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62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U7246P1T1D24022985F21DT20120228135442.jpg](/proxy.php?image=http%3A%2F%2Fi3.sinaimg.cn%2Fdy%2Fc%2F2012-02-28%2FU7246P1T1D24022985F21DT20120228135442.jpg&hash=985be6ca16e24ff1814cacf77f2931de)
![U7246P1T1D24022985F23DT20120228135442.jpg](/proxy.php?image=http%3A%2F%2Fi1.sinaimg.cn%2Fdy%2Fc%2F2012-02-28%2FU7246P1T1D24022985F23DT20120228135442.jpg&hash=b5c58a2e1e6fd29f3a2169eebbffca1c)
![U7246P1T1D24022985F1394DT20120228135442.jpg](/proxy.php?image=http%3A%2F%2Fi1.sinaimg.cn%2Fdy%2Fc%2F2012-02-28%2FU7246P1T1D24022985F1394DT20120228135442.jpg&hash=d8ac3cabd228eaf2a9ded4f2bae8211f)
深圳迈入“200万辆汽车”时代。昨日下午,市交警局召开新闻通气会正式宣布,继去年底深圳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大关之后,昨日深圳汽车保有量也已突破200万辆,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
■ 深圳特区报(微博)记者 陈震
机动车汽车双破200万辆
市交警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炜介绍,2011年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00.8万辆,排名北京、重庆、成都、上海、广州、杭州、天津之后,位居全国第八。昨日下午, 深圳汽车保有量宣告突破200万辆大关。排名北京之后,位居全国第二。
徐炜表示,近年来,我市车量增长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稳步增幅。2007年至2011年,我市机动车增长量分别为18.2万、14.3万、16.5万、25.3万和27.1万辆,增长率分别为18.9%、12.5%、12.8%、17.4%和15.9%。二是数量增长所需时间越来越短。2007年3月,我市汽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2010年4月,突破150万辆,今年2月汽车突破200万辆。我市汽车保有量增长从特区成立至100万辆用了27年,而增长至200万辆仅用了4年。在保有量100万辆增长至200万辆的过程中,前一个50万花了近3年时间,后一个50万时间缩短至还不到2年。
车辆密度超国际警戒值
我市目前道路总长6100多公里,深圳道路车辆密度已经突破300辆/公里,位居全国之首,并超过了国际上270辆/公里的警戒值。若按每条道路双向两车道、每辆车占用6米长的空间计算,深圳所有汽车都开上道路,全市道路将被占满;如果深圳所有的汽车首尾相接,可以从深圳到北京排上一个来回。
从目前的上牌趋势来看,车辆增长仍将持续增长,车辆密度也将越来越大。
相关链接
机动车和汽车
机动车:以动力装置驱引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包括汽车、有轨电车、摩托车、挂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和特型机动车。
汽车: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或货物,牵引载运货物或特殊用途等,包括与电力线相联的车辆,如无轨电车,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Kg的三轮车辆。
现场特写
第200万 辆车主表示
支持绿色出行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付平
通讯员 刘明/文 齐洁爽/图
昨日下午3点40分许,西丽车管所一楼办证大厅热闹非凡。40岁的黄庆访,成为全场最闪亮的明星。他一手拿着机动车登记证书,一手抱着心仪的车牌号,不停地说:“我真是太幸运了,居然成为第200万辆车的车主。”
黄庆访心仪的车牌号为“粤B・N8L92”,是一辆琥珀色别克商务车。“这是我花了30万元买的第一台私家车,主要是考虑家里人多,商务车容量大。”黄庆访乐滋滋地告诉记者,一周前,他才到车行取到新车。昨天,他在网上通过10选1的方式选中了车牌。
买得早不如买得巧。“我根本就没想到,自己无意之中竟成了深圳汽车迈入200万辆第一人!”黄庆访情不自禁,“真是又激动,又高兴,又意外。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难以忘记的日子。”
这辆车排量为2.5升。黄庆访谈到选择大排量商务车的原因,急忙解释说,“我是做生意的,买车既可以运货,又可以方便谈业务,还能够带家人朋友出去玩。可谓一举多得。”
“即使如此,我也要做到尽量少开车、不开车。”黄庆访坦言,本来是开新车来车管所上牌的,结果因为堵车,只好停在半路了。深圳汽车保有量如此快速地增长,道路不堪重负,塞车拥堵是经常的事。他作为一名车主,要尽量绿色出行,以实际行动支持深圳的交通;每位市民作为深圳这座城市的主人,要有责任感和家园意识,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尽责尽力。
车管所窗口民警告诉记者,每天新车上牌达千辆,二手车交易也达到近千辆。随着深圳公交系统的覆盖面不断增大,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市民出行将更便捷,交警部门希望广大车主和市民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车辆驾驶成本增高
城市资源耗费加剧
昨日,深圳汽车突破200万大关。调查显示,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城市资源耗费将日益加剧,在深圳,驾驶车辆的成本正日益增高,深圳正进入汽车高消费时代。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震
驾驶人数量增长迅猛
2007年至2011年,我市机动车驾驶人增长量分别为15.8万、19.1万、20万、24.2万和30.3万,增长率分别为15.8%、16.6%、14.8%、15.7%和16.9%。2011年底全市机动车驾驶人数为209万,与机动车保有量接近,其中26至35岁驾驶人53.3万,36至50岁驾驶人66.9万,二者占总量的58%;男性驾驶人148.5万,占总量的71.1%;驾龄1至3年的55.7万,占26.7%。
今年,预计驾驶人增长数仍将超过30万。
私家车成主要增长车型
与之相辅相成的是,近年来,私家车成为深圳最主要的增长车型。
2011年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00.8万辆,其中小客车(包括微型客车,下同)约159万辆,占79.2%。近5年小客车平均每年增长率约为80%,为主要的增长车型。其中,私家车(即车主为个人的小客车)约142万,占89%。近5年,私家车增长数量分别为:16.3万、14.2万、15.7万、22.2万和24.1万,分别占小客车增长数量的92.7%、91.9%、94.5%、93.1%和90.8%。
交易活跃豪车比例增多
目前,我市发动机排量在1.6以下的小型客车占小型客车总量的46%。1.7至3.0排量占小型客车总量的51%。3.0排量以上的占小型客车总量的3%。
中、大排量车占据大头,反映了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更高需求。而越野车、SUV城市多功能轿车、MPV车等车占入户新车比例逐年提高,说明购车者同时也注重个性化、多用途车辆的需求偏好。同时,捷豹、路虎、宾利、劳斯莱斯等豪华、超豪华车辆比例增高。
目前,深圳二手车交易增量已高于新车上牌。2011年交警车管部门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221393宗,超过二手车市场增速。其中,私人购车占市场主导地位,轿车成为二手车主流品种。随着购车观念的转变,更多人趋于选择价格合理和即时提车的二手车市场。
车辆驾驶成本增高
近年来,油价不断攀升、停车费逐年升高、汽车违法成本显著提高,深圳人车辆驾驶成本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除了经济成本在攀升,车辆驾驶的时间成本也在加剧。2007年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市区主要干道相交路口的信号周期在160秒-180秒,2012年突破200万辆,市区主要干道相交路口的信号周期在250秒-270秒之间。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等候红灯的周期也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
城市资源耗费加剧
在深圳,驾驶汽车对城市资源的耗费正在加剧。
近年来,我市监测到的道路日均车流量和高峰小时车流量均呈现上升趋势,累计涨幅平均值为36.6%。以笋岗路为例,2008年,笋岗路高峰小时车流量为1566辆/小时,如今已经高达3066辆/小时,涨幅近一倍。目前,深圳许多主要路口的通行需求都基本达到甚至超出了设计通行能力,处于超饱和状态。
同时,停车位供给现状与我市200万辆汽车保有量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形成一个车位三辆车“抢”的局面,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交通拥堵目前基本可控
深圳迈进“200万汽车时代”,交警部门治拥治堵、服务民生有何良策?记者昨日从市交警局获悉,今年,交警将推进科技示范路建设,5年内,实现全市主要道路和高速公路的科技手段全覆盖;开展堵点乱点全面排查工作;提高见警率,深圳交警将多策并举,全面推动各项缓堵综合措施落到实处,并把深圳打造成全国交警服务最好的城市之一。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震
去年主干道平均时速上升
市交警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徐炜表示,目前我市交通拥堵基本可控,市民基本可以接受。从近5年接处警数据分析来看,2007年至2010年受地铁施工等因素影响,拥堵警情持续上升,但2011年拥堵警情下降明显,2011年甚至低于2007年。从近3年车速监控数据分析,全市主干道平均时速2009年为47.7km/h,2010年为46.2 km/h,时速略有下降,但2011年平均时速上升至51.1km/h。2011年,我市万车死亡率从2007年的7.94下降至2011年的2.7,基本接近香港,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建设科技运用示范路
徐炜表示,今年警方将继续强化科技管理手段,提高智能交通水平,力争5年内实现对全市主要道路和高速公路的科技手段全面覆盖,通过交通综合检测和综合调控,快速发现和处理交通事件,严管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使全市道路交通管控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重点推进科技运用示范路的建设工作,综合运用视频综合系统、电子感应线圈、电子监控、智能指挥系统等措施来管理示范路。
堵点乱点全排查
今年,交警部门将针对市民反映强烈、路面秩序混乱导致的全市堵点乱点开展全面排查、集中会诊综合治理。对部分堵点乱点,将采取调整交通组织、完善设施、优化配时等系列措施,缓解交通压力,提高路网通行能力。
交警部门将继续强化路面管理,把严格执法放在首位。持续组织开展“猎虎”、“天眼”、“闪电”、交警“清网”等集中整治行动,强化对重点区域的交通秩序治理,确保全市交通秩序环境明显改观。
兴建交通管理综合服务站
今年,交警将不断推出便民服务举措,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使深圳成为全国交警服务最好的城市之一。
在将继续做好网上交警、“122”接处警、执法窗口、车管所“四大窗口”服务的同时,警方将通过手机WAP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这“三网”开展违法处理、事故处理、车管业务办理等等业务。同时还要大规模在各自然村和繁华地段建立交通管理综合服务站。另外,积极推进“绿色出行”鼓励公民自治。
各方观点
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长钱伟表示:
深圳不硬性限车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陈震)在汽车日益增多的大趋势下,深圳会不会采取摇号、拍卖、限购等措施,限制汽车的增长速度?在昨日的新闻通气会上,这一问题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昨日,市公安局副局长钱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汽车高速增长,坊间传言深圳或会采取措施限制上牌,请问是否有这个可能?
钱伟:从深圳汽车增长速度来看,市民购车的需求依旧旺盛。但受客观因素的限制,深圳需要对车辆的增长采取限制措施。目前,市委市政府已经初步确定了方针,不采取硬性限制措施,转而通过经济杠杆、宣传倡导等综合手段实施软限制。
记者:请问“经济杠杆”调节具体怎样体现?
钱伟:2月21日,深圳首部《城市交通白皮书》发布,指出深圳将按照“区域差别”原则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即按照“中心高于外围、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高峰高于低峰”的原则,引导市民减少中心区驾车出行、减少繁华路段驾车出行、减少高峰时段驾车出行。
记者:“路内高于路外”是什么意思?
钱伟:路内停车就是指占用道路资源停泊车辆。在深圳,在路边泊车的现象非常常见。过去是“咪表”收费,后来取消了。路边泊车占用了道路资源,造成了道路拥堵。今后,不但要收费,而且要高收费。要引导市民把车停进停车场、停车库,少占道路资源。
记者:深圳停车位缺口接近百万,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钱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减少商用停车场建设,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增加住宅周边停车场建设,方便市民生活。
记者:鼓励市民绿色出行是否出台奖励措施?
钱伟:交警对这方面已有考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每天深圳都能有20万到30万的车辆自愿停驶,那么,深圳道路将会畅顺许多。该怎样对绿色出行的市民进行奖励呢?我们考虑,可以通过和保险挂钩,每年有2―3个月持续绿色出行的市民,汽车保险适当降低额度。比如和市民办事挂钩,绿色出行市民在办理驾驶证、车辆年检等业务时可优先等等,交警部门已经向市委市政府提供了相关报告。
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刚:
发展公交是良策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赵新明)“‘以建治堵’的思路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路的建设永远不能满足汽车增长的需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公交分担率,我想除了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之外,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也是十分必要的。”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刚说。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来讲,交通拥堵都是已经面临或者即将面临的问题,而在这其中,一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对于不断增长的汽车数量,限还是不限,抑或怎样限,胡刚有自己的看法。“事实上,我并不认为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和它的汽车保有量成正比。更确切地说,一个城市是否拥堵,取决于它究竟有多少辆汽车开出来上路。”
胡刚表示,以治堵较成功的香港、新加坡为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都是比较通行的做法。“我把它定义为‘一个推,一个拉’的做法。推,就是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将小汽车使用者推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拉,就是加快公交建设,进一步提高公交出行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胡刚表示,深圳轨道交通二期工程投入使用以来,城市的公交分担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从2011年底的数据显示,深圳目前的公交分担率已从原先的45%增至53%。“这说明随着轨道交通的完善,更多的市民开始选乘轨道公共交通出行。要知道,在香港,公交分担率高达80%,高峰期甚至超过90%。引导市民公交出行,我想我们还是有潜力可挖。
深圳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王江:
建议征收拥堵费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马彦)在昨天召开的深圳市汽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王江对记者表示,深圳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形势严峻,应该坚持“以疏治堵”的原则,“以建(路)治堵”行不通。他同时表示不赞成限制机动车上牌。
我市道路交通目前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交通为辅助,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近期发布的《城市交通白皮书》提出,以提高停车收费为近期主要手段,通过综合手段引导车辆合理使用。王江认为,适度提高中心城区停车收费标准,对于治理交通拥堵是可行的办法。
我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已投入运营,地铁总里程已达179公里,根据规划,轨道交通三期工程将在5年后建设完成,届时轨道交通线路达到10条,通车里程增加到348公里。王江建议,等到地铁三期开通,我市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打出连环牌”治理道路拥堵:提高停车收费标准,车辆进入中心区征收拥堵费,单双号车牌限行,某些路段限制汽车通行等。
王江强调,他不赞同“限制机动车上牌”的方式,在公共交通尚未满足市民需求的前提下,限制购车会剥夺市民出行的“公平权”,近期“治堵”可采用提高收费的方式,长期“治堵”必须大力发展轨道、公交等公共交通。
王江认为,治理交通拥堵会一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进程。在治堵方面世界上只有三种城市:“治堵”成功的城市,比如巴黎、新加坡;正在“治堵”的城市,比如广州、深圳;尚未拥堵的城市。他希望深圳早日“治堵”成功,让市民享有安全便利快捷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