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下)
【联合报╱龙应台】
七十军的老兵──大多是湖南子弟,八年抗战中自己出生入死,故乡则家破人亡,一下船看见日本人,有些人一下子激动起来,在码头上就无法遏止心中的痛,大骂出声:奸淫掳掠我们的妇女,刀枪刺杀我们的同胞,现在就这样让他们平平安安回家去,这算什么!
「我还听说,」林精武说,「有两个兵,气不过,晚上就去强暴了一个日本女人。」
「就在那码头上?」我问。
「是的。」林精武说,「但我只是听说,没看见。」
林精武离开故乡时,脚上穿着一双回力鞋,让很多人羡慕。穿着那双父母买的鞋,此后千里行军靠它、跑步出操靠它,到达基隆港时,鞋子已经破底,脚,被路面磨得发烧、起泡、肿痛。
军队,穷到没法给军人买鞋。有名的七十军脚上的草鞋,还是士兵自己编的。
打草鞋,在那个时代,是军人的基本技艺,好像你必须会拿筷子吃饭一样。
麻丝搓成绳,稻草和破布揉在一起,五条绳子要拉得紧。下雨不能出操的时候,多出来的时间就是打草鞋。七十军的士兵坐在一起,五条麻绳,一条绑在柱子上,一条系在自己腰间,一边谈天,一边搓破布和稻草,手快速地穿来穿去,一会儿就打好一只鞋。
只懂福建话的新兵林精武,不会打草鞋。湖南湘乡的班长,从怎 拿绳子开始教他,但是班长的湖南话他又听不懂,于是一个来自湘潭的老兵,自告奋勇,站在一旁,把湘乡的湖南话认认真真地翻译成湘潭的湖南话,林精武听得满头大汗。
林精武还是打不好,他编的草鞋,因为松,走不到十里路,他的脚就皮破血流,脚趾头之间,长出一粒粒水泡,椎心的疼痛。最后只好交换:十八岁读过书的福建新兵为那些不识字的湖南老兵读报纸、写家书,湖南的老兵,为他打草鞋。
「林先生,」我问,「台湾现在一提到七十军,就说他们穿草鞋、背雨伞、破烂不堪,是乞丐军──您怎 说?」
「我完全同意,」林精武抬头挺胸,眼睛坦荡荡地看着我,「我们看起来就是叫化子。到基隆港的时候,我们的棉衣里还满满是虱子,头发里也是。」
我也看着他,这个十八岁的福建青年,今年已经八十三岁,他的声音里,有一种特别直率的「力气」。
「我们是叫化子军,」他说,「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七十军,在到达基隆港之前的八年,是从血河里爬出来的?你知不知道,我们从宁波出发前,才在战火中急行军了好几百公里,穿着磨破了的草鞋?」
我是没想过,但是,我知道,确实有一个人想过。
1946年春天,二十三岁的台湾青年岩里政男因为日本战败,恢复学生身分,决定从东京回台北进入台湾大学继续读书。
他搭上了一艘又老又旧的美军货轮「自由轮」,大船抵达基隆港,却不能马上登岸,因为船上所有的人,必须隔离检疫。在等候上岸时,大批从日本回来的台 湾人,很多是跟他一样的大学生,从甲板上就可以清楚看见,成批成批的中国军人,在码头的地上吃饭,蹲着、坐着。在这些看惯了日军的台湾人眼中,这些国军看 起来装备破旧,疲累不堪,仪态和体格看起来都特别差。甲板上的台湾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开始批评,露出大失所望、瞧不起的神色。
这个时候,老是单独在一旁,话很少、自己看书的岩里政男,突然插进来说话了,而且是对大家说。
「为了我们的国家,」这年轻人说,「国军在这样差的装备条件下能打赢日本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们要用敬佩的眼光来看他们才是啊。」(梵竹〈一张高尔夫球场会员证的故事──访何既明先生〉,引自蓝博洲《共产青年李登辉──二进二出共产党第一手证言》)
岩里政男,后来恢复他的汉名,李登辉。
在那样的情境里,会说出这话的二十三岁的人,我想,同情的能力和胸怀的丘壑,应该不同寻常才是?
一支香
1945年9月12日,国军并没有进驻台南;小鲍布那艘坦克登陆舰把七十军送到基隆港之后,先得开往越南海防港;和五十二军一样,国军的六十二军在海防港等船。在各个码头等候遣返的人有好几百万,船,是不够用的。
航海日志透露的是,LST 847登陆舰在11月19日,从海防港接了六十二军的55位军官和499位士兵,驶往「福尔摩沙」,六天以后才抵达那时还称为「打狗」的高雄港。负责接收台湾南部的六十二军,在11月25日才在高雄上岸。
吴新荣为了见到祖国的军队而「斋戒沐浴」,却白等了一场。没等到国军,倒是10月10日国庆节先来临了。
五十年来第一个国庆纪念,吴新荣兴冲冲地骑着脚踏车赶过去。他看见台南「满街都是青天白日旗」,仕绅们站在郡役所露台上,对着满街聚集的民众用肺腑的声音热烈地呼喊「大中华民国万岁」。三十八岁的医生吴新荣,百感交集,潸潸流下了眼泪。(吴新荣《吴新荣日记全集》卷七)
彭明敏的父亲,却感觉不对了。彭清靠,是个享有社会清望的医生,1945年10月,在举国欢腾中他被推举为地区「欢迎委员会」的主任,负责筹备欢迎 国军的庆典和队伍。筹备了很多天,买好足够的鞭炮、制作欢迎旗帜、在码头搭好漂亮的亭子、购置大批卤肉、汽水、点心,一切都备齐了之后,通知又来了:国军 延后抵达。大家对着满街的食物,傻了。
同样的错愕,又重复了好几次。
最后,11月25日,六十二军真的到了。日军奉令在码头上整齐列队欢迎。即使战败,日军的制服还是笔挺的,士兵的仪态,还是肃穆的。
军舰进港,放下旋梯,胜利的中国军队,走下船来。
彭清靠、吴新荣,和所有高雄、台南的乡亲,看见胜利的祖国的军队了:
第一个出现的,是个邋遢的家伙,相貌举止不像军人,较像苦力,一根扁担跨着肩头,两头吊挂着的是雨伞、棉被、锅子和杯子,摇摆走下来。其他相继出现 的,也是一样,有的穿鞋子,有的没有。大都连枪都没有。他们似乎一点都不想维持秩序和纪律,推挤着下船,对于终能踏上稳固的地面,很感欣慰似的,但却迟疑 不敢面对整齐排列在两边、帅气地向他们敬礼的日本军队。
彭清靠回家后对家人,用日语说,「如果旁边有个地穴,我早已钻入了。」
彭明敏其实洞穿历史,他知道,这些走下旋梯的胜利国军,其中有很多人是在种田的时候被抓来当兵的,他们怎 会理解,码头上的欢迎仪式是当地人花了多大的心思所筹备,这盛大的筹备中,又藏了多 深的委屈和期待?
彭明敏说,这些兵,「大概一生从未受人『欢迎』过。带头的军官,连致词都没有……对他们来说,台湾人是被征服的人民。」(彭明敏《自由的滋味》)
彭清靠「不对」的第一感觉,其实就是两个文化的对撞。接收的国军和期待「王师」的台湾群众,「痛」在完全不一样的点,历史进程让他们突然面对面,彷 佛外星人的首度对撞。这种不理解,像瘀伤,很快就恶化为脓。短短十四个月以后,1947年2月28日,台湾全岛动乱,爆发剧烈的流血冲突。彭清靠是高雄参 议会的议长,自觉有义务去和负责「秩序」的国军沟通,两个文化的剧烈冲突──你要说两个现代化进程的剧烈冲突,我想也可以,终于以悲剧上演。
彭清靠和其他仕绅代表一踏进司令部,就被五花大绑。其中一个叫涂光明的代表,脾气耿直,立即破口大骂蒋介石和陈仪。他马上被带走隔离,一夜苦刑之后,涂光明被枪杀。
彭明敏记得自己的父亲,回到家里,筋疲力尽,两天吃不下饭。整个世界,都粉碎了,父亲从此不参与政治,也不再理会任何公共事务:
……他所尝到的是一个被出卖的理想主义者的悲痛。到了这个地步,他甚至扬言为身上的华人血统感到可耻,希望子孙与外国人通婚,直到后代再也不能宣称自己是华人。(彭明敏)
我坐在萧万长的对面。当过行政院长,现在是副总统了,他仍旧有一种乡下人的朴素气质。1949年,这乡下的孩子十岁,家中无米下锅的极度贫困,使他深深以平民为念。但是,要谈1949,他无法忘怀的,反而是1947。八岁的孩子,能记得什 呢?
他记得潘木枝医师。
贫穷的孩子,生病是请不起医生的。但是东京医专毕业以后在嘉义开「向生医院」的潘医师,很乐于为穷人免费治病。萧万长的妈妈常跟幼小的万长说,「潘医师是你的救命恩人喔,永远不能忘记。 」
彭清靠和涂光明到高雄要塞去协调的时候,潘木枝,以嘉义参议员的身分,总共十二个当地乡绅,到水上机场去与国军沟通。
这十二个代表,在1947年3月25日,全数被捆绑,送到嘉义火车站前面,当众枪决。
八岁的萧万长,也在人群里,不明白发生了什 事,但是他眼睁睁看着全家人最熟悉、最感恩、最敬爱的医生,双手被缚在身后,背上插着死刑犯的长标,在枪口瞄准时强推跪下,然后一阵枪响,潘医师倒在血泊中,血,汨汨地流。
「八岁,」我说,「你全看见了?你就在火车站现场?」
「我在。」
在那个小小的、几乎没有装潢的总统府接待室里,我们突然安静了片刻。
火车站前围观的群众,鸦雀无声。没有人敢动。
这时,万长那不识字的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手里已经有一支香,低声跟孩子说,「去,去给你的救命恩人上香拜一拜。你是小孩,没关系。去吧。」
小小的乡下孩子萧万长,拿着一支香,怯怯地往前,走到血泊中的尸体前,垂眉跪了下来。(萧万长,龙应台专访,2009年4月30日)
【联合报╱龙应台】
七十军的老兵──大多是湖南子弟,八年抗战中自己出生入死,故乡则家破人亡,一下船看见日本人,有些人一下子激动起来,在码头上就无法遏止心中的痛,大骂出声:奸淫掳掠我们的妇女,刀枪刺杀我们的同胞,现在就这样让他们平平安安回家去,这算什么!
「我还听说,」林精武说,「有两个兵,气不过,晚上就去强暴了一个日本女人。」
「就在那码头上?」我问。
「是的。」林精武说,「但我只是听说,没看见。」
林精武离开故乡时,脚上穿着一双回力鞋,让很多人羡慕。穿着那双父母买的鞋,此后千里行军靠它、跑步出操靠它,到达基隆港时,鞋子已经破底,脚,被路面磨得发烧、起泡、肿痛。
军队,穷到没法给军人买鞋。有名的七十军脚上的草鞋,还是士兵自己编的。
打草鞋,在那个时代,是军人的基本技艺,好像你必须会拿筷子吃饭一样。
麻丝搓成绳,稻草和破布揉在一起,五条绳子要拉得紧。下雨不能出操的时候,多出来的时间就是打草鞋。七十军的士兵坐在一起,五条麻绳,一条绑在柱子上,一条系在自己腰间,一边谈天,一边搓破布和稻草,手快速地穿来穿去,一会儿就打好一只鞋。
只懂福建话的新兵林精武,不会打草鞋。湖南湘乡的班长,从怎 拿绳子开始教他,但是班长的湖南话他又听不懂,于是一个来自湘潭的老兵,自告奋勇,站在一旁,把湘乡的湖南话认认真真地翻译成湘潭的湖南话,林精武听得满头大汗。
林精武还是打不好,他编的草鞋,因为松,走不到十里路,他的脚就皮破血流,脚趾头之间,长出一粒粒水泡,椎心的疼痛。最后只好交换:十八岁读过书的福建新兵为那些不识字的湖南老兵读报纸、写家书,湖南的老兵,为他打草鞋。
「林先生,」我问,「台湾现在一提到七十军,就说他们穿草鞋、背雨伞、破烂不堪,是乞丐军──您怎 说?」
「我完全同意,」林精武抬头挺胸,眼睛坦荡荡地看着我,「我们看起来就是叫化子。到基隆港的时候,我们的棉衣里还满满是虱子,头发里也是。」
我也看着他,这个十八岁的福建青年,今年已经八十三岁,他的声音里,有一种特别直率的「力气」。
「我们是叫化子军,」他说,「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七十军,在到达基隆港之前的八年,是从血河里爬出来的?你知不知道,我们从宁波出发前,才在战火中急行军了好几百公里,穿着磨破了的草鞋?」
我是没想过,但是,我知道,确实有一个人想过。
1946年春天,二十三岁的台湾青年岩里政男因为日本战败,恢复学生身分,决定从东京回台北进入台湾大学继续读书。
他搭上了一艘又老又旧的美军货轮「自由轮」,大船抵达基隆港,却不能马上登岸,因为船上所有的人,必须隔离检疫。在等候上岸时,大批从日本回来的台 湾人,很多是跟他一样的大学生,从甲板上就可以清楚看见,成批成批的中国军人,在码头的地上吃饭,蹲着、坐着。在这些看惯了日军的台湾人眼中,这些国军看 起来装备破旧,疲累不堪,仪态和体格看起来都特别差。甲板上的台湾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开始批评,露出大失所望、瞧不起的神色。
这个时候,老是单独在一旁,话很少、自己看书的岩里政男,突然插进来说话了,而且是对大家说。
「为了我们的国家,」这年轻人说,「国军在这样差的装备条件下能打赢日本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们要用敬佩的眼光来看他们才是啊。」(梵竹〈一张高尔夫球场会员证的故事──访何既明先生〉,引自蓝博洲《共产青年李登辉──二进二出共产党第一手证言》)
岩里政男,后来恢复他的汉名,李登辉。
在那样的情境里,会说出这话的二十三岁的人,我想,同情的能力和胸怀的丘壑,应该不同寻常才是?
一支香
1945年9月12日,国军并没有进驻台南;小鲍布那艘坦克登陆舰把七十军送到基隆港之后,先得开往越南海防港;和五十二军一样,国军的六十二军在海防港等船。在各个码头等候遣返的人有好几百万,船,是不够用的。
航海日志透露的是,LST 847登陆舰在11月19日,从海防港接了六十二军的55位军官和499位士兵,驶往「福尔摩沙」,六天以后才抵达那时还称为「打狗」的高雄港。负责接收台湾南部的六十二军,在11月25日才在高雄上岸。
吴新荣为了见到祖国的军队而「斋戒沐浴」,却白等了一场。没等到国军,倒是10月10日国庆节先来临了。
五十年来第一个国庆纪念,吴新荣兴冲冲地骑着脚踏车赶过去。他看见台南「满街都是青天白日旗」,仕绅们站在郡役所露台上,对着满街聚集的民众用肺腑的声音热烈地呼喊「大中华民国万岁」。三十八岁的医生吴新荣,百感交集,潸潸流下了眼泪。(吴新荣《吴新荣日记全集》卷七)
彭明敏的父亲,却感觉不对了。彭清靠,是个享有社会清望的医生,1945年10月,在举国欢腾中他被推举为地区「欢迎委员会」的主任,负责筹备欢迎 国军的庆典和队伍。筹备了很多天,买好足够的鞭炮、制作欢迎旗帜、在码头搭好漂亮的亭子、购置大批卤肉、汽水、点心,一切都备齐了之后,通知又来了:国军 延后抵达。大家对着满街的食物,傻了。
同样的错愕,又重复了好几次。
最后,11月25日,六十二军真的到了。日军奉令在码头上整齐列队欢迎。即使战败,日军的制服还是笔挺的,士兵的仪态,还是肃穆的。
军舰进港,放下旋梯,胜利的中国军队,走下船来。
彭清靠、吴新荣,和所有高雄、台南的乡亲,看见胜利的祖国的军队了:
第一个出现的,是个邋遢的家伙,相貌举止不像军人,较像苦力,一根扁担跨着肩头,两头吊挂着的是雨伞、棉被、锅子和杯子,摇摆走下来。其他相继出现 的,也是一样,有的穿鞋子,有的没有。大都连枪都没有。他们似乎一点都不想维持秩序和纪律,推挤着下船,对于终能踏上稳固的地面,很感欣慰似的,但却迟疑 不敢面对整齐排列在两边、帅气地向他们敬礼的日本军队。
彭清靠回家后对家人,用日语说,「如果旁边有个地穴,我早已钻入了。」
彭明敏其实洞穿历史,他知道,这些走下旋梯的胜利国军,其中有很多人是在种田的时候被抓来当兵的,他们怎 会理解,码头上的欢迎仪式是当地人花了多大的心思所筹备,这盛大的筹备中,又藏了多 深的委屈和期待?
彭明敏说,这些兵,「大概一生从未受人『欢迎』过。带头的军官,连致词都没有……对他们来说,台湾人是被征服的人民。」(彭明敏《自由的滋味》)
彭清靠「不对」的第一感觉,其实就是两个文化的对撞。接收的国军和期待「王师」的台湾群众,「痛」在完全不一样的点,历史进程让他们突然面对面,彷 佛外星人的首度对撞。这种不理解,像瘀伤,很快就恶化为脓。短短十四个月以后,1947年2月28日,台湾全岛动乱,爆发剧烈的流血冲突。彭清靠是高雄参 议会的议长,自觉有义务去和负责「秩序」的国军沟通,两个文化的剧烈冲突──你要说两个现代化进程的剧烈冲突,我想也可以,终于以悲剧上演。
彭清靠和其他仕绅代表一踏进司令部,就被五花大绑。其中一个叫涂光明的代表,脾气耿直,立即破口大骂蒋介石和陈仪。他马上被带走隔离,一夜苦刑之后,涂光明被枪杀。
彭明敏记得自己的父亲,回到家里,筋疲力尽,两天吃不下饭。整个世界,都粉碎了,父亲从此不参与政治,也不再理会任何公共事务:
……他所尝到的是一个被出卖的理想主义者的悲痛。到了这个地步,他甚至扬言为身上的华人血统感到可耻,希望子孙与外国人通婚,直到后代再也不能宣称自己是华人。(彭明敏)
我坐在萧万长的对面。当过行政院长,现在是副总统了,他仍旧有一种乡下人的朴素气质。1949年,这乡下的孩子十岁,家中无米下锅的极度贫困,使他深深以平民为念。但是,要谈1949,他无法忘怀的,反而是1947。八岁的孩子,能记得什 呢?
他记得潘木枝医师。
贫穷的孩子,生病是请不起医生的。但是东京医专毕业以后在嘉义开「向生医院」的潘医师,很乐于为穷人免费治病。萧万长的妈妈常跟幼小的万长说,「潘医师是你的救命恩人喔,永远不能忘记。 」
彭清靠和涂光明到高雄要塞去协调的时候,潘木枝,以嘉义参议员的身分,总共十二个当地乡绅,到水上机场去与国军沟通。
这十二个代表,在1947年3月25日,全数被捆绑,送到嘉义火车站前面,当众枪决。
八岁的萧万长,也在人群里,不明白发生了什 事,但是他眼睁睁看着全家人最熟悉、最感恩、最敬爱的医生,双手被缚在身后,背上插着死刑犯的长标,在枪口瞄准时强推跪下,然后一阵枪响,潘医师倒在血泊中,血,汨汨地流。
「八岁,」我说,「你全看见了?你就在火车站现场?」
「我在。」
在那个小小的、几乎没有装潢的总统府接待室里,我们突然安静了片刻。
火车站前围观的群众,鸦雀无声。没有人敢动。
这时,万长那不识字的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手里已经有一支香,低声跟孩子说,「去,去给你的救命恩人上香拜一拜。你是小孩,没关系。去吧。」
小小的乡下孩子萧万长,拿着一支香,怯怯地往前,走到血泊中的尸体前,垂眉跪了下来。(萧万长,龙应台专访,200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