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禅

俺这俗人,琴棋书画诗酒茶只占了最后两项吃货,无言中~~~,面壁去鸟:blowzy:

俗人还知道"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些都是啥么东东啊?:confused::blowzy::crying:
 
俗人还知道"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些都是啥么东东啊?:confused::blowzy::crying:

俺是看了8楼的片片才悟出吃货也能与很雅的东东排队队:D
 
俺是看了8楼的片片才悟出吃货也能与很雅的东东排队队:D

好悟性!:cool:请俗人大师开导开导,解释解释。。。:confused:

273278d1340378102-20100503021923669.jpg


COW! 好多字儿都不认识啊!:crying:
 
好悟性!:cool:请俗人大师开导开导,解释解释。。。:confused:



273278d1340378102-20100503021923669.jpg




COW! 好多字儿都不认识啊!:crying:

大师不敢当,那些个东东只有老何这样的才有资格担得起。
白热胃,看了你的签名才知道那狗狗是爬在了冰上,我本想着难道狗狗就能硬交阴玻璃茬?
小心歪楼了
 
一、茶的历中与现状

通常将茶树上的叶子叫做茶叶,筒称茶,茶树是一种绿绿灌木,原产于云南。其叶革质,可作饮料和药用,《茶经》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可见野生茶树也有大如乔木的。

茶的历史悠久。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时(前1122—前1116),参加征战的巴蜀等南方小国就以茶作贡品了。有资料表明西周时期四川一带即已有了茶的人工栽培,说明我国人民对茶很早就有了认识并付诸应用。不过在东汉以前,茶基本用作药品,而东汉以后,尤其是佛教传入我国之后,茶才逐渐用作饮料。一是奉行过午不食制度的僧人饮用,以补充午后的水分,提神益思,驱除睡魔;一是极少数统治阶级饮用,以解酒或除油腻。即使到了南北朝时期。也只是南朝人有此嗜好。《洛阳伽蓝记》卷二载,陈庆之侮篾吴人“菰稗为饭,敬饮作浆”;卷三载,在魏朝王侯间,往往将茶贬称“酪奴”、“水厄”,“自是朝贵宴会,虽设茗饮,皆耻不复食,惟江表残民远来降者好之”。可见当时北方人对茶尚缺乏足够的认识人,隋唐天下一统,为茶的生产和发展创适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尤其是禅宗的兴起,僧寺饮茶之风盛行,极大促进了茶的普及。出身于寺院的茶圣陆羽走遍茶中产地三十三郡后,于元760年隐居苕溪(吴兴),20年后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标志着我国茶叶的生产和研究、应用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茶经》约七千字,包括源、具、选、器、煮、饮、事、出、略、图十节。“具”涉及制茶工具20种左右,“器”介绍了煮茶等28种器具。宋陈师道《茶经序》:“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夷蛮狄,宾礼燕享,予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可见其影响之大。
唐代饮茶有四种:粗茶、散茶、末荼、饼茶。一般多采用煮茶法,也可根据需要配以作料、水果等。也有煮茶粥食用的。至唐末、五代,发明了’点茶法”,即净茶末撒入沸腾的水中,其茶品、水质、火候乃至器具等均有讲究。为了增进茶艺,僧人或士大夫常举行规模不等的“斗茶”活动,鉴别茶的优劣,品评烹茶技艺的高低。由此出现了一种将茶汤倾注于碗中使汤纹形在各种物象的游戏,称为“茶百戏”。《清异录》载:“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据说他能使汤纹组在一句诗,并列四碗可组合成一首绝句。正是由于饮茶之风的盛行,以至茶成为了文人雅士诗文书画抒写、描绘的内容,甚至步入了音乐、舞蹈的天地。

茶在唐代即忆成为重要的外贸品,通过定期举办的“茶马互市”传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同时茶作为文化使者,通过佛教僧侣的交往,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尤其在日本发展形成了举世闻名、别具特色的茶道。当然茶更多的则通过人沿着丝绸之路或海路传到世界各地。据记载,茶传入各国或各地区的年代为:日本(805年)、阿拉伯(850年)、威尼斯(1559年)、俄国(1567年)、英国(1598年)、葡萄牙(1600年)、荷兰(1610年)、法国(1648年)、南美(1650年)。传入东南亚较早,但人工栽培较晚。如印度产茶始于1834年,斯里兰卡1867年。世界各国对“茶”的读音,都直接效法汉语的语音,主要分为广东话“CHA”和夏门话“TE”。日本更是将“茶”的字形、读音一并拿去充分说明中国是茶的故乡。

我国地域广阔,名茶辈出,如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黄山的云雾茶、福建的乌龙茶、四川的蒙顶茶、滇南的普洱茶等等,不胜枚举。但不管有多少种,总分为六大类,即绿茶、白茶、乌龙茶(青茶)、花茶、紧压茶(黑茶)和红茶。其中绿茶出现最,其次为白茶,即由满披白毫的嫩芽制成,有“白毫”、“银针”、“老君眉”等,宋代著名的龙凤团茶亦属白茶。花茶、乌龙茶、紧压茶发明于明代,而红茶则产生于清代。至于饮茶方法约在明代中后期始由煮饮改为至今流行的冲泡法,使饮茶更加方便、普及。此外,各民族各地区在长期的的饮茶实践中还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饮茶风俗,如西藏的酥油茶、蒙古的奶茶、白族的三道茶(清茶、甜茶、香茶),云南的盐巴茶、桂北的打油茶、闽潮的工夫茶、广东的早茶、湖南的擂茶、四川的盖碗茶等。

目前,我国计有江北、江南、华南、西南四大茶区,19个省、自治区,1000多个县、市产茶,全国茶园总面积约为100万公顷,居世界首位。1988年全力平茶54万吨,出口19.8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仍是茶类最全、品种最多的国家,其中绿茶、工夫红茶为国际市场主要货源。绿茶占61%,红茶占100%。1978年世界茶叶总产量175万吨、其中印度55万吨,中国26.8万吨、斯里兰卡19.9万吨、日本10.5万吨、苏联10.3万吨、肯尼亚9.3万吨、土耳其9万吨、印尼7.3万吨。80年代,全世界已有48个产茶国。目前,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其中茶叶历史最久,风行地区最广,饮用人数最多,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喝茶。茶被人们誉“绿色金子”、“健康饮料”。
 
二、茶的性能与妙用

茶树性喜湿润和微酸性土壤,耐阴性强,因此多生长或种植于我国中部、东南部、西南部雨水充沛的山区、丘陵地区。一些名茶如西湖龙井、洞庭山碧螺春、黄山云雾茶、四川的蒙顶茶等,得山水之胜,再经方外人的妙手“点化”,无不带着几分仙气。若配以名泉、精美的茶具,经地茶师的精心烹、点,则色泽清莹,茶香馥郁,饮之人腹,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飘飘欲仙,难怪佛门有“茶禅一味”之说。唐代诗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保须苦心破烦恼。……”。自唐代以来,我国文对茶的咏赞之词实不胜枚举,对茶的药理功用的论述也不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炎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面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罔爽,不昏不睡,比茶之功也。”《本草备要》也说:“茶能解酒食、油腻、烧灸之毒,利大小便,多饮消脂。”现代经研究发现,茶中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基保主要为茶素、茶单宁、茶香精、蛋白质、氨基酴、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等,它们对人体具有多方面的工理作用和营养价值。下面综合我国古代及今人的研究成果,将茶的功用概述如下:

1.可延缓衰老。茶中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它能防止脂肪过氧化,其作有用维生素E高近20倍,有抗衰老之效。因而被称为“长寿饮料”。
2.可抗癌。茶中的主要成分儿茶多酚类能对突然变异原产生抑制作用。效果十分显著。在日本广岛,凡有饮茶习惯的,受原子弹放射性伤害较轻,存活率高。故又被称为“原子时代的饮料。”
3.,具有显著的减肥功效,能去油腻。如乌龙茶又被称为“苗条茶”。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主食牛羊奶酪而不发胖,即与饮茶有关。
4.有固齿明之效,浓茶漱口能坚齿、消蠹。茶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对视力能起保护作用。因此饮茶老少皆宜。
5.茶有抑菌、抗发炎之功,可治痢疾。50年代日本曾将茶用于防治瘟疫。
6.饮茶可防糖尿病,促进糖的代谢。北宋王令曾作诗赞茶:“故人有意真怜我,灵茶封题寄筚门。与疗文园消渴病,还据楚客独醒魂。”
7.提神益思,能驱昏沉。这是修行人嗜好饮茶的主要因。如东坡诗:“建茶三十片,不审味如何。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
8.有解酒、生津、消食、解乏等作用。这也是普通老百姓特别看重茶的重要原因,以至早在宋代即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

茶在佛教里作用更微妙。例如,唐代刘贞亮概括饮茶的好处为“十德”:①以茶散郁气,②以茶驱睡气;③以茶养生气,④以茶除病气;⑤以茶利礼仁;⑥以茶表敬意;⑦以茶尝滋味;⑧以茶养身体,⑨以茶可行道;⑩以茶可雅志。
日本名僧明惠上人也曾总结茶有十德:①诸天加护;②父母养孝;③恶魔降伏;④睡眠自除;⑤五脏调和;⑥无病息灾;⑦朋友和合;⑧正心修身;⑨烦恼消减;⑩临终不乱。这就是说,茶不仅具有药用功能,还兼具社会功能,甚至成为了修行的一大法门,可见将茶提升到了多么神圣的位置。
 
四、关于茶道
从以上三章可知,中国不仅是茶、茶文化的故乡,而且千百年来创造了最为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不过若论将茶与宗教情操、艺术修养、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和睦邻里、提升人品,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饮茶艺术,当属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大家知道,茶从唐代即传入日本,但在日本种植并为社会所接受。还是在公元1189年日本高僧荣西禅量师入华求学之后,他将茶树茶籽带日本予以栽培,被尊为茶叶栽培的开山鼻祖。1192年荣西禅师写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他在序中说:“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寿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均贵重之,我朝日本曾酷爱矣,古今奇特之仙药也……。”由于他的鼓吹提倡,中国的茶文化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

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他国文化并根据自身特点予以创造的民族。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形成为一种专门的茶道艺术就很能体现日本民族特点。据记载,日本最著名的茶道祖师是丰臣秀吉时代的高僧千利休(1521~1591),他集茶道之大成,创立了最大众化的“一派茶道”或“千家茶道”,其子孙分为三派,影响至今。茶道的宗旨可用四字概括,即“和敬清寂”。和、敬,小而言之,表示主客之间和睦共处,互相尊敬;广而言之,则寄以社会安定、国家和平的愿望。清、寂,表示茶室环境的清净幽雅与陈设的古色古香,暗含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根据以上宗旨,茶道对于茶的质量、色泽,茶的烹煮技巧,对水的要求,茶具的色泽、质量,茶室的环境、设施。水果点心的配置、尤其对宾主间的语言、礼节、仪式等等都有不少讲究。据说一名大家闺秀要学好整套礼仪,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笔者曾有幸在80年代初在苏州寒山寺接待过一个日本茶道参访团。该团多为身穿和服的女士,看到她们专心致志、毕恭毕敬、陶然自得的表演,颇令人感动。她们用的茶具为咖啡色瓷器,小巧玲珑。点茶仍持着我国唐代传过去的煮茶法,茶呈未状,可当时对这种茶尚不习惯,心境也难与之协调,体会不出其中的真趣。但我总觉得,茶道是一种高雅的修心养性的艺术,日本人民能在不断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仍能执著地保持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并进,这一点尤其值得正在积极奔向现代化的我国人民学习借鉴的。行笔至此,我为中国是茶和茶文化的故乡感到自豪,为中国佛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以及对茶的普及和茶文化的繁荣作出过巨大贡献感到自豪。同时我觉得,在今天,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茶文化的品位还有待提高。如果要我对烟酒茶作个总的评价,我只想大声说:朋友!为了您的健康,别抽烟,慎饮酒,多喝茶!
(本文由和茶网原创)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MLQDrca-l38[/MEDIA]

空山鸟语兮 人与白云栖 潺潺清泉濯我心 潭深鱼儿戏

风吹山林兮 月照花影移 红尘如梦聚双离 多情多悲戚

望一片幽冥兮 我与月相惜 抚一曲遥相寄 难诉相思意

风吹山林兮 月照花影移 红尘如梦聚又离 多情多悲戚

我心如烟云 当空舞长袖 人在千里 魂梦常相依

红颜空自许 南柯一梦难醒 空老山林 听那清泉叮咚叮咚似无意 映我长夜清寂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fgnoOWXnQoc[/MEDIA]



夜客訪禪 登巒峰

山間只一片 霧朦朧

水月鏡花 心念浮動

空不異色  色不異空

回眸處 靈犀不過 一點通

天地有醍醐 在其中 寒山鳴鍾

聲聲苦樂 皆隨風 君莫要 逐雲追夢

拾得落紅 葉葉來去 都從容

君何須 尋覓僧蹤
 
十万个为什么,你的禅为什么把心给压扁了?:confused:

谢谢分享好茶。:)
 
品茗,品茶,品人生


修禅的人常讲一句话,叫做“茶禅一体”也就是楼主所言“茶禅一味”。品茶,就如同品人生,苦涩过后,回味无穷…… ­

茶和咖啡是东方和西方人最爱喝的饮品,然而两者却共同都是苦的,这种苦涩也许就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人生智慧吧。 ­

一杯白水,索然无味;一杯蜜水,虽然喝时甜蜜,但下肚之后,却难以给人太多的回味。唯有苦涩的茶水,诈一喝时苦涩难咽,但越是细细品味,便越感其醇香浓厚。这不也正如我们的人生吗?人生最值的回味的经历,往往就是那些最艰难的时刻。 ­

在很多的回忆录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点,主人公的一生大多坎坷曲折,然而经过自己努力,最后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历史功绩。而当他们晚年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时,讲的不是成功时的喜悦,而更多的却是以前如何如何的不易,经历了怎样怎样的困苦,面对了多大多大的挑战,最后又是如何战胜这些困难,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这才是最让自己感到欣慰的。而那些一开始就一帆风顺的事情,似乎很快就会被人们所遗忘。 ­

回想一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是否也曾经历过十字路口的迷茫呢?那些困苦,那些选择在当时的自己看来是多么的无法克服,而当时的自己面对这样的困难或选择的时候又是多么的痛苦。然而现在再去想这些事情,是不是就会轻松许多呢?一切都解决了,一切都过去了!其实困扰自己的不是事情本事,而是自己,“乌云自己遮住了太阳,它却愿天空不明郎。” ­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苦涩的经历,才使得我们的人生回味无穷。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应当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既然上天安排我们经历这样的事情,我们无力改变,又何不试着去接受呢。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也正是因为水的不争,所以大海才能够汹涌澎湃,无与伦比。面对坎坷,如果我们也能够把它看淡一点,学会接受,学会品味这种苦涩的话,那么我们的人生也将会远离烦恼。 ­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现在人们觉的压力很大,过的很不开心,总是有太多的指责,太多的抱怨,其实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加了太多的束缚罢了。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很多的不顺,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细细品味,乐在其中。因为,“一切都会过去!”这也正如那苦涩的茶水,只要细细品味之后才能真正知其味道。 ­

人生的茶我们一起品味,醇香自在苦涩之中……

借用一位大师的话,苦才是人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