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故事,影响中国两千年

老华侨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5-10-31
消息
3,519
荣誉分数
553
声望点数
273
先看这个小故事:
两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代。大思想家庄子和惠子同游于濠水(今安徽省凤阳县境内)的桥上。
看见桥下河中的鱼,庄子说:“鲦鱼从容地游来游去,真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
惠子说:“我不是你,我所以不知道;你不是鱼,你当然也不知道鱼快乐。”
庄子说:“再回到你原来的话:‘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表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了,才问我的。那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秋水篇》,是一个非常被推崇的精彩、而巧妙的辩论,更被道家人士视为庄子的超常的自然感受能力的见证,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为什么一个小故事能够影响中国两千年呢?因为它反映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至今仍然广泛地影响着我们中国人。

如果把这个辩论,放在几乎是同时代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这种辩论方式是不能成立的,或者说,是不能允许的。这种辩论,只能作为小孩子们之间的斗嘴游戏。但作为庄子、惠子这样的思想家级别的辩论,就得遵循逻辑规则了,否则讨论就无法深入下去。然而,庄子却在辩论中犯了严重的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庄子把“怎么知道(How)”,偷换成“在哪知道(Where)”了。在一般人看来,庄子赢得了这场辩论,但实际上,庄子进行了一次大“忽悠”。

庄子的错误

从故事中还可以看出,庄子对自然事物的感知,是靠感性领悟;而惠子有理性思辩的精神。事实上,惠子是诸子百家中,唯一一个有理性思辩思想的人。惠子也是诸子百家中著书最多的人,“学富五车”说的就是惠子。可惜的是,由于曲高和寡,加上其它阴差阳错,惠子的思想只是昙花一现,而且他的“五车”著作也完全失传,留下的只有从《庄子》中间接看到的只言片语。

庄子并不是故意犯逻辑错误,因为逻辑学在中国从来没有形成,甚至连“概念”的概念都没有。相反,庄子甚至是反对严格描述一个事物的。

大家可能知道“庄子梦蝶”的故事。庄子梦见自己是一支蝴蝶,栩栩然美丽自在,不知道自己是庄子; 醒来却发现是庄子。不知道是庄子梦成为蝴蝶,还是蝴蝶梦成为庄子。
庄子在这里对梦、觉的界限产生了怀疑。也就是对明确界定事物状态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因而,逻辑上要求对 “概念” 首先加以明确,就更加不可能了。

逻辑学最主要的基本点,就是从明确概念开始;只有先明确概念,才能对事物进行判断;有了判断,才能有推理(归纳推理、三段论等);再由推理构筑逻辑体系。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没有逻辑学,科学就断难产生了。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是正常的,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你可能说,庄子只是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不足以影响中国两千年。其实,上文已经说到,诸子百家中,有理性思辩思想的人,只有昙花一现的惠子。再看看儒家的创始人 ---

孔子的错误

在孔子的思想里,同样是充斥着逻辑混乱。这里给出《论语》中的几个例子:

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这里,孔子显然把“知生”作为“知死”的前提条件。实际上,不仅找不着孔子在任何其它地方论证过“知生”是“知死”的前提条件,而且也存在着“知生而知死”、“知生而不知死” 、“不知生而不知死”三种可能性。从逻辑上看,孔子至少漏掉了“知生而不知死”的可能性。

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评论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里,孔子由“不改其乐”,推出“贤哉回也”的结论。但是,乐不乐,跟贤不贤是两个意思,也是两回事。“不改其乐”只能说明颜回是个“乐天派”,跟贤不贤差远了。

大家如果仔细阅读《论语》,能发现很多类似的例子。《论语》可以说是孔子唯一的“著作”(尽管是由其学生收集整理),孔子的逻辑思维就可见一斑了。


这里提取《庄子观鱼》的小故事,只是因为它比较典型而已。它所代表的没有逻辑学、没有理性思辩的文化传统,左右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实际上是各种“忽悠”的文化。正因为概念不明确,就容易造成各种文字狱,又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不确定,就不可能规范;不规范,就造就了扯皮。
小故事所代表的文化,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不是吗?看看我们的CFC网络论坛,不是正在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逻辑错误吗?!
 
这个条条送给老华桥应该是名副其实,"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小故事所代表的文化,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不是吗?看看我们的CFC网络论坛,不是正在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逻辑错误吗?!
玩玩的事 无伤大雅
 
嗯,当中国人买日本车的比例和老外差不多的时候,咱们就摆脱2000年的文化束缚了。btw,庄子到现在可不只2000年了
 
嗯,总是以什么什么什么自居,不买帐!
 
这个条条送给老华桥应该是名副其实,"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用不着这样讽刺,因为老华侨从来没有说我不是其中的一员。
只要是从那个文化环境中出来的,我们就会不同程度地带有那里的传统文化气息。即使从老华侨的文章里,也肯定能够找到不少问题。套用爱因斯坦的话:“是正常的,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老华侨只不过是注意发现问题,并敢于指出来。
 
rain tree同学你真厉害, 刚说到老华侨, 人家就马上跳出来印证你的话了。

你该不会是和老华侨有什么勾结吧。​
 
口恩

什么眼镜,看到的是什么颜色。

庄子浪漫,不要跟他认真,要矫情好歹还有惠子能行;孔子的意思是说,连活着的事都整不明白,那死了的事还能明白么。他还说,就是住在非高尚住宅区里,也很开心,这难道还不贤么。按时下的道理,不但贤,而且大大的贤。

只可惜没闹明白这两句话,耽误了米国车市2000年。

:blowzy:
 
我们的中华文化虽然历史悠久,也很伟大,但亦无可否认,糟粕也依然充斥。而中庸、马虎、差不多、不求甚解的思想根深蒂固,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因此为政者若想有所作为而以此为由,再来掀起一场『文化大革命』,亦不为过。可是以现在之环境,要再来一场『文化大革命』又谈何容易,以老毛之尊尚且无法完成。如果有人真的去做的话,恐怕非得惹祸上身不可。我们要做的就只能是一点一滴慢慢的去芜存菁了。
 
看给猴子急的, 不走个文化大革命这种速成班就成不了佛似的。

日美英法德俄这些现代强国貌似都没有经过这种对于文化,信仰,人性的灭绝,就完成了近代的革新。
 
这个条条送给老华桥应该是名副其实,"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也真是,看来我得把此条条给老华侨了。

不过,我好喜欢此条条,真舍不得啊。
 
应该是慢慢地,而不是“慢慢的”。

看来您也就是假斯文而已。
谢谢指正!的的地地、马马虎虎。
牛气十足,本不『斯文』,何来『假』?: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