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acetone 发布
我不否认66到79这十来年经济有一定发展,但要想想这十几年对经济的摧残有多大,没有文革应该是怎么样。
[]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是保持无产阶级政权的基本条件[1][/]
早在四十四年前,毛泽东主席就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我们现在思想战线上的一个
重要任务就是要开展对于修正主义的批判"的战斗号召。
修正主义或右倾机会主义,用阉割的手法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它这样做时,往
往借口时代的性质和条件改变了,再坚持那些"过时的"原则便是"僵化的教条主义",因此只
有否定这些原则,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可见,凡修正主义者,一定要在口头上承
认马克思主义。现在世界上有许多人不赞成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如果他们在
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不想也不愿把自己伪装成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开诚布公地宣扬他们
信仰的其他什么主义(例如自由主义)或其它主义,那么,他们就不是修正主义者。从纯理
论的角度说,修正主义要干的那些坏事,不一定非要用假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意识形态做
掩护。如果他们赤裸裸地为他们所真正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利益行事,他们也称不上是修正主
义者。
我们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既是反对修正主义的前提,又是反对修正主义的结果。历史上
每一次反对修正主义的重大斗争的胜利,都使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和人民革命运动的实践
中,得到广泛的普及、丰富和发展。只要资本主义还没有死亡,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还在
深化和扩展,无产阶级反抗和消灭资产阶级的解放运动就不会因挫折而沉寂,马克思主义的
生命力不但不会枯竭,而且必成烽火燎原之势。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
、过程和一般结果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要由并已经由一百五十
多年来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与结果作出鉴定。这个由千百万人民群众的长期
实践作出的历史鉴定告诉我们,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和掌握自己
的命运,就不可能取得推翻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全胜利,因而自己也就不可能获得
彻底的解放。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其他的工人运动理论能够取代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
的世界历史地位。许多有觉悟的工人由于其阶级特殊的社会经济地位,比起不少脱离工农、
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来,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上,实在要高明得多。
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
革命不失败的。"(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工人政党的政治思想路线问题,
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斗争的焦点;中心问题是代表哪个阶级??究竟为无产阶级还
是资产阶级谋利益。列宁说得好:"谁若还说什么非阶级的政治和非阶级的社会主义,谁就
只配关在笼子里,和澳洲袋鼠一起供人观赏。"(《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列宁选集
》)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必须在思想、理论体系上以及政治、组织路线上确保自己始
终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否则,在这个科学技术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所控制、生
产力的主体-工人阶级在资本统治下沦为劳动力商品、而生产又高度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当代
世界上,一个不在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明确地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反对资
本权力的斗争、反对产生剥削与压迫的社会制度的斗争的政党,就不可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
为无产阶级谋解放的革命党。这样,它也就背弃了人类历史发展迄今最先进的文化结晶,即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革命理论,从而蜕变成修正主义的党。修正主义者用空
洞的修辞绕弯子,就是不敢也不愿意承认这样一些最基本的道理:只有以马克思主义革命原
则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才能培育工人阶级的政治阶级意识;只有以革命无产阶级为
主力军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剥夺资本的生产力;只有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占有的生产
力,才是对生产力发展的真正解放;只有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保护下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的
生产力,才是为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直接服务的物质基础。前两个"只有",涉及社会主义革命
长途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问题,包括社会主义民主问题;后两个"只有"涉及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的问题。这四个方面都围绕着一个在阶级性质上目标明确的中心任务:即无产阶级彻
底的解放运动;而决不允许用花言巧语的欺骗,偷偷地"为他人做嫁衣裳"。它们在总体上的
实现,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条件下才有可能。因为它们的实现过程必然遭遇到来自帝
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反抗。因而,阶级斗争必然发展到政治斗争,发展到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
。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我们说,坚持还是反对这"四个只有",是识别真假共产党的重要标志
。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正是这四个"只有",才真正代表了具有世界时代特征的历史潮流。
真正"浩浩荡荡,不可阻挡"的,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被
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反对资本主义。
对于修正主义阶级属性的实质和历史地位,列宁是这样分析的:"机会主义就是为着极
少数工人的暂时利益而牺牲群众的根本利益,换句话说,就是一部分工人同资产阶级联合起
来反对无产阶级群众。""工人运动中的上层分子的机会主义,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
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由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派别活动家来维护资产阶级
,比资产者亲自出马还好。工人要不是由他们来领导,资产阶级就无法支持下去。"《列宁
选集》"机会主义者形式上属于工人政党这一情况,丝毫也不能抹杀这样一个事实:机会主
义者客观上是资产阶级的政治队伍,是资产阶级影响的传播者,是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中的
代理人"。 (《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选集》)
修正主义政治思想内容的实质,是主张在资本和雇佣劳动、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之间
实行阶级合作,取消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帮助帝国主义熄灭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
放运动。列宁指出:"机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阶级合作的思想。"(同上)他们"都是主张
阶级合作,放弃无产阶级专政,放弃革命行动,无条件地承认资产阶级法制,不相信无产阶
级而相信资产阶级级。《机会主义和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全集》修正主义"在国际上
对美帝国主义实行投降主义,在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里对反动的统治阶级实行投降主义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鼓励资本主义势力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
八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以下简称《八评》)修正主义是向被压迫者传布在帝国主义和资
本主义制度统治下的"和平、自由、民主和发展"福音的超级牧师。"维护宗教的人都说宗教
可以安慰人,费尔巴哈很公正地指出了这种安慰的反动性,他说,谁要是安慰奴隶,而不去
发动他们起来反对奴隶制,谁就是奴隶主的帮凶。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都需要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刽子手镇压被压迫
者的反抗和暴动。牧师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
牺牲的远景(这些话说起来就特别容易,因为不用担保'实现'这种远景......),从而使他们
忍受这种统治,使他们放弃革命行动,打消他们的革命热情,破坏他们的革命决心。考茨基
把马克思主义歪曲成了最恶劣最笨拙的反革命理论,歪曲成了最龌龊的僧侣主义。"(《第二
国际的破产》,《列宁选集》)
列宁还分析了修正主义不同于那些与马克思主义根本敌对的资产阶级体系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内脏腐烂了的自由主义,企图在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形态下复活起来。"(《马克思学说
的历史命运》,《列宁选集》)修正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个反马克思主义派别"。"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主义被击溃了。它已经不是站在自己的独立的基地上而是站在马克思
主义的共同的基地上,作为修正主义来继续斗争了。"(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二十年来,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已经非常熟悉有教养的俄国资产者披着清除了革命性的'
马克思主义'外衣来贯彻自己观点和希望的这种'手法'。最近的事变特别鲜明地表明,司徒
卢威主义不仅是俄国的而且也是国际的资产阶级理论家的一种意图,他们妄想'用温柔手段'
消灭马克思主义,用拥抱手段,用仿佛承认马克思主义中除了'煽动性的'、'蛊惑性的'、'
布朗基式空想的'方面以外的'一切''真正科学'的方面和成分,来扼杀马克思主义。换句话
说,采取马克思主义中为自由资产阶级所能接受的一切东西,直到争取改良的斗争,直到阶
级斗争(不要无产阶级专政),直到'一般地'承认'社会主义的理想',承认资本主义要被'
新制度'所代替,而'唯独'抛弃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唯独'抛弃他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
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因此很清楚,觉悟的工人应当密切注意司徒卢威主义偷换马克
思主义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动力数量既多,形式也多。现在我们只要指出主要的三点:(1)
科学的发展在提供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马克思是正确的。因此要同他进行斗争就不得不加
以伪装,不是公开去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而是在表面上承认它,用诡辩来阉割它的内容
,使马克思主义变为对资产阶级没有害处的神圣的'偶像'。(2)机会主义在社会民主党党
内的发展,支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这种'改造',把它改成适合于庇护对机会主义作的各种让
步。(3)帝国主义时期是压迫其他一切民族的享有特权的'大'民族瓜分世界的时期。从这
种特权和压迫中得来的赃物的很小一部分,无疑会落到小资产阶级的某些阶层和工人阶级的
贵族及其官僚分子的手中。这些阶层在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中只占极少数,他们醉心于'司
徒卢威主义',因为司徒卢威主义替他们联合'本'国资产阶级反对各民族被压迫群众的行为
作辩护。"[笔者注:司徒卢威主义即俄国"合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所
作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歪曲。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俄国处于大革命的前夜,各种思潮和派
别的斗争与分化改组极为活跃。司徒卢威是自由派刊物《解放》杂志的编辑,该刊后来成了
自由君主派的机关刊物,此后这一派别又组成了立宪民主党的核心。列宁称"合法马克思主
义"为"俄国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右翼"。最初,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司徒卢威,曾结
成联盟反对民粹派。这些"热烈的论战","是俄国群众性的工人运动高涨的先声"。但是联盟
不久便分裂了。列宁后来对此作了回顾:联盟中的司徒卢威等人"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他们同民粹派决裂,意味着从小市民社会主义(或者说农民社会主义)过渡到资产阶级自由主
义,而不是象我们那样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列宁的分析最后把司徒卢威主义界定为"
是马克思主义在资产阶级著作中的反映",是国际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萌芽。一次大战其
间,司徒卢威是俄国帝国主义的思想家之一。他对帝国主义战争性质的判断有一句名言:"
我国的胜利会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说,会加速社会主义的到来。"(以上见《<
十二年来文集>序言》,《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选集》)]
列宁又曾这样描述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社会根源和破产过程:"1871-1914年这个时期的
相对'和平的'性质给机会主义提供了养料,它起初只是一种情绪,后来成了一种派别,最后
竟成了工人官僚和小资产阶级同路人的一个集团或阶层。这些分子所以能够操纵工人运动,
只是因为他们口头上承认革命目的和革命策略。他们所以能够取得群众的信赖,只是因为他
们发誓说,他们的全部'和平'工作都是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准备的。这个矛盾好象是一个脓包
,它总归要破裂的,结果也真的破裂了。"(《机会主义和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全集
》)"1914年-1915年战争期间护国主义的经济实质是什么呢?各大强国的资产阶级进行战争
的目的是为了瓜分世界和剥削世界,是为了压迫各族人民。一群为数不多的工人官僚、工人
贵族和小资产阶级的同路人可以从资产阶级的巨额利润中分一点油水。社会沙文主义和机会
主义的阶级背景是一样的,都是少数享有特权的工人同'本国'民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工
人阶级群众,资产阶级的走狗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受资产阶级剥削的阶级。""机会主义
者(社会沙文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一道,正是朝着靠剥削亚非两洲以建立帝国主义
欧洲的方向共同努力的;机会主义客观上是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某些阶层的一部分,他们
由于受帝国主义超额利润的收买而变成了资本主义的看门狗和工人运动的败坏者。"(《帝
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列宁选集》)列宁不止一次地称机会主义或修正主义
为"小资产阶级机会主义"。例如,他在分析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时写道:"保持和巩固自己
小市民'上层'或工人阶级贵族(和官僚)的特权地位,这就是小资产阶级机会主义的希望和
与此相适应的策略在战争时期的必然的继续。""考茨基称为导致'超帝国主义'的经济趋势的
那些东西,实际上正是小资产阶级希望金融家不要为非作歹的劝告。"(《第二国际的破产
》,《列宁选集》)在《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和《第二国际的破产》等文中,列宁对作
为机会主义的社会基础之一的"小资产阶级同路人"的提法有所说明(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对小
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分析,见本文第二部分中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问题)。他说,"因为在任
何资本主义国家里,同无产阶级并存的总是有广泛的小资产者阶层,即小业主阶层","这些
新的小生产者也是免不了要重新被抛人无产阶级队伍的。所以,小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当然就
会不断地渗入广大工人政党的队伍"。他还说,"习惯的力量,由于比较'和平的'发展而产生
的守旧思想,民族的偏见,对于情势急剧变化的恐惧和怀疑,--所有这一切都曾作为附加的
因素使机会主义以及对机会主义所表现的虚伪而怯懦的调和态度"日益加强起来。《列宁选
集》。列宁还预见到,"现在我们同修改马克思理论的人们所进行的争论","在将来无产阶
级革命发生时工人阶级还一定会在大得无可比拟的规模上再次经历到",而"十九世纪末革命
马克思主义对修正主义的思想斗争,只是不顾市侩们的种种动摇和懦弱而向着本阶级事业的
完全胜利迈进的无产阶级所进行的伟大革命战斗的序幕"。
以上分析表明,离开关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不可能搞
清楚什么是修正主义的问题。先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每一句话都说成是绝对真理,然后
在肯定教条主义的前提下,把后人对他们讲过的某句话、某个观点的修订,特别是后来的马
克思主义者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运用它的原理,通过解决新问题而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同修正主义阉割它的原则、背弃革命混为一谈,似乎彼此都在"修正"马克思主义,这类手
法是兼用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为真正的修正主义进行的拙劣诡辩。马克思主义不是用来剪
裁历史和现实的万古不变的教条,后人也不可能从他们的经典著作中找到解决现实生活中问
题的现成药方。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长河,反映历史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一个封
闭的理论体系。经典著作的某句话,某个观点,由于受当时认识能力和客观矛盾暴露过程的
限制,可能需要在事后做出一定的修改。马克思自己,不也曾对《资本论》第一卷的手稿进
行过反复的修改吗?列宁讲得更坦率:"是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估计革命时机很快到来这
一点上,在希望革命(例如1848年的德国革命)获得胜利这一点上......有很多错误
,而且常常犯错误。"但是"两位伟大的革命思想家所犯的这种错误,同大叫大嚷,信口开河
,妄说革命是无谓忙碌,革命斗争徒劳无益......的那些官场自由派的拙劣的智慧比
较起来,要高尚千倍,伟大千倍,在历史上宝贵千倍,正确千倍......俄国工人阶级
一定能用他们充满错误的革命行动来争得自由,推动欧洲前进,让那些在革命方面没有行动
的庸夫们以不犯错误而自夸吧。"(《对社会民主党内的知识分子机会主义派的经典评价》
,《列宁选集》)
今天,每一个有觉悟的工人都知道,如果众多的单个工人不能在自己革命政党的领导下
组织成为阶级,因而无法采取统一的阶级行动向资产阶级展开全面的斗争,包括推翻资产阶
级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和镇压资产阶级反抗的无产阶级专政,他们就不可能获得解放。无产
阶级解放运动的这些经过理论论证和实际检验的明确战略目标和基本原则,即表现为马克思
主义原理的这些法则,是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的统治下获得解放的必要条件,是绝不能拿来
与敌人作交易的。谁如果这样做,那就是对工人阶级的背叛。能够深刻体验和认准这个道理
的,首先是工人阶级特别是他们中有觉悟的先进分子。工人阶级及其先进部队,是坚持用马
克思主义批判修正主义的主力军。他们认同前者、反对后者的鲜明政治态度,是由这个阶级
受资本压迫和剥削的特殊方式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的,二者在阶级斗争中的统一就是无产阶
级的阶级利益。一切企图把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同工人运动的实际进程、同无产阶级的根本
利益相剥离和对立起来的努力与欺骗,最终都将是徒劳的。一切愿意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战
斗的革命知识分子,只要坚持做下去,他们或迟或早都将日益接近和认同有觉悟工人所持的
对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泾渭分明的政治立场。
也正是在工人阶级要求掌握自己命运的阶级利益的压力下,背弃革命原则的修正主义不
得不在口头上承认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合法的统治地位。欺骗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与
他们的阶级敌人合作,修正主义所充当的这个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中特殊代理人
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只有当修正主义不断以马克思主义的漂亮词句,继续混在国际工人运动
内部的条件下,才有保障。
英国的工党、法国的社会党和德国的社会民主党,等等,最初都是工人运动中的政党、
工人政党。后来它们从第二国际革命政党内部的修正主义,蜕化为改良主义的党或叫"资产
阶级工人党",进而成为在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执政的完全公开的资产阶级政党,直接推行代
表垄断资本利益、压迫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帝国主义政策。其间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
演变。对于它们来说,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涉及的只是其蜕变史的前半截。赫鲁晓夫从苏
共二十大起提出了一条与十月革命道路相对立的所谓通过"议会道路"实现"和平过渡"的修正
主义路线。他把推行这条路线的希望,寄托在"共产党人和社会党人的配合行动上"。因此,
如何看待西欧的社会民主党,成了中苏论战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毛泽东主席亲自率领的中共
代表团在一九五七年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期间,曾向苏共中央提交了一个著名的"
关于和平过渡问题的意见提纲"。下面是这一提纲第五条关于西欧社会民主党问题的论述。"
社会党不是社会主义的政党。除了个别的左翼以外,它们是为资产阶级服务,为资本主义服
务的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的一种变形。在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我们同社会党的立场是根
本不同的。不能模糊这种界限。模糊这种界限,有利于社会党领袖欺骗群众,不利于我们争
取社会党影响下的群众。但毫无疑问,加强对社会党的工作,争取同社会党的左派和中间派
建立统一战线,是很重要的。"现今的社会党国际,企图把自己的"正史"至少追述到社会主
义国际即第二国际。然而,正是它的前半截史和后半截史的区别清楚地表明:资产阶级和帝
国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主要敌人和主要障碍,而修正主义则是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隐
藏在工人运动中的最好助手。如果把修正主义简单地当成公开的、完全的资产阶级御用政党
来批判,实际上必然回避修正主义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在工人运动内部提出的一系列重大
理论问题,其结果便是取消对修正主义有的放矢的实质性斗争,否认对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
的修正主义进行不同于反对资产阶级政党的特殊批判的必要性,从而将工人运动的思想理论
阵地拱手让出,在客观上帮助修正主义继续把工人运动置于资产阶级的俘虏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把自己的理论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它是什么含义呢?下面是他们
自己的解释。"'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时才使用,因为空想社会
主义力图把新的呓语和幻想强加于人民,而不把自己的认识领域局限于研究人民自己进行的
社会运动"(马克思《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
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恩格斯《<德国农
民战争>序言》)
社会是由无数个人之有目的的活动组成的,他们的意向经常相互抵触,社会生活充满着
矛盾,该如何去研究呢?难道无数有目的、有意志的个人活动的结果,会在总体上呈现出不
以个人和集体的意志为转移、因而具有"客观性"的即"有规律"的运动趋势,而且是可以从理
论上予以把握的吗?对此,"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
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只有把某一社会或几个
社会的全体成员的意向的总和加以研究,才能对这些意向的结果作出科学的判断。其所以有
各种矛盾的意向,是因为各个社会所分成的各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条件不同。"马克思"要
求社会科学用客观态度去分析现代社会中每个阶级所处的地位,并且同对每个阶级的发展条
件的分析结合起来。""马克思为了估计历史发展的全部合力,分析了社会关系以及从一个阶
级到另一个阶级、从过去到将来的许多过渡阶段的复杂情景",得出了人类历史自原始社会
解体以来,"阶级斗争是全部发展进程的基础和动力"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指出了对各种社
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径,因为它考察了一切矛盾
趋向的总和,并把这些趋向归结为可以确切判明的社会各阶级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列宁
选集》马克思的理论要求从空间和时间的结合上去把握渗透到"全部发展进程"中的阶级关系
和阶级斗争问题:(1)"客观地考虑某个社会中一切阶级相互关系的全部总和,因而也考虑
该社会发展的客观阶段,考虑该社会和其他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2)"而在观察各个阶
级和各个国家时,不应当认为它们是静态的,而应当认为它们是动态的,也就是说,不应当
认为它们处于不动的状态,而应当认为它们处于运动的状态(这个运动规律是从每个阶级的
经济生活条件中产生出来的)。观察运动时又不仅要着眼于过去,而且要着眼于将来,并且
不是按照只看到缓慢变化的'进化论者'的庸俗见解进行观察,而是要辨证地进行观察:'在
伟大的历史发展中二十年等于一天,虽然以后会有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期"《列宁选集》。
现在,我们可以借用列宁的一段话来简单概括"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以科学的
态度,也就是根据现代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列宁选集》来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
论。恩格斯说:"现代社会主义力图实现的变革,简言之就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以及
通过消灭任何阶级差别来建立新的社会组织。为此不但需要有能实现这个变革的无产阶级,
而且还需要有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能够彻底消灭阶级差别的资产阶级。"《马恩选集》"许多
世纪以来,甚至几千年以来,人类早已幻想过'立即'消灭所有一切剥削。但是,在全世界千
百万被剥削者还没有联合起来为按照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发展方向来改变这个社会而进行彻
底的、坚决的、全面的斗争以前,所有这些幻想仍旧不过是幻想罢了。只是当马克思的科学
社会主义把改变现状的渴望和一定阶级的斗争联系起来的时候,社会主义的幻想才变成了千
百万人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离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就是空话或者幼稚的幻想。"《列宁
选集》"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
,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当
人们还不会从任何一种有关道德、宗教、政治和社会的言论、声明和诺言中揭示出这些或那
些阶级的利益时,他们无论是过去或将来总是在政治上作受人欺骗和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的
牺牲品的。当那些主张改良和改善的人还不懂得,任何一个旧制度,不管它怎样荒谬和腐败
,都是由某些统治阶级的势力所支持的时候,他们总会受拥护旧制度的人们愚弄的。要打破
这些阶级的反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必须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找出一种力量,教育它和组
织它去进行斗争,这种力量能够(而且按照它的社会地位应当)成为扫除旧制度和创立新制
度的力量。"只有马克思的学说,"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才阐明了无
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列宁选集》
起初,马克思主义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之一。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五花八门的
社会主义派别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时,都脱离对这个社会阶级对立
关系及其存在条件的历史分析,超乎社会现实的阶级斗争之上,用"人民"、"正义"、"权利"
等一般辞句,掩盖它们以社会民主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改良的性质,实际上多是从小资
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尺度和立场出发替工人说话。
正是产业革命先在英国、后又在西欧大陆的胜利,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得以无条件地战胜
工人运动中的其他思想体系的根本因素。通过市场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与社会在生活和
生产条件上劈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对立的分化,同步发展。经济生活中的共同地
位,使个别工人和个别资产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具有两个阶级冲突的性质,从地方性的斗争
汇合成全国的斗争,汇合成阶级斗争。由于工人政党的诞生。无产者组织成了阶级;当他们
这样以阶级行动起来时,围绕政权这个中心问题展开的政治斗争就必然成为阶级斗争的焦点
,直到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在思想和组织上积蓄革命力量的过程,表现为他们在反对资产
阶级的斗争中愈来愈扩大的团结。为革命无产阶级在这个阶段的发展创造条件的,首先是资
产阶级最初反对贵族、后又反对与产业资本的发展相抵触的其他资本集团、以及经常发生的
反对外国资产阶级的斗争。因为在这些斗争中,本国资产阶级都不得不向无产阶级呼吁,要
求他们的援助,从而把无产阶级卷进了政治运动。但是,真正为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
级革命运动创造了有利的客观形势的,则是在经历了相对较长的工业化高潮之后,由于资本
主义制度本身对抗性矛盾的展开而陷入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法国的1848年革命和1871年
巴黎公社起义,都是这样的历史产物。这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是相继促成马克
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战胜其他流派、上升到统治地位的转折点。在前一个事件中,信奉自由
主义的共和派资产阶级公开枪杀工人。在后一个事件中,公社的无产阶级烈士成了法兰西第
三共和国的真正奠基人。阶级冲突的对抗性本质,在和平时期的日常生活中时隐时现,往往
只呈片面的表露或折射。危机和革命,则迫使社会各阶级在行动中一泻千里地暴露出自己的
本来面目。于是,历史自己站出来公开宣告:"一切关于非阶级的社会主义和非阶级的政治
的学说,都是胡说八道。"《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列宁选集》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
危机和革命骚动的风暴时期,社会阶级矛盾的充分暴露,阶级斗争的全面展开,宣判了马克
思主义以前的社会主义的破产,诞生了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
然而,工人运动中那些与马克思主义相敌对的奄奄待毙的学说,不久又以修正主义的形
式在马克思主义内部开始复活起来。列宁曾把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划分为三个主要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1848年革命到巴黎公社(1871年);第二个时期是从巴黎公社到俄国革命
(1905年);第三个时期是从这次俄国革命起。""第二个时期(1972-1904年)与第一个时
期的区别,就是它带有'和平'性质而没有发生革命。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了。东方
还没有成熟到实现这种革命的程度。"这个时期和其它时期一样,决定工人运动内部斗争形
式之特征的,是其外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主要特点。工人运动内部马克思主义与修
正主义的斗争,只是一个从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大系统基本矛盾运动的
子系统。前者斗争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是后者变化的结果。
下面是列宁对这个时期两大阶级斗争主要特点的概括。"近几十年来,资本主义的长足
进步和一切文明国家的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使资产阶级过去那种对无产阶级的态度有了很
大的变化。欧美资产阶级以自己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为代表,不再用公开的直接的原则斗争来
反对社会主义的一切基本原则,维护私有制的绝对不可侵犯和竞争自由,而是越来越多地主
张用所谓社会改良来反对社会革命的思想。不是用自由主义来反对社会主义,而是用改良主
义来反对社会主义革命,==这就是现代'先进的'有教养的资产阶级的公式。一个国家的资本
主义越发展,资产阶级的统治越纯粹,政治自由越多,运用'最新的'资产阶级口号的范围就
越广,这个口号就是:用改良来反对革命,用局部修缮行将灭亡的制度来反对用革命推翻政
权,以分化和削弱工人阶级,保持资产阶级的政权。从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来看,不能
不认为这个变化是一大进步。起初,社会主义是为生存而斗争,当时,反对它的是相信自己
的力量、大胆地和坚决地维护自由主义这一套经济政治观点的资产阶级。后来,社会主义成
长了,在整个文明世界已经保住了生存的权利,它现在是为争取政权而斗争了;而资产阶级
日益腐朽,看到自己必然灭亡,于是就竭力用不彻底的虚伪的让步来延缓这种灭亡,以求在
新的条件下能保持住自己的政权。工人运动内部的改良主义和革命社会民主主义斗争的尖锐
化,是世界各文明国家的整个经济政治环境的上述变化的完全必然的结果。由于工人运动的
发展,某些受资产阶级思想奴役的、正在艰难地摆脱这种思想、但又经常重新陷入这种思想
的小资产阶级分子,必然投到工人运动方面来。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没有这种斗争,没有社
会主义'山岳派'和社会主义'吉伦特派'在这个革命以前的原则上的鲜明分野,没有机会主义
小资产阶级分子和代表新的历史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分子在这个革命时期内的完全决裂,是
不能设想的。"(《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中的改良主义》,《列宁选集》)
关于小资产者,恩格斯说:"他们千方百计地希望跻身于大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害怕
被抛到无产阶级的行列中去。他们彷徨于恐惧和希望之间,在斗争时会力求保全自己宝贵的
生命,而在胜利后去投靠胜利者。这就是他们的本性。"《马恩选集》马克思分析了1848年
六月事变后代表小资产者与工人联盟的"山岳党"--社会民主派的特征:"社会民主党的特
殊性质表现在它要求民主共和制度并不是为了消灭两极??资本和雇佣劳动,而是为了缓和
资本和雇佣劳动间的对抗并使之变得协调起来。无论他们提出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个目标,无
论目标本身涂上的革命颜色是淡是浓,其实质始终是一样的:以民主主义的方式来改造社会
,但是这种改造始终不超出小资产阶级的范围。然而也不应该狭隘地认为,似乎小资产阶级
原则上只是力求实现其自私的阶级利益。相反,它相信,保证它自身获得解放的那些特殊条
件,同时也就是唯一能使现代社会得到挽救并使阶级斗争消除的一般条件。同样,也不应该
认为,所有的民主派代表人物都是小店主或小店主的崇拜人。按照他们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
地位来说,他们可能和小店主相隔天壤。使他们成为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是下面这样一种
情况:他们的思想不能越出小资产者的生活所越不出的界限,因此他们在理论上得出的任务
和作出的决定,也就是他们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在实际生活上引导他们得出的任务和作出
的决定。一般说来,一个阶级的政治代表和著作方面的代表人物同他们所代表的阶级间的关
系,都是这样。"(《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马恩选集》)
这个时期国际工人运动的一件大事,就是第二国际出了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
它是上面马恩列所说的小资产阶级机会主义的典型。伯恩施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
主党的任务》一书以及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主要
从两个基本方面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了全面的"修正"。第一,他否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对
抗性质包括其中自我毁灭的因素,否认它们的尖锐化趋势必将导致资本主义的崩溃。他认为
,由于最近资本主义在信用制度、雇主联盟(卡特尔和托拉斯)和信息通讯手段方面新的重
大发展,特别是由此造成的私人独资占有的工厂向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规模转变和集中,加强
了市场经济的协调性和计划性,因而资本主义经济的总危机将不会再出现了。在伯恩施坦看
来,这一切都表明,随着生产日新月异的变化,资本主义已具备了巨大的适应能力。第二,
他因此否认以暴力夺取政权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革命对资本主义进行根本改造的可能性和必要
性。他认为,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任务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渐进的改良。对他来说,在资本主义
制度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消费者合作社、工会和基于普选制的议会民主,便是改良的主
要手段,它们将对资本主义经济发挥日益进步的社会化影响。例如,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会运
动的发展将把资本家的利润转变为雇佣劳动者的工资,把利润率转变为工资率。工会运动通
过挤榨资本的利润,将产生一个阻止社会两极分化的中产阶级。而议会民主的发展,则更意
味着"大多数人的意志"将使国家不再成为阶级统治的机构,从而有利于无产阶级通过国家对
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实行有计划的调节。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要害,是企图全盘否定马克
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他在哲学上主张"回到康德那里去",用"自在之物"不可认识的
二元论和庸俗的进化论,否认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因阶级对抗而必然导致的革命的质
的飞跃。十九世纪的最后三十几年,资本主义正经历着从资本的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的帝国
主义时代的历史转变。透过小资产阶级的有色眼镜去观察,伯恩施坦却得出了"有组织的资
本主义"正在"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荒谬结论。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产生和蔓延,"不是个别人物的罪孽、过错和叛变,而是整个历史
时代的社会产物",有着其深厚的经济根源。(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它是占有殖民
地的宗主国从攫取的超额垄断利润中分出一部分收买本国工人阶级的结果。这种情况早在十
九世纪中叶起的英国就发生了。它当时"至少就具备了帝国主义的两大特征:(1)拥有极广
大的殖民地;(2)拥有垄断利润(因为它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垄断地位)。就这两点来说,
英国当时是各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一个例外。"(《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
列宁选集》)因此,恩格斯在1858年就指出:"英国无产阶级实际上日益资产阶级化了,因
而在这一所有民族中最资产阶级化的民族,看来想把事情最终导致这样的地步,即除了资产
阶级,还要有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化的无产阶级。自然,对一个剥削全世界的民族
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马恩选集》资产阶级化的无产阶级政党,只能是"资
产阶级工人政党"。这就是为什么英国的工联领袖放弃对宪章运动的支持,引致宪章运动衰
落的原因。到了1892年,随着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逐步衰落,恩格斯进一步观察到那里"享
有特权的少数工人"和"广大工人群众"相对立的事实。英国在1848-1868年的特权地位所提
供的"长期的利益",只有"工人阶级中的贵族"才能获得,"广大群众的状况至多也不过得到
暂时的改善",而"当英国工业垄断一旦破产时,英国工人阶级就要丧失这种特权地位"(《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第二版序言)。"在1848-1868年以及在稍后的一段时间内,只有英国
一国享有垄断权;因此机会主义能在英国得势数十年;再没有哪一个国家占有过如此丰富的
殖民地或工业垄断权。"自从1898-1900年间世界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来,"这时享有垄
断权的已经不是一国的金融资本而是为数很少的几个大国的金融资本(在日俄两国,军事力
量上的垄断权,对极广大领土或掠夺异族如中国等等的极便利地位的垄断权,部分地补充和
代替了现代最新金融资本的垄断权)。"从前,英国的垄断权"可能存在几十年而不受争夺"
,"现代金融资本的垄断权则已遭到疯狂的争夺了"。"从前,一个国家的工人阶级可能被收
买腐化几十年。现在这就很难办到了,甚至办不到了,但是收买为数较少的(与1848-1868
年的英国相比较)'工人贵族'阶层仍然是可能的,而且每一个帝国主义'大'国都在这样干。
从前,'资产阶级工人政党'用恩格斯的寓意极深的话来说只能在一国内形成(因为当时只有
一国拥有垄断权),但是能维持很久。现在'资产阶级工人政党'在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那里都
成了不可避免的和典型的现象。但是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都卷进了瓜分赃物的疯狂斗争中,
这种党也就未必能在许多国家里得势很久。"(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
列宁的以上分析告诉我们,不但工人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内部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取决
于和从属于全社会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而且由于两大阶级的对抗只是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的集中表现,因此,他们的对抗方式最终还要取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阶
段性特征。既然一定时代或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是产生和传播修正主义的根源;那么
,这些条件的改变,则必然导致修正主义的危机和破产。在当时,导致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
产的根本原因,是1914年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爆发??现代工人运动中革命的社会主义和机
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这两种基本倾向和两个基本派别,"在1914-1916年间已经十分明显地在
全世界范围内决裂了"(列宁)。正如1848年的欧洲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尽管都
失败了,但却成了迫使工人运动中一切超乎阶级斗争之上、与马克思主义根本敌对的社会主
义派别纷纷破产的决定性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明,在垄断资本主义统治下的帝国
主义时代,当时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各类基本矛盾都已经发展到非常尖锐的程度,不得不采
取外部破裂的方式去解决。这些矛盾包括(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这些国家的垄断资本集
团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3)压迫民族与被压迫
民族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修正主义想继续维持它在此前几十年"和平发展"时期中
的地位的企图,已经丧失了实现的可能性条件。
帝国主义时代就是金融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垄断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它的实
质。无数单个的工业资本以自由贸易的方式扩大世界市场、和平地竞争和发展的空间已不复
存在,这样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这意味着资本不但要从同它竞争的其它资本的破产中获得赢
利,并日益积聚和集中起来;而且,要从"同它竞争的民族的破产"中、通过"争夺对其他民
族的统治权"、特别是"排挤更有成绩的竞争者并使其破产",来达到这一目的。《列宁选集
》由于上述世界三大基本矛盾的极端尖锐化,世界市场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的扩展,都无
法赶上资本在近三十年来通过集中和垄断迅速发展起来的生产力的需要。在以武力为基本手
段侵占殖民地、掠夺别国的领土,继而又以武力为屏障确保分割世界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
相对过剩商品在世界市场的"实现问题",成了引发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在资本主
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历史性转变中,一两个大国利用垄断资本迅速组合的优势,实现
了跳跃式的发展。这样,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更使重新瓜分世
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当垄断资本控制下的民用品世界市场相对饱和
时,从扩军备战中暴发的军火市场,成为它们大发其财的主要场所。购买和发展突飞猛进的
军火工业产品,必须要有庞大的国家财政开支来支撑。当时作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的关税,
已不可能维持巨额军费支出的平衡,唯一的出路就是财政赤字。再加上垄断价格,恶性通货
膨胀和因市场饱和带来的大规模失业,使得这些国家的无产者和劳动者不但相对地而且绝对
地贫困化,在那里纷纷出现了革命的客观形势。正如当时列宁所描写的:"托拉斯、金融寡
头和物价高涨等等虽然提供了收买一小撮上层分子的可能性,但是,对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
级群众的打击、压迫、摧残和折磨却越来越厉害。"
一切反战的声音,一切执行第二国际斯图加特和巴塞尔代表大会的有关决议,变帝国主
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的企图,都必遭到政府通过战时书报检查机关、监狱和刑场等各种手
段的无情镇压。(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在剥夺工人政党内部革命社会主义思潮和派
别合法生存权利的同时;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又在英法两国对机会主义首领们赏以阁员的位
置,而在德俄两国则让他们享有合法地自由存在和垄断性地解释"工人利益"的特权。
作为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代理人,这时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交给"第二国
际修正主义必须完成的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已不只是伯恩施坦于三十多年"和平发展"的末
期在工人运动中传播的"和平长入"的社会改良主义了,而首先是紧急动员工人阶级起来"保
卫祖国",即保卫每个帝国主义国家掠夺其他民族而获得赃物的权利。它在文化政治意识的
转变,便是由改良主义的机会主义进一步堕落为民族自由主义的社会沙文主义。如果不及时
地、准确地牢牢把握住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发展变化的这个关键转折点,就不会有后来第三国
际列宁主义反对修正主义的重大胜利。从机会主义向社会沙文主义的突变表明,它已经从国
际工人运动内部大摇大摆地走出来,在外部明目张胆地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结成反对社会主
义革命的反动联盟,从改良主义的"资产阶级工人政党"进一步蜕变为"民族主义自由派的反
革命工党"(见《机会主义和第二国际的破产》)。一旦实现了同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公
开结盟,它就大步地跨越了修正主义之所以为修正主义的最后一根底线,走上了彻底背叛的
穷途末路,"再不能使它'天真烂漫'和返老还童了"《列宁选集》。
在《第二国际的破产》中列宁写道:战争"用特殊的威胁和暴力迫使""欧洲社会主义中
的机会主义派背叛了社会主义,倒向了沙文主义",即社会沙文主义。"所谓社会沙文主义,
我们指在当前帝国主义战争中承认保卫祖国的思想,为社会党人在这次战争这同'本'国资产
阶级和政府的联合辩护,拒绝宣传和支持无产阶级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行动等等。"
社会沙文主义者"即口头上的社会主义者,事实上的沙文主义者,他们帮助'本国的'资产阶
级去掠夺别的国家,奴役别的民族。这就是'沙文主义'这个概念的主要内容。他们即使在'
自己'祖国所作所为是为了征服别人祖国的时候,还是主张保卫'自己的'祖国。""'保卫祖国
',即保卫祖国不受压迫。这个看法现在也适用于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战争,可是要把这种
看法应用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战争......那是荒谬的。""社会沙文主义就是已经完
成了的机会主义。它已成熟到与本国资产阶级和总参谋部实行公开的、往往是卑鄙的联盟的
地步。正是这种联盟使它获得了巨大的力量,拥有独占合法刊物和欺骗群众的垄断权。所以
,如果到现在还把机会主义看作一种党内现象,那是很荒谬的。如果打算同大卫、列金、海
德门、普列汉诺夫、维伯等一起去执行巴塞尔决议,那也是很荒谬的。同社会沙文主义者讲
统一,就是同剥削其他民族的'本国'民族资产阶级讲统一,就是使国际无产阶级分裂。这当
然不是说,同机会主义者的决裂在任何地方都能立刻办到,而只是说这种决裂在历史上已经
成熟,它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来说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空话已经听够了,象考茨基
之流那样糟蹋'马克思主义'的事情已经看够了!在第二国际存在了二十五年之后,在巴塞尔
宣言发表之后,工人们再不会相信空话了。机会主义已经衰败了,它最终地转到资产阶级营
垒,变成社会沙文主义了:它在精神上和政治上都已同社会民主党决裂了。它在组织上也会
同社会民主党决裂的。"《机会主义和第二国际的破产》战时的社会沙文主义,把阶级合作
的思想"发展到了顶点",把几十年来形成的机会主义"提到了最高的阶段","机会主义者在
危机关头成了工人政党内那些投到资产阶级方面去的分子的核心","这个阶层已经同本国资
产阶级结合起来,而资产阶级也完全会器重它和'使用'它。"因此,"社会沙文主义就是熟透
了的机会主义,熟到使这个资产阶级的脓疮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留在社会党的内部
我们在前面曾反复强调,修正主义是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中的代理人,它的作用是以伪
装的"自己人"的身份,领导工人群众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欺骗工人阶级的伪装一旦被剥去
,修正主义者便成了孤家寡人,他们在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眼中的地位和价值也随之一落千
丈。这对修正主义的生存,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的统治,都是一场危机。主子们就要"换马",
重新到工人运动中寻找和培植新的代理人。资本主义世界诸多基本矛盾的集中与尖锐化,往
往迫使帝国主义资产阶级把他们与修正主义之间"委托与代理"的客观政治关系,转变为主观
的即公开结盟的政治关系,从而"帮助"了无产阶级的觉醒,宣告了修正主义的破产。这叫搬
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第二国际在一次大战期间从机会主义到社会沙文主义的蜕变,是这类事情中最典型的历
史事变之一。在战前很久,一切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都认为,欧洲战争一定会造成革
命形势。这样的估计对不对呢?"经济事实回答了这个问题:战争在各地造成的饥饿和经济
破坏,这就是革命形势。政治事实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从1915年起,在所有国家里清楚地显
露出陈旧腐朽的社会党分裂的过程,无产阶级群众离开社会沙文主义领袖向左转,转到革命
思想、革命情绪、革命领袖方面来的过程。"(列宁:《无产阶级专政和叛徒考茨基》)聪
明的机会主义者,很清楚社会民主党继续向右转给资产阶级带来的严重危险。1915年他们中
有人在德国的反动刊物上以"莫尼托尔"的笔名发表文章,提醒自己修正主义的党:"它应当
保持具有社会主义理想的工人政党的性质,因为它一旦放弃了这一点,马上就会出现一个新
的政党来接受原先旧的政党所背弃的纲领,并把这个纲领表述得更加激进。"考茨基同年也
在《新时代》杂志写文章,劝告要"允许少数分子在国会里发表一些激进演说",以挽救党的
统一。因为阶级矛盾的尖锐,"会使激进分子在群众活动中占上风"。他们"势必纷纷脱党,
而加入从事反国会的(??应当说:国会以外的----列宁注)群众运动的党,这对我们是一个
威胁。""由此可见,我们的党正分裂为两个彼此毫不相干的极端相反的堡垒"另一个考茨基
分子也"警告"党团不要"把弦子拉得太紧;工人群众反对党团多数的情绪正在增长;必须保
持马克思主义的"(应读作"莫尼托尔主义的"----列宁注)"中派"立场。(列宁:《机会主义
和第二国际的破产》)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如何使越来越怀有革命情绪的人民群
众与濒于破产的社会沙文主义"调和起来",即保持列宁上面所说的"'莫尼托尔主义'的'中派
'立场",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工人政党的右翼即社会沙文主义者,公开地投敌叛变了
。为了继续笼络在工人运动中失去的人心,隐蔽和精细的机会主义,即考茨基主义,以"中
派"的立场在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旗帜下出马了。为了替沙文主义的"保卫祖国"辩护,
公开的机会主义提出了"祸首"论----对破坏欧洲和平的祸首发动的战争所进行的自卫,是正
当的自卫。而隐蔽的机会主义则提出了"国际主义"论--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都有保卫其民
族自由、民族自决的权利。公开的机会主义鼓吹"最终的目的是没有的",改良运动就是一切
。隐蔽的机会主义说,我们必须夺取政权,但闭口不谈用暴力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问题
,而只是强调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方式来行事。公开的机会主义赞成本国资产阶级的
侵略政策。而隐蔽的机会主义则提出了由"国际联合的金融资本共同剥削世界"、维持"持久
和平",以便开创"新纪元"的"超帝国主义"论。考茨基就是这样,从"小资产阶级立场"出发
,"争取在服从帝国主义的条件下用改良主义手段'改善'帝国主义,适应帝国主义"。( 列
宁:《无产阶级专政和叛徒考茨基》)伴随着工人政党内部社会主义革命派与机会主义改良
派的分裂,机会主义中的右派和"中派"的分离,也是修正主义危机和破产过程中一个值得注
意的现象。
历史的辩证法总是在捉弄修正主义。只有在帝国主义资产阶级被迫对工人运动执行不彻
底的虚伪的改良主义让步政策的时期,才为修正主义的得势和猖獗创造了最适宜的环境。而
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之所以采取改良主义的策略,恰恰是此前一个时期工人运动在社会主义革
命派的率领下对旧制度进行了猛烈冲击的结果。工人运动的领导权一旦落入了右倾机会主义
者的手中,在斗争中步步退让、处处退让,那么,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就会转而采取"追穷寇"
的直接进攻策略,致使修正主义借用马克思主义词句、继续混在工人运动的欺骗越来越难以
瞒天过海,直至它的危机与破产。
前苏联,中国等原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复辟的教训,是一个重大严肃的课题,是值得
我们几代共产党人认真研究、深长思之的。综观二十世纪末的悲剧,足见现代修正主义影响
之深,泛滥之广,欺骗性之大,为害之烈,使历史至少倒退了数十年,使亿万革命群众和无
产阶级英雄儿女的鲜血付诸东流了!这个教训实在太深刻、太惨痛了!
苏联从社会主义国家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是在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短短6年中直接完
成的。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演变的起点远在戈尔巴乔夫时代之前。
二十大以前,苏共的基本理论是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它的基本内容是由于资本主
义经济政治经展的不平衡,无产阶级可以在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矛盾最尖锐、革命力量
最强大的俄国夺取国家政权,并可以在苏联一国范围内建成社会主义。1936年,苏联宣
布自己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因为是在资本主义包围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以虽然剥
削阶级已经在苏联国内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存在。这时的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苏联作为国
家同包围着它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斗争,国内阶级斗争是国际阶级斗争的反映。为了保卫社会
主义事业及其成是成必须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并支援世界革命。
在这一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苏共的基本路线实际上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以阶级
斗争为保障,大力进行经济文化建设,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支持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
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努力改善苏联的国际
环境,以争取社会主义在苏联完全建成。
在上述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指导下,苏联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
胜利。到斯大林逝世时,不但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强国,而且还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由欧亚十
多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时期,苏共存在的问题是:思想理论上有教条主义和些
形而上学;对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矛盾缺乏正确认识,不能正确区分与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
部矛盾;肃反扩大化使得在镇压了敌对势力的同时也伤及了一些无辜者,伤及了共产党和劳
动人民自身;政治上过度集权,缺乏无产阶级内部民主;经济管理体制过度集中,虽然这种
体制曾使苏联迅速工业化并战胜了德国侵略者,但是却使经济自身发展缺乏活力;在经济发
展战略和对外政策上也存在一些失误。这些失误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社会积极性,有碍于生产
力的顺利发展。
如果苏共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国内外阶
级斗争的形势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来纠正斯大林时期的失误,那么苏共的理论和路线必然
会更加符合实际,党和人民必然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更大的胜利。然而实际情况不是如
此。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要纠正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批评了斯大林把肃反扩大化,
在党内进行大规模清洗的做法。这本来是必要的。然而,他在批评斯大林的失误的同时,连
同斯大林的成就和正确的方面也否定了。他根本抹煞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同国内外敌人坚决
斗争,取得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和伟大成就的功绩,抹煞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保卫
和巩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的功绩,抹煞斯大林捍卫
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功绩,否定了斯大林所执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路线中的基本
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这样样就在泼脏水的同时把盆中的婴儿也一同扔了出去。
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还借口世界情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否定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在"和平共处"的召牌下,用同资产阶级的合作代替同资产阶级的斗争。
1960年3苏联《共产党人》杂志提出,苏联社会以关主人为最高原则,"人道主义、人性
是社会主义国家活动的主导原则之一"。与党中央认识的这种变化相呼应,苏联哲学界开始
用人道主义解释即改造整个马克思主义,人道化成为苏联哲学家们更新哲学的一面旗帜。人
道主义本来是个好东西,在阶级确已消灭的条件下以人道主义为旗帜也未尝不可。然而在还
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条件下鼓吹不要阶级内容的人道主义,就只能麻痹无产阶级自己了
。
在经过这样的思想准备之后,到了二十二大,赫鲁晓夫又进一步提出"一切为了人,为
了人的幸福"的口号,并且说,苏联已经是全民国家,无产阶级民主正在变成全民民主;苏
联共产党已经成为全体人民的党。1961年12月5日《真理报》说:"全民国家这个概
念最好不过地表达了我们现代国家的实质"。1962年4月5日《真理报》否定了认为"在
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剥削阶级已被消灭,但社会内部仍然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无产
阶级专政仍要作为无产阶级反对自己的敌人的工具而保存下来"的观点。从此,全民国家和
全民党的思想就成了苏共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际上否定了苏联国内的阶级斗争和
无产阶级专政。
苏共理论发生这种变化,具有多种原因。其中就国内原因来说,比较直接的是把对在肃
反中部分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做法的纠正,发展成了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否定阶级斗争,把不
要阶级观点的人道主义捧为党的最高原则。另一个比较直接的原因则是对苏联社会所达到的
发展阶段判断失误,认为苏联已经进入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那种社会阶段。按照马
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学说,这个阶段应该是无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已经熄灭,无产阶级专
政已经完成历史使命。而这个判断失误是与斯大林在1936年宣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有关的。这个原因表明,新理论虽然与原有理论肯有根本性的区别,但可以在原有理论中找
到部分渊源。当然,在外部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在内部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也是
进行这种理论改变的原因。
具有否定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内容的基本理论必然导致实行阶级调和与阶级投降的
基本路线。苏共基本理论和路线的这一变化具有方向性变化的意义,它对苏联今后发展的方
向将产生深远的、决定性的影响。
正如"全民国家、全民党"和人道主义不是这一时期苏共基本理论的全部内容一样,苏共
在这一时期的基本路线既有阶级调和与阶级投降的内容,又不完全是阶级调和与阶级投降。
在苏共理论和路线中出现使苏联发展方向变化的因素并不等于这种变化同步发生和完成。
赫鲁晓夫时期苏共的基本理论,按照苏共自己的说法,是全面建设共产主义的理论。其
要点是:世界形势已经根本改变,苏联已经不再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包围。在苏联,社会主义
已经取得了完全的彻底的胜利,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已经不存在。苏联已经进入全面展开菜
产主义建设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的思想,建立
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加强苏联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对劳动人民进行共产主
义教育;日前充分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已经是
全民的国家;工人阶级的政党已经是全民的党。
根据这样的理论,赫鲁晓夫一方面在消除个人崇拜后果的旗号下为在历次政治斗争中受
到清洗的人大规模地恢复名誉,使他们本人或其亲属重新获得在社会中活动的合法权利;在
"批判地审查和纠正历史、哲学、经济学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因个人崇拜而广泛流行的那些
错误观点","首先是彻底摆脱斯大林的公式和概念"的旗号下,在意识形态领域实行"解冰"
即自由化方针。另一方面,苏共在实践中又并未完全洞开大门,任凭资产阶级思想肆意泛滥
。这个时期的苏共仍然讲马克思列宁议;仍然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仍然讲意识形态领域
的斗争;虽然否定了苏联国内的阶级斗争,但是没有否认国际间的阶级斗争;还批评了当时
只揭露斯大林的错误,而不谴责修正主义的倾向;批评了把和平共处理解为社会思想同资本
主义思想可以和平共处,可以缓和对反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斗争;批评了以同"教条主义"
斗争为幌子否认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的观点;强调文艺的任务是用艺术形象再现建设共产
主义的伟大时代:"要求共产党员和非党人士大力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研究"。这些情
况表明,虽然苏共理论中的部分内容是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否定,但是面对实际存
在在阶级斗争,在惯性的作用下,赫鲁晓夫时期的苏共还没有在实践中彻底抛弃阶级斗争和
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时期苏共的理论和实践是多面的,复杂的。
在赫鲁晓夫时期,党的理论和路线的方向性变化还没有完全展示出自己的重大意义,这
种变化一时还好像是局部的小的变化,只是原来的事物在纠正缺点的基础上的完善,传统在
党和社会中仍然发挥着惯性的作用。然而,随着非斯大林化的实行,与苏共和苏联对立的东
西却逐渐出现、发展并壮大起来,只不过这些因素在整个社会中数量还很少,还似乎不足道
,对整个党和社会的影响还不很显著而已。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的基本理论是发达社会主义论。这个理论虽然否定了赫鲁晓夫提出
的短期内可以建成共产主义的冒进观点,但是认为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和无阶
级的全民国家,它的任务是建设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战线是经济,而
完善这个发达的社会主义就是向共产主义发展。可以看出,这个基本理论同赫鲁晓夫时期苏
共的基本理论实际上所差不多,由这个基本理论所决定的基本路线自然也没有根本的区别。
勃列日涅夫时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始终强调苏共第二十到二十二大所制订的总
路线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对内对外政策唯一的、不可动摇的路线。《党
的生活》发表文章说:"由党的二十大开始的进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苏共继续鼓吹和
平竞赛,继续鼓吹和平过渡,继续鼓吹人道主义,宣布"'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是我
党活动的准则"和"目标"。苏共继续鼓吹全民国家的观点,继续鼓吹全民党的观点,仍然肯
定二十大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谴责,坚持"要彻底埋葬个人崇拜的思想和做法,根除其复活
的可能",并且不断为"个人崇拜受害者"恢复名誉。另一方面,苏共对赫鲁晓夫时期开始的
因否定斯大林而导致的过头做法有所纠正或抑制。例如1965年2月《共产党人》杂志批
评了在宣传中"把过去的缺点、错误放在第一位,遮住了苏联人民伟大的、真正的英雄事业"
,批评一些人"过于醉心于描写个人崇拜时期的专横、无辜被判刑的人们的精神感受和肉体
上的痛苦",从而混淆苏联人民的视听。1966年2月,在改编的《列宁传》第3版上对
斯大林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评价。1965年3月《真理报》提出"同反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
态进行不调和的始终不渝的斗争",反对意识形态的和平共处。1968年4月,《真理报
》社论说,在当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急剧尖锐化的条件下,要加强每个共
产党员和苏联人的共产主义信念,培养思想的坚定性和抵制任何形式的资产阶级的影响能力
。1974年6月,苏共中央要求培养学生用阶级观点评价当前社会生活各种事件和现象,
成为反对资产阶级思想,实现共产党政策的战士。1966年3月,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
三大上提出要全面展开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为争取世界共产主义而斗争,支持各国人民的
民族解放斗争。关于阶级斗争,1977年12月,安德罗波夫说,苏联国内不存在颠覆苏
联制度的阶级基础。"现在,威胁苏联安全的根源在外部。阶级敌人试图从外部将颠覆活动
移到我国境内来,大搞意识形态破坏活动"。1975年12月,波诺马廖夫说:"和平共处
是国际舞台上阶级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当前世界上,缓和没有消除而且也不可能消除阶
级矛盾。两个世界体系的竞赛正在各个领域进行,而且围绕着缓和本身的意识形态斗争正在
加强",实际上对和平共处有一些新的解释。1976年4月,苏共中 央政治局委员安德
罗波夫说"我们的政策,无论就其原则还是就其目标来说,都是阶级的政策"。1977年8
月,安德罗波夫强调和平共处"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意识形态斗争"。苏共这一时期始终强调共
产党的领导是解决共产主义建设中一切问题的必要条件。1976年2月勃列日涅夫说:"
在共产党已成为全民党的时候,它决没有失去自己的阶级性。就其性质而言,苏共过去是,
现在仍然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在事实上对全民党这个概念的内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
上述事实表明,勃列日涅夫时期与赫鲁晓夫时期的苏共在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上虽不完
全相同,但变化与区别并不大。情况并不像世界流行观点所认为的那样,赫鲁晓夫彻底否定
了斯大林的一套,而勃列日涅夫又恢复了斯大林的一套。他们既在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中否
定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又在实践中没有完全这样做。他们的观点和实践都是多面的
、复杂的。
另一方面,尽管他们在口头上时不时地讲一下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在实践中也做
了一些与此相应的正确的事,然而,由于"全民国家、全民党"和超阶级的人道主义已属于其
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中不容改变和动摇的核心内容,所以这些好话和好事只起了延缓苏联演
变的作用,并没有影响苏联发展或演变的方向。这个事实,又从反面证明,基本理论和基本
路线究竟有多么重要。
自从低国出现无产阶级国家并发展为苏联以来,国际资产阶级就一直企图消灭它。十四
个资产阶级国家对苏维埃俄国进行过武装干涉,德国对苏联进行过大规模的侵略战争,都没
有能消灭社会主义制度。于是,它们就在施加政治、经济、军事压力的同时加紧对苏联进行
意识形态渗透,力图通过腐蚀苏联人民的思想来瓦解和摧毁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工农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