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免疫力」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WHO专家的一句?「上海没有隐瞒SARS疫情」,让上海没有成为「第二个北京」?


上海人比较「谨小慎微」。一有风吹草动,就能在第一时间做足预防措施。这不,仅仅两例「非典」,就诞生了不少颇具海派特色的细节?做好午饭,带着上班?在公众场合,有人小心翼翼地用餐巾纸裹住把手开门?更有甚者,此间媒体报道,两个上海人乘电梯时谁也不愿意「冒险」去按钮,僵持不下只能双双改走楼梯……虽然某些「小心」实无必要,但在预防SARS的日子里,上海人却尝到了甜头。


上海人比较「听话」,特别是权威的话。WHO专家在记者会上刚说了「在会场没必要戴口罩」,马上就有不少上海记者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专家说参加室外运动是预防SARS的最好措施,第二天上海人就纷纷结束了「蛰居」……


有时候,「听话」会被看作是「缺乏个性」的同义词。但在非常时期,「听话」却很必要。《北京青年报》社评部主任张天蔚曾作过精辟的比喻?北京人宁可当人群中的猴子,也不当猴群中戴帽的猴子?而上海人,则宁可做戴帽的猴子,一只主动追求文明的猴子,只要帽子能带来实惠。


上海人比较善于学习,「阿拉」们发现了新事物,能在最短时间里消化?吸收并发扬光大。上海之所以没有步北京?广东的后尘,重要原因就是很好地总结了上述两地的经验和教训。短短一个月内建立的城市卫生防疫体系,竟然一举通过了挑剔的WHO专家的检验。


为防止「非典」,说着吴侬软语的上海人,这次下了硬决心,让筹办了两年的国际汽车展「安乐死」。不过,即使如此,上海人还是展示了细腻的一面?在正式公布车展「缩水」前,这座城市的当家人陈良宇和韩正特地会见了中外展商高层代表,并「吹风」?「安抚」。


除此种种,还不要忘了一点?幸运。正如WHO专家所言,未来尚无法预测,上海目前的风平浪静部分得益于「幸运」。相信聪明的上海人一定意识到,幸运女神不可能常驻在身边。


未来怎样,一切靠自己?(香港大公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