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籍华人在华山医院看急症的故事,zt,很长,但很值得一读

好多传统中药和中成药效果很好,但成本很低,一直以来在国内的售价也很低,比如这篇文章里提到的复方甘草片。而适用同类病症的西药在研发上通常要投入巨资,成本降不下来,根本无法和这些传统中成药竞争,但是把高价的药推销给病人,能让包括制造厂商、经销商、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和开处方的医生在内的整个流通环节上的人得到高额回报。所以这个利益链条上的人,除了良心未泯的之外,总是想方设法排挤、攻击中医和中药,这恐怕才是为什么近十多二十年来对中医的攻击越来越凶猛的主因。

免责声明:本人并非暗示CFC上批评中医的村民是西药利益链条上的(如果是肯定早就海龟了,不会还待在村里了:D),请勿随便对号入座。;) 本贴主旨只为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供大家参考。

中成药恰恰也是这个利益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一个普通感冒的处方,一半以上的价钱在中成药上,对病情的有效贡献却是很微小的。

普通西药的生产成本是非常便宜的,中国需要分摊研发成本的仅限于15年知识产权未到期的新药。事实上主要使用的西药,其价值中并无研发成本,而是流通成本。无论中西药,价格贵主要是制度原因而不是它们自身的原因。

顺便讲一下,我认为中国医药的问题主要是西医药方面的问题(医院、医保、教育制度)。中医药的问题即使不解决也没什么了不起。
 
中成药恰恰也是这个利益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一个普通感冒的处方,一半以上的价钱在中成药上,对病情的有效贡献却是很微小的。

普通西药的生产成本是非常便宜的,中国需要分摊研发成本的仅限于15年知识产权未到期的新药。事实上主要使用的西药,其价值中并无研发成本,而是流通成本。无论中西药,价格贵主要是制度原因而不是它们自身的原因。

顺便讲一下,我认为中国医药的问题主要是西医药方面的问题(医院、医保、教育制度)。中医药的问题即使不解决也没什么了不起。


不敢苟同你的意见。国内治疗普通疾病的中成药,我所知的大都很便宜,几块钱人民币一盒/瓶,了不起到20块。我记得去年我回国期间买过的同仁堂感冒颗粒、藿香正气胶囊都是几块钱一盒,最高不超过15块(三天用量);中医院里拿中药一般是15元左右一付。这些药的回扣比例再高,基数就那么点,利益环节的人也赚不了多少。但是同类西药,快克或者日夜百服宁和头孢克肟颗粒,都是好几十,医生开一盒能得到的回扣自然高得多。如果是进口西药,那更是动辄上百,价格和利润就更不用说了。

另外,你既然是蒿甲醚的有缘知情人,我想请教你一下,复方蒿甲醚的价格为什么比同类西方国家出的抗疟药便宜很多?
 
不敢苟同你的意见。国内治疗普通疾病的中成药,我所知的大都很便宜,几块钱人民币一盒/瓶,了不起到20块。我记得去年我回国期间买过的同仁堂感冒颗粒、藿香正气胶囊都是几块钱一盒,最高不超过15块(三天用量);中医院里拿中药一般是15元左右一付。这些药的回扣比例再高,基数就那么点,利益环节的人也赚不了多少。但是同类西药,快克或者日夜百服宁和头孢克肟颗粒,都是好几十,医生开一盒能得到的回扣自然高得多。如果是进口西药,那更是动辄上百,价格和利润就更不用说了。

另外,你既然是蒿甲醚的有缘知情人,我想请教你一下,复方蒿甲醚的价格为什么比同类西方国家出的抗疟药便宜很多?

在现行体制下,无论中西药,都是要回扣的。常见病的西药,生产成本都很便宜,即使加上所有的黑心利润,也不够大家分的,所以大夫要加开中成药来保证自己的回扣总量。西药治病加回扣,中成药安慰剂加回扣,这是心照不宣的事。比如感冒,泰诺和白加黑能有多少钱?我几十次开药划价的经验是:中成药占总值的一半以上。西药中药在回扣方面各擅胜场:西药单价贵,但需要的总量有限,种类也不多,你一次病也就吃那么些片就好了。中药单价可能不贵,但可以开许多种,吃得时间也可以长些,这就量大了,尤其是慢性病。

由于中成药许多也不贵,需要量也不够大,这就需要巧立名目过度医疗了。比如输液,抗生素。你说的西药贵,在这里是医疗体制问题和医学科普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因为现代医学并不主张这么做。何况中成药也加入到输液大军分了一杯羹。

我讲过药品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产权,很遗憾青蒿素并没有在知识产权上有什么收益。一个是因为当年这东西是源于援外,有政治在里面,一个是以前也没有专利的概念。许多进口药贵,主要是未过专利保护期的或刚过保护期国内生产不成熟的,大家都清楚只要中国人会做的东西很快就便宜。

另外,青蒿素是西药吧?西药vs西药的价格不知你想说什么?我不得要领。
 
在现行体制下,无论中西药,都是要回扣的。常见病的西药,生产成本都很便宜,即使加上所有的黑心利润,也不够大家分的,所以大夫要加开中成药来保证自己的回扣总量。西药治病加回扣,中成药安慰剂加回扣,这是心照不宣的事。比如感冒,泰诺和白加黑能有多少钱?我几十次开药划价的经验是:中成药占总值的一半以上。西药中药在回扣方面各擅胜场:西药单价贵,但需要的总量有限,种类也不多,你一次病也就吃那么些片就好了。中药单价可能不贵,但可以开许多种,吃得时间也可以长些,这就量大了,尤其是慢性病。

由于中成药许多也不贵,需要量也不够大,这就需要巧立名目过度医疗了。比如输液,抗生素。你说的西药贵,在这里是医疗体制问题和医学科普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因为现代医学并不主张这么做。何况中成药也加入到输液大军分了一杯羹。

我讲过药品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产权,很遗憾青蒿素并没有在知识产权上有什么收益。一个是因为当年这东西是源于援外,有政治在里面,一个是以前也没有专利的概念。许多进口药贵,主要是未过专利保护期的或刚过保护期国内生产不成熟的,大家都清楚只要中国人会做的东西很快就便宜。

另外,青蒿素是西药吧?西药vs西药的价格不知你想说什么?我不得要领。

我前面的帖子里已经举了很具体的例子:治感冒,中成药同仁堂感冒颗粒10块钱,西药日夜百服宁接近20;治肠胃感冒,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不到10块钱,西药头孢克肟38。这个差价还不说明问题吗?
我的经历好像不会医生同时开同仁堂感冒颗粒和日夜百服宁,也不会同时开藿香正气胶囊和头孢克肟。实际上我之所以举这几个药作例子,是有亲身体验的。象楼主转的文里这种做了手术后给的药可能在西药之外会有些辅助调理的中成药,但是我相信在这种情况下中成药的费用也不会超过西药的费用。至于说慢性病,那要看具体什么情况了,如果是胰岛素这样的西药,总价也不会便宜吧?

谢谢你解释高甲醚价格低的原因。
不过,我不认为青蒿素(蒿甲醚)是纯粹的西药,我也不认为你已经证明了青蒿素是西药。用google搜索,有很多文章都把它称为中药。顶多算是它的身份有争议吧。其实眼界放开一点,何必分得那么清楚?现代医学不是西医的专利,中医药能够借助现代技术改进自己,多研制出属于中国本土的兼具中西药优点的产品来,不是大好的事吗?
 
。。。。。

其实眼界放开一点,何必分得那么清楚?现代医学不是西医的专利,中医药能够借助现代技术改进自己,多研制出属于中国本土的兼具中西药优点的产品来,不是大好的事吗?

:cool::cool::cool:

我以前的上司,一位英裔小老太太,可崇拜中医了。她曾经有段时间身体状况很不好,在西医那儿查不出原因。实在没办法去试了中医,中医就是给她治好了。她提起中医就赞不绝口,说中医是上帝赐予她的另外一个机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