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不过自己的情人节?

水蜜桃1

封禁用户
注册
2011-06-18
消息
52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16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刚过,西方的情人节又来了。人们对于2月14日的情人节可是了然于胸,情人节前夕就开始谋划浪漫,精明的商家更是大炒特炒,将鲜花、西餐、酒吧等营造得让人迷醉、欲摆不能。
  而另一个最有可能成为认可率最高的情人节——农历七月七日,民间称七夕,也日渐遭冷遇。对此,有识之士大为沮丧,甚至扼腕长叹。中国怎么就不可能有一个真正拥有心理亲近和文化认同的情人节呢。特别是七夕,由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演变而成的情人节,其间承载的无论是文化还是情感,都是最具东方民族特色的。牛郎织女对于爱情的守望成为千古佳话,人们对爱情的呵护和保卫,通过情人节的这一载体世代传承,是一种难得的东方文化典范。可惜,人们不再认同了;于是,中国人热衷于过西方的情人节。

  从对中国情人节的冷淡,再及包括春节、中秋在内的所有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似乎都在无奈中进行着被动的文化撤退,而西方传统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则大行其道。探寻其中真正的原由,在于两方面,一是对传统文化守护不再,并且没有植入新的文化因子,以致节日活力日减。离开了创新,文化只能是一潭死水。另外,在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方面,我们或许尚处于仅得其表、未明就里的盲从阶段,这种文化迷惑很容易导致自己的文化根据地的沦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