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追尾

温州动车追尾 时刻表显示D3115应该在D301后面

■ 质疑1

列车控制协调系统失控?

事发时,网友“猫小琪indigo”正在D3115次列车第15节车厢中。她称,列车出事时,距抵达温州站还有2分钟左右。“之前距进站还有10分钟左右时,列车曾无故停下了10多分钟。”

“被撞后,车一下子停了下来,感觉到3次明显撞击”,在撞击中,她的脚受伤。

根据铁路部门的公开报道,目前在国内,时速200至350公里的铁路客运专线列车,最小行车间隔可达三分钟,列车密度可达每小时20列,客运专线安全可靠,采用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能够保证前后两列车必要的安全距离,有效防止列车追尾及正面冲撞事故。信息化程度很高的行车设施诊断、监测、预警设备和科学的养护维修,构成客运专线现代化的完善的安保系统。

很多网友及当事列车乘客的疑问是,在前方的D3115次列车缓行和停车时,后方的D301次列车与控制中心是怎样汇报的?控制中心是否通知前车?运行控制系统是否起到紧急协调的作用?

■ 质疑2

先车为何后到?

根据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的列车时刻表,在台州至温州南段,D3115应该开在D301的后面,即使撞,也应该是D3115撞D301,而不是D301撞D3115。为何D3115跑到了D301的前面,是不是调度出了问题?

车站 车次 到时 发时

台州 D3115 19:12 19:13

温岭 D3115 19:23 19:24

永嘉 D3115 19:47 19:48

温州南 D3115 19:57 19:59

车站 车次 到时 发时

台州 D301 19:00 19:02

温岭 D301 19:12 19:14

温州南 D301 19:42 19:44

http://news.qq.com/a/20110724/000086.htm
 
"脱轨原因是动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追尾。"

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骗中南海可以。
 
"脱轨原因是动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追尾。"

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骗中南海可以。

同意,人祸的可能性更大。只是中国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刚可以拿得出手的全球品牌,眼睁睁的就要毁在某些人手里。
 
长江铁路网论坛里专业人员对动车追尾的分析:
http://www.railwayfan.net/viewth ... &extra=page%3D1


ID为牛牛的网友说:

“先不必说雷击的真实性,即使是雷击导致了动车失去动力,临时停车,那么正线闭塞,在这种情况下,铁路会给出信号,哪怕再假设信号也失灵了,那么还有调度,也可以封锁正线或者区间,何至于下一趟列车还跑上来追尾。这是一起严重的人为事故,信号和调度同时失灵,绝对是人祸造成的人间悲剧。汶川地震的时候,也导致了宝成线火车起火,很多干线列车受损,但是成都局当时立即封锁了区间,避免了追尾,相撞等事故。”
”况且雷击导致的信号受损在全球都是没有过的,动车线防雷等级要比普通铁路高,雷击一说真是天大的笑话,而且动车的防雷装置也是很完善的,不仅有避雷针,即使遭到雷击,刹车系统也是有多重保护性措施的。就算以上这些趋近于不能发生的小概率时间全部凑齐了,动车失灵,信号损毁,那么还有调度,可以直接无线电喊话,而且双线自动闭塞区间是有很多环节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要发生追尾或者相撞基本上要突破很多关卡才能出现,双线自动闭塞区间,一旦有某一区段信号受损,那么该区段前后站点之前的所有信号都会全部红灯的,等于危急时刻封锁区间,避免发生追尾事故,类似于汶川地震的宝成铁路(宝成线当时是半自动闭塞,安全度还没有自动闭塞高)“
”不设信号机的高铁线路,比自动闭塞更先进啊,尤其是安全性方面。我觉得最合理的解释还是前面的动车在减速待毙,但还没有全部进待避线,仍有几列车厢在正线,这种情况下后面的动车快速行驶,以为旁边的动车在待毙,所以无论信号还是司机都没有意识到会追尾,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调度的问题“
”其实上面也知道什么雷击追尾是忽悠的,只是这样说,欺骗一些不知道的群众而已,想想吧,前面区间闭塞了,后面车怎么闯红灯了,运监不放风?还是刹车距离不够?为啥两个车会离得这么近?无论哪一条的问题,都是人为的,根本不是天灾,打雷,地震,洪水这些自然灾害这年头多多了,今年那么多自然灾害,你看到哪条铁路因为雷击出现事故了,雷击可以导致故障,但是信号,调度,以及列车本身有很多关卡,来避免故障导致事故“

ID为fatmonkey的网友说:

”雷击充其量只能说是导致D3115晚点或是停车,凭什么后车D301就撞上去了?
应有防护都没发挥作用?即使是后车抢点,也不可能敢闯红灯的。“

ID为米诺斯的网友说:

”如果前车断电停车,停车的时候刚刚过信号机不久,离信号机很近,那么后车也至少要有两个区间吧“

ID为南局三厦城际的网友说:

”别争了
D301没开ATP 司机目视操作 然后没接到任何调度命令“

ID为fatmonkey的网友说:

这种情况下,速度是不是应该放很低?低得足可以保证安全?

ID为yongbeyond的网友说:

”哎,前几天王勇平不是说过吗,高铁只要有一点故障就停车这是为了安全,可是大故障来临了就直冲上去了。最近不少王勇平的话其实一直在反证着什么。“

ID为三线精神的网友说:

”一 天灾 二 ** 三 无证驾驶“
 
动车事故就有那么多死伤,高铁是不是伤亡更多。中国的特色只追求什么最好,全然不顾安全性。高铁时速安全点300公里/时,追求高速开到360公里/时甚至更高,车厢节数那么多,高速转弯不甩尾是万幸
 
长江铁路网论坛里专业人员对动车追尾的分析:
http://www.railwayfan.net/viewth ... &extra=page%3D1


ID为牛牛的网友说:

“先不必说雷击的真实性,即使是雷击导致了动车失去动力,临时停车,那么正线闭塞,在这种情况下,铁路会给出信号,哪怕再假设信号也失灵了,那么还有调度,也可以封锁正线或者区间,何至于下一趟列车还跑上来追尾。这是一起严重的人为事故,信号和调度同时失灵,绝对是人祸造成的人间悲剧。汶川地震的时候,也导致了宝成线火车起火,很多干线列车受损,但是成都局当时立即封锁了区间,避免了追尾,相撞等事故。”
”况且雷击导致的信号受损在全球都是没有过的,动车线防雷等级要比普通铁路高,雷击一说真是天大的笑话,而且动车的防雷装置也是很完善的,不仅有避雷针,即使遭到雷击,刹车系统也是有多重保护性措施的。就算以上这些趋近于不能发生的小概率时间全部凑齐了,动车失灵,信号损毁,那么还有调度,可以直接无线电喊话,而且双线自动闭塞区间是有很多环节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要发生追尾或者相撞基本上要突破很多关卡才能出现,双线自动闭塞区间,一旦有某一区段信号受损,那么该区段前后站点之前的所有信号都会全部红灯的,等于危急时刻封锁区间,避免发生追尾事故,类似于汶川地震的宝成铁路(宝成线当时是半自动闭塞,安全度还没有自动闭塞高)“
”不设信号机的高铁线路,比自动闭塞更先进啊,尤其是安全性方面。我觉得最合理的解释还是前面的动车在减速待毙,但还没有全部进待避线,仍有几列车厢在正线,这种情况下后面的动车快速行驶,以为旁边的动车在待毙,所以无论信号还是司机都没有意识到会追尾,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调度的问题“
”其实上面也知道什么雷击追尾是忽悠的,只是这样说,欺骗一些不知道的群众而已,想想吧,前面区间闭塞了,后面车怎么闯红灯了,运监不放风?还是刹车距离不够?为啥两个车会离得这么近?无论哪一条的问题,都是人为的,根本不是天灾,打雷,地震,洪水这些自然灾害这年头多多了,今年那么多自然灾害,你看到哪条铁路因为雷击出现事故了,雷击可以导致故障,但是信号,调度,以及列车本身有很多关卡,来避免故障导致事故“

ID为fatmonkey的网友说:

”雷击充其量只能说是导致D3115晚点或是停车,凭什么后车D301就撞上去了?
应有防护都没发挥作用?即使是后车抢点,也不可能敢闯红灯的。“

ID为米诺斯的网友说:

”如果前车断电停车,停车的时候刚刚过信号机不久,离信号机很近,那么后车也至少要有两个区间吧“

ID为南局三厦城际的网友说:

”别争了
D301没开ATP 司机目视操作 然后没接到任何调度命令“

ID为fatmonkey的网友说:

这种情况下,速度是不是应该放很低?低得足可以保证安全?

ID为yongbeyond的网友说:

”哎,前几天王勇平不是说过吗,高铁只要有一点故障就停车这是为了安全,可是大故障来临了就直冲上去了。最近不少王勇平的话其实一直在反证着什么。“

ID为三线精神的网友说:

”一 天灾 二 ** 三 无证驾驶“

:cool::cool:


这是有专业知识人士的看法,值得信服。

我的常识使我装得很像. :p:D

追尾同雷击没有关系。追尾是人为事故。


"脱轨原因是动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追尾。"

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骗中南海可以。


您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铁路列车追尾事故么?

建议你看看这个:铁路区间闭塞

http://www.hudong.com/wiki/铁路区间闭塞

铁路列车追尾事故是人为事故,肯定追究责任、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脱轨原因是动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追尾。" 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骗中南海可以。
 
相关调度记录

2011年7月23日19:34分,温州南反映D3212次4道开车时跳出站信号,调度询问司机有没有动车,在确定司机没有动车后取消进路重新开放信号。

19:36分,因温州南站4道出站信号无法开放,调度布置温州南站转为非常站控。

19:44分,调度接温州南站报告:车站联锁显示下行三接近红光带,车站CTC界面无显示。D3212次4道开车后,调度布置车站转回分散自律。

19:45分,温州南站报告与永嘉、瓯海站接近、离去区段显示红光带。

19:53分,调度布置温州南站转入非常站控,19:55分布置瓯海转入非常站控。

20:01分、20:07分调度联系温州南站工务到位没有,车站汇报未到位。

20:14分,调度布置D3115次永嘉站开车,通知司机区间遇红灯后转目视模式20km/h运行。

20:20分,温州南站反映下行四接近红光带闪烁,与瓯海区间无红光带。

20:24分,D301次永嘉站开车。


20:26分,调度联系温州南站,车站反映D3115次已三接近,CTC系统区间红光带已消失。

20:31分,D3115次司机反映:车厢内旅客按紧急制动停车,接触网停电。

20:37分,调度布置温州南站联系D301次司机降弓。

20:39分,调度接温州南站报告:D3115次司机反映尾部车辆脱轨,有半截车厢吊在桥上。
 
@老河北 :7点---17:20没有幸存者?????? //@君伊88: //@党草的祖国62年:他们不过是朝廷的狗,怎么叫,向谁叫,向谁摇尾,朝廷说了算! //@新民周刊杨江:操蛋的央视没有一点新闻人的血性与正义感 // @jump4ever : // @草莓和芋头 :转发微博。
@辣笔小球:【打脸】【17:20左右,救出一个活着的女孩,被立即送往医院。】凌晨4点,朝廷台说现场没有生命体征,搜救已经在2点结束;5点,发现一名幸存者。7点,朝廷台新闻重申搜救没有生命体征,现场开始切割车体、把竖在桥旁的车厢推倒……下午17:20,又发现一名幸存者,见下图。图片出处:@新民周刊杨江 原文转发(4551)|原文评论(777)

62e0ba99gw1djgyqkdoguj.jpg
 
就是说质量差,管理不行,就别拿人当小白鼠做实验!!!

学习过程是艰难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怕出事,想稳妥,买来就是,但永远会受制于人。
前车不远、运十下马,决策者成了千古罪人。

这坛里也有众多哈日之辈,可就没学到鬼子的默默埋头苦干、与奉献精神。
 
学习过程是艰难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怕出事,想稳妥,买来就是,但永远会受制于人。


转:
昨晚看到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马上转给网友看,先是看得触目惊心,最后,两只傻婆三更半夜笑得前合后翻后(最好笑是这个人前天还上央视的《焦点访谈》,大讲特讲他的驾驶史),这篇文章简直是在挑战正常人的智力。






“提速先锋”李东晓(时代先锋)

2010年12月14日03:3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李东晓在执行作业。 张京明摄(新华社发)



李东晓,中专毕业,普通司机,却创造了中国高铁的众多“第一”。他考下了中国高铁第0001号驾驶证,冲出了中国高铁第一个世界时速纪录,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高铁司机,参与编写了中国第一本高铁操作教科书……

  中国正疾速驶入高铁时代,李东晓是这个新时代的提速先锋!

  勤学苦练,肯钻研,10天把高铁开回家

  身高1米8的李东晓,浓眉大眼,身板笔挺,是北京铁路局机务段的一张名片。这不仅因为他当火车司机20?年来,零事故,技术精,更因为他与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有着不解之缘。

  2008年3月16日,李东晓等10位北?京铁路局机务段的司机,被选为共?和国的首批高铁司机,奉命到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公司学习驾车。此时,李东晓和同事们与CRH3型国产高速动车尚未谋面,甚至不知道司机操作台有多少开关。

  但是倒计时已经开始。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正式服务北京奥运会,接受来自五湖四海的乘客的检阅。7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进入试运行。此前的4个月,动车必须在线路上跑完4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奔跑10圈,以配合线路、信号、供电、车辆等各部门完成调试。

  多一天调试,就能多给旅客一份安全与舒适。上级下了“死命令”:培训时间10天。10天后,必须把第一列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开回北京!



  “没有两三个月时间,你们是开不走的!”坐镇唐客、指导培训的德国专家迈克斯连连摇头,从零开始学习,只用10天要驾驭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高速动车组,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出10天,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把这列车开到北京!”李东晓不服输。

  “回北京可以。就安全角度而言,只能让别的机车把这车给拉回去。” 迈克斯是个倔老头儿,秉承了德国人一贯严谨的态度与工作作风。

  这话让李东晓的荣誉感与使命感瞬间迸发。开了十几年桑塔纳的司机,现在有机会开奔驰车了,却要自己开着拖车把奔驰接回家,这不是最大的羞辱吗?

  “那我们就打赌吧!10天后我们肯定能开走!”李东晓比迈克斯更倔,他“相中”了迈克斯胸前佩戴的徽章——代表德国高铁司机资质最高等级的徽章。

  赌约确定,培训开始,小伙子们却一下子傻了眼。

  车子的复杂难度,前所未有。CRH3型动车组运行时速35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列车。全车结构复杂,线路密如蛛网,连接着十几万个零部件,仅故障代码就有2000多个。

  驾车的操纵难度,前所未有。既有动车司机操纵台上仅十几个按钮,高速动车组却有四五十个。每一次操纵都是一道排列组合题,判断时间来不及眨眼,因为1秒后,车子就前行97米。纠错机会,稍纵即逝。



  资料的理解难度,更是前所未有。《CRH3型动车组技术资料》是一本670多页的德文“大砖头”。翻译是铁路外行,专业术语翻译得极其怪异。再加上高速动车知识覆盖了信息、材料、力学等新领域,李东晓们没有一个是大学生,必须从头学起。

  再难的路,难不住中国铁路人的脚步。一个以秒计算的铁路时代即将到来,而李东晓们就是开启这个时代的提速先锋!激动,兴奋,大家恨不得一天当成三天用:白天听讲课,晚上分头整理学习笔记,深夜再集中交流,即便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也没人提出“中场休息”。

  李东晓是老大哥,驾驶经验最丰富,求知欲最强,而且问题总能问到点子上。他提的问题,实战性强,又体现中国国情,常常把德国专家问懵,最后不得不挂越洋电话回总部,请教大总工。

  时间飞逝,进步飞速。中国人的学习能力让德国人刮目相看!

  培训第五天,李东晓和同伴们不仅把德文资料书“啃透”了,还编写出一本中国司机看得懂、记得住、好使唤的“土教材”。



  培训第七天,李东晓和同伴们已经把驾驶台上的“鸟语”背成了“顺口溜”,开着动车组在唐客工厂4公里的试验环线上不停画圈,操控自如,稳如泰山。

  培训第九天,李东晓和赵威轮流驾车,把京津城际的“新娘子”接到北京南站,又快又稳,一路平安。

  当天,迈克斯坐在司机座旁全程监控。这位在培训中一直不苟言笑的大块头终于露出了笑脸。他摘下徽章,别在李东晓胸前,还来不及夸赞,便被庆功的人潮吞没了。

  一个多月后的某天,李东晓正在北京南站做测试,迈克斯大步跑过来。边跑,边掏出9枚代表德国高铁司机资质最高等级的徽章,“李,你赢了,中国司机好样的。一人一枚,一个不少!”

  爱岗敬业,勇攀登,冲出中国高铁第一速

  “开车回家”,这不是李东晓完成的第一项高铁任务。早在2008年2月,京津城际高铁铺通后,李东晓受命第一个试线,他驾驶着内燃机车牵引的动车组风驰电掣,冲出时速220公里的速度!这是当时中国铁路的最高速度。

  “东晓心细,善于积累,技术精湛,任何任务交给他,我们都放心。”李东晓的直接领导、北京铁路局机务段动车组运用车间主任杨岸伟说。

  实际上,更大的考验在等待李东晓。

  2008年,中国首条高铁刚刚揭开面纱。全世界都在关心,中国人如何用5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30年的发展轨迹;全世界都在质疑,中国人修建的高铁能跑车吗?中国人造的高速动车能跑多快?

  答案在李东晓身上揭开。2008年6?月24日,在亲身参与了200多次联调联试之后,李东晓被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选中,“今天要用我们国产的动车组,在我们中国人修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上冲一冲新时速”!

  再优秀的车辆,再优秀的线路,如果没有优秀的车手,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表现。而优秀的驾驶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彼时的中国高铁还处于摸索阶段。摆在李东晓面前的是第一条高铁线路、第一辆高铁动车,而他自己是第一批司机。没有前辈,没有先例,何来经验?

  正因如此,填补历史空白、创造历史纪录的光荣,鞭策着李东晓吃更多苦,受更多累。

  为了了解线路,他一米一米抻着皮尺,丈量每一个轨道曲线,徒步在京津120公里的铁路线上往返几遍,为道岔的坡度、信号机的位置逐个编码。从北京到天津,哪儿有起坡,哪儿有转弯,哪儿有风口,李东晓倒背如流,代价是磨穿了3双鞋。

  为了了解CRH3型动车组的脾气秉性,在磨合调试阶段,他把每次运行时的天气和风速、加速时间和相关里程数、空气阻力和制动距离等各种数据,详细记录在小本子上。别人休息了,他跑车;车子休息了,他背数据。他明白,多一次实战,多一分积累,就能更充分地发挥动车的潜力。

  这是三餐不定、终日无休、以车为家的3个月。高强度的试验,让壮汉李东晓也病倒了。医生安排住院输液6天,他却把药液偷偷合并成3天,灌得浑身透凉,拔掉管子又跑回来参与试验。

  如今,这一切准备终于派上了用场。

  6月24日早晨8:54,司机李东晓推上手柄,鸣笛示意,CRH3型动车组瞬间提速,从北京南站快速驶出,冲向天津。车头操作台的电脑屏幕上,数字在不停地跳跃变化:219、278、323……

  9:09,列车时速冲到了393公里。“这是个历史时刻,京津城际铁路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时速的最高纪录。”站在车头里参与测试的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激动不已。

  9:19,动车组在天津火车站停靠,车头与停车线的距离,分毫不差,从北京南站到天津新站,仅用了25分20秒。

  李东晓来不及休息,穿过车厢走向另一个车头。动车启动返航,李东晓犹如一台双核的电脑,回忆着当天路上的每一个风口的风速,精准选择每一个加速地点。

  9:43,时速达到了394.3公里,新纪录再次诞生,全车沸腾了!与“中国第一速”相媲美的是车辆安全指标、舒适指标一切优秀。中国首条高铁的测速试验成功了,不仅快,而且安全。中国高铁一鸣惊人!李东晓一鸣惊人!

  无私授业,巧创新,编写“秒时代”的国家标准

  京津城际高铁建成,仅仅是奏响了中国高铁时代的序曲。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覆盖全国90%以上的人口。

  李东晓深知,在纵横交错的中国高铁轨道上,需要更多优秀的司机去驰骋;在星罗棋布的高铁建设项目中,需要更多精确的测试数据去完善。掌握了高铁技术的手艺人,必须一马当先。

  从唐客学成归来的李东晓等10名司机,成为中国第一批75名高铁司机的教练。按规定,这75名新司机,每人必须安全实操运行高速动车6000公里以上,才能获得高铁司机资质。总里程相加,他们总计要跑50万公里左右,相当于在京津高铁上跑4000次!

  75∶10,学员教练人数悬殊,这意味着教练要比学员吃几倍的苦。学员可以轮流学,教练却不能下车;学员开车坐着,指导教练却要站在一旁紧盯操作规范;学员吃饭休息的时候,教练还要与机械师、工程师一起探讨测试跑的各项数据……一天下来,李东晓的腿站肿了,脚上的皮鞋都脱不下来;终于可以泡碗方便面充饥,可是面还没泡好,人已经倒在动车座椅上睡着了。

  即便如此疲惫,培养司机也仅仅是千头万绪中的一小件,建立一套规章制度才是庞大的工程。

  彼时,有关高铁操纵的管理、安全、运行规章制度仍是一片空白,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然而,这套“中国标准”不仅关系到中国高铁司机的教育培养,更关系到中国高铁的运营质量与国际声誉!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人如其名,李东晓勇挑重任,再次冲在了提速大军的最前面。

  李东晓在测试中记录数据的小本子,成了司机们排忧解难的百科书。哪里容易出故障,代码是什么,排除故障的应急措施办法有几条……李东晓把这些“独家秘笈”无偿贡献,汇总成软件,存储在动车组操纵台中,供高铁司机共享。

  李东晓提议建立“动车组运行质量台账”,使司机作业跟上了信息化时代。每天计算机对京津动车的运行状况进行数据跟踪记录,司机出勤,打开电脑,该车所有质量信息、故障现象一目了然,行车安全更有保障。

  李东晓的口头教学还升级为书本规范,通过一次一次找关键,一秒一秒掐时间,《CRH3型动车组1800秒操作法》顺利出炉。1800秒,正好是京津高铁动车组运行一个单程的时间。一个以秒计时的时代,有着以秒计时的规程,而要确定每秒做什么,需要多么精湛的技术、多么坚韧的毅力与多么强大的责任感!

  从学德国人的课本,到写中国人的课本,李东晓在创新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这不是李东晓参与编写的唯一教科书,他参与的《CRH3型高速动车组故障应急处理手册》、《安全值乘法》、《动车组司机呼唤应答标准》、《动车组救援办法》等一系列高速列车操纵法,都已成为中国高铁司机的必备教材,在武广、郑西、石太等高铁广泛应用,成为影响未来高铁发展的“中国标准”。



。。。。。。。。。。。。。。。。。。。。。。。。。。。。。。。。。。。。。



我的按:

这篇文章完全是沿用一贯的“劳模”格式、手法来写的,例如,“铁人王进喜”的报道,不过,总算进步了,没有说:在毛、 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这篇报道无论从规律、常理、道理来讲都是讲不通的。



下面说说这篇文章如何挑战正常人的智力。



1 ,“多一天调试,就能多给旅客一份安全与舒适。上级下了“死命令”:培训时间10天。10天后,必须把第一列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开回北京!”
这个上级我相信绝对是外行人,拆拿国的习惯是外行领导内行的,而且是一个妄顾乘客性命的上级,在这种关系到性命的事情上竟动用行、 政命令,这个上级只顾自已官职,不顾别人的生命安全,而且还是一只法盲,因出了事,他作为上级是逃不掉的,一定要负责的。



2,“没有两三个月时间,你们是开不走的!”坐镇唐客、指导培训的德国专家迈克斯连连摇头,从零开始学习,只用10天要驾驭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高速动车组,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出10天,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把这列车开到北京!”李东晓不服输。

  生产商派来的这位专家是教拆拿人驾驶他们生产的火车的,所以,对火车的整个了解、运作情况这位德国专家是最清楚不过。所以,所需的时间及熟习的程度等进度这个专家是最清楚不过。而且按这里讲:这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高速动车组。是整个机组,不是部一个部份,学会肯定要花很多时间。

德国是欧盟成员国,荷兰也是,在很多制度上是相同的。说说荷兰的规定,凡考汽车驾驶证者,必须要去正式的、有教练证的教练那里学习驾驶技术,必须要学满二十个课时,每个课时四十五分钟,教练要在学习证上签名的,这样学者才有资格去交通部报考。凡跟人命有关的事情,一律严格执行的。

汽车况且如何严格考核方何让你驾驶出马路面,一辆全世界最复杂的高速动车组、随时随地乘载一千几百人以上的火车会让你学习十天就领取资格证?而且还要是因你不输气的原因,那人命真是贱得可怜了,只为陪你斗一口气。



3,“那我们就打赌吧!10天后我们肯定能开走!”李东晓比迈克斯更倔,他“相中”了迈克斯胸前佩戴的徽章——代表德国高铁司机资质最高等级的徽章。

说明这个德国专家是专门开火车的司机,他考取开高速火车的资格证,所以德国交通部发给专业证-微章给他,让他在工作时佩戴在胸前以作识别。例如,警察佩戴在臂上的微章,证明他是警察,方便他执行公务。

据我对荷兰的制度的了解是这样的:生产火车的公司会雇用有资质证的司机,因新车出厂要试车验收的,这里就必须要有资格证的司机来验收。又例如,凡这样昂贵的大型机器出售后,必须有售后服务的,这个售后服务最重要一环就是到教会购买者使用与维修。

因此,这个德国专家其实是一名高铁司机,他以为售后服务为由被派到拆拿国教拆拿司机驾驶这辆他们公司生产的火车。例如,前苏联,它出售军舰给拆拿国,也派出相关的技术员、维修工等来协助拆拿人学习、维修这只军舰。



4,车子的复杂难度,前所未有。CRH3型动车组运行时速35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列车。全车结构复杂,线路密如蛛网,连接着十几万个零部件,仅故障代码就有2000多个。

  驾车的操纵难度,前所未有。既有动车司机操纵台上仅十几个按钮,高速动车组却有四五十个。每一次操纵都是一道排列组合题,判断时间来不及眨眼,因为1秒后,车子就前行97米。纠错机会,稍纵即逝

这里足以说明德国专家讲要二、三个月时来学习是必要的,因它的复杂与难度是超高的,所以驾驶者必须很熟练,如稍有不慎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5, 资料的理解难度,更是前所未有。《CRH3型动车组技术资料》是一本670多页的德文“大砖头”。翻译是铁路外行,专业术语翻译得极其怪异。再加上高速动车知识覆盖了信息、材料、力学等新领域,李东晓们没有一个是大学生,必须从头学起。

说明书是中国人不熟悉的德文,而且有670多页,这班来学开高铁的人中没一个懂德文,而那个德文翻译是外行人,相关的专业术语、用语完全不懂,李东晓们要在这十天时间内从头学起,即看懂这本说明书,然后学会操作。

关于这个专业术语我倒有点体会,我的朋友生病,要去大医院检查,因他不会讲,找我帮忙做翻译,结果医生说出一堆专有的医学名词,我完全不知他说什么,他只好慢慢一样一样的跟我解悉,幸好荷兰文我会听,我能听明白医生的解悉。这个李晓东是在完全不懂德文的情况下,要去理解、弄懂高铁的专有名词、专业术语是很困难的。又例如,好孩子跟我讲“应力”,我就不知是什么东西来的,他要详细的向我解悉,尽管他讲的是广州话,但我也要花时间来理解才明白。

这个外行的德文翻译他如何理解并翻译这些专业术语的意思给李晓东知道?要是他理解错了、翻译错了,那李晓东就学错,难道不会出事故吗?

所以,十天时间内翻译670页后德文说明书,然后再学懂它,这听起来很天荒夜谈,有网友说,那是图文并茂的说明书,图片占地方,所以,字不会太多。

按正常来讲,670页最起码也相当于一本中篇小说,在不认识字的情况下用十天时间先翻译再学懂是不是很有点超乎常人的能力?



6. “培训第五天,李东晓和同伴们不仅把德文资料书“啃透”了,还编写出一本中国司机看得懂、记得住、好使唤的“土教材”。”
  培训第七天,李东晓和同伴们已经把驾驶台上的“鸟语”背成了“顺口溜”,开着动车组在唐客工厂4公里的试验环线上不停画圈,操控自如,稳如泰山

培训第九天,李东晓和赵威轮流驾车,把京津城际的“新娘子”接到北京南站,又快又稳,一路平安。”

哦,额滴神啊,连十天也不用,五天就看懂说明书,而且还编写出教材来。第七开始学开车,第九天就全部搞定,开着火车回北京。也就是说只学开了这辆全世界最复杂的火车两天时间就开回北京载客营运了。超人啊。。。。。。。真替乘客的安全担心。



7, 迈克斯大步跑过来。边跑,边掏出9枚代表德国高铁司机资质最高等级的徽章。

按规定,这75名新司机,每人必须安全实操运行高速动车6000公里以上,才能获得高铁司机资质

写这篇东西的那个妓者不知是不是傻的,写得前后矛盾的。这个“高铁司机资质最高等级微章”是德国交通部经过考核后发给司机的证明来的。这名德国司机怎会将自已的“饭碗”证明送人的?这还不算傻,最好笑是他从那里去搞来9枚?谁给他的?他从德国交通部偷来的?而且还要带着一堆出国公干?

我估计这堆章根本就不是资质最高等级章,应是这间生产火车的公司自行印制的纪念章,相当于我们的“雷锋叔叔纪念章”或“三八红旗手纪念章”之类的东西来的。



8, 为了了解线路,他一米一米抻着皮尺,丈量每一个轨道曲线,徒步在京津120公里的铁路线上往返几遍,为道岔的坡度、信号机的位置逐个编码。从北?京到天津,哪儿有起坡,哪儿有转弯,哪儿有风口,李东晓倒背如流,代价是磨穿了3双鞋。

这里就更好笑,徒步走120公里的路,然后用皮尽一米一米的丈量轨道,难道没有测量仪器的?必须要用趴在轨道上用人手来丈量?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选进的火车的自主产权,竟没有测量轨道的仪器?

假如从北京开来广州,他是不是也要先徒步从北京走来广州,沿着火车轨道丈量一次?

再说,这辆德国火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按道理是配置自动测量仪的,将所有的数据收集好,然后传入电脑,再分析,再传到驾驶台的仪表版上供驾驶员参考。怎么可能要驾驶员用最原始的方法来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不知是记者残脑还是李晓东了。



9.从唐客学成归来的李东晓等10名司机,成为中国第一批75名高铁司机的教练。按规定,这75名新司机,每人必须安全实操运行高速动车6000公里以上,才能获得高铁司机资质。总里程相加,他们总计要跑50万公里左右,相当于在京津高铁上跑4000次!

这里更神,李晓东是从2008年3月16号开始,用了九天时间学习驾驶高铁,然后在8月1号之前必须要用自已学到的知识再来培训75人成为高铁司机,前后不到四个月,哦。。。。神啊。。他们一定是多快好省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长征突击手”。



10,这是三餐不定、终日无休、以车为家的3个月。高强度的试验,让壮汉李东晓也病倒了。医生安排住院输液6天,他却把药液偷偷合并成3天,灌得浑身透凉,拔掉管子又跑回来参与试验。

李晓乐最后病倒,住院输液,按中国的情况来讲,这个输液是输抗生素,因他是病倒住院的。据我所知,中国的医院住院部有专门的房药的。每天由当班的护士长到药房领取病人的用药,然后再分发给护士,由护士送到病人床前的。

李晓东住院六天,他怎可能一次过得到六天的输液?难道他去药房偷?就算能偷,他能知道该偷哪一瓶吗?要是用的是进口药,瓶上没有中文的,全是英文,是医学上的拉丁文,他如何准确的偷到自已用的那一种输液?

再则,人体输入抗生素的份量是有限度的,过量会当场死人的。他竟可以将六天的份量在三天里输完。那输液的过程中,当班的护士不巡房的?她们不会发现的?当他输入双倍的份量时,竟也只是浑身透凉,还能拨掉管子跟回工作单位。

送分 分享到: | 转发到微评 | 回复 | 引用

以上内容来自凯迪社区

发帖人:iamhudi 影响力指数: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国家摄影 地球村 欧洲公报 楼主
收藏 | 刷新 | 字体缩小 | 字体变大
[原创]中国的高铁你敢坐吗?之二
28743 次点击
194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iamhudi 于 2010/12/17 0:42:0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看不懂,有懂的给解释一下,两车是对撞?:blink::blink::blink:

我也不懂,为什么果断地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 胸口就会被闸把穿透?

为什么制动后的闸把就正对着胸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