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笑言的《我是孩子,你还年轻》的语言特色

再问个问题吧。关于技巧的使用。技巧当然包括很多,从谋篇布局,情节设计,到文字的运用等。一部作品可以出自精心的设计,也可以出自心头流淌出的文字。当然高手的设计也往往被无知的读者当成了自然的流露,呵呵。我不否认好的作品需要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但如果一部作品中能够看到作者的"设计",我往往会有些失望。作为一个作家,你怎么看技巧或"设计"的运用。

唉,我可不是作家。咱们这个坛子笑言算个作家吧。

对于技巧的使用我是这样看的,先说结构,好的小说结构平稳,看看天龙八部或者射雕英雄传,都能看到金庸对小说整体结构的把握。他的构思阴阳平衡,我看很可能是按照八卦图来设计的,呵呵,开个玩笑或许没有那么夸张。

但是,现在流行的写法其设计基本就是相似的,写正邪两派,然后相互冲突推进情节的发展,情节也是环环相扣,在情节中一点点的展现人物性格。比如电视剧《浮沉》,这个是最简单流行的构思方式。而甄嬛传就复杂一些,不只两条线索并行了,所以它的气势就宏大了。但是细看,也是一些正邪势力的相较。

为什么有的小说吸引人,有的小说比较白痴,还是看作者。作者智商高,写得往往出乎意料之外,那很好。作者智商不够,很让人唾弃。我的感觉是,除了智商高之外,还要沉得住气,有的时候自己觉得这个设计得好妙啊,赶快写出来吧,一贪快,就逊色三分了。

不能否认有的读者能看见你的构思,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红楼梦》为什么被人们反复解读,其实就是很多事情它没有写满,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这样的手法在这次征文里,宋巧龄运用得很好,作者把关键的一晚没写,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从后面的文字里大家可以推测出一些。这就是留白。往往什么都交代得完全的,除了罗嗦没有什么别的了。
 
多谢小雨老师讲解!但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纠结。我的感受可能也不容易说清楚。一方面,我很欣赏精巧出奇的构思,另一方面我又会下意识地去窥探作者的写作动机,猜测TA这样设计是不是就是为了让我拍案叫绝,猜测TA是在表演还是在表达。当然,不论是表演还是表达,好作品的光芒总是让人仰慕的。但当一个作品表演的成分明显多于表达的时候,我会下意识地用看表演的心态去看这个作品,而不能把自己全身心的融入作品之中。再有就是写作手法的运用。有的时候,在看清作者的手法之前,可能很受感动,但当回味出作者的手法其实很常规,作品的价值就又在我心里打了折扣,因为作者仿佛是在用技巧打动我,而不是用TA的心在跟我交流。在我心目中,写作似乎不该是科学发明,不该跟数学一样,不该比谁更聪明,比谁更擅长离奇的设计。

只有对文字,我满怀敬畏。好作品中作者历练的文笔以及其中显现出的对文字的感悟,永远让我无比崇敬。
 
多谢小雨老师讲解!但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纠结。我的感受可能也不容易说清楚。一方面,我很欣赏精巧出奇的构思,另一方面我又会下意识地去窥探作者的写作动机,猜测TA这样设计是不是就是为了让我拍案叫绝,猜测TA是在表演还是在表达。当然,不论是表演还是表达,好作品的光芒总是让人仰慕的。但当一个作品表演的成分明显多于表达的时候,我会下意识地用看表演的心态去看这个作品,而不能把自己全身心的融入作品之中。再有就是写作手法的运用。有的时候,在看清作者的手法之前,可能很受感动,但当回味出作者的手法其实很常规,作品的价值就又在我心里打了折扣,因为作者仿佛是在用技巧打动我,而不是用TA的心在跟我交流。在我心目中,写作似乎不该是科学发明,不该跟数学一样,不该比谁更聪明,比谁更擅长离奇的设计。

只有对文字,我满怀敬畏。好作品中作者历练的文笔以及其中显现出的对文字的感悟,永远让我无比崇敬。

我觉得,表演的文字很容易写,也很容易写大。表达的文字,比较容易陷在小我里面出不来。或者说是感性和理性的区别。如果在宏观的构思用表演的手法,小情节的安排用表达的方法,或者可以不那么极端。当然,AB血的人都是分裂和极端的。:p
 
好!有见地!学习了!

待学生回家整理整理。 :)
 
感谢小雨精彩评论!大赛就要揭晓了,现在跟这个帖子有点喧宾夺主,何况小雨的美言只能当作鼓励,哪里就敢心安理得地领受下来?但山阳手与小雨的对话太有意思了,有深度,因此忍住不想说几句。

作品要不要设计?要不要技巧?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广义地讲,我们从识字开始,就在学习语言的技巧。分析课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就是在寻找文章的设计结构。背诵诗词、组词造句就是在学习写作技巧。

当然,据我揣摩,山阳手讲的,应该是指作品过强的人为痕迹。比如有的小说像程序,一二三四,按部就班,看头知尾。比如有的作品看着看着就知道女主人公要突然去世了,而且多半会是车祸,因为病故的话,还需要查阅很多的医学资料。

我是这样理解的,当今这个社会,所谓作家与读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换言之,读者的水平越来越高。尤其在网上,谁不能写几个段子啊?段子多了,就成了文章,成了故事,成了小说,成了文学。读者往往本身就是作者,所以说,让读者看不出作品的设计与技巧,实在太难了。从另一个角度讲,尤其是写长篇,有些作者恐怕还会有意利用读者的心理,故意卖些破绽,让读者不断寻得蛛丝马迹,不仅要增加读者对作品人物的代入感,而且还要增加他们对作品作者的代入感。

文字的确是非常奇妙的东西,文字的面世,据说曾经惊天地泣鬼神。文字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因而鲜活。而同时,文字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也因此,我们对文字和文学怀有敬畏之心。

运动员的每场比赛肯定都不会与之前任何一场完全相同。但每场精彩的比赛都是由最基本的技巧和战术组成的。我们可以容忍甚至赞叹运动员千百次地重复使出同样的技巧和战术,却很难欣赏作家写出雷同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者要更难一点。尤其对于初写的人来讲,不妨多一点宽容和鼓励。

这次的主角是参赛的作者们。我看到了作者、读者以及评委的才华和认真。而小雨的这篇评论和大家对我一向的宽容和鼓励,让我感到温暖。
 
多谢老大指点我们。您不在的时候,我临时代课了,呵呵。。。

这次征文,无论如何,我们是认真的反馈,也希望喜欢文字的人能够从中获益,这也就达到了征文的目的。

老大有空常来指导我们写作文吧。。。
 
感谢小雨精彩评论!大赛就要揭晓了,现在跟这个帖子有点喧宾夺主,何况小雨的美言只能当作鼓励,哪里就敢心安理得地领受下来?但山阳手与小雨的对话太有意思了,有深度,因此忍住不想说几句。

作品要不要设计?要不要技巧?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广义地讲,我们从识字开始,就在学习语言的技巧。分析课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就是在寻找文章的设计结构。背诵诗词、组词造句就是在学习写作技巧。

当然,据我揣摩,山阳手讲的,应该是指作品过强的人为痕迹。比如有的小说像程序,一二三四,按部就班,看头知尾。比如有的作品看着看着就知道女主人公要突然去世了,而且多半会是车祸,因为病故的话,还需要查阅很多的医学资料。

我是这样理解的,当今这个社会,所谓作家与读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换言之,读者的水平越来越高。尤其在网上,谁不能写几个段子啊?段子多了,就成了文章,成了故事,成了小说,成了文学。读者往往本身就是作者,所以说,让读者看不出作品的设计与技巧,实在太难了。从另一个角度讲,尤其是写长篇,有些作者恐怕还会有意利用读者的心理,故意卖些破绽,让作者不断寻得蛛丝马迹,不仅要增加读者对作品人物的代入感,而且还要增加他们对作品作者的代入感。

文字的确是非常奇妙的东西,文字的面世,据说曾经惊天地泣鬼神。文字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因而鲜活。而同时,文字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也因此,我们对文字和文学怀有敬畏之心。

运动员的每场比赛肯定都不会与之前任何一场完全相同。但每场精彩的比赛都是由最基本的技巧和战术组成的。我们可以容忍甚至赞叹运动员千百次地重复使出同样的技巧和战术,却很难欣赏作家写出雷同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者要更难一点。尤其对于初写的人来讲,不妨多一点宽容和鼓励。

这次的主角是参赛的作者们。我看到了作者、读者以及评委的才华和认真。而小雨的这篇评论和大家对我一向的宽容和鼓励,让我感到温暖。

老大就是老大。看着山阳手的问题,我觉得自己是白吃。连题都看不懂,更别说答案了。老大一解释,茅塞顿开。本来我的小说开头,想学着用渲染的手法,在女主角出场前,极力渲染,增加她的神秘感。结果弄(技)巧成拙,加上后面时间紧,草草收场,头重脚轻。老大曾建议我开头隐去查西公主的身份。我就耍了手段,先以玩笑的借口否定了公主二字。后来,又以她的未婚夫确实是王子,再粘贴回公主的标签。

我觉得,除了写纪实的报道,凡是虚构的小说,都需要设计和技巧。因为小说5要素中,时间,地点,人物,可以随意,原因和结果就需要精心地设计,用写作技巧表现出来。好的小说,合情合理,自园其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劣的小说,生搬硬造,漏洞百出。使人厌倦。

小雨的讲解也是深入浅出,听了获益非浅。希望以后常能听到作家们关于写作的讲解。:cool:
 
感谢小雨精彩评论!大赛就要揭晓了,现在跟这个帖子有点喧宾夺主,何况小雨的美言只能当作鼓励,哪里就敢心安理得地领受下来?但山阳手与小雨的对话太有意思了,有深度,因此忍住不想说几句。

作品要不要设计?要不要技巧?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广义地讲,我们从识字开始,就在学习语言的技巧。分析课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就是在寻找文章的设计结构。背诵诗词、组词造句就是在学习写作技巧。

当然,据我揣摩,山阳手讲的,应该是指作品过强的人为痕迹。比如有的小说像程序,一二三四,按部就班,看头知尾。比如有的作品看着看着就知道女主人公要突然去世了,而且多半会是车祸,因为病故的话,还需要查阅很多的医学资料。

我是这样理解的,当今这个社会,所谓作家与读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换言之,读者的水平越来越高。尤其在网上,谁不能写几个段子啊?段子多了,就成了文章,成了故事,成了小说,成了文学。读者往往本身就是作者,所以说,让读者看不出作品的设计与技巧,实在太难了。从另一个角度讲,尤其是写长篇,有些作者恐怕还会有意利用读者的心理,故意卖些破绽,让作者不断寻得蛛丝马迹,不仅要增加读者对作品人物的代入感,而且还要增加他们对作品作者的代入感。

文字的确是非常奇妙的东西,文字的面世,据说曾经惊天地泣鬼神。文字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因而鲜活。而同时,文字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也因此,我们对文字和文学怀有敬畏之心。

运动员的每场比赛肯定都不会与之前任何一场完全相同。但每场精彩的比赛都是由最基本的技巧和战术组成的。我们可以容忍甚至赞叹运动员千百次地重复使出同样的技巧和战术,却很难欣赏作家写出雷同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者要更难一点。尤其对于初写的人来讲,不妨多一点宽容和鼓励。

这次的主角是参赛的作者们。我看到了作者、读者以及评委的才华和认真。而小雨的这篇评论和大家对我一向的宽容和鼓励,让我感到温暖。
引下来,争取做到倒背如流!
 
多谢笑言前辈和他乡兄指点!我不知天高地厚的无知问题,想必贻笑大方了。不过这次征文的文章和评委以及小雨的精彩点评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评委的打分和小雨的几次点评,应该说是活动的一个亮点。这种文学评论的氛围真是难能可贵,也让我能拿出勇气发问,请高人解惑。真希望这样友好而严肃的讨论氛围能够从此发扬下去。也特别欢迎笑老多多光临原创指点我们后辈!
 
又读了一遍笑老的讲解。你对我问题的解读正是我想说的。您和小雨的观点从不同角度解答了我的疑问。不过请容我再仔细体会一下,或许还有进一步的问题要请教 :)
 
又读了一遍笑老的讲解。你对我问题的解读正是我想说的。您和小雨的观点从不同角度解答了我的疑问。不过请容我再仔细体会一下,或许还有进一步的问题要请教 :)
这么好的帖子,翻出来放在上面。 没读过的可以读一读。 很幸运渥太华有这么多热爱文字的朋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