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4-24
- 消息
- 33,189
- 荣誉分数
- 17,601
- 声望点数
- 1,373
今天早上八点多的时候,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说方励之早上去世了。
赶紧到cnd 上去看,果然见到上面有一则简短的消息:
CND4月6日讯,方励之教授今天(4/6/2012)早上当地时间在Tuscon, Arizona家里去世,享年76岁。
方励之这个名字,对80后90后的人可能很生疏了,但是对更早一些的人来说,这个名字可以说是精神导师的代名词。特别是对80年代的大学生来说,这个名字代表的是对民主和自由的不屈不挠的追求,代表的是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代表的是一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去,贫贱不能移的从古以来的仁人志士的精髓。
第一次被方先生所折服,记得是1986年。那一年,方先生的铿锵有力的有关民主和自由的演讲在大学生里广泛流传。记得特别流传得广的一个故事是说他与万里辩论,万里说从邓小平改革开放开始,给知识分子的民主和自由已经不少了。方立即反驳说,民主和自由是天生的,不是别人给的。
那一年,科大的学生因为选举的事情走上街头,引发了一场学潮。事后,方先生被罢官免职,回到北京的寓所。
记得那一年夏天的时候,大概是暑假时期,我拿到了一本作为反面教材印发的内部资料,里面是方先生在各个大学和其他场合的演讲。我一口气把演讲集看完,为演讲中的那些爱国的激情所感动,为他对当时中国的种种弊端的犀利的抨击,对民主和自由的公开的大无畏的颂扬而拍案惊奇。方作为当时一个副部级的,在政坛上很有前途的人能够这么大胆的出来讲话,全然不顾自己的仕途,我觉得非常钦佩。当时的传言是说方跟万里曾经在一个牛棚关过,万里对他的才华和见识一直很欣赏,后来万里做到了人大委员长。有万里做靠山,以方先生的才华和能力,在当时中国的政坛上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那一本演讲集是我第一次看方先生的文字和思想。当时我对这本演讲集很喜欢,因为第二天就要还回去,于是彻夜把演讲集一个字一个字的抄了一遍,抄在一个日记本上,后来还把抄来演讲转给其他同学看。
第二次见到方先生的文字,是在《英语学习》期刊上。方先生当时写了一篇游记,写得是那不勒斯岛,记述他在意大利讲学时的一些事情。我当时看了觉得很吃惊,没想到除了科学和政治之外,方先生的散文文笔还这么好。
方先生的这一篇游记,事隔多年之后,还有很多人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因为在华夏快递上贴了几篇小说,后来看到方先生在上面写的一些文章,在文章的讨论里,看到有人攻击方先生,就忍不住替方先生辩护了几句,其中提到了这篇游记。然后就有人很精确的说出了这篇游记的名字,还把这篇游记找了出来。
第一次见到方先生本人,是1988年秋天的时候,在北大的一个大教室里听方先生演讲,当时是他和太太李淑贤一起骑车来到大教室的。他宽宽的额头,四方的脸庞,两眼炯炯有神,讲起话来,声音洪亮,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幽默风趣,极具煽动性。
后来又见过一次方先生,那次是跟别人去他在北大附近的家里。记得他家是在一座长方形的楼的四层,里面有一个窄小的电梯,电梯里面坐着一个开电梯的人,负责给人按楼层。
那个时候能够当面见到传奇中的方先生,觉得特别激动。聊天的时候,方先生送给了我一本专业方面的书,在上面签了一个名字给我。可惜后还几经搬家,那本书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1989年学潮时,还去过他家一次,那时他已经携夫人到外地去了,没有见到他,只见到了他的小儿子,从他的家里出来时还被便衣跟踪了一次.
1989年事件对一代大学生和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从那之后,许多充满理想主义的青年学生绝望了,他们心中的最后残存的希望的碑座被坦克碾塌了。他们选择了走出国门,不跟随便改变游戏规则的势力玩下去的道路。
对于方先生这样的政治人物来说,1989年后,他们很多或者选择了逃亡,或者被流放,被迫离开国门。到了国外之后,失去了听众和往日的聚光灯的聚焦,人的本性开始毕现,我们很悲哀的看到了,当初一些精英人物,也是如同他们反对的政权中的人物一样,开始热衷于内部的权力斗争甚至尔虞我诈,以至于最后“民运”和“精英”成了政客的代名词。精英们成了讨厌的像祥林嫂一样的絮絮叨叨爱怀旧的政客,而不是充满激情给人激励让人向上的政治家。
在这些流亡海外的政治人物当中,方先生是非常突出的。他始终是洁身自好,从不卷入各种权力斗争,专心做学问,只有在需要讲话的时候才出来讲话。他有自己的很好的终身教授工作,靠教物理的收入和积攒的积蓄买了不错的房子。他不接受政治捐款,靠自己的教书为生。从他在海外发表的一些文章来看,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信仰真理,敢说敢言,保持了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从不讲违心的话。所有科大的学生和他教过的学生,都很尊敬的称他为方老师,对他非常尊重和敬仰。无路从思想,人格,还是个人魅力来看,方先生都无愧于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他才是可以被称作真正的中国的脊梁的那一批人里的最突出的一个。
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很多的惶惑和彷徨,对未知的未来充满疑问,很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迷惑。在80年代那一批大学生里面,民主和自由因为被压制的缘故,在带着逆反心态的学生里面特别流行。记得当年对魏京生胡平王军涛那批民主精英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后来在1989年的时候,出于对社会不公的愤恨和官倒腐败的憎恨,那一代大学生轰轰烈烈的走上街头,我以我血荐轩辕,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走出校门,参加绝食和挡军车,用年轻的身躯和鲜血演绎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主义情结。在那之后,物极必反,后来的大学生们开始不问政治,走上了追求个性发展的道路。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方先生教书育人多年,他的弟子和学生在全球到处都是,其中应该有不少出人头地的。今天听到先生逝世的这个消息,应该有不少人伤悲吧。
太阳还在照旧升起,方先生却已经离开人世了。80年代的大学生们还在,但是都已经成家带口,每日为生活奔波,激情早已经不在了。中国的各种腐败和不公依然还在,甚至愈演愈烈了,但是人们都富裕起来了,当年的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大学生现在成了腐败的主力军,民主和爱国,纯真的理想早已经成了争夺财富和权位的陪葬品。每个人选择了自己的路,或者出国,或者留在国内,最后化作鸠山队长的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赶紧到cnd 上去看,果然见到上面有一则简短的消息:
CND4月6日讯,方励之教授今天(4/6/2012)早上当地时间在Tuscon, Arizona家里去世,享年76岁。
方励之这个名字,对80后90后的人可能很生疏了,但是对更早一些的人来说,这个名字可以说是精神导师的代名词。特别是对80年代的大学生来说,这个名字代表的是对民主和自由的不屈不挠的追求,代表的是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代表的是一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去,贫贱不能移的从古以来的仁人志士的精髓。
第一次被方先生所折服,记得是1986年。那一年,方先生的铿锵有力的有关民主和自由的演讲在大学生里广泛流传。记得特别流传得广的一个故事是说他与万里辩论,万里说从邓小平改革开放开始,给知识分子的民主和自由已经不少了。方立即反驳说,民主和自由是天生的,不是别人给的。
那一年,科大的学生因为选举的事情走上街头,引发了一场学潮。事后,方先生被罢官免职,回到北京的寓所。
记得那一年夏天的时候,大概是暑假时期,我拿到了一本作为反面教材印发的内部资料,里面是方先生在各个大学和其他场合的演讲。我一口气把演讲集看完,为演讲中的那些爱国的激情所感动,为他对当时中国的种种弊端的犀利的抨击,对民主和自由的公开的大无畏的颂扬而拍案惊奇。方作为当时一个副部级的,在政坛上很有前途的人能够这么大胆的出来讲话,全然不顾自己的仕途,我觉得非常钦佩。当时的传言是说方跟万里曾经在一个牛棚关过,万里对他的才华和见识一直很欣赏,后来万里做到了人大委员长。有万里做靠山,以方先生的才华和能力,在当时中国的政坛上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那一本演讲集是我第一次看方先生的文字和思想。当时我对这本演讲集很喜欢,因为第二天就要还回去,于是彻夜把演讲集一个字一个字的抄了一遍,抄在一个日记本上,后来还把抄来演讲转给其他同学看。
第二次见到方先生的文字,是在《英语学习》期刊上。方先生当时写了一篇游记,写得是那不勒斯岛,记述他在意大利讲学时的一些事情。我当时看了觉得很吃惊,没想到除了科学和政治之外,方先生的散文文笔还这么好。
方先生的这一篇游记,事隔多年之后,还有很多人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因为在华夏快递上贴了几篇小说,后来看到方先生在上面写的一些文章,在文章的讨论里,看到有人攻击方先生,就忍不住替方先生辩护了几句,其中提到了这篇游记。然后就有人很精确的说出了这篇游记的名字,还把这篇游记找了出来。
第一次见到方先生本人,是1988年秋天的时候,在北大的一个大教室里听方先生演讲,当时是他和太太李淑贤一起骑车来到大教室的。他宽宽的额头,四方的脸庞,两眼炯炯有神,讲起话来,声音洪亮,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幽默风趣,极具煽动性。
后来又见过一次方先生,那次是跟别人去他在北大附近的家里。记得他家是在一座长方形的楼的四层,里面有一个窄小的电梯,电梯里面坐着一个开电梯的人,负责给人按楼层。
那个时候能够当面见到传奇中的方先生,觉得特别激动。聊天的时候,方先生送给了我一本专业方面的书,在上面签了一个名字给我。可惜后还几经搬家,那本书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1989年学潮时,还去过他家一次,那时他已经携夫人到外地去了,没有见到他,只见到了他的小儿子,从他的家里出来时还被便衣跟踪了一次.
1989年事件对一代大学生和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从那之后,许多充满理想主义的青年学生绝望了,他们心中的最后残存的希望的碑座被坦克碾塌了。他们选择了走出国门,不跟随便改变游戏规则的势力玩下去的道路。
对于方先生这样的政治人物来说,1989年后,他们很多或者选择了逃亡,或者被流放,被迫离开国门。到了国外之后,失去了听众和往日的聚光灯的聚焦,人的本性开始毕现,我们很悲哀的看到了,当初一些精英人物,也是如同他们反对的政权中的人物一样,开始热衷于内部的权力斗争甚至尔虞我诈,以至于最后“民运”和“精英”成了政客的代名词。精英们成了讨厌的像祥林嫂一样的絮絮叨叨爱怀旧的政客,而不是充满激情给人激励让人向上的政治家。
在这些流亡海外的政治人物当中,方先生是非常突出的。他始终是洁身自好,从不卷入各种权力斗争,专心做学问,只有在需要讲话的时候才出来讲话。他有自己的很好的终身教授工作,靠教物理的收入和积攒的积蓄买了不错的房子。他不接受政治捐款,靠自己的教书为生。从他在海外发表的一些文章来看,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信仰真理,敢说敢言,保持了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从不讲违心的话。所有科大的学生和他教过的学生,都很尊敬的称他为方老师,对他非常尊重和敬仰。无路从思想,人格,还是个人魅力来看,方先生都无愧于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他才是可以被称作真正的中国的脊梁的那一批人里的最突出的一个。
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很多的惶惑和彷徨,对未知的未来充满疑问,很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迷惑。在80年代那一批大学生里面,民主和自由因为被压制的缘故,在带着逆反心态的学生里面特别流行。记得当年对魏京生胡平王军涛那批民主精英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后来在1989年的时候,出于对社会不公的愤恨和官倒腐败的憎恨,那一代大学生轰轰烈烈的走上街头,我以我血荐轩辕,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走出校门,参加绝食和挡军车,用年轻的身躯和鲜血演绎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主义情结。在那之后,物极必反,后来的大学生们开始不问政治,走上了追求个性发展的道路。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方先生教书育人多年,他的弟子和学生在全球到处都是,其中应该有不少出人头地的。今天听到先生逝世的这个消息,应该有不少人伤悲吧。
太阳还在照旧升起,方先生却已经离开人世了。80年代的大学生们还在,但是都已经成家带口,每日为生活奔波,激情早已经不在了。中国的各种腐败和不公依然还在,甚至愈演愈烈了,但是人们都富裕起来了,当年的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大学生现在成了腐败的主力军,民主和爱国,纯真的理想早已经成了争夺财富和权位的陪葬品。每个人选择了自己的路,或者出国,或者留在国内,最后化作鸠山队长的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