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368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作者:东篱下的鼠
一向以绅士风度、现代文明著称的英国,本月发生了近30年最严重的大骚乱。这起骚乱的导火索尽管是民众抗议伦敦警察枪杀一名黑人青年,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后危机时代到处弥散的社会情绪和人文断裂。风波暂息,如今还原这起事件时不难发现,悲剧之所以演变成无序的闹剧和损失惨重的打砸抢烧事件,社交网站及网络谣言成了重要推手。以至于有人说,“黑莓”煸动了英国骚乱。
让我们回视事件的整个过程――8月4日,在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29岁的黑人Mark Duggan被警务人员枪杀,民众上街抗议警察暴行。与此同时,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和新兴的“黑莓通信”手机大量传播谣言,宣泄不满情绪,燃烧了民众的愤怒。从8月6日至8月9日,骚乱由伦敦扩散至伯明翰、利物浦、利兹、布里斯托等英格兰地区的大城市。最终结果是4人丧命、1200多人被抓、上亿英磅财产在打砸抢烧中化为乌有……
虚伪的人,必将为自己的虚伪支付代价。从来标榜无原则支持网络自由的英式民主推销商,终于尝够了“网络伪自由”结下的难咽苦果,开始反思这种曾经给伊朗骚乱、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注入兴奋剂和原动力的所谓网络自由。并在疼痛中彻底撕下那层伪自由马甲,向自己鼓吹的网络自由作痛苦切割,进行深度解剖。在英国,越来越多的人“人肉搜索”骚乱者,10万网民签名要求严惩,对于社交网站成为聚众闹事的信息源头、传播工具和号召组织的推手,不少公众给予了严厉谴责。
解读英国《金融时报》所作反思,不可谓不深刻:“这次骚乱恰恰证明,网络是同街道一样的公共空间。如同街道会被匪徒洗劫,网络也会被不怀好意者侵袭。英国政府和警方必须在街道上严厉打击暴徒,以维护社会治安,他们也有责任咋网络上清理犯罪――美化暴行、唆使人们犯罪的言论,即使在英国,也无权享有自由。”就连英国首相卡梅伦,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信息的自由流动可以用于行善,但也能被用于作恶。”卡梅伦11日在议会对议员们称,英国街头不应有“恐怖文化”,政府正“果断行动”,恢复“震惊全国和全球的骚乱”后的秩序。
作为亡羊补牢的一项措施,卡梅伦政府和英国警方开始加强了对社交网站的监管、对“网络街道”的巡查。经历此痛,我们并不指望西方某些人能够大彻大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民主推销商在鼓吹网络自由时,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理直气壮信口雌黄。因为,他们也真实领略了网络暴力转化为现实暴力的危害,也学会了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的严打。
说“黑莓”煸动了英国骚乱有点言过其实,“黑莓”毕竟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无意念,关键是加强对工具的管理、对工具使用的规范。如同倚天屠龙剑放在大侠那里是除暴扬善安天下利器,落于江洋大盗之手只能沦为杀人凶器。“黑莓”引燃的不只是一场骚乱,而是网络伪自由的扩张。互联网的自由从来不是毫无边界的,放纵某些人的“自由”在越界中扰乱社会、伤害他人,在谣言遮蔽真相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氛围中,只能让某些人搬起“自由”砸伤自己的脚。
一向以绅士风度、现代文明著称的英国,本月发生了近30年最严重的大骚乱。这起骚乱的导火索尽管是民众抗议伦敦警察枪杀一名黑人青年,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后危机时代到处弥散的社会情绪和人文断裂。风波暂息,如今还原这起事件时不难发现,悲剧之所以演变成无序的闹剧和损失惨重的打砸抢烧事件,社交网站及网络谣言成了重要推手。以至于有人说,“黑莓”煸动了英国骚乱。
让我们回视事件的整个过程――8月4日,在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29岁的黑人Mark Duggan被警务人员枪杀,民众上街抗议警察暴行。与此同时,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和新兴的“黑莓通信”手机大量传播谣言,宣泄不满情绪,燃烧了民众的愤怒。从8月6日至8月9日,骚乱由伦敦扩散至伯明翰、利物浦、利兹、布里斯托等英格兰地区的大城市。最终结果是4人丧命、1200多人被抓、上亿英磅财产在打砸抢烧中化为乌有……
虚伪的人,必将为自己的虚伪支付代价。从来标榜无原则支持网络自由的英式民主推销商,终于尝够了“网络伪自由”结下的难咽苦果,开始反思这种曾经给伊朗骚乱、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注入兴奋剂和原动力的所谓网络自由。并在疼痛中彻底撕下那层伪自由马甲,向自己鼓吹的网络自由作痛苦切割,进行深度解剖。在英国,越来越多的人“人肉搜索”骚乱者,10万网民签名要求严惩,对于社交网站成为聚众闹事的信息源头、传播工具和号召组织的推手,不少公众给予了严厉谴责。
解读英国《金融时报》所作反思,不可谓不深刻:“这次骚乱恰恰证明,网络是同街道一样的公共空间。如同街道会被匪徒洗劫,网络也会被不怀好意者侵袭。英国政府和警方必须在街道上严厉打击暴徒,以维护社会治安,他们也有责任咋网络上清理犯罪――美化暴行、唆使人们犯罪的言论,即使在英国,也无权享有自由。”就连英国首相卡梅伦,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信息的自由流动可以用于行善,但也能被用于作恶。”卡梅伦11日在议会对议员们称,英国街头不应有“恐怖文化”,政府正“果断行动”,恢复“震惊全国和全球的骚乱”后的秩序。
作为亡羊补牢的一项措施,卡梅伦政府和英国警方开始加强了对社交网站的监管、对“网络街道”的巡查。经历此痛,我们并不指望西方某些人能够大彻大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民主推销商在鼓吹网络自由时,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理直气壮信口雌黄。因为,他们也真实领略了网络暴力转化为现实暴力的危害,也学会了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的严打。
说“黑莓”煸动了英国骚乱有点言过其实,“黑莓”毕竟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无意念,关键是加强对工具的管理、对工具使用的规范。如同倚天屠龙剑放在大侠那里是除暴扬善安天下利器,落于江洋大盗之手只能沦为杀人凶器。“黑莓”引燃的不只是一场骚乱,而是网络伪自由的扩张。互联网的自由从来不是毫无边界的,放纵某些人的“自由”在越界中扰乱社会、伤害他人,在谣言遮蔽真相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氛围中,只能让某些人搬起“自由”砸伤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