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童女的比喻
作者:陈终道 文章来源:《以经解经》 更新时间:2004-12-3
(1)在这个比喻里(太廿五1-13),有很多人物或时间似乎有属灵的意义。其实都不是比喻的重心。比如十个童女的"十个"这数字;又分为"五个"愚拙,"五个"聪明。她们所预备的"油"象征什么?她们的"灯"象征什么?"新郎迟延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半夜"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没提到"新妇"……等等。这些都不是这个比喻的重心。
整个比喻的重点是这十个童女被分作两类:一类是聪明,一类是愚拙。聪明的童女聪明在什么地方?聪明在她们除了灯里的油外,还另预备了油。所以她们的灯光在新郎来的时候仍会发亮。愚拙的童女愚拙在那里呢?愚拙在她们除了灯本身的油以外,没有另外预备油。所以新郎来的时候,她们的灯不能继续发光,因为油没有了。
(2)换句话说,新郎来的时候,童女的灯是否发光是比喻的焦点。也就是说,除了灯本来有的油以外,另外预备油是什么意义,是解释这个十童女的比喻的重要关键。若灯光象征信徒的好行为(太五14-16),那么,另外预备的油象征圣灵是信徒发光的能源是合理的解释 (注:这个解释我觉得有点勉强)。
(3)还有一点是在这比喻的最后一节,主耶稣讲完这比喻之后所作的结论--"所以你们要儆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13节)是耶稣基督讲这比喻的结论,也就是讲这比喻的目的。
根据本节可见,这比喻中那五个聪明的童女就是"儆醒的",五个愚拙的就是"不儆醒的"。但注意:本来"儆醒"的反而就是"打盹"。不打睡才可算为儆醒。但在这比喻里"儆醒"的反而却不是"打盹",因为新郎迟延的时候,这十个童女都打盹睡着了(5节)。不过那些已经另外预备了油的童女,虽然同样打盹,却还是算为儆醒。那么,所谓"儆醒"、"聪明"全在乎在新郎未到以前是否另外预备了油。这就是这比喻中"儆醒"的独特意义了!
(4)愚拙的童女愚拙在那里呢?愚拙在既不知道新郎什么时候会到,竟没有另外预备油。她们可能自以为她们原有的灯油是够应付等候新郎迟延的需要。她们那么自信地不另外预备油,结果却证明她们的估计错误,因为在新郎来的时候,她们自己说:"我们的灯要灭了。"事实证明她们经不起考验而被算为不儆醒。所以"儆醒"在这比喻里有特别的意义,不能按普通意义来领会。
(5)主耶稣借这比喻教导我们怎样预备他的再来。怎样才算是儆醒?不是在乎你会不会打盹,是在乎你是否一早就预备好了油。知道主耶稣一定会再来而预先另外预备好了油,那就算是"儆醒"。知道主耶稣会来而竟然没有预先另外预备油,那就是不儆醒,也就是"愚拙"了。
按本章第10节的意思看来,事先另外预备了油的童女,就被算为"那预备好了的"。新郎来的时候才想到去预备油的,就被算为未曾预备好了的。儆醒与不儆醒、聪明与愚拙、预备好或未预备好,就全在乎新郎来以前是否已经预备好。
(6)我们若留意把这比喻与上文廿四章中那忠心有见识的仆人,按时分粮的比喻互相比较,就知道这两个比喻有一点相同的重要教训。上文廿四章45-51节那个比喻,是要讲明怎样才算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就是"按时分粮"的仆人。不论主人是否在家,照常按时分粮,也就是随时预备等候主人回来,那就是忠心有见识。而上文所说的那个恶仆恶在那里?他的恶不是因为他不要预备,而是因为他想等到主人快回来的时候才预备。所以那恶仆和那些愚拙的童女在这一点上,情形相似。上喻中的"恶"与本喻中的"愚拙"相同,他们自以为聪明而不及早预备好,反倒成为愚拙。(详参拙作《天国君王--马太福音讲义》)
http://edzx.com/Article/Class33/Class37/200412/2988.html
作者:陈终道 文章来源:《以经解经》 更新时间:2004-12-3
(1)在这个比喻里(太廿五1-13),有很多人物或时间似乎有属灵的意义。其实都不是比喻的重心。比如十个童女的"十个"这数字;又分为"五个"愚拙,"五个"聪明。她们所预备的"油"象征什么?她们的"灯"象征什么?"新郎迟延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半夜"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没提到"新妇"……等等。这些都不是这个比喻的重心。
整个比喻的重点是这十个童女被分作两类:一类是聪明,一类是愚拙。聪明的童女聪明在什么地方?聪明在她们除了灯里的油外,还另预备了油。所以她们的灯光在新郎来的时候仍会发亮。愚拙的童女愚拙在那里呢?愚拙在她们除了灯本身的油以外,没有另外预备油。所以新郎来的时候,她们的灯不能继续发光,因为油没有了。
(2)换句话说,新郎来的时候,童女的灯是否发光是比喻的焦点。也就是说,除了灯本来有的油以外,另外预备油是什么意义,是解释这个十童女的比喻的重要关键。若灯光象征信徒的好行为(太五14-16),那么,另外预备的油象征圣灵是信徒发光的能源是合理的解释 (注:这个解释我觉得有点勉强)。
(3)还有一点是在这比喻的最后一节,主耶稣讲完这比喻之后所作的结论--"所以你们要儆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13节)是耶稣基督讲这比喻的结论,也就是讲这比喻的目的。
根据本节可见,这比喻中那五个聪明的童女就是"儆醒的",五个愚拙的就是"不儆醒的"。但注意:本来"儆醒"的反而就是"打盹"。不打睡才可算为儆醒。但在这比喻里"儆醒"的反而却不是"打盹",因为新郎迟延的时候,这十个童女都打盹睡着了(5节)。不过那些已经另外预备了油的童女,虽然同样打盹,却还是算为儆醒。那么,所谓"儆醒"、"聪明"全在乎在新郎未到以前是否另外预备了油。这就是这比喻中"儆醒"的独特意义了!
(4)愚拙的童女愚拙在那里呢?愚拙在既不知道新郎什么时候会到,竟没有另外预备油。她们可能自以为她们原有的灯油是够应付等候新郎迟延的需要。她们那么自信地不另外预备油,结果却证明她们的估计错误,因为在新郎来的时候,她们自己说:"我们的灯要灭了。"事实证明她们经不起考验而被算为不儆醒。所以"儆醒"在这比喻里有特别的意义,不能按普通意义来领会。
(5)主耶稣借这比喻教导我们怎样预备他的再来。怎样才算是儆醒?不是在乎你会不会打盹,是在乎你是否一早就预备好了油。知道主耶稣一定会再来而预先另外预备好了油,那就算是"儆醒"。知道主耶稣会来而竟然没有预先另外预备油,那就是不儆醒,也就是"愚拙"了。
按本章第10节的意思看来,事先另外预备了油的童女,就被算为"那预备好了的"。新郎来的时候才想到去预备油的,就被算为未曾预备好了的。儆醒与不儆醒、聪明与愚拙、预备好或未预备好,就全在乎新郎来以前是否已经预备好。
(6)我们若留意把这比喻与上文廿四章中那忠心有见识的仆人,按时分粮的比喻互相比较,就知道这两个比喻有一点相同的重要教训。上文廿四章45-51节那个比喻,是要讲明怎样才算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就是"按时分粮"的仆人。不论主人是否在家,照常按时分粮,也就是随时预备等候主人回来,那就是忠心有见识。而上文所说的那个恶仆恶在那里?他的恶不是因为他不要预备,而是因为他想等到主人快回来的时候才预备。所以那恶仆和那些愚拙的童女在这一点上,情形相似。上喻中的"恶"与本喻中的"愚拙"相同,他们自以为聪明而不及早预备好,反倒成为愚拙。(详参拙作《天国君王--马太福音讲义》)
http://edzx.com/Article/Class33/Class37/200412/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