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留学不容易啊,一定好好好学习,否则回去应聘结果就这样

起薪多少不是问题,主要是这帮人讲话太埋汰人,自我感觉太好了
其他不说,就那个世纪佳缘网的老板,那个破网早就沦落成xx网了,坐没坐相,做老板的,没有宽容之度,不看好
那个心理分析师,讲的第一句话就是“不中不西的人“,人本科生上了2年国外学就不中不西了,她不说她家小孩吃了几年洋奶粉也不中不西呢?
不过小留不受待见也不是什么新闻了,出来混,如果拼不了爹,还是要凭真本事的
:cool::cool::cool:
 
这个节目挺好的, 可以看到节目的初衷也可以预见到它对社会的影响。随笔一下感想。

老板们(不是全部)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 好象他们什么都懂。 你本来就是招聘新人, 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插一句: 也有例外, 在学校里就是党团干部的)又何苦这么难为呢?一大半时间在刁难而不是表达各自的需求。给两千快工资的面试要求人家做北京市交通城市规划。在座的所有人都不可能摆出个具体方案, 你只能说一个计划来导出方案。如果他答不出那让他说一个他自己准备的CASE再做决定不迟。

我很同意wiiwii前两天的观点。80,90,00后也许比较60,70后没有看上去努力和吃苦的精神, 没有历史知识沉淀,没有经验,但是因为他们是年轻人,因为他们没有旧知识体系的框框和包袱, 他们才有可能为公司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口。作为老板,要发现的是每个人的特质而不是时时刻刻显示自己很NB很深刻。

关于工资,其实根本没什么好谈的。老板们喜欢就bid了, 不应该是这个节目的重点。好象没有看到老板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和发展方向呢, 就看见他们以欺负新人为乐。

结论是, 节目创意很好, 老板们很粗糙, 有很多改进的空间
 
千万别拍俺
俺听说,英国的很多学校特别好读,尤其是一年的研究生
俺好几个不怎么爱学习的同学大学毕业都去那里深造了一年,拿了个硕士。。。。。。
 
千万别拍俺
俺听说,英国的很多学校特别好读,尤其是一年的研究生
俺好几个不怎么爱学习的同学大学毕业都去那里深造了一年,拿了个硕士。。。。。。

属实。

PhD有的专业还有research degree,不用选课,同导师商量好,写篇论文就齐活儿,一年半到两年拿下。当然,录取要求不低。

读研究生的难易程度,应该是加拿大-->美国-->英国,加拿大最难。
 
楼上谈的很有趣,所以看完了这段录像。我怎么觉得那小伙子的英语不错啊,听得出来他很紧张,但他讲得能听懂啊,到是那两位老板的英语口语很重的。老板们口口声声说要实用知识。能被别人理解的英语就是实用的英语,还问别人在二外两年干什么了,好像他的英文水平很高一样,根据两句在紧张状态下表达清楚地英文他就能断定出一个人的英文水平?而他自己却不敢说出一句完整的英文句子。

他们口口声声说不是在打压,但他们实际做的就是在打压。这些老板们是在做秀的,出席这个节目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要招人才,而是要为企业做广告,所以表现他们水平很高是很重要的。打压留学生是提高他们企业"地位"和“形象”的很好的方法...这让我知道,如果是我,我不应该出现在这样的节目中去找什么工作。
 
看那些老板就像一直在驯人,不是在招人
 
2005 年,有个远房亲戚兰州大学计算机毕业,在南京公交公司工作。 月薪 960

2005年在南京,做公交车,开车的司机和一个下班的司机在聊天,比较工资奖金,耗油,工时考核,路线等。结果是:一个每月收入在3500左右,是公司里比较高的,每天在路上10多个小时,每周6天。另一个每月3000 左右,是中等的。每天在路上8个多小时。每周5天半左右。我当时想在加拿大不知道公车司机多少钱,所以留心记了一下他们的工资。第二天,我离开南京飞加拿大。
 
2005年在南京,做公交车,开车的司机和一个下班的司机在聊天,比较工资奖金,耗油,工时考核,路线等。结果是:一个每月收入在3500左右,是公司里比较高的,每天在路上10多个小时,每周6天。另一个每月3000 左右,是中等的。每天在路上8个多小时。每周5天半左右。我当时想在加拿大不知道公车司机多少钱,所以留心记了一下他们的工资。第二天,我离开南京飞加拿大。

比中层以下的挨踢工资高,加黄金福利。另外一旦学会摆弄方向盘,一辈子不用学第二招,只学学怎么享受生活。
 
小伙子英语不错,口音也挺好。
 
几个已经找到一些食物的大猴子轻蔑地、居高临下地戏弄着一个怯生生地也想找点食物填饱肚子的小猴子,以满足它们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虚荣心。
 
读研究生的难易程度,应该是加拿大-->美国-->英国,加拿大最难

村长,不兴老提人家的伤心事的。:crying::crying::cryin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