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当年朱令全家照
朱令的父母双双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是国家高级工程师。“将门出虎子”,他们培育的一双女儿吴今(跟父亲吴承之姓)和朱令(跟母亲朱明新姓),又分别在19岁时踏入每个父母都企望的北大和清华。
然而,命运却在两个女儿双双21岁时,给一个原本可以无比骄傲的母亲,来了两记最最残忍的重击。
1989年4月,朱明新的大女儿,就读于北大生物系三年级的吴今,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旅行中失足摔下悬崖,不幸遇难。
那一年朱明新48岁,二女儿朱令16岁。在妈妈的印象里,吴今和朱令是不一样的,她的性格身段更像林黛玉一些,忧郁、善感,总是让人放心不下。而 朱令则是《红楼梦》中最快乐的人物史湘云,你看她醉卧花丛中,脸上总泛着调皮的红晕和无邪的微笑,仿佛世间没有任何不测会降临于她。可姐姐的遇难改变了朱 令的人生轨迹,她的性格开始变得内向,大学的报考志愿也从“北大”改到了“清华”,“这是我剩下的唯一的女儿,我只有把全部的爱、寄托放在令令身上,不能 再让任何事情伤害到她。”
可怕的是,厄运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女人身上。1995年的4月,就读清华大学化学系大三的朱令,在被不明病因的头痛、掉发,越治越病入膏肓的病 情折磨近半年后,被医院确诊为“致死量铊中毒”。最后一个健康优秀的女儿“一夜之间”变成了个“废人”,当时,54岁的朱明新还在一家大型国企任计算机工 程师。这位一直是同事亲友眼中坚强、一向看得开的女人说:“知道吗?感觉自己没心没肺透了!要不,上天怎么会把如此残忍、稀罕的罪恶加在我的一双女儿身 上?我其实非常自责,我该怎么去保护我的女儿呢?我真不是个合格的母亲。”然而多年后,当她再次向人诉说往事时,已经是目光淡定,不悲不喜。所谓“哀莫大 于心死”,“只有麻木,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继续活下去。”
为“补偿”女儿 做能做的一切
现在的朱令,如同6、7岁的孩子一样。她在夜里很难入睡,常常要折腾到深夜1点才艰难入睡。朱令睡觉时,她的妈妈每隔两小时就起来一次为她翻身,换尿布。每隔2小时就自然醒来一次,这是13年来朱明清每个夜晚都一成不变的生物钟。
但是她从不喜欢跟人说那有多么艰难和劳累,朱明清觉得为人父母,为子女付出,只要不是助纣为虐,怎样做都是应该和本分。当1995年4月28 日朱令铊中毒事实成立,为她做检查的某资深专家说,利用铊进行自杀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因为它带来的疼痛切肤切骨,且时间延续非常长。并没有机会接触铊 元素的朱令被定为他人投毒后,尚未退休的朱明新向单位请了长假,开始专门陪护女儿。那时她有着非常乐观的幻想:再过几个月女儿就会恢复健康重返校园。为 此,她甚至没有舍得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关心公安部门为朱令铊中毒的案件中去,也没有更多精力去关注在未确诊病因前,医院为朱令所做的长达5个多月的误诊, 因此,尽管法院判决医院付给朱令10万赔偿金终未兑付,朱明清也没有尽力去争取——她只把一位母亲能拿出的所有精力,用在了让唯一的女儿尽快康复。然而最 终,残酷的现实让这位可怜的母亲从幻想中清醒,彻底说服了自己:尽管孩子体内的铊元素已经完全排出,但是脑神经已被彻底损害,永远不能恢复。“对我来说, 好好地保护、关爱她,总比做一些无果的奔走要来得实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