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为我的祖国英勇牺牲(图)

嘿嘿,怕了吧?再不投降,你非得被她的小弹簧刀剔得只剩骨头不可。:p

哈哈哈...

说不准木兰把剔骨刀放一边,去找一幅'统一'画,再把某人放汤锅里涮来涮去:p:p:p
 
胡砍一句, 那个朗朗, 就电视上看过一眼,真是人不可貌相。大街上,俺会把他当成杀猪的,那个大眼泡,一脸横肉,无耳开西似的。。。:(

那天,俺瞄他弹曲子的风格,真有音乐大师的气派。。。俺发现音乐厅里也有电椅。。。弹两下键盘,他就被电得跳起来一下。;)


呵呵,郎朗那么有名,又是中国人(虽然是米国公民),我不敢乱讲话
奏是,原来我一直坚信,象音乐啦艺术啦,奏是靠天分,直白点说奏是天才玩的
郎朗发达了后,我奏怀疑自己的看法了,你看他爹那样,能给郎朗啥音乐遗传:blink: 再加上最近看那位米国虎妈也培养出两个小提琴手啥的,奏角的这弹琴啥的可能也奏是个手艺活,拼死练,也可以出头的:D

作曲家,小说家,恐怕不行,拼死你也练不出来:p
 
说佩服还是鄙视?这些人太强了, 什么都能政治化。 1955年,这里大一点的成年人的父母还在地上爬的时间。
1955年 2 岁, 18岁的时候1973年生孩子,,,孩子今年38:blowzy:
 
少数民族, 另外说书的讲了:特殊的长象必定有特殊的本领;)
妈呀,你这新头像,俺还真得适应一下,开始尝试走小傻路线了?:)
 
妈呀,你这新头像,俺还真得适应一下,开始尝试走小傻路线了?:)
那个头像就是个 小月月 :D
 
这点事还没讨论完呐?朗郎又弹新曲子了, 曲名就叫"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在日本弹的。 大家讨论一下他的这个新举动如何?争取把这个楼盖得超过拥抱的金钗楼。
 
对那些猴子爬竹竿;癞蛤蟆翻田坎的事,看多了,实在没多大兴趣。:p
看来你真心也不喜欢“窜上窜下”这一说,却为何又要说呢?将你真心的感受及你对孔子的信仰和你的语言表达一致对你来说看来还是一件很难的事。孔子咋说的?感叹啊...你能说出的好像真的都只是浮云...无怪“浮云”二字在当今中国如此流行。
 
一个钢琴家,演奏首曲子,又让有的人high了一次。

总能找点事儿high一下。
 
。。。

我再加几句注解:我愿意相信郎朗选择这首曲子仅仅是出于觉得这首曲子很优美,没有使坏的意图,虽然我觉得,在可能的、允许的情况下,他其实是可以更审慎一些、选择不那么敏感的曲子的;而我所说的为这点小坏而沾沾自喜的不是专指郎朗,而是指看出了这首曲子的的敏感性并且觉得这首曲子能够起到嘲讽美国人的效果从而在一旁偷笑的人;并且的并且,尽管这样的人可能不是只有一两个,我还是没把他们算作“全体中国人”,所以还别说我并没有说我“鄙视”这样的人,即便我说了,那也不表示我鄙视“中国人民”,知否?:p

虽然木兰愿意相信,这个曲子不是郎朗为了使坏而选的,我却敢说99%就是郎朗自己故意为了政治上的轰动效应而选的。这从郎朗一贯的夸张做作,享受舞台聚光灯的作风,以及这曲子和其他优美曲子的比较,就可以看出来。

这首曲子虽然优美,但是跟无数同样优美的曲子比较,除了抗美援朝这点背景特色以外,它并不具有其他什么特色。如果仅仅因为曲子优美,你听过郎朗在其他场合经常演奏它吗?

这个年青人就是喜欢享受一些轰动。因为这个曲子而引发的政治上的批判和鼓掌,正是他所期望的。而对于他那“因为成功地使点小坏而沾沾自喜”的性格缺陷的批判,大概是他没有预期的。因为,他根本就想不到“成功地使点小坏而沾沾自喜”有什么不好。
 
虽然木兰愿意相信,这个曲子不是郎朗为了使坏而选的,我却敢说99%就是郎朗自己故意为了政治上的轰动效应而选的。这从郎朗一贯的夸张做作,享受舞台聚光灯的作风,以及这曲子和其他优美曲子的比较,就可以看出来。

这首曲子虽然优美,但是跟无数同样优美的曲子比较,除了抗美援朝这点背景特色以外,它并不具有其他什么特色。如果仅仅因为曲子优美,你听过郎朗在其他场合经常演奏它吗?

这个年青人就是喜欢享受一些轰动。因为这个曲子而引发的政治上的批判和鼓掌,正是他所期望的。而对于他那“因为成功地使点小坏而沾沾自喜”的性格缺陷的批判,大概是他没有预期的。因为,他根本就想不到“成功地使点小坏而沾沾自喜”有什么不好。


老闹子, 你怎么着也得名副其实一点才好啊, 要不给自己改名老静子算了。 看你的贴我真的要睡着。。。
 
看来你真心也不喜欢“窜上窜下”这一说,却为何又要说呢?将你真心的感受及你对孔子的信仰和你的语言表达一致对你来说看来还是一件很难的事。孔子咋说的?感叹啊...你能说出的好像真的都只是浮云...无怪“浮云”二字在当今中国如此流行。
你写的这些东西,怎么那么难懂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善意之批评,无任欢迎。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