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时间详细阐述。就举一个例子。 中国这几年大规模的拆迁, 如果按照加拿大的生产关系, 根本就办不到。 假定一个住有300户人家的旧楼房, 里面有5%的钉子户,就是15户,不算多吧? 走正规的法律程序, 每个案子都得有几十人参与, 来回扯皮拉筋少说几年,多则几十年, 只要一户不搞定,房子就不能拆, 那285户非钉子户也住不上新房。 全国可能因此需要几千万律师,到哪里去弄这么多讼棍?就算能弄那么多,那是不是资源浪费? 经过猴年马月,官司打下来了,交了律师费后, 你钉子户又能真正捞到多少好处? 那285户非钉子户凭什么跟你受累? 如果这样有多少房地产商愿意干? 国家不能发展,受害的是不是大家?
为什么中国的生产关系不适用于加拿大的问题,留给你自己做练习。
Just for fun:
美国“钉子户”老太成长史
http://house.focus.cn/news/2009-12-13/815779.html
梅斯菲尔德的小屋被挂上一串气球,像《飞屋环游记》中的小屋一样。 80多岁的美国老太太伊迪丝·梅斯菲尔德是个“钉子户”。她固守着自己的两层小楼,无论开发商出多高的价钱都不肯搬走。最后开发商只好修改了建筑图纸,避开了老太太房子这一块地方。令人惊奇的是,工程建筑总监和老太太在不断的接触中却建立起特殊的友谊。2008年,老太太去世时,将房子遗赠给这个建筑总监。故事披露后,梅斯菲尔德老太太被许多美国人视为坚持信念的“英雄”。2009年,在老太太去世一年后,她的小屋被正式出售,但是它所传递的精神却没有消失。
这是一个围绕着二层小楼展开的故事,主角是一个美国“钉子户”老太太和开发商的建筑总监。然而,这个真实而普通的故事,传递给我们的,并不仅是淡淡的温馨和感动。
老太太与开发商“对峙”
西雅图巴拉德地区西北第46街,几十年来一直是一片老式住宅区,坐落着一排排整齐的带有前院和花园的小屋。80多岁的老人伊迪丝·梅斯菲尔德的小屋就是其中之一,她在这里生活40多年了。
然而,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热的兴起,这条街道的老房子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办公大楼、百货公司和时髦餐厅,仅有的老房子只剩下梅斯菲尔德的小屋和街角的理发店。
2006年,房产开发商终于敲响了梅斯菲尔德的大门,求购她的小屋。这家开发商已经买下了周围的其他土地,准备在这里修建一座5层的购物中心。
梅斯菲尔德的小屋修建于1900年,上下2层共90平米,只有2个卧室。房产估价机构认为,这座小屋只值8000美元,而房屋附带的土地价值12万美元。但是对梅斯菲尔德老太太来说,这座房子是无价的。尽管开发商的出价一再提高,最高的出价曾达到100万美元,她还是坚决地拒绝了开发商的求购。
梅斯菲尔德是个固执的老太太。“我不想搬走,这是我的家,我也不需要钱。钱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她说,“我喜欢原来的老巴拉德,而那个新巴拉德,你们自己留着吧。”
很多人把梅斯菲尔德老太太当做英雄般对待,有的人将她的小屋文在身
开发商无奈改设计图纸
无奈之下,开发商只得修改设计图纸,让大楼避开了她的小屋。
梅斯菲尔德的老朋友们解释,她之所以拒绝搬走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她在这座房子里住了几十年了,在这里拥有很多回忆。其次,她不想搬动她的东西。梅斯菲尔德20多年的好友查理·佩克说:“一旦她下了决心,就没人能够改变她的想法。”
施工开始的时候,运水泥和沙土的卡车隆隆作响。老太太把电视音量开大,或者大声播放歌剧唱片,这样她就听不到外面的噪音了。她说:“我经历过二战,现在这样的噪音完全不算什么,而且他们总有一天会把房子修完。”
建筑总监与老太的友谊
令人们感到惊奇的是,一段特殊的友谊却在这段“钉子户”和开发商的“对峙”中产生了。
2006年,当这个项目启动时,项目建筑总监巴里·马丁就开始了与梅斯菲尔德老太太的接触。马丁说:“那就像是你的祖母住在那儿一样。一旦你认识她之后,你就很难不打招呼地路过。”
最初,接触只限于马丁对老太太的殷勤问候。然后有一天,梅斯菲尔德老太太突然问马丁能否开车送她去剪头发,马丁欣然应允。后来,马丁又开车送她去看医生,帮她买菜,送花给她。
马丁渐渐成为梅斯菲尔德生活的一部分。每到就餐的时间,马丁就会过来看看她是否有东西吃。老太太厨房里那只老掉牙的炉子比大部分建筑工人的年纪都大,由于担心梅斯菲尔德做饭时烧伤自己,最后马丁干脆亲自为她做饭。
老太在自己小屋离开人世
马丁表示,至今他都会在想,到底是什么吸引他去接近这位固执而暴躁的老太太。他说:“我认为,我和她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很固执,她也是。我们经常吵得不可开交。”但是他也觉得这位老太太“聪明得不可思议”。
马丁对老太太拒绝卖房子的决定表示了尊重和理解,他说:“她应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处理这件事,既然她已经下了决心,那事情就该是这样。”
2007年,梅斯菲尔德老太太严重地摔伤了一次,摔断了3根肋骨。2007年4月,她又被确诊为胰腺癌,时日无多。
在她生命中最后一段日子里,马丁努力确保她在自己的小屋里过得舒适。他成为了梅斯菲尔德最亲近的人。马丁说:“她不想被送进疗养院,她想要和她的母亲一样,在这所房子里面离开人世。如果我不照顾她的话,她很难完成这个心愿。”
2008年6月,梅斯菲尔德在自己的房子里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留下遗嘱,将这座小屋赠给了马丁,以感谢他的友谊和照顾。
小屋要改成“信念广场”
在生前,梅斯菲尔德曾经对马丁表示,她并不希望自己的家被人们当做膜拜的“圣地”。她告诉马丁,在她死后,他应该把这座小屋卖掉,用这笔钱来供他的两个孩子上大学。
2009年6月30日,马丁将这座小屋以31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Reach Return房产公司的合伙人格里格·皮尼奥。马丁决定将小屋出售给皮尼奥,是因为他感到皮尼奥懂得梅斯菲尔德所做的事情。
Reach Return公司计划继续保留梅斯菲尔德的小屋,但是要对其进行改造。他们计划将小屋抬高到和周围建筑物一样的高度,而在小屋下面将建起2层的开放空间“信念广场”,广场上将有水景和植物。
这个项目还鼓励企业和当地居民以250美元到1000美元不等的价格购买瓷砖,刻上自己的名字和信念,将其安装在广场上。皮尼奥说,在改造完成后,梅斯菲尔德的小屋将成为他本人的办公室。
他希望,小屋能够引起每一个人对人生的思考。皮尼奥说:“从字面意义上以及从哲学上,梅斯菲尔德小屋都需要被抬高。我们相信梅斯菲尔德小屋带来的深刻思索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