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133
- 荣誉分数
- 75
- 声望点数
- 0
徐克执导的IMAX 3D武侠大片《龙门飞甲》15日下午两点在全国上映,据片方公布数据,截至昨日凌晨,该片上映首日获得近3000万元票房,领先4小时上映占得先机,也令该片超越了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2300万的首日票房,成为当日票房冠军。
大漠黄沙,龙卷风起,江湖儿女,快剑轻笛。贺岁档,江湖再见,徐克归来,一切快意恩仇尽因3D而别开生面。
筹备
花重金请《阿凡达》指路
卡梅隆的《阿凡达》开启了电影全新的3D世界。徐克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完《阿凡达》已经凌晨4点,却睡意全无,兴奋异常:“我知道3D是什么样子的了!”他坦言:“我在拍《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时,就想用3D拍摄,但是我没有机器,我试着找很多人讨论该怎么创作3D电影,但当时还没有《阿凡达》,技术也还不是那么成熟,我没有办法找到太多人,因此最后放弃了。”
武侠片是徐克最拿手的强项,当他决定讲述一个“新龙门客栈”式的故事,让江湖各路人马再次汇聚大漠,他马上想到了3D。“我很想把3D跟武侠结合起来,作为完全不一样的创作和观赏手段。”徐克下重金把《阿凡达》的摄影指导恰克请到中国,请他来解密大神卡梅隆的3D之路。当徐克听说,“卡神”也是耗时8年才走到这一步时,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一般影片开拍前都会有一个三五分钟的样片,他要让恰克带着自己的3D团队,做一个长达90分钟甚至可以在院线放映的3D样片《抓猴》,用以调试摄影机和胶片,“很多人都觉得我自找麻烦,但我很想做,很想知道能不能做到想要的效果。要是能做出来,后面很多事情都能做。”
为掌握3D技术拍摄,整个剧组的队伍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边拍边学,边学边改进。在庞大的拍摄量下还要不停吸收新的3D技术,被《阿凡达》的技术人员和徐克“摧残”,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顶不住压力中途离队。最后整个团队大换血,最后形成了一支中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组成的“多国部队”。徐克就如数年前DIY造飞机的农民一样,从零开始培训出一支国际水准的3D剧组。
拍摄
老江湖遇新问题
《龙门飞甲》投资高达3500万美元,若不是半途杀出《金陵十三钗》的6亿投资,这几乎就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昂贵的电影。而这部电影的制作,却远比以往“缺衣少粮”的电影来得更艰巨。原因只有一个――3D。其投资在华语片中属于大投资大制作,但与好莱坞3D电影相比,只能算是“中小成本”(《阿凡达》制作成本为5亿美元)。如何在现有的投资规模下拍出与西方电影同等水平的制作,也成了考验徐克的一个难题。而徐克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不少观众在接受采访时对影片3D效果给予了肯定,并有人表示找到了当年看徐克武侠片的感动。
李连杰(微博)透露,其实当年的《新龙门客栈》中梁家辉扮演的周淮安,就是徐克为他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一些意外缺席。而此次终于弥补了这一遗憾。李连杰说:“我和徐克合作了20年,他‘逼疯’了很多人。但这次说是拍3D武侠,我想这下终于可以把他心中的天马行空拍出来了吧。”实际上,拍摄过程中“老江湖”还是遇到了很多新问题。3D能清晰展现很多2D电影中看不清的快速动作,所以《龙门飞甲》的武戏着重强化这一点,以长镜头和升格镜头展现成套的招式,而非以快节奏的凌厉剪辑取胜。但拍摄武戏时一个镜头不低于8秒,连李连杰都自认这是极限。而3D摄影机由两台机器组成,这也让演员无法凭借经验判断镜头的焦点和画幅,在开拍初期,一个简单的刺向镜头的单一动作,李连杰都要拍十多条才能找准位置。徐克解释说:“以前一剑刺向镜头,大概框框里刺到就准了,但3D电影里剑的质感要很锋利,要真的用很重的剑去刺。而且一剑进去的准确度要求更高,差一点点反光都不一样。他过去是刺向假想的框框,现在却是刺一个假想的小洞了,那些细小的东西要一次一次试,要非常精准才能达到效果。”
此次拍摄,陈坤(微博)、周迅、桂纶镁(微博)、李宇春、范晓萱(微博)等人组成了“龙门同学会”,其实原因在于“拍戏时等得太无聊了”。李连杰透露,最初拍摄,“每个镜头的改变大家都要耽误45分钟,头一个月拍戏,每天两组人只能拍6个镜头,基本上完全不适应。”经过调教磨合,“我拍最后一天时,一个人拍了25个镜头,全组35个镜头。对好莱坞专家来讲,中国人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很厉害。”李连杰说。
后期制作
11家特效公司联手合作
该片一共1058个非常规镜头,11家特效公司联手才搞定。徐克透露,曾经有大公司想把整单接过去做。但看了剧组每场戏的具体要求之后,也只能知难而退,只做其中的一部分。徐克说:“每一家都有很强的专业部分,有一家专门做大全景的,比如西夏皇宫,有些公司很会做龙卷风的风沙的感觉,有的公司很会做合成,所以负责天空的变化,大风暴来的时候,天空怎么样形成立体感,云和天气的变化,人在地面上的关系。11家公司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镜头要3家公司合作。”这么多特技公司的加盟甚至让剧组特地做了一个特技镜头的管理系统,“11家公司分头开工,耽误了不少时间,协调合作就需要让大家都知道这些镜头的状态,这个镜头轮到谁啊。”
尽管制作天空、灰尘、兵器这些听上去可能会有点微不足道,徐克却表示,“做天空的有做天空的技术,3D要制造一个天空,不是说在天上就可以,还要有立体感、有深度,要根据数据来把天空放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擦威亚(把拍片时演员吊的威亚痕迹从画面中抹去)也不简单,切得不好很明显就穿帮了。”也正是因为有这1058个特效镜头,以及他们“老鹰飞下来,我们觉得很像了,公司还说羽毛还不行,要加羽毛”的专业态度,《龙门飞甲》才能在技术层面上获得一致的肯定。最神奇的是,因为《龙门飞甲》一部电影的拍摄,还催生了一家名为“擦威亚”的公司。该公司以前只有几个专业技术人员,以流动作战为主。由于《龙门飞甲》的擦威亚工作量是普通影片的两到三倍,最多的时候竟然雇了十几个人一起开工。
影片最终呈现的效果得到观众赞叹。影片一开始,镜头随着演员表的出现而推进,穿越无数战船桅杆,鸟瞰了整个明朝造船厂。造船厂海船的巨型圆木破幕而出,更是几乎撞到人们眼前――给所有观众一个“3D下马威”。此后,李连杰的快剑,李宇春的飞镖,壮观的天象奇观,群鸦漫天。影片后半段高潮部分的龙卷风大战,西夏皇宫的“夺宝奇兵”,传统武侠片与特效灾难片完美嫁接,IMAX巨幕的优点充分展现。著名导演贾樟柯(微博)看片后说:“说徐克归来是不准确的,原来他一直在往前走,并成功将武侠片带进3D时代。看时非常想喊叫,并让我有吸烟的冲动。对,这是录像厅时代才有的感觉,这种看电影的快感又回来了。”
思考
中国电影更需要“科学家”
从《乐火男孩》、《苏乞儿》到《唐吉可德》,“国产3D大片”就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冷笑话。看完《龙门飞甲》,有同行评价说:“我又开始相信中国电影也可以谈技术……”
是的,国产电影不缺艺术家,在国际影展披金戴银早已不稀罕,但在国际影坛夺真金白银却是举步维艰。在中国电影飞速的产业化进程中,我们最迫切需要的其实是电影界的“科学家”――如同好莱坞电影工业中的卢卡斯、卡梅隆,用他们的电影一次次改变观众对电影的看法。武侠片是中国电影独有的类型,也是多年来能够在国际影坛独树一帜的。与以往任何武侠片不同,徐克新片《龙门飞甲》启用3D技术打造全新武侠世界,走出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新一步。
“老怪”徐克曾言,拍《龙门飞甲》是自己“集30年拍电影经验于一身,毕其功于一役”。30年来,华语电影一直有着这样一位身体力行的“技术革新”先锋。从1979年《蝶变》第一个将科幻元素融入武侠片,用了大量土制的爆破特技,这在当时盛行拳脚功夫片的大潮下,可谓独树一帜。《蝶变》中那个“变”字,正好形容徐克老怪毕生追求的创新精神。2001年《蜀山传》开结合全电影特效之先河,至今,徐克从未放弃技术创新,一直勇于尝试,尽管有成功、有失败,但徐克不气不馁。《龙门飞甲》上映后,3D视觉效果几乎得到了一致认同,堪称中国3D电影新纪录。
3D《龙门飞甲》的成功对中国电影有着特殊意义:目前中国的3D银幕数量已是全球第二,但“修了高速路,跑的都是外国车”,目前好莱坞凭借技术优势,垄断了国内的3D电影市场。徐克的《龙门飞甲》是一次勇敢的尝试,用不足《阿凡达》十分之一的投资,近两年时间攻克技术难关,给观众呈现一出完全不输好莱坞的3D IMAX作品,它配得上“中国制造”四个字。正如徐老怪本人所言:“《龙门飞甲》是在敲门,过了这个门,我们就会发现新领域。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可以影响好莱坞的影片。”
《龙门飞甲》之于国产3D电影的意义,就像《阿凡达》之于3D电影的意义。
大漠黄沙,龙卷风起,江湖儿女,快剑轻笛。贺岁档,江湖再见,徐克归来,一切快意恩仇尽因3D而别开生面。
筹备
花重金请《阿凡达》指路
卡梅隆的《阿凡达》开启了电影全新的3D世界。徐克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完《阿凡达》已经凌晨4点,却睡意全无,兴奋异常:“我知道3D是什么样子的了!”他坦言:“我在拍《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时,就想用3D拍摄,但是我没有机器,我试着找很多人讨论该怎么创作3D电影,但当时还没有《阿凡达》,技术也还不是那么成熟,我没有办法找到太多人,因此最后放弃了。”
武侠片是徐克最拿手的强项,当他决定讲述一个“新龙门客栈”式的故事,让江湖各路人马再次汇聚大漠,他马上想到了3D。“我很想把3D跟武侠结合起来,作为完全不一样的创作和观赏手段。”徐克下重金把《阿凡达》的摄影指导恰克请到中国,请他来解密大神卡梅隆的3D之路。当徐克听说,“卡神”也是耗时8年才走到这一步时,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一般影片开拍前都会有一个三五分钟的样片,他要让恰克带着自己的3D团队,做一个长达90分钟甚至可以在院线放映的3D样片《抓猴》,用以调试摄影机和胶片,“很多人都觉得我自找麻烦,但我很想做,很想知道能不能做到想要的效果。要是能做出来,后面很多事情都能做。”
为掌握3D技术拍摄,整个剧组的队伍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边拍边学,边学边改进。在庞大的拍摄量下还要不停吸收新的3D技术,被《阿凡达》的技术人员和徐克“摧残”,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顶不住压力中途离队。最后整个团队大换血,最后形成了一支中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组成的“多国部队”。徐克就如数年前DIY造飞机的农民一样,从零开始培训出一支国际水准的3D剧组。
拍摄
老江湖遇新问题
《龙门飞甲》投资高达3500万美元,若不是半途杀出《金陵十三钗》的6亿投资,这几乎就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昂贵的电影。而这部电影的制作,却远比以往“缺衣少粮”的电影来得更艰巨。原因只有一个――3D。其投资在华语片中属于大投资大制作,但与好莱坞3D电影相比,只能算是“中小成本”(《阿凡达》制作成本为5亿美元)。如何在现有的投资规模下拍出与西方电影同等水平的制作,也成了考验徐克的一个难题。而徐克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不少观众在接受采访时对影片3D效果给予了肯定,并有人表示找到了当年看徐克武侠片的感动。
李连杰(微博)透露,其实当年的《新龙门客栈》中梁家辉扮演的周淮安,就是徐克为他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一些意外缺席。而此次终于弥补了这一遗憾。李连杰说:“我和徐克合作了20年,他‘逼疯’了很多人。但这次说是拍3D武侠,我想这下终于可以把他心中的天马行空拍出来了吧。”实际上,拍摄过程中“老江湖”还是遇到了很多新问题。3D能清晰展现很多2D电影中看不清的快速动作,所以《龙门飞甲》的武戏着重强化这一点,以长镜头和升格镜头展现成套的招式,而非以快节奏的凌厉剪辑取胜。但拍摄武戏时一个镜头不低于8秒,连李连杰都自认这是极限。而3D摄影机由两台机器组成,这也让演员无法凭借经验判断镜头的焦点和画幅,在开拍初期,一个简单的刺向镜头的单一动作,李连杰都要拍十多条才能找准位置。徐克解释说:“以前一剑刺向镜头,大概框框里刺到就准了,但3D电影里剑的质感要很锋利,要真的用很重的剑去刺。而且一剑进去的准确度要求更高,差一点点反光都不一样。他过去是刺向假想的框框,现在却是刺一个假想的小洞了,那些细小的东西要一次一次试,要非常精准才能达到效果。”
此次拍摄,陈坤(微博)、周迅、桂纶镁(微博)、李宇春、范晓萱(微博)等人组成了“龙门同学会”,其实原因在于“拍戏时等得太无聊了”。李连杰透露,最初拍摄,“每个镜头的改变大家都要耽误45分钟,头一个月拍戏,每天两组人只能拍6个镜头,基本上完全不适应。”经过调教磨合,“我拍最后一天时,一个人拍了25个镜头,全组35个镜头。对好莱坞专家来讲,中国人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很厉害。”李连杰说。
后期制作
11家特效公司联手合作
该片一共1058个非常规镜头,11家特效公司联手才搞定。徐克透露,曾经有大公司想把整单接过去做。但看了剧组每场戏的具体要求之后,也只能知难而退,只做其中的一部分。徐克说:“每一家都有很强的专业部分,有一家专门做大全景的,比如西夏皇宫,有些公司很会做龙卷风的风沙的感觉,有的公司很会做合成,所以负责天空的变化,大风暴来的时候,天空怎么样形成立体感,云和天气的变化,人在地面上的关系。11家公司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镜头要3家公司合作。”这么多特技公司的加盟甚至让剧组特地做了一个特技镜头的管理系统,“11家公司分头开工,耽误了不少时间,协调合作就需要让大家都知道这些镜头的状态,这个镜头轮到谁啊。”
尽管制作天空、灰尘、兵器这些听上去可能会有点微不足道,徐克却表示,“做天空的有做天空的技术,3D要制造一个天空,不是说在天上就可以,还要有立体感、有深度,要根据数据来把天空放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擦威亚(把拍片时演员吊的威亚痕迹从画面中抹去)也不简单,切得不好很明显就穿帮了。”也正是因为有这1058个特效镜头,以及他们“老鹰飞下来,我们觉得很像了,公司还说羽毛还不行,要加羽毛”的专业态度,《龙门飞甲》才能在技术层面上获得一致的肯定。最神奇的是,因为《龙门飞甲》一部电影的拍摄,还催生了一家名为“擦威亚”的公司。该公司以前只有几个专业技术人员,以流动作战为主。由于《龙门飞甲》的擦威亚工作量是普通影片的两到三倍,最多的时候竟然雇了十几个人一起开工。
影片最终呈现的效果得到观众赞叹。影片一开始,镜头随着演员表的出现而推进,穿越无数战船桅杆,鸟瞰了整个明朝造船厂。造船厂海船的巨型圆木破幕而出,更是几乎撞到人们眼前――给所有观众一个“3D下马威”。此后,李连杰的快剑,李宇春的飞镖,壮观的天象奇观,群鸦漫天。影片后半段高潮部分的龙卷风大战,西夏皇宫的“夺宝奇兵”,传统武侠片与特效灾难片完美嫁接,IMAX巨幕的优点充分展现。著名导演贾樟柯(微博)看片后说:“说徐克归来是不准确的,原来他一直在往前走,并成功将武侠片带进3D时代。看时非常想喊叫,并让我有吸烟的冲动。对,这是录像厅时代才有的感觉,这种看电影的快感又回来了。”
思考
中国电影更需要“科学家”
从《乐火男孩》、《苏乞儿》到《唐吉可德》,“国产3D大片”就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冷笑话。看完《龙门飞甲》,有同行评价说:“我又开始相信中国电影也可以谈技术……”
是的,国产电影不缺艺术家,在国际影展披金戴银早已不稀罕,但在国际影坛夺真金白银却是举步维艰。在中国电影飞速的产业化进程中,我们最迫切需要的其实是电影界的“科学家”――如同好莱坞电影工业中的卢卡斯、卡梅隆,用他们的电影一次次改变观众对电影的看法。武侠片是中国电影独有的类型,也是多年来能够在国际影坛独树一帜的。与以往任何武侠片不同,徐克新片《龙门飞甲》启用3D技术打造全新武侠世界,走出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新一步。
“老怪”徐克曾言,拍《龙门飞甲》是自己“集30年拍电影经验于一身,毕其功于一役”。30年来,华语电影一直有着这样一位身体力行的“技术革新”先锋。从1979年《蝶变》第一个将科幻元素融入武侠片,用了大量土制的爆破特技,这在当时盛行拳脚功夫片的大潮下,可谓独树一帜。《蝶变》中那个“变”字,正好形容徐克老怪毕生追求的创新精神。2001年《蜀山传》开结合全电影特效之先河,至今,徐克从未放弃技术创新,一直勇于尝试,尽管有成功、有失败,但徐克不气不馁。《龙门飞甲》上映后,3D视觉效果几乎得到了一致认同,堪称中国3D电影新纪录。
3D《龙门飞甲》的成功对中国电影有着特殊意义:目前中国的3D银幕数量已是全球第二,但“修了高速路,跑的都是外国车”,目前好莱坞凭借技术优势,垄断了国内的3D电影市场。徐克的《龙门飞甲》是一次勇敢的尝试,用不足《阿凡达》十分之一的投资,近两年时间攻克技术难关,给观众呈现一出完全不输好莱坞的3D IMAX作品,它配得上“中国制造”四个字。正如徐老怪本人所言:“《龙门飞甲》是在敲门,过了这个门,我们就会发现新领域。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可以影响好莱坞的影片。”
《龙门飞甲》之于国产3D电影的意义,就像《阿凡达》之于3D电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