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分社长遭网民痛批: “蠢”得惊动了党

councilor

初级会员
VIP
注册
2009-10-04
消息
6,436
荣誉分数
141
声望点数
73
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近日在微博发文,公开否定中国在1960-1962年大饥荒死亡的人数,遭到各界声讨。大量网民通过转发和评论方式进行指责,并伴随情绪激烈的攻击,称其“蠢”得惊动了党。

新浪微博上名为“林治波”的用户4月29日发文称,“有人为了糟蹋毛主席,竟然夸张污蔑1960-1962年饿死几千万人,有人为此走访了当年饥荒最重的 河南安徽很多村庄,情况根本不是有人污蔑的那样,乡亲们只是听过饿死了人,而自己并没有亲眼看见饿死人,能够直接证实的饿死者为数极少。”

林治波在微博上实名认证为“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据网络检索,林治波1963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曾在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从事战争史研究。2000年调入人民日报社从事新闻评论工作。

一 石激起千层浪,针对林治波的言论,迅速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林治波很快关闭微博上的留言评论功能,并不甘示弱地展开对骂,一方面对网友进行人身攻击,称 “现在的中国,洋奴遍地”,“认美为爹的孙子乌泱乌泱的”,另一方面坚持自己的观点,称“如果真是那样整家整家地死亡,那得死 几个亿啊?”

4 月30日,在舆论压力下,林治波在微博中援引《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数据称,““由于出生率大幅度下降,死亡率显著增高,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 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一千万……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的最严重的后果和教训。’我认可这个说法,昨天的微博不准确,特此更正,并 对当年死于饥荒的父老乡亲致以深切悼念和缅怀。”

但是上述言论只涉及到1960年,且林治波并没有明确为自己的言论表示道歉。截止当日晚间,他已经将此前引起争议的微博和后续骂战言论悉数删除。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论战最酣的4月3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本报记者林治波”名义发表主旋律文章《甘肃进位争先正当时》,为他所在的甘肃省评功摆好。对此,林治波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的朱维民教授讽刺称,这是“为了奖赏他敢于大声说谎”,在“为他压惊”。

林 治波因其争议言论而受到网民的人肉搜索,并被指可能还有贪腐问题,道歉只是掩盖问题。有了解内情的人爆料称,林身为公务员,其妻子开的是豪华汽车品牌保时 捷旗下的“卡宴”,并经营饭店盈利。对此林治波声明称,“卡宴”豪车是其妻子自己买的,开饭店也是靠劳动吃饭,无可指责。但这一声明事后也被删除。
 
中国媒体重提三年饥荒旧事,从论战看人心所向

中国敢言媒体上近来一再提起1959到1961年前后的大饥荒,三年大饥荒也成为左派和自由派,毛派和批毛派网上论战的主题。目前中国的自由派和批毛派占上风。

*大跃退后的大悲歌*

1958年,中国有不少口号含有“大”字,例如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大炼钢铁,大跃进,然后,就爆发了三年大饥荒。之后,根据一些学者的观点,作为大饥荒诱发的恶果之一,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西方把那次大跃进称作大跃退。不久前,中国的经济观察报发表长篇报道《跃进悲歌》。腾讯网转载所用的标题是《跃进悲歌:饥荒、人相食、官员贪腐普遍》,还有人转载时把标题改成《困难时期四川巴中非正常死亡:无一名干部饿死》或者《大饥荒时面对贪腐 为何无法反抗》。标题的改动,明显针对毛派和部分群众认为的毛泽东时代干部清廉的观点。

香港《开放》杂志的编辑蔡咏梅回忆说,当年四川被迫调粮食支援北京天津,而四川领导人李井泉采取激烈措施:“当时李井泉有个政策就是,突然宣布四川省粮票作废,宣布四川省粮票作废这个政策造成更多人死亡。”

成都人蔡咏梅的母亲自己饿肚子为子女省下的粮票也没用了。

*敏感作家获奖*

中国作家杨显惠写过揭露大饥荒时期被劳改的右派分子惨状的书《夹边沟记事》。今年4月中旬,他获得《南方都市报》和《南都周刊》联合主办的第10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他的获奖作品是小说《甘南纪事》,但颁奖单位的《授奖辞》提到:“他的《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纪事》,勇敢、决绝地为历史建档,为苦难树碑。大悲剧的后面是天灾,亦是人祸,这一直白追问,使得多少盲视者、冷漠者、暴虐者的良心彻夜难眠。”

当时,不但是被打到社会底层的一些“政治贱民”很悲惨,就连共产党的“依靠力量”贫下中农也有很多人饿死。蔡咏梅说:“我在乡下当了三年农民,农民们一天到晚讲三年大饥荒的那种惨状。”老乡们说,200多人的生产队,死了有一半。

后来,一些村干部要求老贫农给学生们忆苦思甜的时候,老贫农回忆的不是国民党统治时的苦,而是共产党统治下大饥荒的苦。

*不容青史尽成灰*

有些中国青年正在拯救历史,搜集回忆。北京草场地工作站介绍说,有20多人参加他们的“民间记忆影像计划”,他们分头返回自己的村子,采访和拍摄村里的老人,请他们讲述 “三年饥饿时期”的经历。

4月上旬,他们拍摄的六部纪录片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映。VOA驻北京记者报道他们的话说,他们在采访、制作和播放过程中没有遇到来自官方的阻力,但要想让这些纪录片在官方电视台播映,目前是不可能的。

*否认大饥荒者道歉*

在互联网上,大饥荒已不再是禁忌话题。多年来,中国左派和自由派,毛派和批毛派为大饥荒问题争论不休。最近的一场微博之战,争论的焦点是死亡人数多少。

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4月29日否认 1960-1962年饿死几千万人,他说那是有人污蔑。他断言“能够直接证实的饿死者为数极少。”

这些话激怒了不少人,他们摆事实,讲历史,引用各种研究数字。学者冉云飞说:“我家饿死五口人,整个村庄饿死三分之二的人,有名有姓,以后公布。现在否认大规模饿死人的人,没有任何一点像样的调查,相反认定者却有调查,不管是来自档案还是田野调查”。

后来,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做了更正和道歉。

但是律师吴法天写道:“近日又有人翻炒饿死三千万的谣言,……孙经先发现,…….六十年代初户籍统计少报2654万人”。学者郭宇宽反驳道,在毛统治下,“党支部建到每个村,到处是民兵,出门要饭都要开证明,居然还能漏报2654万流动人口”?

蔡咏梅批判那些否认大饥荒存在的人说:“这些人为了党的利益,为了维护毛的形象,完全不顾事实。”

各方面对于大饥荒死亡数字的估算,从2200万到4500万不等。中国官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说:“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这本书回避了三年死亡总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