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确诊病例"零报告"说明了什么?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大洋网讯 “6月1日10时至6月2日10时,我国内地没有新增临床诊断病例报告。”6月2日卫生部新闻发布会结束时,台下响起了罕有的掌声。

  这是我国内地新增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首次出现零报告。这也是自4月21日卫生部实行每日非典疫情发布制度以来,一个最令人欣喜的数字。

  “零”说明什么?

  它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控制非典型肺炎采取的措施得力、有效,说明全国人民也都投入了这场与疫病全面交锋的斗争中,这是一个从上到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它说明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有科学指导,即使像非典型肺炎一样的新发传染病也是可防可控的。

  它还说明,只有实事求是的思想和工作态度,才能制定和采取与实际相符的政策和措施。

  零的数字证明了在一天之内,我国内地无一例新增非典临床诊断病例,它是前一阶段的成绩和总结,但也是下一阶段工作的起点。

  疫情分析专家徐德忠认为,从5月26日以来,非典疫情进入散发状态,散发状态加上以下两个条件,并持续20天以上,才能够说是实现了对非典疫情的基本控制:一是一旦有新病例发生或传入时,马上就能够发现;二是发现后密切接触者都能得到及时隔离――目前我们距这个标准尚有一定的距离。

  随着民工返乡、进城,学生复课,商业活动恢复等现象的增多,现在趋于稳定的非典疫情要承受人口流动的进一步考验;另外,非典病源和传播链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有效疫苗现在尚未问世,从以上这些方面来讲,现在出现的零报告或许只是一次偶然的情况,新增病例还有可能一次次地出现。

  在成绩面前,最难保持的是清醒的认识,最需要保持的也是清醒的认识,我们应当看到非典型肺炎控制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司长齐小秋说,要看到目前还有大批的住院非典病人,每日还有新增的疑似病例,在尚没有完全掌握其传播规律的新型传染病面前,我们最担心的是放松警惕。

  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对零报告,我们既可以露出笑容,又需要时刻记住的是:无论工作做得多么出色,对于非典,这个人类尚没有摸准脾气也没有出手必胜的科学绝招的传染病来说,只要一个病例没有控制好,就可能让以往所有的努力回归于零。(新华社记者 朱玉 邱红杰)

  令人欣慰的“三个零”

  6月2日,一个令人欣喜和振奋的数字出现在北京非典疫情统计日报:6月1日10时至6月2日10时,北京未出现一例新确诊非典病例,即当日新收治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转确诊病例均为零。同时,北京当天非典病例的死亡人数也是零。

  面对三个零,卫生管理与流行病学专家、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评价说,这标志着北京非典疫情已经进入基本控制阶段。北京过去采取的一系列非典防治措施已经取得效果,目前采取的措施也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疫情如火 措施出台

  看到今天这令人欣慰的数字,我们不禁想到了4月底5月初的北京:

  疫情数字居高不下!4月29日新增病例达到创纪录的152例;医疗资源严重告急!全北京没有一座真正的呼吸传染病医院,真正熟悉呼吸疾病的医护人员不到3000人;市民情绪异常恐慌!抢购口罩、抢购消毒液、抢购生活日用品……北京在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中迈入了5月。

  疫情如火,军中无戏言!

  5月10日下午,中共北京市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迅速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采取措施,全面打响了北京防治非典的“五月攻坚战”。--医疗救治必须把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作为重中之重。确保收治,做到随诊随收,实行集中治疗,不让感染者在社会上失控。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完成发热门诊整改。要把遏制医院内的交叉感染、降低一般发热者被非典传染的可能性、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率,作为防治工作的重点。--高度重视发挥专家作用。成立中医专家指导小组,与全国科技攻关组密切配合,及时把科技成果转化到医疗救治,提高治愈出院率,降低病死率。--切实巩固刚刚建立的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

  落实“两提高,两降低”是扭转被动的关键

  “提高非典患者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医护人员感染率”,这是北京在5月攻坚战中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所在。

  4月17日,北京首先确定6家专门收治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随后又确定了第二批。同时,在短短7天时间里,拥有1000多张床位、专门收治非典病人的小汤山医院也“神速”建成;5月6日,宣武医院被启用,5月8日,中日友好医院加入定点医院,这是两所北京医疗质量最好的三级甲等医院。至5月7日24时,北京所有确诊病人已全部转移到定点医院治疗,实现了从提高收治率向确保收治的重大转变。

  发烧门诊是医疗救治工作的最前沿。进入5月,北京及时对原有的123家发烧门诊进行调整和整顿,保留了条件较好的66家,基本做到了避免普通发烧患者与非典患者的交叉感染,避免留观人员的相互感染,避免非典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感染,使就诊环境、医护人员和工作流程合规合矩。

  为全力降低病死率,北京又整合全市医疗资源,把危重患者集中到条件相对较好、救治水平较高的地坛医院、佑安医院、胸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宣武医院,统一调动全市重症监护的精良设备和医护抢救力量,加强对危重患者的抢救。

  同时,北京加强科技攻关,成立专家快速反应小组,参加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注重发挥传统医学作用,9家中医医院和13家定点医院建立了对口技术支持协作关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效果已初步显现;通过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严格落实隔离控制措施,加强社区和郊区农村防疫,高度重视学校、学生和外来民工防控,加强交通枢纽防疫检查等,建立起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构建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疫病防护网,从而实现了最大限度地切断传染途径,保护健康人群,控制疫情扩散。

  反复危险仍在 防控不能放松

5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赴朝面对中外记者宣布,目前,北京的社会生活正在逐步恢复正常,北京5月份防治非典的攻坚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蔡赴朝向记者列举这样一组疫情对比数据:以5月1日至7日的第一周和5月25日至31日的最后一周相比,第一周北京新发确诊病人666例,最后一周65例,下降了90%多;医务人员感染率第一周98例,最后一周4例,下降了95%多;治愈出院人数第一周81例,最后一周547例,增加500%以上。收治率早已实现了百分之百。

  梁万年在2日针对“三个零”的统计日报评价说,北京出现像多伦多、新加坡疫情反弹现象的可能性很小,再发生非典疫情大范围暴发的概率也将会很小,疫情的发展将会呈现“锯齿”型下降趋势。

  他认为,北京如果保持目前这种趋势,半个月到二十天后,将可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解除北京旅游禁令的标准;到6月底或7月中旬,北京将有可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非疫区。他对实现这两个奋斗目标十分乐观。但梁万年也强调说,目前仍不排除在个别地区、个别单位内出现疫情小的暴发,市民仍然不能放松警惕。(新华社记者李煦 王文韬)
 
Iknow, to gain this achievement is not easy.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