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与贱民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6)

沧海一笑

深信因果
VIP
注册
2012-09-20
消息
2,504
荣誉分数
2,906
声望点数
223
所在地
无地无涯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6)贵族与贱民



在印度从前是有种性制度的。

一个人生下来就有固定的种性,只能从事某一类工作。有的拥有特权,有的地位就十分卑微。

其实不仅仅是印度,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现象。不过形式不同,等级的划分也不同。区分的严格程度也不相同。

印度的种性制度是属于划分较为严格,区别明显的,分为四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在欧洲我们看到的就是皇室、贵族与平民的区分了。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没有了,而是形式上改变了。

依然有人生下来就会有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权力。属于上层社会。有人生下来就是普通人,被他人所支配,没有任何特权。

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十种原因,会让我们生下来就成为下族姓报。

首先是不尊敬父母。佛法中对于孝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和我们说的儒家的孝并不一样。这个孝是理性的,在因果业报规律的指导下的孝顺。
 
有人会说,佛法让我们做这个、做那个、又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太不自由。

其实不是佛法强制人去做什么,而是告诉大家这件事做完了有什么结果,那件事做完了有什么结果。

比如上面说的,没有尊敬父母、尊敬修行者、尊敬婆罗门,就会有下族姓的果报。
 
尊敬父母大家都知道,尊敬出家修道者,佛法经典中已经不是一处讲到。


尊敬婆罗门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婆罗门是印度种性之一。和我们说的婆罗门教不完全相同。

在这里它不是指宗教,是指阶层,是出家僧侣、学者阶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社会上受人尊敬的人。
 
对于老师、长者不能尊敬、礼敬。恭迎奉座。也会导致下族姓的果报。

见到尊长应起立迎接、让座。

这一点对现代生活中非常有指导意义。

平素我们生活中,对待父母尊长,要有起码的礼节、来迎奉座、尊重闻讯,是不可少的。
 
不能遵循父母、圣贤长者,有益的教诲。

我们平素对于父母师长有益的教诲、合理的指派理应听闻顺意。

没有做到的话,我们将来的果报就是下族姓、出身不会高贵、他人不会尊敬。

因为自己没有尊敬该尊敬的人的缘故。
 
轻蔑下族姓也会导致自己成为下族姓人的果报。

对于地位、权力、威望不如自己的人,不可轻蔑,不能轻视,看不起人是要不得的。哪怕是乞丐也要平等看待。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讲,布施的时候能够对贫贱之人平等看待,会导致布施的果报完全不同。

可见平等是多么重要的观念。
 
那么后面,我们就知道了,如何才能得到上族姓的果报呢?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
一者善知敬父。
二者善知敬母。
三者善知敬沙门。
四者善知敬婆罗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