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称过去10年近9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72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2011年的最后一天,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发生一起交通意外事故,导致10人死亡、2人重伤。

  翻看这一年的日历,有一些日子注定要被标成黑色。在这些日子里,因为一场场惨烈的道路交通事故,让许多家庭支离破碎。

  根据法晚记者的统计,2011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特大交通事故有25起,共造成410人死亡,平均一起事故死亡16人。超载是引发事故的首要原因,达到56%;下午2到6时最易发生事故,接近一半的事故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另据本报统计,在2001年至2010年这10年里,我国已经有近90万人死于各类道路交通事故。

  数据

  25起特大交通事故平均一起死16人

  根据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23日,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971起,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事故234起,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19起。

  在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是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法晚记者的统计,全国在2011年10月23日后又发生了6起可公开查询到的、1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据此算来,2011年全国已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25起,造成410人死亡,平均一起事故死亡16人。另有380多人受伤。

  10年近90万人因车祸丧生

  根据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至9月,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279万多起,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有143720起,导致超过4万人死亡。

  而据法晚记者根据公安部交管局自2001年至201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报统计发现,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自2005年开始逐年下降。

  2005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9.9万人,到了2006年,下降为8.9万人,2010年则下降至6.5万人,为10年来的最低点。

  不过,在2001年至2010年这10年里,我国已经有近90万人死于各类道路交通事故。

  ●解读

  交通事故死亡数在国际上排名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副教授高万云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有着重要关系。

  2003年,《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2004年5月,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

  在上述条例实施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得到改善。

  不过,横向对比看,特别是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高万云表示,我国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和万车死亡率在国际上排名是比较高的。

  以美国为例,其国内现有机动车2亿辆左右,近几年美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现上升趋势,但也就是每年4万人左右。“从趋势上看,未来几年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可能还会保持下降趋势,但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高万云说。

  事故原因

  易犯困下午2到6时出事多

  法晚通过对25起事故发生的时间进行统计发现,下午2时到6时之间最容易发生事故。

  本报统计发现,发生在下午2时到6时之间的事故有11起,占事故总数的比例为44%。发生在7时以前的事故有6起,占事故总数的比例为24%。

  从人们的作息时间来看,上述两个时间段正是人们容易犯困的时间。而根据法晚对25起特大事故的统计结果看,疲劳驾驶也是除超载、超速外的一大因素。

  ●解读

  长途运输疲劳驾驶最危险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长距离的客运路线比较多,并且长途客运运输距离都在400公里以上,最长的达到4700公里。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由于运输距离长,驾驶人员的精神状态难以长时间保证。同时,跨越区域多,沿途道路交通环境复杂多变,又给长途客运运输增添了新的安全风险。这些都对驾驶人员的注意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一个哈欠可能就会让方向盘没有把稳,一个瞌睡可能就招致措手不及,一个小小的不注意可能就会引发一场大灾难。

  高万云副教授介绍,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400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运运输时,必须配备2名驾驶员,并且车辆在行驶4小时之后必须休息,每次休息至少20分钟。

  可如今,某些驾驶人员认为常年的长途客运运输已经对自己的身体做出了检验,娴熟的驾驶经验就是平安的保障,“多开一会儿”完全不成问题。可没有预料到,这种“多开一会儿”的想法却让自己驶向了死亡的不归路。

  超一半车祸跟超载有关

  记者注意到,在法晚统计的25起特大交通事故中,超载导致的事故为14起,占比56%,是所有事故原因中最多的。

  仅2011年10月7日这一天,就有两起特大事故和超载有关。当天早晨6时,河南省一辆核载8人、实载11人的面包车沿省道333线行驶至河南省社旗县桥头镇时,与一辆空载的大货车相撞,造成面包车上11人全部死亡。

  当日16时许,河北省唐山市一辆核载53人、实载55人的大客车,在天津市境内滨保高速公路上,与一辆小轿车追尾后侧翻,造成35人死亡、19人受伤。

  25起事故中,2011年11月16日发生的甘肃正宁校车的事故超载率最大,该车核载人数为9人,实载人数为64人,超载率611%。

  本报统计发现,这些事故中,超过四成的超载率在20%-45%。

  第二大“元凶”为超速行驶

  除了超载,超速也是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记者注意到,25起事故中,因超速造成交通事故的有6起,比例超过两成。

  2011年1月11日,河南省许昌市许平南高速发生一起特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造成16人死亡、25人受伤。经公安机关调查,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超速。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事故处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行驶速度达到每小时80公里时,车距至少应保持80米,才可能通过制动避免追尾。当行驶速度达到每小时100公里时,车距则应至少保持100米。这些都是通过科学测试反复证明的。

  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外加缺乏对这些知识的了解,诸多车主只是在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拉客赶路,几乎忽视了安全问题。

  其它发现

  超一半事故出在高速公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25起特大交通事故中,有13起发生在高速公路上,占总次数的52%。其余12起发生在普通公路上,包含乡村公路。

  对于高速公路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地,高万云表示,目前高速公路网建设速度很快,但相关的配套设施特别是管理方面的软件建设还需要完善。

  大客车惹祸超过六成

  记者注意到,在统计的25起特大交通事故中,大型客车发生的事故次数为16起,事故发生率为64%。其余发生事故的车型包括中型客车、农用拖拉机、农用三轮车等。

  高万云表示,从近几年特大交通事故情况看,实际上大客车事故每年都有,2011年确实比较突出。

  “因为大客车载人比较多,一旦发生事故,一般都会造成‘群死群伤’,损失最为惨重。”高万云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