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部
福爾摩沙的少年
50
水滴
七十軍在台灣北部,六十二軍在台灣南部,很快地開始招兵買馬。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三日,︽台灣新生報︾刊登了七十軍的公告,﹁接收台
灣志願兵﹂,十七歲到三十歲都可以報名。
台東卑南鄉泰安村是一個很小的村子,幾十戶人家,大多是土房。村子背
山面海,望向山,滿滿是濃綠的椰子樹、檳榔樹,一派熱帶風光;望向海,太
平洋深藍的海水延伸入無邊無際的淺青天色。走在村裡的泥土路上,聽得見椰
葉唰唰和海浪絮絮的聲音交織。
這裡長大的孩子都有焦糖色的皮膚和梅花鹿的大眼睛。十七歲的陳清山和
同村同齡的好朋友吳阿吉都是利嘉國小的畢業生。利嘉國小在一個山坡上,一
片椰林邊。海風總是從東邊太麻里那邊吹過來,孩子們喜歡躺在草地上,看椰
樹的闊葉像舞裙在風裡搖擺。幾株老梅樹,開了花後一定結果,老師們就帶著
孩子們做梅子醬。
日本人在的時候,他們被集中去練習操槍,聽說南洋馬上需要兵。現在日
本人走了,他們回到野地裡種菜、拔草、看牛,家中仍然有一餐沒一餐的,餓
的時候就到山上去找野味。
村裡的少年都沒有鞋,赤腳走在開滿野花的荒地裡,鬱悶地思索,前途在
哪裡。
這時,村子裡的集會所來了國軍的宣傳員,用流利的日語廣播:有志氣的
青年,到中國去,國家建設需要你。月薪兩千元,還可以學國語,學技術。
小小泰安村一個村子就報名了二十個大眼深膚的少年。
就是這泰安村,三十多年以後,在和平的歲月裡,同樣貧窮的卑南家庭出
了一個大眼睛的小女孩,因為歌聲驚人地嘹亮動聽,她憑著歌聲走出了村子。
她叫張惠妹。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輛軍用大卡車轟轟駛進了泰安村,整個村
子的土地都震動了。路邊吃草的黃牛,都轉過頭來看。軍車,接走了這二十個
人。陳清山的妹妹,在蕃薯田裡耕地,沒看見哥哥上車。
大卡車開到了台東市,陳清山和吳阿吉看見全縣有兩百多個年輕人,原住
民佔大多數,已經集合在廣場上。穿著軍服的長官站上了司令台開始致詞訓
話,同伴們面面相覷—哇,聽不懂。
陳清山、吳阿吉,成為七十軍的士兵。泰安村來的少年們,非但不懂國
語,也不懂閩南語。日語是他們唯一的共同語言,但是,七十軍和六十二軍,
不懂日語。106
這些鄉下的少年都不會知道,就在他們加入七十軍、六十二軍的同時,大
陸東北,已經山雨欲來,風暴在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陳誠給蔣介
石的極機密報告,畫出了當時在﹁局中﹂的人們都不知道的時局大圖像:
共軍概況:︵一︶自山東乘帆船渡海,在安東省莊河縣登陸者萬
餘人。︵二︶自河北、熱河進入遼寧者萬餘人。︵三︶自延安徒步抵
遼寧省二萬餘人。︵四︶在遼、吉二省招募及強拉偽滿警察憲兵、
失業工人、土匪流氓、失業分子,及中條山作戰被俘國軍約計十五
萬人⋯⋯ 107
戰爭的土石流蓄勢待發,但是,一滴水,怎麼會知道洪流奔騰的方向呢?
51
船要開出的時候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台灣台東卑南鄉泰安村,陳清山家中
陳清山:八十一歲
吳阿吉:八十一歲
陳清山和吳阿吉,十七歲時,走出台東卑南的家鄉,到了國共內戰的戰
場,六十五年以後,和我一起坐在老家的曬穀場上聊天。我們坐在矮椅上,不
斷有五、六歲的孩子,赤著腳,張著又圓又大美麗得驚人的眼睛,俏皮地扭著
扭著黏過來,想引起我們的注意。羽毛豔麗的公雞在我們椅子下面追逐母雞,
一個卑南族的老媽媽用竹掃帚正在掃地。太平洋的風,懶懶地穿過椰樹林。
我很想閉起眼來,專心一意地聽他們的口音:那竟然是卑南音和河南腔的
混合。
少年時離開卑南家鄉,他們在大陸當國軍,然後當解放軍,在那片土地
上,生活了五十年,故鄉只是永遠到不了的夢,因為故鄉,正是自己砲口對準的敵區。
陳清山在山東戰役被解放軍俘虜,換了制服,變成解放軍,回頭來打國軍
時,受了傷,﹁喏,你看,﹂他把扭曲變形的手給我看,﹁被國軍的機關槍打
的。﹂
那時吳阿吉還在國軍陣營裡,他得意地笑,說,﹁會不會就是我打的?﹂
很難說,因為過幾天,吳阿吉也被俘虜了,換了帽徽變成解放軍,跟陳清
山,又是同袍了。
兩個八十多歲、白了頭的卑南族少年,就這麼你一句我一句鬥嘴,說到高
興處,你一句我一句又合唱起解放軍歌來。五十年歲月如清風如淡月,我看得
呆了。
龍:一九四五年光復的時候,你們倆人在做什麼?
陳:在家裡種田。
龍:鄉下怎麼知道招兵的?
吳:日本投降以後國軍就來了。
陳: 我記得那個時候大家集中在集會所,一起聽。
國軍來這裡,來了以後他講的是去做工,那個時候我們很窮沒什麼吃,
要做工要賺錢,所以我們去了。
龍:你以為是去做工,不知道是去當兵?
陳:他沒有講是當兵。
吳: 國軍問我,你想幹什麼,我說我要去讀書,他們講讀書可以啊,你到我
們那個地方去,保證給你學。
龍:你們家就你一個當國軍嗎?
吳:我一個人,我哥哥去當日本兵了。
龍:入伍,送到基隆去受訓,受什麼訓?
吳:立正稍息!
陳:射擊子彈!不過,也有學文化,還學政治。
龍:那時候認識漢字嗎?
吳:認的是日文。中國字不認得。
陳:也不懂北京話。
龍:被編入的那個班,一個班多少個人?
吳:一個班十二個。除了班長副班長以外都是台灣人——
龍:到了哪裡才知道是當兵呢?
陳: 到基隆以後,給我們發槍,發槍以後才知道,我不是做工,是當兵。
龍:你們穿什麼制服?
吳:就是那個國民黨的士兵衣服。
龍:有綁腿嗎?
吳:有。
龍:穿什麼鞋子?
吳:布鞋。
陳:不是啦,是日本軍鞋。接收日本人的。
龍:基隆的三個月裡頭,台灣兵有沒有逃走的?
陳:有。被抓回來打。
龍:怎麼打法?
陳:用棍子打,用槍戳他,在淡水那個最厲害了,打的狠!
吳:淡水那個在底下用棍子打。
陳:還有一個用刺刀刺他。
龍:所以你們就不敢逃囉?
陳: 我都不敢跑,那個阿美族的十三個人一塊逃跑,最後在台北抓到,都抓
回來了。都是台東人,打的不輕。
龍:記得第一次挨打嗎?
吳: 那個時候是我到高雄山上逃跑掉了,逃跑。山上到處都是兵,把我抓起
來了。挨打喔,那個棍子那麼大,﹁啪啪﹂打屁股。
陳:你挨打,我沒挨過打,我很聽話。
吳:他是很聽話,很老實。
陳: 老老實實的跟他們,他們還讚揚我,我訓練的好,連長還比大姆指。
龍:什麼時候知道要被送到大陸去的?
陳: 他們跟我們講只是﹁行軍﹂,輕裝,什麼都不要帶,連背包什麼都留在
兵營裡面,說是行軍回來再吃午飯,可是走到快下午,就走到高雄海港
了,一看到大輪船,我就知道要上船了。
龍:描寫一下事前的準備吧。你們有槍嗎?
吳:槍被老兵拿走了。
陳: 老兵拿槍看守我們,後來我才知道,﹁老兵﹂也是抓來的﹁新兵﹂。四
川的,湖南的,安徽的。他們也想家,晚上也哭。
龍:高雄碼頭上,什麼光景?
吳:滿滿是軍人。
陳: 上船以後還有逃跑的,有人從船上逃跑,跳海,跳了以後就有機關槍射
過去,死了不少人⋯⋯
龍:到了碼頭,看到船,知道要被送去大陸,你在想什麼?
陳: 心裡很不好受,我要離開故鄉了;但是去就去吧,死就死吧,你也沒辦
法啊。我記得很多人哭,在船上,有的哭著跳海,有的在船艙裡面痛
哭。
龍: 船上約有多少人?主要都是台灣兵,跟你們一樣十六、七歲的人?
陳:一個團,大概一千多人吧。大多是台灣新兵。
龍:在船上哭成一團?
吳: 哭喔,還是孩子嘛,像我拚命哭,哭有什麼用,沒有用,想回家去,回
不了家了。
龍:那你們家裡的人,知不知道你們到了大陸?
陳:不知道,出來以後都沒有通過信。
龍:上船的時候,好像也有很多戰馬上了船?
陳: 馬,有,一個團有幾匹馬過去,有的掉到海裡,有的死了,死了就丟到
海裡。
龍:船到了上海,你才知道到了上海?
陳: 對啊。在上海沒有停,坐了火車往北走,到徐州是晚上了。很冷,穿的
那個棉衣很薄。武器也換了,原來是三八式,日本的,後來換七九式的
槍,國軍的步槍。
龍: 不是有兩個原住民,在上海碼頭倉庫裡過夜,第二天早上就凍死了,被
抬出去?
陳:當時有聽講。不過不在我們這個班。
龍:你們在高雄登艦之前,知不知道大陸在打仗?
吳:我不知道
陳:我知道,說有共產黨。
龍: 所以從高雄到了上海,上海到南京,南京到徐州。在徐州做什麼?
陳:在那裡三個月,顧飛機場。
吳:抓共產黨的游擊隊。
陳: 我們抓了一個戴草帽背背袋的,他說他是老百姓,班長就不信,就把他
捆起來了,一直盤問他,說他是間諜吧,一直打,吊在樹上吊起來打。
龍:你怎麼被俘的 ?
陳: 我們跑啊,共軍在後面追,之後就打槍,就把我的腿打傷了,我也走不
動了。很害怕啊,聽說被解放軍逮了以後,會割鼻子,砍耳朵,會槍
斃,我很害怕。
吳:那是國民黨講的。
陳: 害怕就想哭,想哭也沒辦法。解放軍來了以後,有一個帶手槍的高個
子,見到我,就把他自己的褲子割下一片布,給我包紮,我也想不到,
以為他會殺我的,一看他這麼好,給我包傷了以後,我就隨著他們走
了,從那個時候起就當解放軍了。
龍:然後回頭打國軍?心裡有矛盾嗎?吳阿吉還在國軍裡頭哩!
陳:我回頭打國軍,可是馬上又被國軍打傷了。
吳:我不知道打了你呀!
陳:你在國軍,我在共軍。
龍: 所以你們兩個繼續打仗,只是在敵對的陣營裡,一直到阿吉也被俘?
陳:對啊,他在徐蚌戰役被俘,我把他俘虜了。
吳:我被你俘虜過去了,我也不知道。
龍:清山,你﹁殲滅﹂了國軍時,心裡高興得起來嗎?
陳:勝利了就高興。
吳:你勝利,我就不高興了。
龍:那你有俘虜國軍嗎 ?
陳: 有啊,有一次俘虜了整個國軍的連。他們正吃飯,我們就包圍了他們,
然後手榴彈就丟過去,丟好幾個手榴彈。
吳:喂,你那個時候到底是共軍還是國軍?
龍:他是共軍啦,對國軍——就是對你,丟手榴彈啦!
陳:嗯,那個時候阿吉可能真的在裡面。
龍:一九四五年離開卑南家鄉,清山是哪一年終於回鄉的?
陳: 我是一九九二年回來的。回來,父母親都不在了。
龍: 阿吉,你在徐蚌會戰中被俘,就變成了解放軍,後來又參加了韓戰,被
送到朝鮮去了?
吳:對。我們過鴨綠江,一直打到南韓那邊去。
龍: 過鴨綠江,又是冰天雪地的冬天,對你這台東的小孩,太苦了吧?
吳:苦死有什麼辦法,那個時候就是哭啊,哭也沒有用。
龍:過鴨綠江之前,共軍是怎麼跟你說的?
吳: 就是我們要去打美國人。美國人個子大,槍很容易瞄準他,很好打。
龍: 你們的部隊要進入朝鮮以前,還要把帽徽拆掉,假裝是﹁志願軍﹂?
吳: 帽徽、領章、胸章,全部摘掉。他們講,不能讓人家知道我們是當兵
的。知道,就是侵略了。
龍:可是,這樣你如果戰死,人家都不知道你是誰。
吳:對。
龍: 一九四五年卑南鄉你們村子一起去當兵的有二十個人,其他那十八個人
後來呢?
陳: 有的在戰場死了,有的病死了,大部分都死在大陸。過五十年,回到台
東故鄉的只有我和阿吉兩個,還有一個邱耀清,共三個。
龍:你們覺得,國軍為什麼輸給了共軍?
陳: 沒有得到老百姓的支援就是這樣,那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很
好,阿吉你有沒有唱過?
吳:︵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合唱︶
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第二,不拿群眾一針線,群眾對我擁護又喜歡;
第三,一切繳獲要充公,努力減輕人民的負擔⋯⋯
龍:那你還記不記得國軍的歌?
吳:這就是國軍的歌啊。
陳:亂講,這是解放軍的歌。
吳:解放軍不是國軍——
陳:解放軍哪裡是國軍,國軍是國軍,解放軍是解放軍!
龍: 在大陸五十年,都結婚生子,落地生根了,為什麼還想回來台東?
吳:就是想家⋯⋯
陳:就是想家⋯⋯
龍:那你現在回到了台東,是不是又回頭想念河南的家呢?
陳:也想,孩子在那邊。
龍:阿吉,回頭看你整個人生,你覺得最悲慘的是哪一個時刻?
吳:就是在高雄港船要開出的時候。
52
鹽
陳清山和吳阿吉都是昭和三年、一九二八年出生的人,一九四五年國軍在
台灣招兵時,他們剛好十七歲。
十七歲的男孩子,既不是兒童,也不是成人,他們是少年。少年的尷尬就
在於,他們遠看可能像個大人,夠高也夠結實,可以一欠身就把一袋米扛在肩
上,輕鬆地跨步就走。但是近看,尤其深深看他的眼睛,眼睛藏不住那種專屬
小男孩的怯意和不安,那種母親一走遠就想緊緊拉著裙角不放的怯意,那種你
逼極了會忍不住哭出聲來的不安。可是,也可能同時有一種輕狂和大膽,以為
自己可以離家出走、上山下海、闖蕩世界,獨自開出一條路來的輕狂和大膽。
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像希臘神話裡的人身羊蹄一樣,他帶著孩子的情感想大步
走進成人的世界。
十七歲的少年,也許就在跟父親一起彎腰鋤地的時候,也許就在幫母親劈
柴生火的時候,會突然覺得,自己已經不是小孩了。一種現實的觀察能力突然
湧現,他發現,父親背負重物時顯得那樣無力,母親從沒有光的廚房裡出來,
被年幼的弟妹包圍著,她的眼神那樣淒苦疲累。這時,少年的責任感油然而
生,他,應該為家庭挑起一點負擔了。或者,他,該走出村子了。
吳阿吉和陳清山就這樣離開了卑南鄉。
張拓蕪,也這樣離開了他的村子。
他的村子離台東很遠很遠,叫后山鄉,在安徽涇縣。安徽在哪裡?它的三
點鐘方向是江蘇,五點鐘方向是浙江,六點鐘方向是江西,九點鐘方向是湖
北,十一點、十二點方向是河南和山東。涇縣,在安徽的東南。
這裡的人,一輩子只見過手推的獨輪車和江上慢慢開的木船,不曾見過火
車、汽車或輪船。
張拓蕪本來叫張時雄,後來當了兵,總共逃走過十一次,每逃走一次呢,
就換一次名字,最後一次在高雄要塞換單位時,一個特務長幫他翻四書,找到
﹁拓﹂這個字,覺得不錯,就用了,但是張拓蕪不滿意名字只有兩個字,想想
山河變色、死生契闊,自己的家鄉田園已蕪,於是自己給自己加上了一個
﹁蕪﹂字。
和阿吉與清山一樣,拓蕪出生在一九二八年;安徽涇縣后山鄉和台灣台東
卑南鄉泰安村,哪一個村子比較窮?難比較。阿吉和清山記得自己家中經常沒
有米可以做飯,拓蕪記得家鄉大脖子的人特別多;長期地買不起鹽巴,缺碘,
每三、五家就有一個大脖子的人,脖子下面﹁吊著一個大肉瘤,像牲口項下的
鈴鐺。小者如拳,大者如盆﹂。108
拓蕪和阿吉、清山的抉擇是一樣的:十七歲那一年,他在安徽也加入了國
軍——二十一軍一四五師迫擊砲營第三連。
入伍第一天,見排長時,人家敬禮他鞠躬,排長一巴掌甩過來打得他倒退
好幾步,然後用四川話開罵:﹁龜兒子喳個連敬禮都不會,當你娘的啥子兵
嘛。﹂109
十七歲的張拓蕪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砲兵,但他的所謂砲兵,就是做馬做
的工作:用體力拖著沈重的山砲,翻山越嶺,如駝重的騾馬。在他的胸前,繡
的不是部隊番號和姓名,不騙你,真的,他胸前繡的真的是那四個文言文的
字:﹁代馬輸卒﹂——代替馬做運輸的小卒!
一九四六年的冬天,張拓蕪的部隊行軍到了江蘇北部剛剛被國軍從共產黨
手中奪過來的鹽城,二十一軍奉命要駐紮下來擔任城防。從鹽城走出來的孩
子,有的後來做了上將國防部長,譬如郝柏村,有的,成了文學出版家,譬如
台北九歌出版社的蔡文甫。這時的鹽城,卻十室九空。
蘇北,是共產黨統治了很久的地盤,這次被國軍奪回,城牆上插著青天白
日滿地紅的國旗。
不可能沒經過血淋淋的戰鬥,但是,踏著十二月的冰雪進城,張拓蕪覺得
鹽城透著怪異——怎可能,這個小城,四周竟然沒有護城河。中國哪個城市沒
有護城河啊?穿過城門,走進城裡,更奇怪的是,整個城竟然沒有戰壕。兩軍
劍拔弩張,對峙如此之久,怎可能沒有防衛的戰壕?
駐紮處沒有水源,部隊就在城門口找到淺淺的一窪水,像是從地裡滲出來
的,紅紅黃黃的,極不乾淨,但是總比沒有水要好。他們就喝這水,用這水煮
飯。
二十一軍的一個士兵,蹲在空曠處,草紙是奢侈品,沒有的,他因此想找
一塊石頭來清理自己。當他用力把一塊冰雪覆蓋的石頭掰開時,發現石頭下面
竟是一隻手臂,一隻穿著軍服的手臂,凍成青色的。
原來不是沒有戰壕,所有的戰壕都被掩埋了。把戰壕挖開一看,裡頭埋了
七百多具屍體,是共軍的。這溝裡躺著的所謂共軍,張拓蕪知道,很多也不過
是被拉來的農家孩子。挖出來的屍體,摸摸軍服裡的口袋,每個口袋裡都有被
雪水浸透了的家書和親人的照片。
等一下,班長說,如果城內有戰壕,那麼城外就一定有護城河。
二十一軍在城牆外應該是護城河的地方開始挖掘。
雪停了,大地凝結成冰,剷子敲下去,空空作響。天上沒有一隻飛鳥,地
上沒有一株樹,唯一突出地面的是水塘邊高高矮矮的蘆葦,水塘被雪覆蓋,蘆
葦在冬天裡一片衰敗,像鬼魅般的黑色斷齒。
多年後,張拓蕪讀到 弦的詩,他馬上就想到鹽城這一片孤苦寒瑟、萬物
如芻狗的冰封平原。
鹽
二嬤嬤壓根兒也沒見過退斯妥也夫斯基。春天她只叫著一句話:鹽
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就在榆樹上歌唱。那年豌豆差不多
完全沒有開花。
鹽務大臣的駱隊在七百里以外的海湄走著。二嬤嬤的盲瞳裡一束藻
草也沒有過。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
嬉笑著把雪搖給她。
一九一一年黨人們到了武昌。而二嬤嬤卻從吊在榆樹上的裹腳帶
上,走進了野狗的呼吸中,禿鷹的翅膀裡;且很多聲音傷逝在風中:
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開了白花。退斯妥
也夫斯基壓根兒也沒見過二嬤嬤。
他們總共找到三千多具屍體,扔在護城河裡。全是四十九軍的國軍,胸前
繡著﹁鐵漢﹂二字,是王鐵漢的部隊。因為冷,每個被挖出來的人,雖然面色
鐵青,但是眉目清楚,很多沒有閤眼,突出的眼睛對著淡漠的天空,像醃過的
死魚。
這三千多具屍體,很多,大概也是十七歲。
原來二十一軍這段日子飲用的、煮粥的那窪紅紅黃黃的水,是屍體混著融
雪逐漸滲上來的血水。
拓蕪的部隊在重埋這些無名無姓的屍體的時候,也差不多就是吳阿吉、陳
清山在鳳山開始行軍的時候。他們的班長說,走到中午就回來吃飯,所以什麼
都不要帶。但是他們一直走一直走,口令讓他們停住時,發現這是高雄港;一
艘又一艘的運輸艦靠在碼頭,等著送他們到中國的戰場。
深冬啊,一九四六。
53
如要凋謝,必做櫻花
阿吉、清山、拓蕪都是一九二八年出生的孩子,他們的哥哥們,比他們大
個幾歲,早幾年來到十七、八歲或二十歲這個關口,作出人生重大的決定。譬
如比他們大五歲的蔡新宗、大八歲的柯景星。
蔡新宗的家在日月潭邊的魚池鄉,柯景星是彰化和美人。他們二十歲時,
碰上的不是改朝換代的一九四五而是戰時的一九四二,台灣還是日本的國土,
蔡新宗已經改名叫﹁藤村茂﹂,柯景星很快會改名叫﹁河村輝星﹂。
和多數的台灣孩子一樣,蔡新宗和柯景星上學時,每天早上朝會由校長指
揮,先向日本天皇的皇居遙拜,在敬禮注視中升起太陽旗,然後齊聲唱國歌。
國歌叫﹁君之代﹂,歌詞優美,有中國﹁楚辭﹂的味道,雖然孩子們不學﹁楚
辭﹂:
皇祚
皇祚連綿兮久長
萬世不變兮悠長
小石凝結成巖兮
更巖生綠苔之祥
上課的時候,孩子們學﹁教育勅諭﹂,一八九○年以天皇之名頒發的﹁教
育勅諭﹂,教導孩子們﹁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
少年時,他們就會學﹁軍人勅諭﹂。那是一八八二年所頒,要孩子們效法軍人
精神,﹁盡忠節﹂、﹁正禮儀﹂、﹁尚勇武﹂、﹁重信義﹂等等,而所有這些品
格鍛鍊的最高目標,就是效忠﹁天壤無窮之皇運﹂。
隨著太平洋戰場上的緊張,殖民地的思想教育轉為積極。原來大家能唱愛
哼的台灣流行歌,一首一首填進了新詞,配上了進行曲的節奏,一一變成軍
歌。﹁月夜愁﹂變成﹁軍夫之妻﹂,﹁望春風﹂變成﹁大地在召喚﹂。周添旺填
詞、鄧雨賢譜曲的﹁雨夜花﹂,人們愛它的溫柔婉約,從水井唱到市場,本來
是在表達一個青春女性的自傷和自憐:
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無人看見,暝日怨嗟,花謝落土
不再回。
花落土,花落土,有誰人通看顧。無情風雨,誤阮前途,花蕊凋落
要如何。
流行歌的感染力強,現在,﹁雨夜花﹂的旋律改譜,歌詞改寫,叫做﹁榮
譽的軍夫﹂:
紅色彩帶,榮譽軍夫,多麼興奮,日本男兒。
獻予天皇,我的生命,為著國家,不會憐惜。
進攻敵陣,搖舉軍旗,搬進彈藥,戰友跟進。
寒天露宿,夜已深沉,夢中浮現,可愛寶貝。
如要凋謝,必做櫻花,我的父親,榮譽軍夫。
54
南十字星的天空
就如同弟弟們在三年以後會排隊去報名加入國軍一樣,這些哥哥們在一九
四二年努力地要報名加入日軍。﹁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在台灣開始招聘。第
一期,日本軍部只招一千名士兵,卻有四十二萬人爭取,還有很多青年陳上血
書以表達為國犧牲的強烈決心;第二期也只開放一千個名額,湧來六十萬個
﹁熱血青年﹂報名。那少數被錄取的,榮耀了整個家族和鄉里;不被錄取的,
還有人因為滿腔殺敵抱負受挫,幽憤而自殺。
戰事之初,台灣青年還沒有資格當日本兵,只能當﹁軍人、軍犬、軍馬、
軍屬、軍夫﹂這個階級順序中的軍屬——軍人的佣人,和軍夫,為前線的士兵
做運輸和後勤補給。一直到一九四二年太平洋戰爭擴張到危險邊緣,日本才開
始在台灣徵﹁志願兵﹂。日本厚生省一九七三年的統計說,從一九三七到一九
四五年,台灣總督府總共招募了軍屬、軍夫十二萬六千七百五十名,從一九四
二到一九四五年則徵募了軍人八萬零四百三十三人,加起來就是二十萬七千零
八十三名;二十多萬個台灣青年中,三萬三百零四個人陣亡。110
台灣青年們被送到南洋戰場之後,在潮濕酷熱、傳染病肆虐的叢林裡,晚
上望向星光閃爍的天空時,還會哼起熟悉的﹁台灣軍之歌﹂:
太平洋上 天遙遠,南十字星 閃閃光
黑潮溢洗 椰子島,波浪沖過 赤道線
睨目企騰 在南方
守護有咱 台灣軍
啊!嚴防的 台灣軍
歷史芬芳 五十年,戰死做神 盡本分
鎮守本島 北白川,所傳士魂 蓬萊存
建立武功 在南方
守護有咱 台灣軍
啊!嚴防的 台灣軍⋯⋯
歌詞中的﹁南十字星﹂,是南半球的北斗星,只有在南半球看得見,兩串
閃亮的星鏈呈﹁十﹂字在夜空交錯,引人無限的浪漫懷想。
五十年以後,在婆羅洲長大的小說家李永平,後來回憶那段童年歲月時寫
到,自己的父親曾說過,他聽見日軍行軍時軍鞋踏在地面上那沈重而整齊的聲
音,也聽見日本士兵在慰安所喝得酩酊大醉時,大夥混聲合唱軍歌﹁月夜愁﹂
和﹁雨夜花﹂,歌聲帶著濃濃的酒意和悲壯⋯⋯
蔡新宗和柯景星就在二十歲前後,風風光光地加入了日軍的隊伍,要到南
洋去做﹁盟軍戰俘營監視員﹂。他們在一九四二年七月到嘉義白河受基本軍
訓。受訓中有一個環節,讓柯景星大吃一驚,就是學習如何打耳光。兩排新兵
面對面站立,互打耳光,打得重,打得準,才算及格。
一有了﹁軍屬﹂身分,少年們走在街上都覺得意氣風發。有些馬上就到日
本軍部指定的商店裡去買了看起來像日本戰鬥兵的帽子,年輕稚氣的臉孔對著
店裡的鏡子戴上,覺得自己挺帥氣,然後開心地上街閒逛。平常看見遊蕩的少
年就要氣勢凌人叫過來教訓一頓的警察,現在竟然當街向他們舉手敬禮;少年
心裡充滿了報效國家的激動和榮耀的感覺。
八月三日,這些經過短暫訓練的台灣少年,告別了自己的父母兄弟;沒有
什麼生離死別的沉重,他們踏著輕快的腳步出村,雀躍的心情比較像是參加團
體郊遊、正奔向集合地點的孩子。
從台灣的四面八方向南方匯聚,最後都到了集合地點,高雄港。
碼頭上,有很大的倉庫,鐵皮蓋的屋頂。一艘貨船改裝的運輸艦,靠在碼
頭,正等著這些福爾摩沙的少年,送他們到南十字星空下的戰場。
55
這些哥哥們
八月三號這一天,激烈的中途島戰役已經結束了兩個月。在兩天的戰役
中,日本損失了四艘航空母艦、一艘重巡洋艦,三百三十二架軍機,三千五百
人陣亡,日軍從優勢開始轉向劣勢。在太平洋的水域裡,日本船艦隨時可能被
盟軍的魚雷、潛水艇或飛機轟炸。蔡新宗和柯景星所搭乘的﹁三池丸﹂,一駛
出高雄港,就在黑浪撲天中一左一右以鋸齒路線航行,避開魚雷的瞄準。
其實,如果是空中轟炸,天上射下來的機關槍能穿透三層鐵板,怎麼躲都
躲不掉。
一個月後,到了婆羅洲,也就是現在屬於馬來西亞的沙撈越,一個叫古晉
的小城。少年們從這裡各奔前程,蔡新宗被派到總部古晉俘虜營。他寫了篇作
文﹁戰場的覺悟﹂,一筆工整的日文小楷,讓長官驚訝萬分,馬上賦予他俘虜
營的文書工作。柯景星分到北婆羅洲的納閩島。還有很多在路上由於離鄉背井
而患難與共、相互扶持的好朋友們,被分到婆羅洲北部,現在是沙巴,一個叫
山打根的小城。
吳阿吉和陳清山的哥哥們就這麼從台灣的鄉下來到了南洋。他們第一次看
見原始叢林裡浩浩湯湯如洪荒元年的大河,河邊的參天大樹每一株都像一座霸
氣的獨立的山嶽,俯視著螻蟻似的人。蜥蜴巨大如鱷魚,拖著長長的尾巴,從
渾濁的河水裡緩緩游出,趴上淺灘的岩石,用蠟似的眼睛,君王的姿態,看著
岸上的人群。
陸陸續續地,更多的福爾摩沙少年被送到南太平洋,甚至三千里外赤道以
南的新幾內亞。譬如南投埔里的四十個人,都是十八、九歲的,加入了﹁台灣
特設勤勞團﹂,駐紮在日本海軍基地拉包爾。拉包爾駐紮了十萬精兵,被盟軍
日夜轟炸,斷了糧食補給,必須依靠島上的自力救濟。埔里少年們萬分緊張,
日夜勞動,忙著開墾農場,大量養植蔬菜,供給前線的士兵。
他們同時緊迫地挖防空洞和埋屍坑。需埋的屍體,每五十具共用一個大
坑;數字不到時,就用美麗的椰子樹葉暫時蓋著。等著火化的屍體,需要大量
的木材和油料。到戰爭末期,屍體太多,材料都不夠了,埔里少年的任務,就
是把每一具屍體剁下一隻手掌,只燒手掌,然後將一點點骨灰寄回日本。當
然,到最後,只夠剁下一根根手指來燒成灰,送還家人了。111
在南洋,這些台灣年輕人穿著英挺的日軍制服,背著上了刺刀的步槍,胸
前繡著日本名字,在俘虜營前站衛兵,監視著被日軍俘虜的盟軍士兵,命令這
些白種士兵挑砂石、挖地洞、採銅礦、建機場,在最飢餓的狀態之下做苦役。
所謂盟軍士兵,也是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如果是澳洲兵,個子高大、金
髮藍眼睛的居多;如果是新加坡被攻下時集體投降的英軍,那麼皮膚黑一點、
眼睛炯炯有神的印度兵居多。
古晉、山打根、拉包爾,都有大規模的日軍所設的戰俘營,這些看起來是
日本兵的台灣監視員,有多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呢?
56
堪薩斯農場
那是一九七七年,我在美國讀書。研究所的同學小黛請我到她家去度週
末。聽說堪薩斯州的農場很大,大到農人必須開飛機從這一頭到那一頭去勘視
自己擁有的玉米田。她笑說,﹁我家沒那麼大。不過,用眼睛也看不到盡頭就
是。﹂
中西部的秋天,天空藍得透徹,仰頭望久了,會突然嚇一跳,好像整個人
都被一片無涯無底的水深藍吸進去。我們站在剛剛收割過的玉米田邊,一群烏
鴉在田裡漫步啄食,突然聒噪起飛,遠處一輛拖拉機轟隆轟隆駛過來,駛在收
割後凹凸不平的田間,揚起翻騰的塵土。
﹁我爸。﹂小黛說。她對著拖拉機裡的人用力揮手。
﹁小妞,﹂小黛爸爸扯著喉嚨從遠處喊,﹁有朋友啊?太——好了。﹂
拖拉機的輪胎比人還高,穿著吊帶農人工作褲的小黛爸爸熄了火,有點困
難地從駕駛座上小心地爬下來。他戴著帽子,看不清他的臉。向我們走過來
時,我發現,這瘦瘦的人一腳長,一腳短,跛得很明顯。
小黛跳上去用力地擁抱他,親他,他大笑著說,﹁輕一點,老骨頭很容易
散掉。﹂擁著女兒,然後轉過臉來看我。
看見我,他突然愣了一會,整個臉陰沈下來。我伸出去準備表示禮貌的
手,也就尷尬地懸在那兒,進退不得。
小黛也一時不知所措,然後好像明白了什麼,輕快地說,﹁爸爸,她不是
日本人啦。她是中國人——也不是台灣人。﹂我驚奇地看了她一眼,她使了個
眼色。
小黛來拉我,然後一手挽著父親,一手挽著我,半拖半帶地往那白色的大
屋走去。一路上用嬌嗔的聲音和父親說話。
吃過晚飯,我早早蜷到床上,擁著柔軟的毛毯,望向窗外。清潤的月光無
聲地照亮了一整片芳草連天的田野,無限甜美。從穀倉那邊傳來低低的犬吠,
彷彿乳牛也在槽裡懶懶地走動。
小黛光著腳進來。她穿著睡衣,金黃的長髮亂亂散在肩上,手裡拿著一個
牛皮信封。
她跳上床,像貓一樣弓起腿來,把大信封打開,拿出兩張泛黃的紙,小心
翼翼地攤開在毛毯上。是一份很皺的、發黃的舊文件,五○年代的打字機打出
來的那種文件,時間久了,看起來有點髒,而且紙張顯然很脆,似乎一翻動就
會粉碎。
﹁我爸是空軍,一九四二年,他二十一歲,跟我媽剛訂婚,就去參加了太
平洋戰爭,攻打一個島,結果飛機被打下來,被日本人俘虜了。我媽說,戰後
他從俘虜營回來的時候,很可怕,瘦得像骷髏一樣,就是一排突出的肋骨,兩
眼空洞——我媽總是這麼形容的,﹂她用手比比眼睛,笑起來,﹁而且還得了
嚴重的憂鬱症,像僵屍一樣在醫院裡躺了足足半年。﹂
﹁什麼島?﹂我問。
﹁我哪知道?﹂她瞅我一眼,﹁太平洋裡一個島,好像本來是澳洲軍防守
的,被日軍奪走,後來又被盟軍打下來,好像是新幾內亞的某個島⋯⋯。﹂
﹁新幾內亞在哪裡?﹂
她煩了,說,﹁我也不知道,離澳洲不遠吧?有土人,鼻子上穿孔⋯⋯。﹂
小黛往外走,走到門口又回過頭來,輕聲說,﹁俘虜營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事,他幾十年來一個字也不說。我們所知道的,都是從報紙上來的。還有就是
一些舊文件,有關於他自己的,也有他的戰友的。譬如這個,你看看,也許就
明白為什麼他今天那麼奇怪。﹂
福爾摩沙的少年
50
水滴
七十軍在台灣北部,六十二軍在台灣南部,很快地開始招兵買馬。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三日,︽台灣新生報︾刊登了七十軍的公告,﹁接收台
灣志願兵﹂,十七歲到三十歲都可以報名。
台東卑南鄉泰安村是一個很小的村子,幾十戶人家,大多是土房。村子背
山面海,望向山,滿滿是濃綠的椰子樹、檳榔樹,一派熱帶風光;望向海,太
平洋深藍的海水延伸入無邊無際的淺青天色。走在村裡的泥土路上,聽得見椰
葉唰唰和海浪絮絮的聲音交織。
這裡長大的孩子都有焦糖色的皮膚和梅花鹿的大眼睛。十七歲的陳清山和
同村同齡的好朋友吳阿吉都是利嘉國小的畢業生。利嘉國小在一個山坡上,一
片椰林邊。海風總是從東邊太麻里那邊吹過來,孩子們喜歡躺在草地上,看椰
樹的闊葉像舞裙在風裡搖擺。幾株老梅樹,開了花後一定結果,老師們就帶著
孩子們做梅子醬。
日本人在的時候,他們被集中去練習操槍,聽說南洋馬上需要兵。現在日
本人走了,他們回到野地裡種菜、拔草、看牛,家中仍然有一餐沒一餐的,餓
的時候就到山上去找野味。
村裡的少年都沒有鞋,赤腳走在開滿野花的荒地裡,鬱悶地思索,前途在
哪裡。
這時,村子裡的集會所來了國軍的宣傳員,用流利的日語廣播:有志氣的
青年,到中國去,國家建設需要你。月薪兩千元,還可以學國語,學技術。
小小泰安村一個村子就報名了二十個大眼深膚的少年。
就是這泰安村,三十多年以後,在和平的歲月裡,同樣貧窮的卑南家庭出
了一個大眼睛的小女孩,因為歌聲驚人地嘹亮動聽,她憑著歌聲走出了村子。
她叫張惠妹。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輛軍用大卡車轟轟駛進了泰安村,整個村
子的土地都震動了。路邊吃草的黃牛,都轉過頭來看。軍車,接走了這二十個
人。陳清山的妹妹,在蕃薯田裡耕地,沒看見哥哥上車。
大卡車開到了台東市,陳清山和吳阿吉看見全縣有兩百多個年輕人,原住
民佔大多數,已經集合在廣場上。穿著軍服的長官站上了司令台開始致詞訓
話,同伴們面面相覷—哇,聽不懂。
陳清山、吳阿吉,成為七十軍的士兵。泰安村來的少年們,非但不懂國
語,也不懂閩南語。日語是他們唯一的共同語言,但是,七十軍和六十二軍,
不懂日語。106
這些鄉下的少年都不會知道,就在他們加入七十軍、六十二軍的同時,大
陸東北,已經山雨欲來,風暴在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陳誠給蔣介
石的極機密報告,畫出了當時在﹁局中﹂的人們都不知道的時局大圖像:
共軍概況:︵一︶自山東乘帆船渡海,在安東省莊河縣登陸者萬
餘人。︵二︶自河北、熱河進入遼寧者萬餘人。︵三︶自延安徒步抵
遼寧省二萬餘人。︵四︶在遼、吉二省招募及強拉偽滿警察憲兵、
失業工人、土匪流氓、失業分子,及中條山作戰被俘國軍約計十五
萬人⋯⋯ 107
戰爭的土石流蓄勢待發,但是,一滴水,怎麼會知道洪流奔騰的方向呢?
51
船要開出的時候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台灣台東卑南鄉泰安村,陳清山家中
陳清山:八十一歲
吳阿吉:八十一歲
陳清山和吳阿吉,十七歲時,走出台東卑南的家鄉,到了國共內戰的戰
場,六十五年以後,和我一起坐在老家的曬穀場上聊天。我們坐在矮椅上,不
斷有五、六歲的孩子,赤著腳,張著又圓又大美麗得驚人的眼睛,俏皮地扭著
扭著黏過來,想引起我們的注意。羽毛豔麗的公雞在我們椅子下面追逐母雞,
一個卑南族的老媽媽用竹掃帚正在掃地。太平洋的風,懶懶地穿過椰樹林。
我很想閉起眼來,專心一意地聽他們的口音:那竟然是卑南音和河南腔的
混合。
少年時離開卑南家鄉,他們在大陸當國軍,然後當解放軍,在那片土地
上,生活了五十年,故鄉只是永遠到不了的夢,因為故鄉,正是自己砲口對準的敵區。
陳清山在山東戰役被解放軍俘虜,換了制服,變成解放軍,回頭來打國軍
時,受了傷,﹁喏,你看,﹂他把扭曲變形的手給我看,﹁被國軍的機關槍打
的。﹂
那時吳阿吉還在國軍陣營裡,他得意地笑,說,﹁會不會就是我打的?﹂
很難說,因為過幾天,吳阿吉也被俘虜了,換了帽徽變成解放軍,跟陳清
山,又是同袍了。
兩個八十多歲、白了頭的卑南族少年,就這麼你一句我一句鬥嘴,說到高
興處,你一句我一句又合唱起解放軍歌來。五十年歲月如清風如淡月,我看得
呆了。
龍:一九四五年光復的時候,你們倆人在做什麼?
陳:在家裡種田。
龍:鄉下怎麼知道招兵的?
吳:日本投降以後國軍就來了。
陳: 我記得那個時候大家集中在集會所,一起聽。
國軍來這裡,來了以後他講的是去做工,那個時候我們很窮沒什麼吃,
要做工要賺錢,所以我們去了。
龍:你以為是去做工,不知道是去當兵?
陳:他沒有講是當兵。
吳: 國軍問我,你想幹什麼,我說我要去讀書,他們講讀書可以啊,你到我
們那個地方去,保證給你學。
龍:你們家就你一個當國軍嗎?
吳:我一個人,我哥哥去當日本兵了。
龍:入伍,送到基隆去受訓,受什麼訓?
吳:立正稍息!
陳:射擊子彈!不過,也有學文化,還學政治。
龍:那時候認識漢字嗎?
吳:認的是日文。中國字不認得。
陳:也不懂北京話。
龍:被編入的那個班,一個班多少個人?
吳:一個班十二個。除了班長副班長以外都是台灣人——
龍:到了哪裡才知道是當兵呢?
陳: 到基隆以後,給我們發槍,發槍以後才知道,我不是做工,是當兵。
龍:你們穿什麼制服?
吳:就是那個國民黨的士兵衣服。
龍:有綁腿嗎?
吳:有。
龍:穿什麼鞋子?
吳:布鞋。
陳:不是啦,是日本軍鞋。接收日本人的。
龍:基隆的三個月裡頭,台灣兵有沒有逃走的?
陳:有。被抓回來打。
龍:怎麼打法?
陳:用棍子打,用槍戳他,在淡水那個最厲害了,打的狠!
吳:淡水那個在底下用棍子打。
陳:還有一個用刺刀刺他。
龍:所以你們就不敢逃囉?
陳: 我都不敢跑,那個阿美族的十三個人一塊逃跑,最後在台北抓到,都抓
回來了。都是台東人,打的不輕。
龍:記得第一次挨打嗎?
吳: 那個時候是我到高雄山上逃跑掉了,逃跑。山上到處都是兵,把我抓起
來了。挨打喔,那個棍子那麼大,﹁啪啪﹂打屁股。
陳:你挨打,我沒挨過打,我很聽話。
吳:他是很聽話,很老實。
陳: 老老實實的跟他們,他們還讚揚我,我訓練的好,連長還比大姆指。
龍:什麼時候知道要被送到大陸去的?
陳: 他們跟我們講只是﹁行軍﹂,輕裝,什麼都不要帶,連背包什麼都留在
兵營裡面,說是行軍回來再吃午飯,可是走到快下午,就走到高雄海港
了,一看到大輪船,我就知道要上船了。
龍:描寫一下事前的準備吧。你們有槍嗎?
吳:槍被老兵拿走了。
陳: 老兵拿槍看守我們,後來我才知道,﹁老兵﹂也是抓來的﹁新兵﹂。四
川的,湖南的,安徽的。他們也想家,晚上也哭。
龍:高雄碼頭上,什麼光景?
吳:滿滿是軍人。
陳: 上船以後還有逃跑的,有人從船上逃跑,跳海,跳了以後就有機關槍射
過去,死了不少人⋯⋯
龍:到了碼頭,看到船,知道要被送去大陸,你在想什麼?
陳: 心裡很不好受,我要離開故鄉了;但是去就去吧,死就死吧,你也沒辦
法啊。我記得很多人哭,在船上,有的哭著跳海,有的在船艙裡面痛
哭。
龍: 船上約有多少人?主要都是台灣兵,跟你們一樣十六、七歲的人?
陳:一個團,大概一千多人吧。大多是台灣新兵。
龍:在船上哭成一團?
吳: 哭喔,還是孩子嘛,像我拚命哭,哭有什麼用,沒有用,想回家去,回
不了家了。
龍:那你們家裡的人,知不知道你們到了大陸?
陳:不知道,出來以後都沒有通過信。
龍:上船的時候,好像也有很多戰馬上了船?
陳: 馬,有,一個團有幾匹馬過去,有的掉到海裡,有的死了,死了就丟到
海裡。
龍:船到了上海,你才知道到了上海?
陳: 對啊。在上海沒有停,坐了火車往北走,到徐州是晚上了。很冷,穿的
那個棉衣很薄。武器也換了,原來是三八式,日本的,後來換七九式的
槍,國軍的步槍。
龍: 不是有兩個原住民,在上海碼頭倉庫裡過夜,第二天早上就凍死了,被
抬出去?
陳:當時有聽講。不過不在我們這個班。
龍:你們在高雄登艦之前,知不知道大陸在打仗?
吳:我不知道
陳:我知道,說有共產黨。
龍: 所以從高雄到了上海,上海到南京,南京到徐州。在徐州做什麼?
陳:在那裡三個月,顧飛機場。
吳:抓共產黨的游擊隊。
陳: 我們抓了一個戴草帽背背袋的,他說他是老百姓,班長就不信,就把他
捆起來了,一直盤問他,說他是間諜吧,一直打,吊在樹上吊起來打。
龍:你怎麼被俘的 ?
陳: 我們跑啊,共軍在後面追,之後就打槍,就把我的腿打傷了,我也走不
動了。很害怕啊,聽說被解放軍逮了以後,會割鼻子,砍耳朵,會槍
斃,我很害怕。
吳:那是國民黨講的。
陳: 害怕就想哭,想哭也沒辦法。解放軍來了以後,有一個帶手槍的高個
子,見到我,就把他自己的褲子割下一片布,給我包紮,我也想不到,
以為他會殺我的,一看他這麼好,給我包傷了以後,我就隨著他們走
了,從那個時候起就當解放軍了。
龍:然後回頭打國軍?心裡有矛盾嗎?吳阿吉還在國軍裡頭哩!
陳:我回頭打國軍,可是馬上又被國軍打傷了。
吳:我不知道打了你呀!
陳:你在國軍,我在共軍。
龍: 所以你們兩個繼續打仗,只是在敵對的陣營裡,一直到阿吉也被俘?
陳:對啊,他在徐蚌戰役被俘,我把他俘虜了。
吳:我被你俘虜過去了,我也不知道。
龍:清山,你﹁殲滅﹂了國軍時,心裡高興得起來嗎?
陳:勝利了就高興。
吳:你勝利,我就不高興了。
龍:那你有俘虜國軍嗎 ?
陳: 有啊,有一次俘虜了整個國軍的連。他們正吃飯,我們就包圍了他們,
然後手榴彈就丟過去,丟好幾個手榴彈。
吳:喂,你那個時候到底是共軍還是國軍?
龍:他是共軍啦,對國軍——就是對你,丟手榴彈啦!
陳:嗯,那個時候阿吉可能真的在裡面。
龍:一九四五年離開卑南家鄉,清山是哪一年終於回鄉的?
陳: 我是一九九二年回來的。回來,父母親都不在了。
龍: 阿吉,你在徐蚌會戰中被俘,就變成了解放軍,後來又參加了韓戰,被
送到朝鮮去了?
吳:對。我們過鴨綠江,一直打到南韓那邊去。
龍: 過鴨綠江,又是冰天雪地的冬天,對你這台東的小孩,太苦了吧?
吳:苦死有什麼辦法,那個時候就是哭啊,哭也沒有用。
龍:過鴨綠江之前,共軍是怎麼跟你說的?
吳: 就是我們要去打美國人。美國人個子大,槍很容易瞄準他,很好打。
龍: 你們的部隊要進入朝鮮以前,還要把帽徽拆掉,假裝是﹁志願軍﹂?
吳: 帽徽、領章、胸章,全部摘掉。他們講,不能讓人家知道我們是當兵
的。知道,就是侵略了。
龍:可是,這樣你如果戰死,人家都不知道你是誰。
吳:對。
龍: 一九四五年卑南鄉你們村子一起去當兵的有二十個人,其他那十八個人
後來呢?
陳: 有的在戰場死了,有的病死了,大部分都死在大陸。過五十年,回到台
東故鄉的只有我和阿吉兩個,還有一個邱耀清,共三個。
龍:你們覺得,國軍為什麼輸給了共軍?
陳: 沒有得到老百姓的支援就是這樣,那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很
好,阿吉你有沒有唱過?
吳:︵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合唱︶
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第二,不拿群眾一針線,群眾對我擁護又喜歡;
第三,一切繳獲要充公,努力減輕人民的負擔⋯⋯
龍:那你還記不記得國軍的歌?
吳:這就是國軍的歌啊。
陳:亂講,這是解放軍的歌。
吳:解放軍不是國軍——
陳:解放軍哪裡是國軍,國軍是國軍,解放軍是解放軍!
龍: 在大陸五十年,都結婚生子,落地生根了,為什麼還想回來台東?
吳:就是想家⋯⋯
陳:就是想家⋯⋯
龍:那你現在回到了台東,是不是又回頭想念河南的家呢?
陳:也想,孩子在那邊。
龍:阿吉,回頭看你整個人生,你覺得最悲慘的是哪一個時刻?
吳:就是在高雄港船要開出的時候。
52
鹽
陳清山和吳阿吉都是昭和三年、一九二八年出生的人,一九四五年國軍在
台灣招兵時,他們剛好十七歲。
十七歲的男孩子,既不是兒童,也不是成人,他們是少年。少年的尷尬就
在於,他們遠看可能像個大人,夠高也夠結實,可以一欠身就把一袋米扛在肩
上,輕鬆地跨步就走。但是近看,尤其深深看他的眼睛,眼睛藏不住那種專屬
小男孩的怯意和不安,那種母親一走遠就想緊緊拉著裙角不放的怯意,那種你
逼極了會忍不住哭出聲來的不安。可是,也可能同時有一種輕狂和大膽,以為
自己可以離家出走、上山下海、闖蕩世界,獨自開出一條路來的輕狂和大膽。
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像希臘神話裡的人身羊蹄一樣,他帶著孩子的情感想大步
走進成人的世界。
十七歲的少年,也許就在跟父親一起彎腰鋤地的時候,也許就在幫母親劈
柴生火的時候,會突然覺得,自己已經不是小孩了。一種現實的觀察能力突然
湧現,他發現,父親背負重物時顯得那樣無力,母親從沒有光的廚房裡出來,
被年幼的弟妹包圍著,她的眼神那樣淒苦疲累。這時,少年的責任感油然而
生,他,應該為家庭挑起一點負擔了。或者,他,該走出村子了。
吳阿吉和陳清山就這樣離開了卑南鄉。
張拓蕪,也這樣離開了他的村子。
他的村子離台東很遠很遠,叫后山鄉,在安徽涇縣。安徽在哪裡?它的三
點鐘方向是江蘇,五點鐘方向是浙江,六點鐘方向是江西,九點鐘方向是湖
北,十一點、十二點方向是河南和山東。涇縣,在安徽的東南。
這裡的人,一輩子只見過手推的獨輪車和江上慢慢開的木船,不曾見過火
車、汽車或輪船。
張拓蕪本來叫張時雄,後來當了兵,總共逃走過十一次,每逃走一次呢,
就換一次名字,最後一次在高雄要塞換單位時,一個特務長幫他翻四書,找到
﹁拓﹂這個字,覺得不錯,就用了,但是張拓蕪不滿意名字只有兩個字,想想
山河變色、死生契闊,自己的家鄉田園已蕪,於是自己給自己加上了一個
﹁蕪﹂字。
和阿吉與清山一樣,拓蕪出生在一九二八年;安徽涇縣后山鄉和台灣台東
卑南鄉泰安村,哪一個村子比較窮?難比較。阿吉和清山記得自己家中經常沒
有米可以做飯,拓蕪記得家鄉大脖子的人特別多;長期地買不起鹽巴,缺碘,
每三、五家就有一個大脖子的人,脖子下面﹁吊著一個大肉瘤,像牲口項下的
鈴鐺。小者如拳,大者如盆﹂。108
拓蕪和阿吉、清山的抉擇是一樣的:十七歲那一年,他在安徽也加入了國
軍——二十一軍一四五師迫擊砲營第三連。
入伍第一天,見排長時,人家敬禮他鞠躬,排長一巴掌甩過來打得他倒退
好幾步,然後用四川話開罵:﹁龜兒子喳個連敬禮都不會,當你娘的啥子兵
嘛。﹂109
十七歲的張拓蕪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砲兵,但他的所謂砲兵,就是做馬做
的工作:用體力拖著沈重的山砲,翻山越嶺,如駝重的騾馬。在他的胸前,繡
的不是部隊番號和姓名,不騙你,真的,他胸前繡的真的是那四個文言文的
字:﹁代馬輸卒﹂——代替馬做運輸的小卒!
一九四六年的冬天,張拓蕪的部隊行軍到了江蘇北部剛剛被國軍從共產黨
手中奪過來的鹽城,二十一軍奉命要駐紮下來擔任城防。從鹽城走出來的孩
子,有的後來做了上將國防部長,譬如郝柏村,有的,成了文學出版家,譬如
台北九歌出版社的蔡文甫。這時的鹽城,卻十室九空。
蘇北,是共產黨統治了很久的地盤,這次被國軍奪回,城牆上插著青天白
日滿地紅的國旗。
不可能沒經過血淋淋的戰鬥,但是,踏著十二月的冰雪進城,張拓蕪覺得
鹽城透著怪異——怎可能,這個小城,四周竟然沒有護城河。中國哪個城市沒
有護城河啊?穿過城門,走進城裡,更奇怪的是,整個城竟然沒有戰壕。兩軍
劍拔弩張,對峙如此之久,怎可能沒有防衛的戰壕?
駐紮處沒有水源,部隊就在城門口找到淺淺的一窪水,像是從地裡滲出來
的,紅紅黃黃的,極不乾淨,但是總比沒有水要好。他們就喝這水,用這水煮
飯。
二十一軍的一個士兵,蹲在空曠處,草紙是奢侈品,沒有的,他因此想找
一塊石頭來清理自己。當他用力把一塊冰雪覆蓋的石頭掰開時,發現石頭下面
竟是一隻手臂,一隻穿著軍服的手臂,凍成青色的。
原來不是沒有戰壕,所有的戰壕都被掩埋了。把戰壕挖開一看,裡頭埋了
七百多具屍體,是共軍的。這溝裡躺著的所謂共軍,張拓蕪知道,很多也不過
是被拉來的農家孩子。挖出來的屍體,摸摸軍服裡的口袋,每個口袋裡都有被
雪水浸透了的家書和親人的照片。
等一下,班長說,如果城內有戰壕,那麼城外就一定有護城河。
二十一軍在城牆外應該是護城河的地方開始挖掘。
雪停了,大地凝結成冰,剷子敲下去,空空作響。天上沒有一隻飛鳥,地
上沒有一株樹,唯一突出地面的是水塘邊高高矮矮的蘆葦,水塘被雪覆蓋,蘆
葦在冬天裡一片衰敗,像鬼魅般的黑色斷齒。
多年後,張拓蕪讀到 弦的詩,他馬上就想到鹽城這一片孤苦寒瑟、萬物
如芻狗的冰封平原。
鹽
二嬤嬤壓根兒也沒見過退斯妥也夫斯基。春天她只叫著一句話:鹽
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就在榆樹上歌唱。那年豌豆差不多
完全沒有開花。
鹽務大臣的駱隊在七百里以外的海湄走著。二嬤嬤的盲瞳裡一束藻
草也沒有過。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
嬉笑著把雪搖給她。
一九一一年黨人們到了武昌。而二嬤嬤卻從吊在榆樹上的裹腳帶
上,走進了野狗的呼吸中,禿鷹的翅膀裡;且很多聲音傷逝在風中:
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開了白花。退斯妥
也夫斯基壓根兒也沒見過二嬤嬤。
他們總共找到三千多具屍體,扔在護城河裡。全是四十九軍的國軍,胸前
繡著﹁鐵漢﹂二字,是王鐵漢的部隊。因為冷,每個被挖出來的人,雖然面色
鐵青,但是眉目清楚,很多沒有閤眼,突出的眼睛對著淡漠的天空,像醃過的
死魚。
這三千多具屍體,很多,大概也是十七歲。
原來二十一軍這段日子飲用的、煮粥的那窪紅紅黃黃的水,是屍體混著融
雪逐漸滲上來的血水。
拓蕪的部隊在重埋這些無名無姓的屍體的時候,也差不多就是吳阿吉、陳
清山在鳳山開始行軍的時候。他們的班長說,走到中午就回來吃飯,所以什麼
都不要帶。但是他們一直走一直走,口令讓他們停住時,發現這是高雄港;一
艘又一艘的運輸艦靠在碼頭,等著送他們到中國的戰場。
深冬啊,一九四六。
53
如要凋謝,必做櫻花
阿吉、清山、拓蕪都是一九二八年出生的孩子,他們的哥哥們,比他們大
個幾歲,早幾年來到十七、八歲或二十歲這個關口,作出人生重大的決定。譬
如比他們大五歲的蔡新宗、大八歲的柯景星。
蔡新宗的家在日月潭邊的魚池鄉,柯景星是彰化和美人。他們二十歲時,
碰上的不是改朝換代的一九四五而是戰時的一九四二,台灣還是日本的國土,
蔡新宗已經改名叫﹁藤村茂﹂,柯景星很快會改名叫﹁河村輝星﹂。
和多數的台灣孩子一樣,蔡新宗和柯景星上學時,每天早上朝會由校長指
揮,先向日本天皇的皇居遙拜,在敬禮注視中升起太陽旗,然後齊聲唱國歌。
國歌叫﹁君之代﹂,歌詞優美,有中國﹁楚辭﹂的味道,雖然孩子們不學﹁楚
辭﹂:
皇祚
皇祚連綿兮久長
萬世不變兮悠長
小石凝結成巖兮
更巖生綠苔之祥
上課的時候,孩子們學﹁教育勅諭﹂,一八九○年以天皇之名頒發的﹁教
育勅諭﹂,教導孩子們﹁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
少年時,他們就會學﹁軍人勅諭﹂。那是一八八二年所頒,要孩子們效法軍人
精神,﹁盡忠節﹂、﹁正禮儀﹂、﹁尚勇武﹂、﹁重信義﹂等等,而所有這些品
格鍛鍊的最高目標,就是效忠﹁天壤無窮之皇運﹂。
隨著太平洋戰場上的緊張,殖民地的思想教育轉為積極。原來大家能唱愛
哼的台灣流行歌,一首一首填進了新詞,配上了進行曲的節奏,一一變成軍
歌。﹁月夜愁﹂變成﹁軍夫之妻﹂,﹁望春風﹂變成﹁大地在召喚﹂。周添旺填
詞、鄧雨賢譜曲的﹁雨夜花﹂,人們愛它的溫柔婉約,從水井唱到市場,本來
是在表達一個青春女性的自傷和自憐:
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無人看見,暝日怨嗟,花謝落土
不再回。
花落土,花落土,有誰人通看顧。無情風雨,誤阮前途,花蕊凋落
要如何。
流行歌的感染力強,現在,﹁雨夜花﹂的旋律改譜,歌詞改寫,叫做﹁榮
譽的軍夫﹂:
紅色彩帶,榮譽軍夫,多麼興奮,日本男兒。
獻予天皇,我的生命,為著國家,不會憐惜。
進攻敵陣,搖舉軍旗,搬進彈藥,戰友跟進。
寒天露宿,夜已深沉,夢中浮現,可愛寶貝。
如要凋謝,必做櫻花,我的父親,榮譽軍夫。
54
南十字星的天空
就如同弟弟們在三年以後會排隊去報名加入國軍一樣,這些哥哥們在一九
四二年努力地要報名加入日軍。﹁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在台灣開始招聘。第
一期,日本軍部只招一千名士兵,卻有四十二萬人爭取,還有很多青年陳上血
書以表達為國犧牲的強烈決心;第二期也只開放一千個名額,湧來六十萬個
﹁熱血青年﹂報名。那少數被錄取的,榮耀了整個家族和鄉里;不被錄取的,
還有人因為滿腔殺敵抱負受挫,幽憤而自殺。
戰事之初,台灣青年還沒有資格當日本兵,只能當﹁軍人、軍犬、軍馬、
軍屬、軍夫﹂這個階級順序中的軍屬——軍人的佣人,和軍夫,為前線的士兵
做運輸和後勤補給。一直到一九四二年太平洋戰爭擴張到危險邊緣,日本才開
始在台灣徵﹁志願兵﹂。日本厚生省一九七三年的統計說,從一九三七到一九
四五年,台灣總督府總共招募了軍屬、軍夫十二萬六千七百五十名,從一九四
二到一九四五年則徵募了軍人八萬零四百三十三人,加起來就是二十萬七千零
八十三名;二十多萬個台灣青年中,三萬三百零四個人陣亡。110
台灣青年們被送到南洋戰場之後,在潮濕酷熱、傳染病肆虐的叢林裡,晚
上望向星光閃爍的天空時,還會哼起熟悉的﹁台灣軍之歌﹂:
太平洋上 天遙遠,南十字星 閃閃光
黑潮溢洗 椰子島,波浪沖過 赤道線
睨目企騰 在南方
守護有咱 台灣軍
啊!嚴防的 台灣軍
歷史芬芳 五十年,戰死做神 盡本分
鎮守本島 北白川,所傳士魂 蓬萊存
建立武功 在南方
守護有咱 台灣軍
啊!嚴防的 台灣軍⋯⋯
歌詞中的﹁南十字星﹂,是南半球的北斗星,只有在南半球看得見,兩串
閃亮的星鏈呈﹁十﹂字在夜空交錯,引人無限的浪漫懷想。
五十年以後,在婆羅洲長大的小說家李永平,後來回憶那段童年歲月時寫
到,自己的父親曾說過,他聽見日軍行軍時軍鞋踏在地面上那沈重而整齊的聲
音,也聽見日本士兵在慰安所喝得酩酊大醉時,大夥混聲合唱軍歌﹁月夜愁﹂
和﹁雨夜花﹂,歌聲帶著濃濃的酒意和悲壯⋯⋯
蔡新宗和柯景星就在二十歲前後,風風光光地加入了日軍的隊伍,要到南
洋去做﹁盟軍戰俘營監視員﹂。他們在一九四二年七月到嘉義白河受基本軍
訓。受訓中有一個環節,讓柯景星大吃一驚,就是學習如何打耳光。兩排新兵
面對面站立,互打耳光,打得重,打得準,才算及格。
一有了﹁軍屬﹂身分,少年們走在街上都覺得意氣風發。有些馬上就到日
本軍部指定的商店裡去買了看起來像日本戰鬥兵的帽子,年輕稚氣的臉孔對著
店裡的鏡子戴上,覺得自己挺帥氣,然後開心地上街閒逛。平常看見遊蕩的少
年就要氣勢凌人叫過來教訓一頓的警察,現在竟然當街向他們舉手敬禮;少年
心裡充滿了報效國家的激動和榮耀的感覺。
八月三日,這些經過短暫訓練的台灣少年,告別了自己的父母兄弟;沒有
什麼生離死別的沉重,他們踏著輕快的腳步出村,雀躍的心情比較像是參加團
體郊遊、正奔向集合地點的孩子。
從台灣的四面八方向南方匯聚,最後都到了集合地點,高雄港。
碼頭上,有很大的倉庫,鐵皮蓋的屋頂。一艘貨船改裝的運輸艦,靠在碼
頭,正等著這些福爾摩沙的少年,送他們到南十字星空下的戰場。
55
這些哥哥們
八月三號這一天,激烈的中途島戰役已經結束了兩個月。在兩天的戰役
中,日本損失了四艘航空母艦、一艘重巡洋艦,三百三十二架軍機,三千五百
人陣亡,日軍從優勢開始轉向劣勢。在太平洋的水域裡,日本船艦隨時可能被
盟軍的魚雷、潛水艇或飛機轟炸。蔡新宗和柯景星所搭乘的﹁三池丸﹂,一駛
出高雄港,就在黑浪撲天中一左一右以鋸齒路線航行,避開魚雷的瞄準。
其實,如果是空中轟炸,天上射下來的機關槍能穿透三層鐵板,怎麼躲都
躲不掉。
一個月後,到了婆羅洲,也就是現在屬於馬來西亞的沙撈越,一個叫古晉
的小城。少年們從這裡各奔前程,蔡新宗被派到總部古晉俘虜營。他寫了篇作
文﹁戰場的覺悟﹂,一筆工整的日文小楷,讓長官驚訝萬分,馬上賦予他俘虜
營的文書工作。柯景星分到北婆羅洲的納閩島。還有很多在路上由於離鄉背井
而患難與共、相互扶持的好朋友們,被分到婆羅洲北部,現在是沙巴,一個叫
山打根的小城。
吳阿吉和陳清山的哥哥們就這麼從台灣的鄉下來到了南洋。他們第一次看
見原始叢林裡浩浩湯湯如洪荒元年的大河,河邊的參天大樹每一株都像一座霸
氣的獨立的山嶽,俯視著螻蟻似的人。蜥蜴巨大如鱷魚,拖著長長的尾巴,從
渾濁的河水裡緩緩游出,趴上淺灘的岩石,用蠟似的眼睛,君王的姿態,看著
岸上的人群。
陸陸續續地,更多的福爾摩沙少年被送到南太平洋,甚至三千里外赤道以
南的新幾內亞。譬如南投埔里的四十個人,都是十八、九歲的,加入了﹁台灣
特設勤勞團﹂,駐紮在日本海軍基地拉包爾。拉包爾駐紮了十萬精兵,被盟軍
日夜轟炸,斷了糧食補給,必須依靠島上的自力救濟。埔里少年們萬分緊張,
日夜勞動,忙著開墾農場,大量養植蔬菜,供給前線的士兵。
他們同時緊迫地挖防空洞和埋屍坑。需埋的屍體,每五十具共用一個大
坑;數字不到時,就用美麗的椰子樹葉暫時蓋著。等著火化的屍體,需要大量
的木材和油料。到戰爭末期,屍體太多,材料都不夠了,埔里少年的任務,就
是把每一具屍體剁下一隻手掌,只燒手掌,然後將一點點骨灰寄回日本。當
然,到最後,只夠剁下一根根手指來燒成灰,送還家人了。111
在南洋,這些台灣年輕人穿著英挺的日軍制服,背著上了刺刀的步槍,胸
前繡著日本名字,在俘虜營前站衛兵,監視著被日軍俘虜的盟軍士兵,命令這
些白種士兵挑砂石、挖地洞、採銅礦、建機場,在最飢餓的狀態之下做苦役。
所謂盟軍士兵,也是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如果是澳洲兵,個子高大、金
髮藍眼睛的居多;如果是新加坡被攻下時集體投降的英軍,那麼皮膚黑一點、
眼睛炯炯有神的印度兵居多。
古晉、山打根、拉包爾,都有大規模的日軍所設的戰俘營,這些看起來是
日本兵的台灣監視員,有多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呢?
56
堪薩斯農場
那是一九七七年,我在美國讀書。研究所的同學小黛請我到她家去度週
末。聽說堪薩斯州的農場很大,大到農人必須開飛機從這一頭到那一頭去勘視
自己擁有的玉米田。她笑說,﹁我家沒那麼大。不過,用眼睛也看不到盡頭就
是。﹂
中西部的秋天,天空藍得透徹,仰頭望久了,會突然嚇一跳,好像整個人
都被一片無涯無底的水深藍吸進去。我們站在剛剛收割過的玉米田邊,一群烏
鴉在田裡漫步啄食,突然聒噪起飛,遠處一輛拖拉機轟隆轟隆駛過來,駛在收
割後凹凸不平的田間,揚起翻騰的塵土。
﹁我爸。﹂小黛說。她對著拖拉機裡的人用力揮手。
﹁小妞,﹂小黛爸爸扯著喉嚨從遠處喊,﹁有朋友啊?太——好了。﹂
拖拉機的輪胎比人還高,穿著吊帶農人工作褲的小黛爸爸熄了火,有點困
難地從駕駛座上小心地爬下來。他戴著帽子,看不清他的臉。向我們走過來
時,我發現,這瘦瘦的人一腳長,一腳短,跛得很明顯。
小黛跳上去用力地擁抱他,親他,他大笑著說,﹁輕一點,老骨頭很容易
散掉。﹂擁著女兒,然後轉過臉來看我。
看見我,他突然愣了一會,整個臉陰沈下來。我伸出去準備表示禮貌的
手,也就尷尬地懸在那兒,進退不得。
小黛也一時不知所措,然後好像明白了什麼,輕快地說,﹁爸爸,她不是
日本人啦。她是中國人——也不是台灣人。﹂我驚奇地看了她一眼,她使了個
眼色。
小黛來拉我,然後一手挽著父親,一手挽著我,半拖半帶地往那白色的大
屋走去。一路上用嬌嗔的聲音和父親說話。
吃過晚飯,我早早蜷到床上,擁著柔軟的毛毯,望向窗外。清潤的月光無
聲地照亮了一整片芳草連天的田野,無限甜美。從穀倉那邊傳來低低的犬吠,
彷彿乳牛也在槽裡懶懶地走動。
小黛光著腳進來。她穿著睡衣,金黃的長髮亂亂散在肩上,手裡拿著一個
牛皮信封。
她跳上床,像貓一樣弓起腿來,把大信封打開,拿出兩張泛黃的紙,小心
翼翼地攤開在毛毯上。是一份很皺的、發黃的舊文件,五○年代的打字機打出
來的那種文件,時間久了,看起來有點髒,而且紙張顯然很脆,似乎一翻動就
會粉碎。
﹁我爸是空軍,一九四二年,他二十一歲,跟我媽剛訂婚,就去參加了太
平洋戰爭,攻打一個島,結果飛機被打下來,被日本人俘虜了。我媽說,戰後
他從俘虜營回來的時候,很可怕,瘦得像骷髏一樣,就是一排突出的肋骨,兩
眼空洞——我媽總是這麼形容的,﹂她用手比比眼睛,笑起來,﹁而且還得了
嚴重的憂鬱症,像僵屍一樣在醫院裡躺了足足半年。﹂
﹁什麼島?﹂我問。
﹁我哪知道?﹂她瞅我一眼,﹁太平洋裡一個島,好像本來是澳洲軍防守
的,被日軍奪走,後來又被盟軍打下來,好像是新幾內亞的某個島⋯⋯。﹂
﹁新幾內亞在哪裡?﹂
她煩了,說,﹁我也不知道,離澳洲不遠吧?有土人,鼻子上穿孔⋯⋯。﹂
小黛往外走,走到門口又回過頭來,輕聲說,﹁俘虜營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事,他幾十年來一個字也不說。我們所知道的,都是從報紙上來的。還有就是
一些舊文件,有關於他自己的,也有他的戰友的。譬如這個,你看看,也許就
明白為什麼他今天那麼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