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07-25
- 消息
- 33,823
- 荣誉分数
- 374
- 声望点数
- 243
承诺拼不过利益:加拿大退出京都协议 全国捱骂
加拿大家园 2011-12-15 13:33
http://www. iask. ca/news/canada/2011/1215/107242.html
承诺VS利益
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引发国内外阵阵批评声。图为帝国石油公司在诺瓦斯高沙省达慕斯的炼油厂。(加通社)
加拿大环境部长彼得·特12月12日在议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至此,加拿大成为第一个退出《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
参加德班气候大会期间,肯特就曾多次宣布,《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加拿大将不再更新对其的承诺。而他之所以未在德班气候大会上宣布退出议定书,是为了避免大会转移焦点。肯特认为,自由党领导的加拿大政府当年批准加入《京都议定书》是“不负责的”,因为在签署《京都议定书》之后,加拿大政府几乎未采取行动以实现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
据了解,现任加拿大总理哈珀及其中间偏右的加拿大保守党自2006年上台后,就明确表态不会遵守加拿大对于《京都议定书》所作的承诺,称其不利于加拿大经济增长,尤其是对国内油砂业的蓬勃发展。
加拿大的石油储量高达1700亿桶,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沙特和委内瑞拉,能源行业日益成为加拿大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加拿大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来源国。不过,加拿大石油主要产自其西部的油砂矿,而从油砂中提取石油,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可以说,油砂产业目前已成为加拿大增速最快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保护这一日益重要的产业,就是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想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2012年减排目标,要么让加拿大道路上所有车辆统统消失,要么就关闭全部的农场和农业部门,切断对所有家庭、办公室、医院、工厂和建筑的供热。”肯特说。
此前,加拿大自由党政府签署加入《京都议定书》,承诺截至2012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6%。然而截至2009年,加拿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仍然比1990年高出17%。《京都议定书》规定,承诺期到期后,未能达到减排目标的国家需缴纳一定数额的罚款。退出《议定书》后,加拿大便可免遭大约136亿美的惩罚。
虽然加拿大将继续履行在坎昆会议上所做出的承诺,即到2020年,加拿大将在2005的水平上减排17%,但是,对于已经授权、有法律约束力和强制力的《京都议定书》加拿大都不认真执行,遑论坎昆会议的新条约。
分析人士认为,加拿大此举的另一目的是让气候变化问题久拖不决,债务危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财政困境使得这种“拖延”战术更加赤裸裸。正如绿色和平组织国际执行总干事库米奈所说:“美国等气候谈判的阻挠者已经成功为自己保留了一扇‘后门’,如果此门不被堵住,美国可能将我们急需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无限期拖延下去。”
加拿大并非个案
加拿大此举只是一个缩影,折射出部分发达国家一贯对排放历史责任和应尽义务的推卸。一直以来,美国和“伞形国家”集团中的一些国家都不太积极。
“伞型国家”指的是,在《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的国家中,除了原有的欧盟十七国和美国以外的国家。主要的伞型国家有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挪威、新西兰、瑞士等。这些国家的地理分布像一把伞,故形象地称之为“伞型”国家。伞型国家从签署巴厘路线图以后,在对待《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问题上,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躲躲闪闪,到“急踩鼓点全亮相”的直截了当,使气候变化谈判在《京都议定书》上激烈碰撞和卡壳。
排放大国美国曾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但是美国总统参议院并没有批准这一协定。美国破先例的做法具有传染性,使得部分发达国家减排决心飘忽起来,直至加拿大“冒天下之大不韪”第一个站出来退约。
美国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和游离《京都议定书》之外,其无约束力的减排承诺,对伞型国家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从1997年以来,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既没有下降也没有减缓增长,而是快速增加,其幅度除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外,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美国常常以不是《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为由,自起炉灶,我行我素。即使《京都议定书》有许多好的实施经验和方法,美国也常常拒之千里之外。美国是《京都议定书》坚定的反对派。
曾经常以签署地京都命名的《京都议定书》为荣的日本也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坚定反对派。
俄罗斯政府代表团一直认为俄罗斯应当从附件一国家的名单中除去,在谈判会议中不时设置障碍,不承担《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责任。俄罗斯尽管在各种场合不是很积极地带头公开反对,但是立场非常明确。
澳大利亚政府加入《京都议定书》最迟,在实施《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时三心二意,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经常敲边鼓,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不做承诺。
《京都议定书》是世界各国集体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里程碑,是至今为止唯一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条约,体现了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所确立的各种原则,比如“共同但带有区别的责任”、“历史责任”和“各自应对能力”等。
欧盟不是“伞形国家”,曾一度强调要在气候谈判中发挥领导者的角色。但在哥本哈根会议以后,欧盟失去了持续扮演领导者角色的激情,在气候变化谈判中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根据许多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环境署和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指出,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历史新高。2020年有40到70亿吨减排的缺口。因此发达国家应该首先提高减排的目标。
但欧盟在此问题上一直没有明确的表态,而是仍然维持20%的低目标,尽管欧盟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问题上表现中立,但是他的20%的减排目标,是给《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背后插上了温柔一刀。
加拿大 一意孤行遭“谴责” 绑在耻辱柱上
尽管如此,对于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一事,国际社会普遍予以“谴责”,希望加拿大政府表现得更“积极”。
法国外交部发言人贝尔纳·莱罗13日指出,加拿大的退出对于遏制气候变化的整个进程来说是个“坏消息”。与此同时,法国将不会停止履行德班气候大会刚刚通过的决议,这些决议与《京都议定书》是连成一体的。
德国联邦议会环境小组组长艾娃•布林—施略特认为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的理由“充满破绽”,是“推卸责任”,“加拿大的退出是虚伪和懦弱的表现”。布林—施略特认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达国家要比发展中国家责任大得多。德国《明星》杂志网站发表评论文章称,欧洲和其他所有重视环境保护责任的国家现在都应该将加拿大绑在耻辱柱上。
日本环境大臣细野豪志13会见记者时说,日本当然认为应该留在《议定书》框架内。加拿大退出《议定书》令人遗憾。世界各国继续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坚持努力至关重要,希望加拿大也能采取积极态度。
印度媒体普遍认为,德班会议的最终成果来之不易,印度、中国等国家在敦促达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上做出了极大努力,谈判各方应当积极维护并履行德班会议所达成的各项决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德班会议刚刚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取得重要进展,加方选择在此时退出《京都议定书》,与国际社会的努力背道而驰,令人遗憾。希望加方正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继续履行减排承诺,以积极和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进程。
此外,肯特的声明即遭到“加拿大人委员会”和其他一些环保组织的谴责。它们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我们时代所面临的最紧迫的气候变化问题上,哈珀政府正在将加拿大变成一个落伍者,这严重损毁了加拿大的国际声誉。”声明表示,“尽管《京都议定书》并非十全十美,但至少还具有法律约束力并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并非要让所有排放者负起责任,而是想让加拿大企业通过许多漏洞继续我行我素,继续其无法核实的自愿减排。
绿色和平组织在加拿大的发言人迈克·德曼说,此举再次表明加拿大政府“保护污染者利益甚于人民”。加拿大气候行动网络认为这是“国家的羞耻”,其发言人哈纳·克肯侬说:“这完全是背弃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加拿大给全球减排带了个坏头
加拿大12日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德班气候大会马拉松式谈判谈出的成果转眼间被击成泡沫。
在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并不是第一次带这么恶劣的头。作为老牌碳排放大国,美国一直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至今仍以“自律”等托词敷衍搪塞。如今,为了把这几年减排远未达标而面临的140亿加元罚款彻底赖掉,为了保护执政党票仓,让利益集团得以继续在高污染、低成本的条件下开采油砂,加拿大在德班气候大会落幕第二天就站出来“拆台”,更让人担心这种拖延塞责的自私病会不会传染给更多国家。
气候大会历来是吵架大会、扯皮大会,德班气候大会之所以能在最后几分钟取得一些积极成果,正是因为分歧多多的各方最终都退了一步,以期用不同程度的妥协来实现“共同拯救地球”。在这种大背景下,尽管加拿大为自己的“逃跑”准备了诸多借口,但经济不景气减排不起也好,对世界减排份额分配有意见也罢,都显得私心太重,缺乏说服力,因而很难为国际社会接受,就连其国内民众对政府这种“丢脸面”的行为也不能认同。
加拿大冒天下之大不韪,折射出的是部分发达国家推卸责任、逃避义务的一贯作风。多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习惯高声大嗓,或高高在上指责他国“不履行国际义务”,或喝令穷国跟富国在减排方面“平起平坐”,无视富国人均排放量高,且多是奢侈性排放,而穷国人均排放量低,且多是为生存排放、为发展排放、也有相当一部分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而排放这样一种事实。目前来看,发达国家不仅没完成曾经承诺的减排目标,曾经承诺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支持更是犹如画饼,推三阻四,口惠而实不至。
气候变化困局必须共同面对,发达国家更是责无旁贷,不能一边大声抱怨别人,一边一而再再而三地耍赖拖世界后腿。正如德班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质问的那样:“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了,你们还没有做到,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给我讲道理?”这也代表了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心声。
加国被嘲沦为世界舞台「贱民」联合国促重新考虑
环境部长肯特完成南非德班的气候会议,返国只有2个小时,即宣布退出京都协议。(加新社)
(渥太华13日加新社电)联合国和中国要求加拿大政府三思,重新考虑它决定,不要贸然退出《京都协议书》(Kyoto Protocol)。
加拿大本周带头宣布退出《京都协议书》,环境部长肯特完成南非德班的气候会议,返国只有2个小时,即宣布退出京都协议。
加拿大的宣布显然出乎联合国气候总监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意料之外,她在声明中说:「加拿大宣布退出,今人遗憾,宣布时间也出人意表。
「不管加拿大是不是京都协议成员,它在公约下有法律责任减少排放量,对自己、对未来世代也有道德责任,带领全球减排。」
肯特对记者说,他向菲格雷斯承诺,在德班会谈期间,加拿大不会发表一些令人震惊的消息。很多人认为,这句说话的潜台词是加拿大要在德班会议後退出京都协议。
总理哈珀周二为保守党政府辩解:「我们不认同一份只能控制全球小部分排放量的协议,它不足以改变世界,但足以影响加拿大,让它的职位流到外国。」
加国被嘲沦为世界舞台「贱民」
在加拿大,有人嘲笑保守党的决策。自由党临时领袖李博(Bob Rae)说,加拿大在世界舞台沦为「贱民」。绿党领袖梅伊(Elizabeth May)同意,退出京都协议,加拿大在全国捱骂。
为钱为选票 加拿大保守党拒绝放弃高污染油砂
为钱为选票 拒弃高污染油砂
加拿大总理哈珀的保守党政府背弃《京都协议书》承诺,主因是在经济不景的大气候下,加国日益仰赖利润丰厚但提炼过程会构成严重空气污染的油砂开采产业。
减排势削产油
加国探明的原油蕴藏量逾1700亿桶,继沙特、委内瑞拉後居全球第3,其中97%以油砂(oil sands)形式存在,占全球探明油砂储量的81%,集中蕴藏於西部阿尔伯达省。作为美国最大的石油及天然气供应国,加国当局正寻求提高油砂产量,由日产150万桶,增至2025年的370万桶,企图成为「能源超级大国」。但提炼油砂过程,必须耗用大量能源和水源,并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使加拿大成为世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一。加拿大从油砂提取原油,所排放的废气水平,比常规炼油高82%。一旦采取严厉措施限制减排,势必影响石油生产。
由於以能源开采为支柱产业的西部省份,正是保守党发怺地,亦令人怀疑事涉选票考虑。
虽然背弃《京都协议书》,但讽刺的是,哈珀政府居然仍主张中印等发展国承担减排责任,在2015年前,缔结包括发展国的全球减排协议。发展国一直抨击,现在的暖化问题,是发达国享受工业化繁荣、累积百多年大量排放的结果,发达国现要发展国承诺大幅减排,是想卸去自身历史责任,阻挠发展国现代化。
加国被抨推卸历史责任和义务 澳大利亚蠢蠢欲动
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印度都抨击加国退出《京都协议书》,会危及德班气候会议所得的任何进展。
新华社更发表评论文章表示,加国此举折射部分发达国一贯推卸排放历史责任和义务,「美国在2001年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具传染性,使部分发达国减排决心飘忽起来」,债务危机更使西方「在气候变化问题更赤裸裸地施展拖延战术」。
身处南非的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李雁昨向本报称,加拿大背弃了在减排上的责任,「保护污染者利益甚於人民」,也破坏了国家间的信任,并为其他在减排问题上态度暧昧的发达国开了坏先例,令全球未来几年气候谈判更艰难。
加国逃避惩罚 恐澳纽蠢蠢欲动
根据《京都协议书》第27条,缔约国原来只需提前1年通知,就可退出。加拿大要赶在今年底宣布退出,就是因为《协议书》订明的第1阶段减排2012年底届满,之後便要「截数埋单」,若未达标就要「受罚」。
加拿大在南非德班气候大会前,已表明无意履行2013年起实施的《京都协议书》第2承诺期减排责任,如今退出《协议书》,意味它连现有承诺期的减排承诺也一并放弃。
李雁认为,加国作此决定,是由於该国正积极开发砂岩油(油沙),污染恶化,必然不能达致减排目标,因此「先发制人」逃避惩罚。
专家估计,加国现时的排放量超标约800吨,该国要接受的「惩罚」,就是在第2阶段减排期,追回这800吨「欠帐」,另加三成的拖延减排「利息」(额外再减排250吨);若不想亲自减排这1050吨温室气体,就要用钱向穷国等多买「碳排放权」。
李雁称,目前工业国在减排上大致有三种取态,排放最多的美国,一直没签《协议书》,俄加日以美国为「榜样」,拒作新的减排承诺;澳纽等则立场飘忽;欧盟及其馀国家则支持延续《协议书》减排期。
李雁表示,加拿大退出《协议书》,会令澳纽等国「蠢蠢欲动」。虽然她认为,只要欧盟等继续支持,加拿大的做法应不会对《协议书》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全球未来的减排谈判势更艰难。
加国退出京都协议 必招子孙谴责 诿过中国无良
(明报)加拿大保守党政府宣布退出《京都协议书》(Kyoto Protocol),成为首个退出协议的确认国,重挫国际社会纾缓全球暖化的努力,甚至可能引发连锁退出效应,令下阶段减排计划谈判陷入危机。加拿大环保人士直斥这是「给国际社会掴了一巴掌」,会招「子孙谴责」。中国政府昨称加拿大的决定「令人遗憾」,要求正视减排责任。
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大会甫闭幕,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Peter Kent)返国後即在国会宣布今次决定。「《京都协议》对加拿大而言已成过去。它并无包括世界两大排放国美国和中国,所以根本行不通。
「显而易见,它不是全球解决气候变化的法子,反而是障碍。因此我们行使加拿大的合法权利,正式退出。」
与美国政府(国会)从没正式确认协议不同,加拿大是首个正式反悔退出《京都协议书》的国家。肯特还声言,假如有别的国家跟从加拿大退出《京都协议书》,他不会意外。加国政治学教授拜尔斯(Michael Byers)狠批哈珀政府今次决定。
他说:「当见到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可怕规模与速度,我认为任何拖延减排,都是不负责任和不可原谅的。一、二十年後,我们的子孙将为此谴责我们。」加拿大气候行动网络亦称,政府此举「完全背弃责任」,给国际社会掴了一巴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昨亦称,《京都协议书》第二承诺期谈判刚取得重要进展,加拿大退出「是与国际社会的努力背道而驰的,令人遗憾」,希望加拿大正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继续履行减排承诺,以积极和建设性态度参与国际社会因应气候变化合作的进程。
减排未达标 恫吓需缴140亿
加拿大虽是191个确认《京都协议书》的国家之一,但执行态度消极。保守党政府2006年上台後更以损害国家经济和能源政策为由,扬言不会履行协议书承诺。据去年最新数据,加拿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水平增长逾35%。惟按照《协议书》的要求,加拿大到明年的排放量,应比1990年水平低6%。倘明年底《协议书》第一段阶减排届满时,加国不能达标,就得花钱购买「碳排放权」。
肯特声言,前朝政府在确认协议後,没认真减排,做法「不负责任」,害国家因减排未达标,要缴付高达140亿元的「碳排放权」。肯特还恫吓称,若加国要赶在明年底《协议书》第一段阶减排届满时,达到允诺的减排目标,公路将不得有车辆行驶、整个农业要瘫痪,所有公商机关及住宅皆要截断暖气,是以「保守党政府别无选择」,只能退出《协议书》。
但加国气候专家霍恩(Matt Horne)称,据他们的估算,若国家现在肯努力减排,需缴付的「碳排放权」最多只约62亿元。
退出京都议定书 加国挨轰
(世界日报)加拿大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的举动,在国内外引发阵阵批评声。有的人甚至指称,加拿大保守党政府可以触犯了国内法律。
据多伦多星报报导,加拿大环境专员渥刚(Scott Vaughan)13日说,依照具有约束性的气候条约,他有法定义务继续向国会汇报碳减排目标实施的境况。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渥刚每年都必须国会汇报加拿大缩减碳排放的进展,即使加拿大政府现在退出这个条约,他也照样要做。他现在正与一对律师,商谈政府这个举动带来的後果。
他说∶「如果这个条约继续有效,我们将通知国会,现在问题是∶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如果国会认为此条约有效,我们就要遵守法律。」
联邦绿党领袖梅丽莎(Elizabeth May)指出,保守党政府退出国际气候条约,此举触犯了国内法,而且这一举动导致加拿大在国际舞台上降格。
梅丽莎在国会山说∶「总理认为他可以在没有与国会商量的情况下,就从国会认可的国际条约中退出,这样做是违反国内法的。」
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12日从南非德班会议回至加拿大数小时後就正式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在德班会议结束时,与会各国代表同意继续谈判,以便签定一个新的碳减排协议。
肯特称「京都议定书」是个激进和不负责任的协议,它会致使加拿大丧失诸多工作职位,并会让无法达到碳减排目标的加拿大支付140亿元的罚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执行秘书费戈斯(Christiana Figueres)说,加拿大政府的决定让人意外和遗憾,但她同时敦促其他已开发国家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费戈斯在一份声明中说∶「不管是否签署『京都议定书』,加拿大都有减少碳排量的法律和道德义务。像加拿大那样的已开发国家自1990年代起碳排放量就开始大幅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求开发中国家降低碳排放量,则缺乏说服力。」
全球碳排放头号大户中国13日也藉机批评加拿大。中国政府在新华社的社论中说∶「加拿大是第一个退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京都议定书』的国家,此举不可避免地伤害了全球碳减排的努力。现在最大的担忧是∶其他已开发国家是否会群起仿效。」
日本形容加拿大的做法「让人失望」,并说,加国此举不应被其他国家藉机当作不履行碳减排义务的借口。
印度官员说,加拿大的做法将破坏南非德班会议取得的进展。
加拿大政府重申,加拿大计画与各国达成一个对所有国家均有约束力的新气候协议,一个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新协议。
加拿大家园 2011-12-15 13:33
http://www. iask. ca/news/canada/2011/1215/107242.html
承诺VS利益
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引发国内外阵阵批评声。图为帝国石油公司在诺瓦斯高沙省达慕斯的炼油厂。(加通社)
加拿大环境部长彼得·特12月12日在议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至此,加拿大成为第一个退出《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
参加德班气候大会期间,肯特就曾多次宣布,《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加拿大将不再更新对其的承诺。而他之所以未在德班气候大会上宣布退出议定书,是为了避免大会转移焦点。肯特认为,自由党领导的加拿大政府当年批准加入《京都议定书》是“不负责的”,因为在签署《京都议定书》之后,加拿大政府几乎未采取行动以实现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
据了解,现任加拿大总理哈珀及其中间偏右的加拿大保守党自2006年上台后,就明确表态不会遵守加拿大对于《京都议定书》所作的承诺,称其不利于加拿大经济增长,尤其是对国内油砂业的蓬勃发展。
加拿大的石油储量高达1700亿桶,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沙特和委内瑞拉,能源行业日益成为加拿大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加拿大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来源国。不过,加拿大石油主要产自其西部的油砂矿,而从油砂中提取石油,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可以说,油砂产业目前已成为加拿大增速最快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保护这一日益重要的产业,就是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想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2012年减排目标,要么让加拿大道路上所有车辆统统消失,要么就关闭全部的农场和农业部门,切断对所有家庭、办公室、医院、工厂和建筑的供热。”肯特说。
此前,加拿大自由党政府签署加入《京都议定书》,承诺截至2012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6%。然而截至2009年,加拿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仍然比1990年高出17%。《京都议定书》规定,承诺期到期后,未能达到减排目标的国家需缴纳一定数额的罚款。退出《议定书》后,加拿大便可免遭大约136亿美的惩罚。
虽然加拿大将继续履行在坎昆会议上所做出的承诺,即到2020年,加拿大将在2005的水平上减排17%,但是,对于已经授权、有法律约束力和强制力的《京都议定书》加拿大都不认真执行,遑论坎昆会议的新条约。
分析人士认为,加拿大此举的另一目的是让气候变化问题久拖不决,债务危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财政困境使得这种“拖延”战术更加赤裸裸。正如绿色和平组织国际执行总干事库米奈所说:“美国等气候谈判的阻挠者已经成功为自己保留了一扇‘后门’,如果此门不被堵住,美国可能将我们急需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无限期拖延下去。”
加拿大并非个案
加拿大此举只是一个缩影,折射出部分发达国家一贯对排放历史责任和应尽义务的推卸。一直以来,美国和“伞形国家”集团中的一些国家都不太积极。
“伞型国家”指的是,在《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的国家中,除了原有的欧盟十七国和美国以外的国家。主要的伞型国家有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挪威、新西兰、瑞士等。这些国家的地理分布像一把伞,故形象地称之为“伞型”国家。伞型国家从签署巴厘路线图以后,在对待《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问题上,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躲躲闪闪,到“急踩鼓点全亮相”的直截了当,使气候变化谈判在《京都议定书》上激烈碰撞和卡壳。
排放大国美国曾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但是美国总统参议院并没有批准这一协定。美国破先例的做法具有传染性,使得部分发达国家减排决心飘忽起来,直至加拿大“冒天下之大不韪”第一个站出来退约。
美国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和游离《京都议定书》之外,其无约束力的减排承诺,对伞型国家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从1997年以来,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既没有下降也没有减缓增长,而是快速增加,其幅度除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外,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美国常常以不是《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为由,自起炉灶,我行我素。即使《京都议定书》有许多好的实施经验和方法,美国也常常拒之千里之外。美国是《京都议定书》坚定的反对派。
曾经常以签署地京都命名的《京都议定书》为荣的日本也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坚定反对派。
俄罗斯政府代表团一直认为俄罗斯应当从附件一国家的名单中除去,在谈判会议中不时设置障碍,不承担《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责任。俄罗斯尽管在各种场合不是很积极地带头公开反对,但是立场非常明确。
澳大利亚政府加入《京都议定书》最迟,在实施《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时三心二意,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经常敲边鼓,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不做承诺。
《京都议定书》是世界各国集体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里程碑,是至今为止唯一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条约,体现了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所确立的各种原则,比如“共同但带有区别的责任”、“历史责任”和“各自应对能力”等。
欧盟不是“伞形国家”,曾一度强调要在气候谈判中发挥领导者的角色。但在哥本哈根会议以后,欧盟失去了持续扮演领导者角色的激情,在气候变化谈判中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根据许多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环境署和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指出,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历史新高。2020年有40到70亿吨减排的缺口。因此发达国家应该首先提高减排的目标。
但欧盟在此问题上一直没有明确的表态,而是仍然维持20%的低目标,尽管欧盟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问题上表现中立,但是他的20%的减排目标,是给《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背后插上了温柔一刀。
加拿大 一意孤行遭“谴责” 绑在耻辱柱上
尽管如此,对于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一事,国际社会普遍予以“谴责”,希望加拿大政府表现得更“积极”。
法国外交部发言人贝尔纳·莱罗13日指出,加拿大的退出对于遏制气候变化的整个进程来说是个“坏消息”。与此同时,法国将不会停止履行德班气候大会刚刚通过的决议,这些决议与《京都议定书》是连成一体的。
德国联邦议会环境小组组长艾娃•布林—施略特认为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的理由“充满破绽”,是“推卸责任”,“加拿大的退出是虚伪和懦弱的表现”。布林—施略特认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达国家要比发展中国家责任大得多。德国《明星》杂志网站发表评论文章称,欧洲和其他所有重视环境保护责任的国家现在都应该将加拿大绑在耻辱柱上。
日本环境大臣细野豪志13会见记者时说,日本当然认为应该留在《议定书》框架内。加拿大退出《议定书》令人遗憾。世界各国继续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坚持努力至关重要,希望加拿大也能采取积极态度。
印度媒体普遍认为,德班会议的最终成果来之不易,印度、中国等国家在敦促达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上做出了极大努力,谈判各方应当积极维护并履行德班会议所达成的各项决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德班会议刚刚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取得重要进展,加方选择在此时退出《京都议定书》,与国际社会的努力背道而驰,令人遗憾。希望加方正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继续履行减排承诺,以积极和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进程。
此外,肯特的声明即遭到“加拿大人委员会”和其他一些环保组织的谴责。它们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我们时代所面临的最紧迫的气候变化问题上,哈珀政府正在将加拿大变成一个落伍者,这严重损毁了加拿大的国际声誉。”声明表示,“尽管《京都议定书》并非十全十美,但至少还具有法律约束力并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并非要让所有排放者负起责任,而是想让加拿大企业通过许多漏洞继续我行我素,继续其无法核实的自愿减排。
绿色和平组织在加拿大的发言人迈克·德曼说,此举再次表明加拿大政府“保护污染者利益甚于人民”。加拿大气候行动网络认为这是“国家的羞耻”,其发言人哈纳·克肯侬说:“这完全是背弃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加拿大给全球减排带了个坏头
加拿大12日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德班气候大会马拉松式谈判谈出的成果转眼间被击成泡沫。
在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并不是第一次带这么恶劣的头。作为老牌碳排放大国,美国一直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至今仍以“自律”等托词敷衍搪塞。如今,为了把这几年减排远未达标而面临的140亿加元罚款彻底赖掉,为了保护执政党票仓,让利益集团得以继续在高污染、低成本的条件下开采油砂,加拿大在德班气候大会落幕第二天就站出来“拆台”,更让人担心这种拖延塞责的自私病会不会传染给更多国家。
气候大会历来是吵架大会、扯皮大会,德班气候大会之所以能在最后几分钟取得一些积极成果,正是因为分歧多多的各方最终都退了一步,以期用不同程度的妥协来实现“共同拯救地球”。在这种大背景下,尽管加拿大为自己的“逃跑”准备了诸多借口,但经济不景气减排不起也好,对世界减排份额分配有意见也罢,都显得私心太重,缺乏说服力,因而很难为国际社会接受,就连其国内民众对政府这种“丢脸面”的行为也不能认同。
加拿大冒天下之大不韪,折射出的是部分发达国家推卸责任、逃避义务的一贯作风。多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习惯高声大嗓,或高高在上指责他国“不履行国际义务”,或喝令穷国跟富国在减排方面“平起平坐”,无视富国人均排放量高,且多是奢侈性排放,而穷国人均排放量低,且多是为生存排放、为发展排放、也有相当一部分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而排放这样一种事实。目前来看,发达国家不仅没完成曾经承诺的减排目标,曾经承诺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支持更是犹如画饼,推三阻四,口惠而实不至。
气候变化困局必须共同面对,发达国家更是责无旁贷,不能一边大声抱怨别人,一边一而再再而三地耍赖拖世界后腿。正如德班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质问的那样:“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了,你们还没有做到,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给我讲道理?”这也代表了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心声。
加国被嘲沦为世界舞台「贱民」联合国促重新考虑
环境部长肯特完成南非德班的气候会议,返国只有2个小时,即宣布退出京都协议。(加新社)
(渥太华13日加新社电)联合国和中国要求加拿大政府三思,重新考虑它决定,不要贸然退出《京都协议书》(Kyoto Protocol)。
加拿大本周带头宣布退出《京都协议书》,环境部长肯特完成南非德班的气候会议,返国只有2个小时,即宣布退出京都协议。
加拿大的宣布显然出乎联合国气候总监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意料之外,她在声明中说:「加拿大宣布退出,今人遗憾,宣布时间也出人意表。
「不管加拿大是不是京都协议成员,它在公约下有法律责任减少排放量,对自己、对未来世代也有道德责任,带领全球减排。」
肯特对记者说,他向菲格雷斯承诺,在德班会谈期间,加拿大不会发表一些令人震惊的消息。很多人认为,这句说话的潜台词是加拿大要在德班会议後退出京都协议。
总理哈珀周二为保守党政府辩解:「我们不认同一份只能控制全球小部分排放量的协议,它不足以改变世界,但足以影响加拿大,让它的职位流到外国。」
加国被嘲沦为世界舞台「贱民」
在加拿大,有人嘲笑保守党的决策。自由党临时领袖李博(Bob Rae)说,加拿大在世界舞台沦为「贱民」。绿党领袖梅伊(Elizabeth May)同意,退出京都协议,加拿大在全国捱骂。
为钱为选票 加拿大保守党拒绝放弃高污染油砂
为钱为选票 拒弃高污染油砂
加拿大总理哈珀的保守党政府背弃《京都协议书》承诺,主因是在经济不景的大气候下,加国日益仰赖利润丰厚但提炼过程会构成严重空气污染的油砂开采产业。
减排势削产油
加国探明的原油蕴藏量逾1700亿桶,继沙特、委内瑞拉後居全球第3,其中97%以油砂(oil sands)形式存在,占全球探明油砂储量的81%,集中蕴藏於西部阿尔伯达省。作为美国最大的石油及天然气供应国,加国当局正寻求提高油砂产量,由日产150万桶,增至2025年的370万桶,企图成为「能源超级大国」。但提炼油砂过程,必须耗用大量能源和水源,并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使加拿大成为世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一。加拿大从油砂提取原油,所排放的废气水平,比常规炼油高82%。一旦采取严厉措施限制减排,势必影响石油生产。
由於以能源开采为支柱产业的西部省份,正是保守党发怺地,亦令人怀疑事涉选票考虑。
虽然背弃《京都协议书》,但讽刺的是,哈珀政府居然仍主张中印等发展国承担减排责任,在2015年前,缔结包括发展国的全球减排协议。发展国一直抨击,现在的暖化问题,是发达国享受工业化繁荣、累积百多年大量排放的结果,发达国现要发展国承诺大幅减排,是想卸去自身历史责任,阻挠发展国现代化。
加国被抨推卸历史责任和义务 澳大利亚蠢蠢欲动
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印度都抨击加国退出《京都协议书》,会危及德班气候会议所得的任何进展。
新华社更发表评论文章表示,加国此举折射部分发达国一贯推卸排放历史责任和义务,「美国在2001年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具传染性,使部分发达国减排决心飘忽起来」,债务危机更使西方「在气候变化问题更赤裸裸地施展拖延战术」。
身处南非的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李雁昨向本报称,加拿大背弃了在减排上的责任,「保护污染者利益甚於人民」,也破坏了国家间的信任,并为其他在减排问题上态度暧昧的发达国开了坏先例,令全球未来几年气候谈判更艰难。
加国逃避惩罚 恐澳纽蠢蠢欲动
根据《京都协议书》第27条,缔约国原来只需提前1年通知,就可退出。加拿大要赶在今年底宣布退出,就是因为《协议书》订明的第1阶段减排2012年底届满,之後便要「截数埋单」,若未达标就要「受罚」。
加拿大在南非德班气候大会前,已表明无意履行2013年起实施的《京都协议书》第2承诺期减排责任,如今退出《协议书》,意味它连现有承诺期的减排承诺也一并放弃。
李雁认为,加国作此决定,是由於该国正积极开发砂岩油(油沙),污染恶化,必然不能达致减排目标,因此「先发制人」逃避惩罚。
专家估计,加国现时的排放量超标约800吨,该国要接受的「惩罚」,就是在第2阶段减排期,追回这800吨「欠帐」,另加三成的拖延减排「利息」(额外再减排250吨);若不想亲自减排这1050吨温室气体,就要用钱向穷国等多买「碳排放权」。
李雁称,目前工业国在减排上大致有三种取态,排放最多的美国,一直没签《协议书》,俄加日以美国为「榜样」,拒作新的减排承诺;澳纽等则立场飘忽;欧盟及其馀国家则支持延续《协议书》减排期。
李雁表示,加拿大退出《协议书》,会令澳纽等国「蠢蠢欲动」。虽然她认为,只要欧盟等继续支持,加拿大的做法应不会对《协议书》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全球未来的减排谈判势更艰难。
加国退出京都协议 必招子孙谴责 诿过中国无良
(明报)加拿大保守党政府宣布退出《京都协议书》(Kyoto Protocol),成为首个退出协议的确认国,重挫国际社会纾缓全球暖化的努力,甚至可能引发连锁退出效应,令下阶段减排计划谈判陷入危机。加拿大环保人士直斥这是「给国际社会掴了一巴掌」,会招「子孙谴责」。中国政府昨称加拿大的决定「令人遗憾」,要求正视减排责任。
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大会甫闭幕,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Peter Kent)返国後即在国会宣布今次决定。「《京都协议》对加拿大而言已成过去。它并无包括世界两大排放国美国和中国,所以根本行不通。
「显而易见,它不是全球解决气候变化的法子,反而是障碍。因此我们行使加拿大的合法权利,正式退出。」
与美国政府(国会)从没正式确认协议不同,加拿大是首个正式反悔退出《京都协议书》的国家。肯特还声言,假如有别的国家跟从加拿大退出《京都协议书》,他不会意外。加国政治学教授拜尔斯(Michael Byers)狠批哈珀政府今次决定。
他说:「当见到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可怕规模与速度,我认为任何拖延减排,都是不负责任和不可原谅的。一、二十年後,我们的子孙将为此谴责我们。」加拿大气候行动网络亦称,政府此举「完全背弃责任」,给国际社会掴了一巴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昨亦称,《京都协议书》第二承诺期谈判刚取得重要进展,加拿大退出「是与国际社会的努力背道而驰的,令人遗憾」,希望加拿大正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继续履行减排承诺,以积极和建设性态度参与国际社会因应气候变化合作的进程。
减排未达标 恫吓需缴140亿
加拿大虽是191个确认《京都协议书》的国家之一,但执行态度消极。保守党政府2006年上台後更以损害国家经济和能源政策为由,扬言不会履行协议书承诺。据去年最新数据,加拿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水平增长逾35%。惟按照《协议书》的要求,加拿大到明年的排放量,应比1990年水平低6%。倘明年底《协议书》第一段阶减排届满时,加国不能达标,就得花钱购买「碳排放权」。
肯特声言,前朝政府在确认协议後,没认真减排,做法「不负责任」,害国家因减排未达标,要缴付高达140亿元的「碳排放权」。肯特还恫吓称,若加国要赶在明年底《协议书》第一段阶减排届满时,达到允诺的减排目标,公路将不得有车辆行驶、整个农业要瘫痪,所有公商机关及住宅皆要截断暖气,是以「保守党政府别无选择」,只能退出《协议书》。
但加国气候专家霍恩(Matt Horne)称,据他们的估算,若国家现在肯努力减排,需缴付的「碳排放权」最多只约62亿元。
退出京都议定书 加国挨轰
(世界日报)加拿大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的举动,在国内外引发阵阵批评声。有的人甚至指称,加拿大保守党政府可以触犯了国内法律。
据多伦多星报报导,加拿大环境专员渥刚(Scott Vaughan)13日说,依照具有约束性的气候条约,他有法定义务继续向国会汇报碳减排目标实施的境况。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渥刚每年都必须国会汇报加拿大缩减碳排放的进展,即使加拿大政府现在退出这个条约,他也照样要做。他现在正与一对律师,商谈政府这个举动带来的後果。
他说∶「如果这个条约继续有效,我们将通知国会,现在问题是∶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如果国会认为此条约有效,我们就要遵守法律。」
联邦绿党领袖梅丽莎(Elizabeth May)指出,保守党政府退出国际气候条约,此举触犯了国内法,而且这一举动导致加拿大在国际舞台上降格。
梅丽莎在国会山说∶「总理认为他可以在没有与国会商量的情况下,就从国会认可的国际条约中退出,这样做是违反国内法的。」
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12日从南非德班会议回至加拿大数小时後就正式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在德班会议结束时,与会各国代表同意继续谈判,以便签定一个新的碳减排协议。
肯特称「京都议定书」是个激进和不负责任的协议,它会致使加拿大丧失诸多工作职位,并会让无法达到碳减排目标的加拿大支付140亿元的罚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执行秘书费戈斯(Christiana Figueres)说,加拿大政府的决定让人意外和遗憾,但她同时敦促其他已开发国家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费戈斯在一份声明中说∶「不管是否签署『京都议定书』,加拿大都有减少碳排量的法律和道德义务。像加拿大那样的已开发国家自1990年代起碳排放量就开始大幅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求开发中国家降低碳排放量,则缺乏说服力。」
全球碳排放头号大户中国13日也藉机批评加拿大。中国政府在新华社的社论中说∶「加拿大是第一个退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京都议定书』的国家,此举不可避免地伤害了全球碳减排的努力。现在最大的担忧是∶其他已开发国家是否会群起仿效。」
日本形容加拿大的做法「让人失望」,并说,加国此举不应被其他国家藉机当作不履行碳减排义务的借口。
印度官员说,加拿大的做法将破坏南非德班会议取得的进展。
加拿大政府重申,加拿大计画与各国达成一个对所有国家均有约束力的新气候协议,一个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新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