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香港建筑学家4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淘大花园E座爆发大规模“非典”传播的原因之一,是楼与楼之间形成的“风闸效应”。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3位教授就3月底“淘大”爆发“非典”疫情事件,根据其独特环境进行了约1个月的研究。他们在实验室内制造了不少虚拟模型,利用电脑分析该模型上的有关数据,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得出淘大花园出现了一种“风闸效应”的情况,
由此加强了病毒的传播。
研究报告指出,由于“淘大”E座和F座之间的狭窄距离,加上刮东南偏东风,导致2座楼宇之间产生大约每秒3至 5米的快速气流,并急速地掠过E、F座之间,形成了一堵风墙造成“风闸效应”,由此无形地封拦了E座7号和8号室之间仅宽1米半的天井,使到天井内空气的横向流动非常缓慢。这样,排放至天井中的微细水珠如果含有病毒,便会徘徊不散,只能上下流动,增加了进入其他楼层的几率。
研究报告同时指出,“淘大”事件是一个特殊情况,如果不是该处的水渠出现损坏、有带病毒病人到访,再加之“风闸效应”,便不会发生大规模感染事件。
针对楼宇设计上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出了改善方法,即在天井出口附近的适当位置安装“定风板”,从而改变天井出口处的压力分布,以便把部分风力引进大厦天井内,消除“风闸效应”,改善天井内的通风状况。(新快报 晓航)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3位教授就3月底“淘大”爆发“非典”疫情事件,根据其独特环境进行了约1个月的研究。他们在实验室内制造了不少虚拟模型,利用电脑分析该模型上的有关数据,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得出淘大花园出现了一种“风闸效应”的情况,
由此加强了病毒的传播。
研究报告指出,由于“淘大”E座和F座之间的狭窄距离,加上刮东南偏东风,导致2座楼宇之间产生大约每秒3至 5米的快速气流,并急速地掠过E、F座之间,形成了一堵风墙造成“风闸效应”,由此无形地封拦了E座7号和8号室之间仅宽1米半的天井,使到天井内空气的横向流动非常缓慢。这样,排放至天井中的微细水珠如果含有病毒,便会徘徊不散,只能上下流动,增加了进入其他楼层的几率。
研究报告同时指出,“淘大”事件是一个特殊情况,如果不是该处的水渠出现损坏、有带病毒病人到访,再加之“风闸效应”,便不会发生大规模感染事件。
针对楼宇设计上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出了改善方法,即在天井出口附近的适当位置安装“定风板”,从而改变天井出口处的压力分布,以便把部分风力引进大厦天井内,消除“风闸效应”,改善天井内的通风状况。(新快报 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