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town Gate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jzy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jzy

新手上路
注册
2005-05-04
消息
2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Chinatown Gate
 

附件

  • DSC04678.JPG
    DSC04678.JPG
    93.5 KB · 查看: 622
  • DSC04681.JPG
    DSC04681.JPG
    93.4 KB · 查看: 600
很好看的,就是窄了点
 
漂亮。

那些电线杆真是大煞风景。
 
也许在“渥太华 唐人街”下面再写上对应的英、法文字(哪怕用很小的字体),可能更能体现加拿大(特别是首都)所倡导的多元文化。


另外,“唐人街”、与“中国城”两个词有什么区别没有?其实,我们平时常用的好像是“中国城”,而不是“唐人街”。例如:“我昨天去中国城吃饭”。好像很少有人说“我昨天去唐人街吃饭”。
也许,“中国城”是口语,而“唐人街”是书面语?也许,“中国城”太过于刺眼,而“唐人街”更含蓄?
 
也许在“渥太华 唐人街”下面再写上对应的英、法文字(哪怕用很小的字体),可能更能体现加拿大(特别是首都)所倡导的多元文化。

同意。

"唐人街"缩小一号,去掉累赘的"渥太华"三个字,换成"唐人街"对应的英法文,应该可以。


China Town
唐 人 街
Ville de la Chine
 
同意。

"唐人街"缩小一号,去掉累赘的"渥太华"三个字,换成"唐人街"对应的英法文,应该可以。


China Town
唐 人 街
Ville de la Chine

村长把关不严。;)

但“渥太华”三个字似乎有些必要。某中国游客来北美转了一圈,拍了很多以这种牌坊为背景的照片,等回到中国后,却分不清是在哪拍得了。:crying:
 
也许在“渥太华 唐人街”下面再写上对应的英、法文字(哪怕用很小的字体),可能更能体现加拿大(特别是首都)所倡导的多元文化。


另外,“唐人街”、与“中国城”两个词有什么区别没有?其实,我们平时常用的好像是“中国城”,而不是“唐人街”。例如:“我昨天去中国城吃饭”。好像很少有人说“我昨天去唐人街吃饭”。
也许,“中国城”是口语,而“唐人街”是书面语?也许,“中国城”太过于刺眼,而“唐人街”更含蓄

同意。

"唐人街"缩小一号,去掉累赘的"渥太华"三个字,换成"唐人街"对应的英法文,应该可以。


China Town
唐 人 街
Ville de la Chine

老华侨和村长的建议真是金玉良言:cool:
可惜在设计阶段没机会提出來:(
由此可见,侨领们格局太小,主要是文化程度低了点,代表不了新一代的移民
 
大家说得对,设计写字之前应该上cfc来征集意见才对!
 
也许在“渥太华 唐人街”下面再写上对应的英、法文字(哪怕用很小的字体),可能更能体现加拿大(特别是首都)所倡导的多元文化。


另外,“唐人街”、与“中国城”两个词有什么区别没有?其实,我们平时常用的好像是“中国城”,而不是“唐人街”。例如:“我昨天去中国城吃饭”。好像很少有人说“我昨天去唐人街吃饭”。
也许,“中国城”是口语,而“唐人街”是书面语?也许,“中国城”太过于刺眼,而“唐人街”更含蓄?

区别???想想唐朝的时候咱们中国人多有面子

看你就不是正宗的两广的老华侨。。。。
 
也许在“渥太华 唐人街”下面再写上对应的英、法文字(哪怕用很小的字体),可能更能体现加拿大(特别是首都)所倡导的多元文化。 

不同意

多元文化? 咋没见他们把中文也写上?
 
也许在“渥太华 唐人街”下面再写上对应的英、法文字(哪怕用很小的字体),可能更能体现加拿大(特别是首都)所倡导的多元文化。


另外,“唐人街”、与“中国城”两个词有什么区别没有?其实,我们平时常用的好像是“中国城”,而不是“唐人街”。例如:“我昨天去中国城吃饭”。好像很少有人说“我昨天去唐人街吃饭”。
也许,“中国城”是口语,而“唐人街”是书面语?也许,“中国城”太过于刺眼,而“唐人街”更含蓄?


请问贵庚?
我们平时常用“唐人街”,而不是“ 中国城”
 
这种牌坊在中国也只有旅游景点才有,在北美华人聚居城市却常见,有意思。

觉得一般是广东/香港华侨带头修这种建筑,而内地来的多不感兴趣。
 
漂亮。

那些电线杆真是大煞风景。

可以花钱请Hydro Ottawa把电线埋到地下去。Kanata 北区的住户每年要多交地税16元,目的是把所有新建房屋的电线地埋。
 
就象回到了 男人留辫子的年代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