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争议:李鸿章“卖国为国”吗?

ray902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12-25
消息
3,686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0
<走向共和>争议:李鸿章“卖国为国”吗?


2003-05-20 10:45  来源: 人民网


  近日,59集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编审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在搜狐网就《走向共和》中对李鸿章的重新评价和历史定位问题与网友进行了交流。他认为,电视剧《走向共和》把李鸿章等人描绘成变法图强的悲剧英雄,是现代人以艺术的手法对中国近代化之路的真实反思,"更加符合历史发展的线索"。李鸿章虽然经手签定了大部分的不平等条约,但那都是奉朝廷命令行事,身不由己,是一种政府行为,因而李鸿章和汪精卫不同,汪精卫是卖国为己,而李鸿章则是卖国为国,即李鸿章是为了爱国才不得以卖国的。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争议。

  我们不妨看一下雷先生为李大人翻案的理由:首先,作为清政府外交大臣的李鸿章做的都是一些违反本人意志的无奈的事情,政府让他那样做,他不得不做,即他是被动的代表政府卖国,不是自己卖国。其次,李鸿章发起"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其动机仍然是保家卫国,即他骨子里仍然是爱国的。最后,李鸿章在鉴定条约的过程中已经尽最大努力保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同时,还英明地动用外交影响"以夷制夷",保护了东三省,并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政治主张。但"弱国无外交",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言外之意就是李大人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还是和侵略者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士,我们不否认他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一些积极作用,但雷先生所讲的李鸿章"卖国为国"的理由则是完全不能成立的。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体系中的重臣,他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政府行为,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当时的清政府,否则,别说清政府不答应,就是外国侵略者也不会答应与北京胡同里的一介平民签约。所以,我们怎么能说政府卖国,而他李大人不卖国!实际的情况应该是,不是他李大人无奈,而是清政府无奈,面对敌人的坚船利炮,无能的清政府只能以牺牲国土为代价维持其政权的存在。

  还有,李鸿章发起的"洋务运动"虽然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决不是李大人英明选择的结果。外国侵略者到中国来的目的决不是来帮助中国人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民主、自由的共和国,而是要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找新的原料产地和市场,国门一旦被打开,他李鸿章不引进技术和资金,别人也会主动来投资,这也势必会带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即使李鸿章之流不进行"洋务运动",发自于民间的其他形式的"洋务运动"也会出现。一开始之所以是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发起而不是民间发起,关键是中国民间资本积累薄弱造成的。再者说了,李大人们发起"洋务运动"的初衷恐怕并不是简单的国家"自强",而是清政府"自强",他们的洋枪洋炮不仅要对付西方列强,还要对付中国国内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和革命力量。试问,对外国侵略者节节退让,对国内先进势力却赶尽杀绝的李鸿章能算是爱国吗?

  至于雷先生所讲的第三点理由,我觉得任何人在谈判中都会讨价还价,我等平民上街买菜尚且如此,更何况李大人是政府的谈判代表呢!他买卖的可不是什么萝卜白菜,而是中国的国家主权,他的角色决定了他必须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完成讨价还价的任务,可惜,他完成的并不出色。

  所以,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历史的客观实际出发,雷先生为李鸿章等人"翻案"的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当然,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怀疑一切的态度是可以的,但我认为怀疑一切并不是打倒一切,重头再来,而是根据史料从历史的客观中再现真实。正如国学大师胡适所言"怀疑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但在证据不充分时肯展缓判断的气度是更值得提倡的"。(作者:江中尚)
 
相对来说是支持雷先生的观点李鸿章是被迫的,当时除了他没有人愿意而且能跟洋人谈判和定条约.李鸿章另临死前,俄国公使还在病床前逼他签割地条约,最后是看李实在快不行了才离去.李鸿章当时老泪纵横的遗言就是希望中国能强大.别人谁愿意出来背这个黑锅?
照后者的理论,现在中国在抗非点,如果胡锦涛没有能解决好,那他就应该是中国的罪人.而那些躲在背后不愿意出来担责任,而且准备在暗处使点阴招的人反而应该是英雄了.这难道不是一个最合适的例子吗?
这些评论者真实吃饱了没事干,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大部分所谓的评论者们都是不懂历史的,根本不值得一批。雷先生的观点事实上早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就早已提到。建议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非常的不错。
 
历史上称那些不知面对现实,只会唱高调,空喊口号,一味蛮干的人为清流派,他们要么不懂政治和外交,要么别有用心想夺权.照他们的逻辑,外蒙古和外兴安岭现在还在别人手里,那么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都该是卖国贼了吗?是否早该和老毛子干一场?如果真这样,一百年前就没有中国了.记住,必须卧薪尝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