一部份,日本要统治西伯利亚,再回过来收拾中国的华中、华南,并把东南亚吞并,没想到“西安事变”后中国一致抗日,把日本人给拖死了,日本人一看陆军陷在中国大陆,于是改用海军打美国,结果发生“珍珠港事件” ,美国一看急眼了,就往日本丢两颗原子弹,终于导致日本投降,所以“西安事变”太重要了!
至于,张学良“叶落不归根”当然很遗憾,但是他不回国,有很多内情,首先是大陆那边 把他抬的太高,把他神化了,搞的太过份,太热情,让少帅害怕了,起反效果。其次,张学良是个性情中人,对故国河山感情太深,这种深情对他是个强烈的冲击,他无法承受生命中的感情之重,让他受不了。加上张学良的太太赵四小姐对他看的很紧,很凶,反对他回,他的太太受宋美龄影响,信了基督教,也让少帅信了基督教,让宗教填补了少帅心灵的空虚,转移了他“叶落归根” 的情结。其实,有一次张学良要去香港参加一个婚礼,
本来是想顺道回大陆访问的,没想到那位新娘的爸爸在美国突然去世,婚礼取消,以致张 学良未能成行,真是造化弄人。你都知道,以前在军阀时代,是男尊女卑,现在是女尊男卑,张学良是个怕老婆的人。
记者:请介绍一下张学良请您帮他做口述历史的经过。
唐德刚:关于做口述历史,一直是张学良最重要的愿望,他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直接 创造了历史,有太多的事件经历需要记录下来,他是看了我写的《李宗仁回忆录》后,决定让我来做这件事的,记得当时我在台北,星云法师请我写一本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慧深和尚游历美洲的书。张学良派人从纽约打电话打到佛光山找到我,说张学良想要请我吃饭,在台北来来饭店,那天张学良戴了个墨镜和礼帽,见到我时,他起身,脱帽,说:“我看了你写的《李宗仁回忆录》,写的好。我还看了你写的关于我的另一篇文章,写的顶
呱呱。”在这次宴会上,他表示想请我为他写回忆录。后来,大概在1991年5月底,张学 良到纽约时,住在他的红颜知己贝太太家,有一天,他应邀到我家吃饭,哥大的教授,包括我的几位学生辈的教授,象安杰・尼尔森等人在场做陪,也谈起口述历史的事,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成,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记者:您对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景有何看法?
唐德刚:和平统一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如果在中国成功那将是了不起的创举。其实, 现在不是争论要不要统一的问题,而是两岸已经在悄悄地统一,现在已有几十万台商,上百万台湾人在大陆做生意、定居,经济上已在逐步走向统一,需要提到的是,大陆的美女很多,大陆的美女对祖国统一是有很大贡献的,(笑)因为许多台商一个人到大陆发展打拼,大陆美女诱惑多,很多台商包了二奶,台湾这边的太太一看,急了,也赶到大陆去看
紧先生,帮先生理财做生意,接着把小孩也接到大陆,现在台湾经济不景气,大陆经济景 气,许多台湾人举家迁往大陆,这已经在事实上统一。时间站在大陆的一边,大陆可以等,可台湾等不及了,台湾的经济要以大陆为基地才有生路。但统一不可能那么顺利,我看迟早会有小打,一小打,美国来了,连美国也一起打掉。其实,我分析,大陆拿下台湾的办法很多,一个飞弹把石门水库给炸了,整个台北市就没有水喝,现在问题是到台
湾同胞的感情。
江泽民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提得好,可是你不愿做中国人,那就对不起了。有人说,要等中国走向民主政治以后,才谈统一的问题,要知道民主政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欧洲从君主立宪制走到议会民主制,经历了四百多年,美国也经历了两百多年,中国从孙中 山推翻清王朝至今不到100年,中国要向民主制度转型最少还要50年到100年,而且转型也
要符合中国国情,不能照搬西方民主制度。我对统一是乐观的,我有个亲戚,从台湾来,有一天在我家吃饭,挽起他的袖子对我说:“你看,我的手上有很多毛,证明我的祖先不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的身上没有那么长的毛,所以我们要台独! ”我反驳他:中国人有很多人身上有毛,在唐朝兴起时,有五侯十六国,中国是由几十个民族组成的大熔炉,
有许多人鼻子和脸就有很大区别。象是“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都是中国人。不要说身上有没有毛,中国人讲的很多方言都有很大不同,现在台湾人讲国语,比大陆 的广东人和福建人好得太多,这种文化的基因是很难消灭掉的。台湾人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是最可悲的事。
记者:您对中国当今领导人有何评价?
唐德刚:江泽民是我的小学弟,我们原来都是中央大学的,交通大学是从中央大学分出来的,江泽民与朱□ 基都很了不起,朱□基是我的中学同学,晚几届而已,两人都了不起 ,呱呱叫,现在要由胡锦涛接班,胡锦涛是我的安徽小老乡,能力都很强,中国现在在搞精英治国,选贤任能,很好,这样能保证国家长久发展。
记者:您近年有回中国访问吗?您对现在中国的印象如何?
唐德刚:我在2000年12月在上海复旦大学出席《顾维钧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访问了上海、南京及我的老家安徽等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中国现在的发展真是太快了,我实在认不得了。我从扬州坐汽车到南京和芜湖,沿途看不到一个茅草房,上海那一带就是活生生的美国,而且比美国还乾净漂亮,比美国还摩登。现在中国在崛起,洋人到中国看到这个势头都很害怕,因为会超过他们。现在在美国,没有中国学生和教授的大学不是好大学。
记者:回顾您的一生,您感到最欣慰自豪的事情是什么?您感到最遗憾的事情又是什么?
唐德刚:我感到最欣慰自豪的事是,在我有生之年,看到我的祖国已经崛起于世界,看到 中国已成为繁荣富强的伟大国家,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了,我们中国人站起来了,我们海外华人也扬眉吐气了。感到最遗憾的是,祖国还没有从政治上完全统一,有一小撮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想搞台独,不愿做中国人,这是最令人遗憾的。
记者:您对美国华人社会近年来的发展有何印象?
唐德刚:美国在十九、二十世纪是有排华法案的,美国其实很害怕中国人进来,因为中国人聪明、肯吃苦、勤劳、又特别重视教育,这样在竞争上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华人大批 进入美国是近20年的事情,我们所居住的这个NORWOOD小镇,以前我搬来时只有一家人,现在已有20多家华人了。华人要在美国立足,最主要是要有自信,要敢与白人平分天下,
更何况现在有不少生意场上的白人在想办法巴结我们华人,因为他们去中国回来后,感到
中国了不起,想巴结我们华人跟我们交朋友,方便去中国做生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小撮台湾人不愿做中国人,很可悲,做中国人有什么错,做中国人应该感到很自豪!
记者:我们《美国文摘》在1999年5/6月号上曾转载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的研究史 ,认为美洲的印第安人是轩辕皇帝族的后裔,您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唐德刚:美洲印第安人是远古中华民族的分支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无论从人类学角度还是 考古实物发现均可找到大批证据,问题是印第安人本身不承认自己是华族的后裔,因为承 不承认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倒是有一次,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很有趣,那天我们一家人开车出游,在山上迷了路,误入印第安人自然保护区,当时印第安人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
派对,他们歧视白人,凡白人进去一律要买票,而非白人的印第安人一律免费,我们一家因为鼻子、眼睛外表象印第安人,因此,被他们当成印第安人恭请入内,还品尝了一顿烤肉。
记者:刚才您曾提到南北朝时期,一位名叫慧深的中国和尚只身游历美洲的事,请介绍这
段史料的情形。
唐德刚:的确是有这么一位和尚,名叫慧深法师,他在公元458 年
(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大明二年、北魏太安四年)前后,从中国南京起程,北上沿黄海海岸,经朝鲜、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进入阿拉斯加,然后再循加拿大的西海岸南航,再经美国西海岸进入今日的墨西哥,直至阿卡普尔科(Acapulco)传教多年,再由原路循反时针方向,返回中国,前后历时40余年。这一故事被欧美史家讨论和辩论了两百余年,因这一发现比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要早1000多年,因此,有重大历史价值。北大教授罗荣渠曾否定此说,他我家时,曾和我争论到天亮,我曾经和太太专程前往加拿大考察有
慧深史迹的地方,更坚信此种论点。当时是中国佛教史上“三武之祸”时代,到北魏太武 时,曾大杀僧尼100多万人,许多僧尼纷纷外逃,慧深逃到韩国时,乾脆一不作二不休 ,再去东挹娄,穿过阿留申群岛进入美洲,他沿途传教,磨了数十年,才磨到墨西哥。星云法师知道这一史料后,非常激动,他对我说:“你写书,我盖庙,如果慧深法师比哥伦
布早一千年到达美洲,那我们佛教在美洲的拓展,真可谓源远流长了!” 其实,在中国史书中,“扶桑”一词并不是指日本,而是指加拿大和美国西海岸,这些史料会有越来越 多的考古发现加以佐证的。
记者:谢谢您,唐教授。(采访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