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van中文应该叫什么?

老华侨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5-10-31
消息
3,519
荣誉分数
553
声望点数
273
Minivan是有篷货车(Van)的缩小,是轿车(Car)的放大。它主要是为家用载客而设计;如果把座位放倒或卸下,它又有一定的载货功能。所以属于“多用途车(MPV)”或“多功能车(MUV)”,但在英语称呼上,就是Minivan。
自从克莱斯勒(Chrysler)于1983年设计出现代版的Minivan – Dodge Caravan上市以后,Minivan 迅速风靡欧美。现在北美最流行的Minivan是:Dodge Caravan,Honda Odyssey,和Toyota Sienna。它们占整个Minivan市场的70%左右。现在中国也开始流行,现在上海别克(GL8)、广本(奥德赛)的Minivan都有很好的市场。

北美的华人,通常把Minivan 叫“房车”。可能是可以类比“移动的房子”。
由于Minivan最早进入中国的一款是子弹头的形状,国内最早叫它“子弹头”。现在更流行的叫法是“商务车”。这和Minivan的本来用意正好相反。
中国还有另外一个词,叫“小面包”(或“小面”)。但通常是指过去北京“面的”的那种“小面”。这与Minivan是不同类型的车。
最近,我又发现有人把Minivan叫“迷你厢型车”。意思是表达出来了,但也太罗嗦了。这更像名词解释,而不是一个好的名称。

一百年前,当大量现代的词汇进入中国的时候,要么直接采用日文词汇(如“哲学”),要么自己翻译(如“逻辑”),都非常精彩。不知现在哪来那么多不靠谱的翻译。仅一个市场上常见的Minivan,其叫法就有4种以上:
  1. 房车
  2. 商务车
  3. 子弹头
  4. 迷你厢型车
尽管我给出了排列顺序,但没有一个令人满意。

我认为肯定应该有更好的叫法,比如“輐车”:
  1. 輐,读做“wàn”(第四声)。这非常符合Minivan中“Van”的中文发音。
  2. 輐,是车字旁。考虑到第一点,这非常符合汉字的形声字原则。
  3. 輐,是已有的汉字,不用再造;同时,它现在又极少使用,所以不用顾虑混淆原意。
  4. 常用汉字现在非常少,我们可以借机挖掘、利用生僻汉字,扩大常用汉字的量。
  5. 从音韵美感上,对车辆的称谓,一般采用仄、平的二字结构。例如:轿车、卡车、汽车等。“輐车”正好是仄、平的二字结构,听起来又是“万车”,非常响亮。
  6. 輐的原意是宛转、平滑、无棱角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和谐”的意思。这样,“輐车”正好与“和谐号”火车相呼应,也符合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如果没人反对,今后就改叫“輐车”了。
 
学名是多功能厢式客车,不过没人这么叫的。
华语圈里,北美地区就叫万,欧洲澳洲中国大陆叫MPV,港澳叫七人车保姆车,都是约定俗成了
的……
 
记得最早引入国内时叫“工具车”,稍后叫“面包车”。“面的”用车是“微型面包车”,最流行的是“大发”。
 
一看这一帖,我想起B200T了,呵呵
 
...。

北美的华人,通常把Minivan 叫“房车”。可能是可以类比“移动的房子”。
...。


Yeah, really? Minivan = 房车?

房车大都指Recreational Vehicle (RV)而言。
 
Yeah, really? Minivan = 房车?

房车大都指Recreational Vehicle (RV)而言。

说得是。确实有人把“露营车”和“Trailer”叫“房车”。

那您认为这里的华人是怎么称呼“Minivan”的?您又觉得该如何称呼?
 
学名是多功能厢式客车,不过没人这么叫的。
华语圈里,北美地区就叫万,欧洲澳洲中国大陆叫MPV,港澳叫七人车保姆车,都是约定俗成了
的……

好嘛,更乱乎了!

再说了,还真没听说过“万”。可能是人们叫“Van”,而您听成为“万”。
现在中国大陆更流行的称呼是“商务车”。您说的“MPV”可能是比较书面的称呼,也不是真正的翻译。
至于港澳的中文,您也就更不要提了。

其实,既没有“约定”,也没有“俗成”。而是一片混乱。
如果有一个好的翻译,大家肯定都乐意接受,而不会出现那么多混乱的翻译。
比如Mouse,不管大陆的“鼠标”,还是台湾的“滑鼠”,都是不错的“约定”。海外的华人都很乐意接受,自然就不会出现第三种称呼。您听说有人叫“耗子器”、“老鼠定位输入器”了吗?

Minivan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中文词,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翻译,也没有一个权威的“约定”。
 
列表机如何?
 

附件

  • XiaoMian.jpg
    XiaoMian.jpg
    42.9 KB · 查看: 468
什么这个那个的,揍是车。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