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笑言的《我是孩子,你还年轻》的语言特色

冷雨浓

Moderator
VIP
注册
2011-10-06
消息
2,777
荣誉分数
124
声望点数
93
恕我冒昧,竟敢点评起老大的文章了,呵呵,我相信老大心胸宽广,不会怪罪。现在,老公孩子都还在睡,我喝着咖啡忍不住再看笑老大的文章,被其语言的凝练感染,就胡诌两句,不当之处还望海涵。文章链接: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23/thread1135859.html

在短文《我是孩子,你还年轻》中,笑言的语言风格犹如一把随意撒在风中的黄沙,点点都是那么凌厉硬朗但是又能够反射着灿烂的阳光,透过眼睛刺到心里。这样的比喻并不为过。他的语言很有特色,带着浓浓的黄土气息,亲切雄浑,温暖厚重。如果闲情雅趣、楚天舒的语言像块慕斯蛋糕,那么笑言的语言就是一块刚出锅的玉米面饼子,粗燥里面余味爽甜。

因此,我们看到了,笑言的语言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行文爽利,用词准确。他的文章绝不拖沓,用词看似随意却是精准到无可替换。让我们看看这一段:

于是上学路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身影。我越过一条条沟来翻过一道道梁,捉几只蚂蚱,摘几串沙棘,倒也自得其乐。我甚至有些沉迷。庄稼,无边的庄稼,还有无边的野草野花。矮的是沉甸甸的谷子,高的是抱穗的玉米。风一起,绿叶哗哗的响声,此起彼伏,一直响到天际。我仿佛就属于这山中,山花点点,暗香残留。雉鸡在田间啄食,喜鹊在枝头大叫,我的目光,我的耳鼓,通过自然,与之呼应。

几个动词:“越”“翻”“捉”“摘”,把一个十来岁上学的儿童一路上的玩心写得活灵活现。除了捉蚂蚱,摘沙棘,看庄稼,赏山花,还通过自然和喜鹊对歌。哈哈哈,写到这里我禁不住的笑出了声。这哪是去上学啊,分明是去放风。再一深思,大概也许是那时候的乐趣太少,孩子们才去那么细致地体会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和花花草草成为了朋友。匮乏的是物质,却不是灵魂。任谁也锁不住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想飞的雄心。

由此,我们也看出了笑言行文的第二个主要特色:意在言外。

想做到这一点没点功夫是不行的。这需要语言凝练,心思细密,心机深邃。让我们看看笑言是如何做到的。比如这一段:

我抄了小路,玉米还没有长起来,刚刚齐腰,太阳把土坡晒得坚硬,轮径28英寸的飞鸽牌自行车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蹦跳着前进。

这句话表面看来是因为身在黄土高原,炽烈的太阳把土地晒得坚硬,我骑车如飞。可是,此外还有什么信息呢?那就是婉转写出了季节:春末夏初或者夏末秋初,是艳阳高照的那么一个季节。此外,我们看这个词“蹦跳”着前进。为什么是蹦跳的车子?一来土地坚硬,路面不平;二来呢,车胎气足啊。看来,妈妈在我出门之前细细地查过了车的状态,打满了气,为我一个人出行做足了准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之恩重于泰山,无以为报。于是,在这个简练的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慈母细密的爱子之心。这就是典型的侧面描写。虽没有一个词去写,但是已经将母亲写尽了。所以,读笑言的文章,只要肯深思一步,就会发现处处都是不写之写。

第三,笑言不惮用最真实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我们看看两个打架的孩子是如何又打又骂的。我们知道,打架的孩子是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满身是嘴,只要能占得上风。自然,语言上毫不含糊。于是笑言像一个细致的画家,把孩子的形象原原本本的刻画出来:

  没有!我有点害怕,所以说话特别大声。
  反了你,小叛徒!
  你才是叛徒!
  牛蛋笑了,说,大字报上写了,你爹是叛徒,你娘是叛徒婆娘,你是叛徒崽子!你不是语文好得很嘛,认不得字了?
  你才是叛徒!
  去你娘的!牛蛋用力搡了我几下,发狠道,叛徒崽子就要为人民服务!还有你娘,整天打扮得妖精似的,一看就不是好东西……哎哟!


这段就无须解释了,牛蛋活灵活现的语言和人物性格跃然纸上。我们看到,笑言就连人物的名字都起得与其风格相符。孩子的名字叫“牛蛋”,这样的名字在农村常见不鲜。叫牛蛋人们就觉得很符合小说的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发生地点。并且,叫“蛋”的男孩子多少都有那么点混账,这名字起的和本情节无比的相称,可谓用尽心思。在这里因刻画人物的需要,作者阅历丰富,可见一斑。

最后我们看看笑言手里精炼的笔是如何描写景色的。文中的景色描写有的大气磅礴,了了几个字画出了一幅中原景象:“你看啊!我指指身后。身后是青纱帐的波涛,烈日当空,黄土朝天。来路空荡荡的,哪里有狼的影子?”闭上眼睛,当时的环境你可以在脑海中摹画出来。也有细致入微甚至是写意的笔法:“树枝不知何时静止,因为山风已经不吹了,只有蝴蝶还在花间飞舞,模模糊糊。风又起,落花旋绕,淹没我来时的路。”这里,树枝真的静止了吗?风真的不吹了吗?未必啊,更多的是因为“我”被打得头昏脑胀几近昏迷,甚至因为流血过多而感觉迟钝了。这里不是景色描写,不是说风停了,树静了,这里写的是我受伤严重。因此,读笑言的文,不能只作表面功课啊。

先写到这里吧,孩子醒了,等着抱抱。不能从容结尾了,笑言莫怪。
 
最爱看小雨的点评,能看到别人看不到或即使看到了也说不出来的地方
 
仿佛回到了高中的语文课。顶小雨!
 
哈哈谢谢楼上两位,坐好,等老师有空了接着上课。
 
其实对写作我有很多问题。其他的稍微整理一下以后问。先问个我觉得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要写作?无非两类,一是内在的冲动,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思想,一是外在的原因,为了传递思想感受,感动或影响读者,影响社会。换言之,一个是自我为中心,一个是互动为目的。以老师的看法,作品的高下跟写作的动机相关吗?
 
其实对写作我有很多问题。其他的稍微整理一下以后问。先问个我觉得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要写作?无非两类,一是内在的冲动,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思想,一是外在的原因,为了传递思想感受,感动或影响读者,影响社会。换言之,一个是自我为中心,一个是互动为目的。以老师的看法,作品的高下跟写作的动机相关吗?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文字真的热爱和角色的演绎冲动。我写东西从不想去说服谁,但是我喜欢幻想。我觉得文字是有魔力的。就比如八马甲,我怎么又绕到马甲身上了,其实很多人刻意分裂自己,整出不同风格的马甲,不管换ID也好,IP也好,头像也好,中英文也好,但是有一种思维的惯例不好改变。熟了之后,都能认出来。

作品的高下是否与动机相关这个要看它的价值吧。其实高下本身就是价值的另外一说。很多作品艺术手法很高明,只是立意不够。不是说唱高调,其实有一种真正的精神是伟大的。记得《非诚勿扰》中有个男嘉宾安田是个怪才,哈佛毕业的博士,他热衷于福利事业,为人民服务。很多人说他是作秀,可是我觉得他真的是思想境界比较高。

作品也是。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作品立意就有高下之分了。立意就是出自于作者的动机吧,其实还是相关的。但是,如果作者根本不在乎自己作品的立意,就是觉得满怀心绪无处释放,那就无所谓了。
 
老师说的第三类,我归入我说的第一类,即内在原因。学习了。
 
再问个问题吧。关于技巧的使用。技巧当然包括很多,从谋篇布局,情节设计,到文字的运用等。一部作品可以出自精心的设计,也可以出自心头流淌出的文字。当然高手的设计也往往被无知的读者当成了自然的流露,呵呵。我不否认好的作品需要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但如果一部作品中能够看到作者的"设计",我往往会有些失望。作为一个作家,你怎么看技巧或"设计"的运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