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铃声(小小小说水水水楼)

我不是,我是东北,哈尔滨人。 最羡慕就是北京, 大学毕业的时候,觉得要是能去北京,哪都不去。 北京人讲话最标准,很喜欢听。所有的一声都非常饱满。
那你在北京住过吗?你怎么知道北河沿亮果厂就是皇城根呢?

现在想想一直住在北京,没什么事一般也跑不了几个地方,除非有亲戚,或者上班上学,那时交通感觉也不方便,很挤。而且那时资讯不发达,文化方面的知识其实也不普及,很多地方去看过也未必意识到那里有什么价值。
 
我不是,我是东北,哈尔滨人。 最羡慕就是北京, 大学毕业的时候,觉得要是能去北京,哪都不去。 北京人讲话最标准,很喜欢听。所有的一声都非常饱满。


咳,怎么说好呀。 北京人,多半不是真正北京人。 旧时,除了皇上,多数是小民; 解放后,除了党的干部,多数是被专政对象;现在,除了富豪,多是民工。 北京,除了紫禁城,恭王府,哪儿都乱得一样。 北京人的口音,绝不是标准音。 北京,内是个让我无可奈何的地方。 从未因出生在北京而骄傲过。 那黄沙漫天,夏季炎热,冬天寒冷的北京,还是不说好了,,,当然,房价还是不错的说 :evil:
 
最后编辑:
那你在北京住过吗?你怎么知道北河沿亮果厂就是皇城根呢?

现在想想一直住在北京,没什么事一般也跑不了几个地方,除非有亲戚,或者上班上学,那时交通感觉也不方便,很挤。而且那时资讯不发达,文化方面的知识其实也不普及,很多地方去看过也未必意识到那里有什么价值。
就是看你们聊八路汽车什么的,好像都是说北京。当时的北京有很多信息,人还是见识得多。 外地人进京是要持介绍信的。 当然我们都没赶上。 看到家里人当年使用过的进京介绍信。
 
咳,怎么说好呀。 北京人,多半不是真正北京人。 旧时,除了皇上,多数是小民; 解放后,除了党的干部,多数是被专政对象;现在,除了富豪,多是民工。 北京,除了紫禁城,恭王府,哪儿都乱得一样。 北京人的口音,绝不是标准音。 北京,内是个让我无可奈何的地方。 从未因出生在北京而骄傲过。 那黄沙漫天,夏季炎热,冬天寒冷的北京,还是不说好了,,,当然,房价还是不错的说 :evil:
北京地方音当然也有, 但是其他地方口音问题更大。比如哈尔滨,很接近普通话。但是第一声发得不饱满,尤其是两个第一声在一起。后一个就会变调,音值不够。 如果不是后来电视这么发达,区别是很大的。 北方人吐字的重音也不一样。
 
我不是,我是东北,哈尔滨人。 最羡慕就是北京, 大学毕业的时候,觉得要是能去北京,哪都不去。 北京人讲话最标准,很喜欢听。所有的一声都非常饱满。
我觉得苏州话很好听。
 
那你在北京住过吗?你怎么知道北河沿亮果厂就是皇城根呢?

现在想想一直住在北京,没什么事一般也跑不了几个地方,除非有亲戚,或者上班上学,那时交通感觉也不方便,很挤。而且那时资讯不发达,文化方面的知识其实也不普及,很多地方去看过也未必意识到那里有什么价值。
我上学的时候,每个周末都从崇文到海淀,不是坐车就是骑车,总要一两个小时在路上。有时觉得烦了,就换着路线骑,这个星期走玉渊潭,下个星期走西单,再下个星期走南河沿。
 
想起自己小时候最希望大家多喝汽水,家中有个不成文的约定,我负责退汽水瓶,退瓶钱归我,经常拿着一个瓶子也跑一趟,凑足了钱就跑北口(府佑街)给自己买斤小儿酥。
小时候觉得北京的粉肠特别好吃。。还有素丸子也好吃。现在回北京,还忍不住去买一些来吃。
 
咳,怎么说好呀。 北京人,多半不是真正北京人。 旧时,除了皇上,多数是小民; 解放后,除了党的干部,多数是被专政对象;现在,除了富豪,多是民工。 北京,除了紫禁城,恭王府,哪儿都乱得一样。 北京人的口音,绝不是标准音。 北京,内是个让我无可奈何的地方。 从未因出生在北京而骄傲过。 那黄沙漫天,夏季炎热,冬天寒冷的北京,还是不说好了,,,当然,房价还是不错的说 :evil:

我可是为自己出生在北京而骄傲。我特别怀念在四合院的岁月,记得院中有颗枣树,每年到枣成熟时,隔壁院子的男孩就踩着房顶来偷枣,妈妈可没少受这棵枣树的气。盼着能搬进楼房。

不过,现在外地人确实太多了,08年回北京时,叫出租去奥运村,当我上车后司机居然让我指路,他不知道该如何到那,我只好说了一句话:您停车,我下车。我也是外地人呀。
 
最后编辑:
我上学的时候,每个周末都从崇文到海淀,不是坐车就是骑车,总要一两个小时在路上。有时觉得烦了,就换着路线骑,这个星期走玉渊潭,下个星期走西单,再下个星期走南河沿。
附近没有学校吗? 好像北京应该有很多中小学校啊?
 
咳,怎么说好呀。 北京人,多半不是真正北京人。 旧时,除了皇上,多数是小民; 解放后,除了党的干部,多数是被专政对象;现在,除了富豪,多是民工。 北京,除了紫禁城,恭王府,哪儿都乱得一样。 北京人的口音,绝不是标准音。 北京,内是个让我无可奈何的地方。 从未因出生在北京而骄傲过。 那黄沙漫天,夏季炎热,冬天寒冷的北京,还是不说好了,,,当然,房价还是不错的说 :evil:
北京似乎一直两极分化得厉害啊。
我父母是五十年代初从山西到的北京,因为父亲单位的关系,就在皇城根落户,父亲单位原来是和硕公主府,我小时候那里还是古建筑呢,一圈古色古香的房屋,外面有长廊,那房屋就是科室,里面走廊一排一排的长椅是候诊的地方。原来只有一个四层新式楼,后来我父亲主持的基建,修了当时新的十层病房楼。我小的时候那个院子里有海棠树,桑树,大操场,好玩着呢。

后来我们家搬了几次,也没有离那里太远。
 
我可是为自己出生在北京而骄傲。我特别怀念在四合院的岁月,记得院中有颗枣树,每年到枣成熟时,隔壁院子的男孩就踩着房顶来偷枣,妈妈可没少受这棵枣树的气。盼着能搬进楼房。
我原来没有这种感觉,因为我的世界基本是市中心那方圆几里地,后来见人多了,看的东西多了,还真有自豪的感觉了。我在南锣鼓巷四合院住过6年,后院也是有一颗枣树,但那棵树上有洋拉子,加上又是后院的,所以也不敢去打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