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通报出血热疫情称人与人之间很难传播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86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半岛网12月31日消息 今天,青岛市卫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1年青岛市冬季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信息。据悉,入冬以来,部分呼吸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青岛市猩红热、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和出血热等出现增高趋势。今天,市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对青岛市冬季易发传染病疫情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专家特别提示市民不要恐慌,出血热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人之间很难传播。

  据悉,目前青岛市正进入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结合历年疫情和今冬气候特点,疫情分析认为,今年冬季青岛市的部分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偏高,提醒各地应提前做好防控准备工作。此外, 秋冬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入冬以来青岛市出血热疫情出现上升趋势,发布会指出,发病高峰出现在11月份第一周,目前发病高峰已过,上周发病数较高峰时下降了52.20 %,目前已趋于平稳。

  通过青岛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记者了解到,流行性出血热就是近期受到市民普遍关注的出血热,其主要传染源是老鼠,通过带毒老鼠咬伤、吸入鼠类排泄物形成的气溶胶以及摄入鼠类污染的食物等途径传播。因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人之间很难传播,因此提示市民无需过度恐慌。

  专家提示市民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呼吸新鲜空气。在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场所聚集活动。此外,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因为出血热主要传染源是老鼠,因此应改善生活环境卫生状况,科学防鼠灭鼠,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和污水处理。感染呼吸道传染病之后,要及时就诊、隔离治疗,避免外出感染他人。对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半岛数字记者 刘冬荟

  相关链接:

  近期易发需重点关注和防控的传染病

  ㈠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点是传染性强、传播速度较快,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密切接触传播。典型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伴轻微呼吸道卡他症状,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它并发症。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局部暴发或大范围流行。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流感的防控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对流感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流感流行期间要避免集会或集体活动,老人、儿童等少去公共场所,注意居室通风,加强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适时接种流感疫苗,形成有效免疫屏障,保护易感人群。

  ㈡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腮在我国,尤其在学龄前儿童中广泛流行,近年来流腮发病率已跃居儿童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首位。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腮腺肿大,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

  为预防流腮,适龄儿童要及时接种含流腮成分的疫苗,如麻腮或麻腮风疫苗,平常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房间或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旦感染流腮,要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一般认为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被患者污染的饮食用具应煮沸消毒。

  ㈢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鼠类等啮齿动物携带的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老鼠。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尤以20~50岁青壮年发病居多,全年均可发病,主要是秋冬季高峰。

  本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特征,典型临床症状为“三红三痛征”。“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或全身疼痛无力;“三红”:颜面、颈部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眼球结膜水肿,眼睑和面部浮肿。可出现口内软腭、咽部及眼睛球结膜出血,腋下、胸背部皮下出血,形如搔抓样。典型的出血热临床表现有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严重者可并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肺水肿、脑水肿等,可导致死亡。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应重点抓好预防接种和防鼠、灭鼠,高危目标人群要接种出血热疫苗,一旦误食鼠类污染的食物或被鼠类咬伤或抓伤,要及时清理伤口并接种出血热疫苗。治疗强调“三早、一就、三把关”,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地处理,把好休克、少尿、出血关。

  ㈣猩红热。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冬春季高发。以发烧、咽颊炎、典型的皮疹、杨梅舌为主要症状。

  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提倡通风换气和湿式扫除是做好猩红热防控的关键。在流行季节,家长要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患儿所污染的器具应煮沸和洗烫消毒。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