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佛陀教育 – 现代佛法修行入门 ..............转贴自/ 梵音清响

horton

一尘中有尘数刹
VIP
注册
2012-10-08
消息
5,731
荣誉分数
2,758
声望点数
223
所在地
微尘
实践佛陀教育 – 现代佛法修行入门



[FONT=宋体]前言:[/FONT]

[FONT=楷体][FONT=宋体]阿弥陀佛!大家好,没想到这么快又会开一个楼。看过我的另一个贴子的同修们可能会了解,在[FONT=宋体]佛教[/FONT][FONT=宋体]世界宗教的一朵奇葩[/FONT][/FONT][FONT=宋体]那个贴子,意将佛教的基本理论知识介绍给大家。佛教是活活泼泼的,有理论同时也很注重实践。而且理论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FONT][/FONT]

[FONT=楷体][FONT=宋体]举用[/FONT][FONT=宋体]净空老法师[/FONT][FONT=宋体]在《佛学十四讲》中的几句话:[/FONT][/FONT]

[FONT=楷体][FONT=宋体]事与理是一不是二。要把理会归在事相上就有用处,从理要悟到事,这就圆融。要把理在日常生活当中,显现出来,这个理才不致于落空;理与事要相应。无理事不能通,故不可滞事昧理;无事理何所立,故不可执理废事。佛法的修学一定要圆融,要懂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FONT][/FONT]

[FONT=楷体][FONT=宋体]佛教[/FONT][FONT=宋体]世界宗教的一朵奇葩[/FONT][FONT=宋体]那个贴子将[/FONT][FONT=宋体]偏重在理论基础。而[/FONT][FONT=宋体]实践佛陀教育[/FONT][FONT=宋体]这个贴子,将[/FONT][FONT=宋体]偏重在[/FONT][FONT=宋体]实践与[/FONT][FONT=宋体]修行。只有把[/FONT][FONT=宋体]佛陀教育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才得到佛法真实之利。[/FONT][FONT=宋体]南无阿弥陀佛![/FONT][/FONT]


[FONT=仿宋体]本贴注意事项:[/FONT]

1)此楼内文章将引用来自佛教界内具备影响之高僧大德或具备相当声望之在家居士或团体之已发表著述,如同时引用多部不同著作,也将一一标明出处。因有些原文段落较长, 不便全文摘录。故只选取其中相关的某些段落或文字,为上下衔接,文字也可能略作精简和修改. 大家若欲进一步了解,请详阅原文。一切以原文为正宗。笔者摘录将以保持原文为基准,但不排除因文字删减而使文意略有差疵

2)此楼将引用当代高僧: 净空法师及各祖师大德的开示为主。原则上不作研究讨论。妄语为佛门根本重戒,佛弟子不敢诳言。况本人学识有限,唯恐误人误己。故对于[FONT=宋体]吾人力[/FONT]所能及以外之问题不便回答,特请见谅。

3)此楼内只论佛法。对于其它宗教不作个人评论。本人非常欢迎欲了解佛法之其它宗教人士光临,愿以兄弟之宜以待,但此楼内不讨论其它宗教。(引用大德文章中若有提及其它宗教为例外[FONT=宋体]。)[/FONT]

4)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又「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特将此言与大家共勉,愿我等均能慎言慎行,一切恭敬。则佛法之实益不求而自得。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可不慎哉!

5)本贴将以当代大德:净空老法师之开示为主,兹将老法师的详细介绍与教育理念登载于本贴之初,以便起信。


[FONT=宋体]南无阿弥陀佛![/FONT]

[FONT=宋体]不肖佛子梵音[/FONT]
 

附件

  • 20090510141539597.JPG
    20090510141539597.JPG
    5.5 KB · 查看: 31
净空法师德像
 

附件

  • lfbx[1].gif
    lfbx[1].gif
    60.4 KB · 查看: 57
实践佛陀教育 – 现代佛法修行入门


[FONT=宋体]法师简介[/FONT]


[FONT=宋体]澳洲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FONT]

[FONT=宋体]格里菲斯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荣誉博士 [/FONT]

[FONT=宋体]印度尼西亚夏利悉达亚都拉回教大学荣誉博士 [/FONT]

[FONT=宋体]澳洲净宗学院院长、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主席 [/FONT]


[FONT=宋体]净空法师,法名觉净,字净空,一九二七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庐江县,俗名徐业鸿。[FONT=宋体]一九四九年旅居台湾。五四年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桐城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與儒佛大家濟南李炳南老教授,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十三年,而於佛教淨土宗著力最多。[/FONT][/FONT]

[FONT=宋体]一九五九年,法師於台北圓山臨濟寺剃度;以恢復聖哲倫理道德教育,弘揚大乘佛法慈悲精神為己任。至今講經教學已逾五十年,從無間斷。首倡「佛教」乃「佛陀教育」正名之說,大開印贈經典及運用影音設備、網絡、衛星電視普及仁慈博愛之全民教育的風氣。至今已印購六千五百套以上的《大藏經》贈送全球高等學府、國家圖書館暨各宗教團體。[/FONT]

[FONT=宋体]曾受聘任台北十普寺三藏學院教師,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內學院院長。創辦華藏視聽圖書館、佛陀教育基金會與澳洲淨宗學院。指導新加坡淨宗學會創辦「弘法人才培訓班」。現今全球有百餘所的佛陀教育機構聘請法師為永久導師;成千上萬的聽眾,透過遠程教學向法師學習。[/FONT]

[FONT=宋体]除講經教學,法師於各類醫藥、教育、慈善救濟事業也非常關注,不分國家、宗教、族群,平等真誠的貢獻力量。一九九七年始,旅居星洲三年,致力團結新加坡九大宗教,告知世人「世界不同宗教確實是可以團結的」!先後榮獲美國德州榮譽公民、達拉斯榮譽市民、澳洲圖文巴榮譽市民、印尼宗教部最高榮譽,以及澳洲格里菲斯大學、昆士蘭大學、南昆士蘭大學與印尼夏利.悉達亞都拉回教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與榮譽教授。[/FONT]

[FONT=宋体]二ΟΟ[FONT=宋体]五年,榮獲英國女王[/FONT]AM[FONT=宋体]勳銜,再次肯定了法師對多元文化教育與宗教團結的卓越貢獻。半世紀以來,法師足跡遍滿五大洲。多次代表大學至亞、澳各地參加國際和平會議;數次陪同新加坡九大宗教、印尼五大宗教、馬來西亞五大宗教代表團,訪問中國(遠至新疆)、羅馬、埃及等宗教聖地與大學。並捐贈泰國僧伽醫院建設基金,實為化解南北傳佛法兩千多年來的隔閡邁一大步。所至之處,不僅深受佛教信眾的擁護愛戴,也與各宗教人士親切交流,真誠學習,成為坦誠相待的老朋友。[/FONT][/FONT]
 
实践佛陀教育 – 现代佛法修行入门


[FONT=宋体]二ΟΟ[/FONT][FONT=宋体]五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澳代表,多次訪問老法師,希望與澳洲淨宗學院合作,邀請真正有愛心、有道德學問的老教授、專家學者講演。再加上《弟子規》、《十善業道經》的教學,以中、英、阿拉伯、西班牙、俄、法等六種語文向全世界推廣。利用網絡、衛星電視,二十四小時於全世界各地區反複播放。提供全球人士認識學習神聖至善圓滿倫理、道德、因果、宗教的教育。法師有鑑於近代各宗教逐漸式微,偏重形式而缺乏實質,積極提倡建立「宗教大學」或「多元文化大學」,培育各宗教教師傳道人員,深入教義,提昇素質。誠望各宗教學習者皆能恪奉真主神聖仁慈博愛精神,落實和諧社會的大同理想。[/FONT]

[FONT=宋体]為堅實倫理、道德、因果、宗教、科學的聖賢教育基礎,法師特於二ΟΟ[/FONT][FONT=宋体]六年在澳洲昆士蘭省購買建校土地,希望建校培育世界各宗教及優秀傳統文化的師資。以儒之《弟子規》、道之《太上感應篇》與佛之《十善業道》的教誨為扎根教育,戒律基礎,要求全體師生百分之百落實此三門課程。因此三科,不僅是儒釋道三家學術的基礎,實為聖賢「仁慈博愛、誠敬謙和」教育之大根大本。尤於今日社會,老法師更加強調,唯有深明因果教育,才能真正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若不明因果,縱然學習倫理、道德教育,亦容易流於表面,徒具形式。故安士先生云:人人皆明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明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若非切實履行,世出世間所有德行學問僅如空中樓閣,自行化他均難真實成就。[/FONT]

[FONT=宋体]二十世紀英人湯恩比博士曾說:「欲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法師多次參加國際和平會議的經驗,深切認識,唯有建立和諧社會示範區,才能使世人明白肯定「人性本善」,告知世人「和諧是可以落實的」。於是,法師秉持著「但開風氣不為師」的處世原則,於家鄉安徽廬江縣湯池鎮建立「文化教育中心」,培養倫理道德教育的師資,展開小鎮全民倫常教育。老師們經過二個月的密集學習,下鄉上課,短短三、四個月內,已協助鎮中四萬八千居民,道德水平顯著提升,民風純樸,好禮知義。地方領導與百姓深刻體會「『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不是口號」![/FONT]
 
实践佛陀教育 – 现代佛法修行入门

[FONT=宋体]一生致力於宣揚神聖倫理道德教育的老法師,以「團結宗教、族群為世界和平的基礎」之理念,深深感動了全世界無數各行各業的志士仁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鑑於此,特於二ΟΟ[FONT=宋体]六年十月,以教育與和平為前提,誠邀老法師於法國巴黎總部,進行為期三天的「二五五[/FONT]Ο[/FONT][FONT=宋体]年歡慶衛塞節活動」,多方闡揚「宗教是可以團結的」、「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聖賢傳統文化教育於現代社會仍深具實用」等重要理念。此次慶典,有來自全世界一百九十二國的駐法使節、團體代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以及法國重要官員共襄盛舉,對全球宗教人士與愛好和平者而言,實為一次意義深遠的重要活動。[/FONT]

[FONT=宋体]二ΟΟ[FONT=宋体]九年二月,在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先生的支持讚揚下,由老法師領導的淨宗學院與格里菲斯大學於澳大利亞布里斯本市政廳聯合舉辦三天,以《世界宗教是一家》為主題的「澳洲、亞太地區促進和平與和諧之多元宗教高峰會議」。來自亞、澳各地一百四十八個宗教、政府、商業、醫藥、大學、警方和媒體機構的二百八十八位代表出席。與會者反響踴躍,如悉尼吠壇多中心代表所說:「你們舉辦的多元信仰高峰大會,不但惠利這一區的人民,甚至會對人類有極重大的貢獻,因為所探討的問題是全世界所關心的。這個會議,已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不可磿滅的記號,假以時日,一定能作出更有意義的貢獻。」[/FONT][/FONT]

[FONT=宋体]簡言之,「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淨空法師立身處世不變的原則。「仁慈博愛」,「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是他講經教學純一的主旨。「誠敬謙和」、「普令眾生破迷啟悟、離苦得樂」則為其生命中真實的意義。[/FONT]

[FONT=宋体]资料出处:[/FONT]
http://www.amtb.cn/jklfs/jklfs.asp?web_amtb_index=1&web_choice=1
 
实践佛陀教育 – 现代佛法修行入门

弘法理念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二十個字是老法師修學教化的基本理念。老法師誨人不倦地以此來勸化他人,自己亦終身奉行不渝。自一九五九年開始在台灣講經弘法以來,迄今已有四十年。

自始至終,老法師不厭其煩地闡釋「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是一位義務的社會教育工作者;佛教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須」等思想,讓社會大眾重新認識佛教,並且也極力提倡孝道、師道和中華傳統文化。

在四十餘年的弘法歷程中,法師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在美洲、澳洲和東南亞地區法緣非常殊盛,所到之處極受當地社團、學校及四眾弟子的尊敬和愛戴。淨空老法師的思想體系蘊含豐富,博大精深,現試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對其加以說明,俾使我們能對老法師的思想有一個粗淺的認識︰


(一)以教育弘揚佛法  

【1】、成立佛陀教育基金會

  淨空老法師倡導下,一九六二年起便創設「華藏法施會」以印送佛經善書,無條件贈送給需要的人。一九八五年一月「佛陀教育基金會」正式在台北成立。基金會秉持「促進道德,推展佛慈,闡發倫理」的宗旨,多年來以贈送經書及佛教音像製品、舉辦佛學講座、捐助獎學金等為主要弘法方式

先後翻印《大藏經》及佛教歷代祖師大德著作、儒家《四書》、《五經》等善書及一切與提升善良品質、恢復心性、昌明道德、改善社會風氣、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有關的書籍。目前,佛陀教育基金會的經典及音像製品贈送範圍已由原來的亞洲、美洲地區擴展至澳洲、非洲和歐洲地區的許多國家。單單在一九九八年,世界各國接受佛陀教育基金會贈送法寶的團體就達到兩百多個,所贈送的經典總數達到兩萬八千多箱一百七十餘萬冊。數十年來,「華藏法施會」及佛陀教育基金會已累計贈送經典善書千餘萬冊,佛菩薩及祖師大德像數百萬張流通全球。

【2】、佛教是教育

  按淨空老法師的指導思想,凡是新的淨宗學會成立,首先所要進行的會務重點便是印贈經書、流通音像製品,展開佛教的「正名」活動。淨空老法師經常說︰「作為一名現代的佛教弟子,所首先應該明白的就是搞清楚我們和佛陀之間的關係。我們稱佛為「本師」,他老人家是我們根本的老師,他和我們之間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非常明顯的教與學的關係,而不像其他宗教那樣存在所謂的「父與子」的關係。

佛教的教學是非常藝術化的教學,每一尊佛像,每一種儀式,每一個供養具都是非常好的教學工具,都有無限深廣的表法意趣。如果我們進入任何一座寺院,在天王殿首先所看到的是一尊袒胸露乳,笑容可掬的彌勒菩薩塑像,它代表的是──如果想學佛、如果想作菩薩,第一步便要從「歡喜大度」修起。要學會包容別人、體諒別人、時時笑面迎人,不生煩惱,對任何人都能平等看待,這樣,我們才有資格進入佛門薰修。由此看來,這「微笑運動」還是佛教首先提出的呢。

另外,「四大天王」、「四大菩薩」、「十八羅漢」等所有塑像;供香、供花、供果等種種供奉儀式,各有其表法深意。如果我們現在只是把佛菩薩當成偶像加以崇拜,以為多燒幾支香,多磕幾個響頭,便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便能升官發財,這是迷信!這簡直是對佛菩薩教學的侮辱!任何事情是以因果而存在的,如果不明白因果的事實真相,不按照佛教導我們的理論方法去學習,只是一味的盲目崇拜,這完全與佛教化的宗旨相違背,也完全脫離了佛陀教育的本懷。

老法師四十餘年來,一直推行「佛教是教育」的理念,並在一切場合、聚會和演講中對此概念加以闡述和論證,使聞者無不頷首稱是。所以由「淨宗學會」的命名中,我們即可以看出法師的一番苦心,雖然此名在二戰後即由夏蓮居老居士提出,但一直以來,並未落實到實際修學生活中,淨空法師所推行的「教育」理念才真正把夏老居士的理想變成現實。

资料出处:http://www.amtb.org.tw/jklfs/jklfs.asp?web_amtb_index=2&web_choice=1
 
实践佛陀教育 – 现代佛法修行入门


[FONT=宋体][FONT=楷体](二)、以講學培養人才[/FONT][/FONT]

[FONT=宋体]創辦「弘法人才培訓班」[/FONT][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一九九五年五月,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淨宗學會誠邀老法師來新講經,並主持「弘法人才培訓班」的日常教學工作。截至目前,弘法人才培訓班共開辦四屆,接受了來自祖國大陸、美國、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的法師居士七十餘位(其中來自國內的法師共六十八位),這些法師現已分別在各自的寺院或應邀至各地正法道場講經弘法[/FONT]

[FONT=宋体]籌辦「佛陀教育學院」[/FONT][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佛陀教育學院」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為辦學宗旨,準備開設三級教學課程,即預科班(一年)、正科班(三年)和研究班(三年)。學院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教學理論等方面稍有別於一般的佛教院校。老法師希望通過這種中國傳統的私塾教學方式,能為祖國佛教界培養一批宗教兼通,解行並進,有修有證,並能運用現代科技設備為弘揚佛法服務的高素質法門精英。[/FONT]


[FONT=宋体][FONT=楷体](三)以慈悲利益社會[/FONT][/FONT]

[FONT=宋体]慈悲是佛教的基本教義[/FONT][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佛教是以推行和平和慈悲為其主導思想的特殊教育。淨空老法師經常教導弟子和學生們,要拓開心量,包容一切,並且時時提及佛教所要求的慈悲不僅僅是對家人、朋友、認識的人或不認識的人,它還包括了我們的對手、敵人、動物、植物和一切我們能看見或看不見的有情生命。佛教的慈悲觀主要是建立在「物我一體」,即「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的理論基礎上。還要有一種「所有眾生皆是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的想法,尊敬愛護一切眾生,處處替他們著想,為他們謀福祉,這樣,佛教所要求的慈悲才算是做到了第一步。[/FONT]

[FONT=宋体]說法四十年慈悲利人天[/FONT][FONT=宋体]  淨空老法師自講經弘法以來,足跡已遍及亞洲、澳洲、美洲各地,四十餘年來老法師以講經弘法為唯一正業,橫說豎說無間斷說,教化勸導無以數記的東西方有緣眾生,使他們以積極正確的態度面對人生,超越瓶頸,滿懷信心,滿懷希望的迎接新的生活。淨空老法師已步入古稀之年,在這個常人或盡享天倫或坐以待旦的年歲裡,老法師卻將無量眾生的生死大業一肩挑。[/FONT]

[FONT=宋体]祖國結緣[/FONT][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淨空老法師對祖國各界的支持,尤其是對佛教界、文化教育界及各地災區的支持與資助,早在八十年代便已開始。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五年間老法師曾給國內各大寺院、佛學院居士林贈送《大藏經》達八百多部。一九九一年國內華東等地遭受特大水災,老法師傾全力與華藏佛教圖書館、華藏講堂共捐資二十五萬美元救災。一九九二年中國佛教文化教育基金會成立,老法師為基金會捐資四萬美元。一九九三年,老法師在南京金陵刻經處及上海佛學書局印贈《佛學大辭典》一萬部,與全國所有佛學院的學員結緣。同年,老法師還捐贈《四庫全書薈要》三十三套,每套五百巨冊,給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及各省市高校圖書館。一九九四年,老法師在新加坡捐資六萬新幣支持祖國「萬村書庫」工程。[/FONT]


[FONT=宋体](四)以真誠增進交流[/FONT]

[FONT=宋体](五)以專修專弘求生淨土[/FONT]

[FONT=楷体][FONT=宋体]因为篇幅有限[/FONT], ([FONT=宋体]四[/FONT]) ([FONT=宋体]五[/FONT]) [FONT=宋体]不展开了[/FONT].[FONT=宋体]详情请见资料出处[/FONT].[/FONT]

[FONT=宋体]资料出处:http://www.amtb.tw/jklfs/jklfs.asp?web_amtb_index=2&web_choice=1[/FONT]
 
本篇节录自“印光大师开示 -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 净空法师讲述于 二○○一年九月廿九日 台北国际会议中心
 
[佛教非宗教非哲学]

如何能够把佛法落实到我们生活上,这一点我相信许多同修们非常的关心,因此我们学佛首先要认识佛法。佛法究竟是什么?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里面收藏的书不少,尤其是‘苏州弘化社’出版的。因为弘化社是印光大师办的,我对弘化社的东西非常留意。在这些书本里面,我翻到一个小册子是欧阳竟无大师的讲演,王恩洋笔记记录下来的。他的讲题是:‘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
 
这个讲题很吸引人,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我那时还是第一次听到。我学佛入门是从佛经哲学入门的,他怎么说不是哲学?我把这一篇讲演细看,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这一篇讲演是在民国十二年,地点是在第四中山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我从这一篇讲演得到很大的启示。佛教到底是什么?实在讲,欧阳竟无居士只说出,它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是现在人所必需要修学的。我们再仔细去观察,我明白了,佛教是教育,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它确实不是宗教、不是哲学。
 
怎么说是‘多元的社会教育’?它的教学超越了国土,我们今天讲的国家的界限,超越了种族的界限、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许许多多的宗教徒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像《华严经》里面五十三参,我们看到胜热婆罗门,胜热婆罗门是婆罗门教,是现代的印度教,遍行外道。这些经里面有很多其他的宗教徒,像当时印度的瑜伽、数论,许多人都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我们把佛教的本质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学佛到底是学的什么东西?我们要是用一句话说明白,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这一句要用现代的话来讲,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心经》上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物质,心就是精神,它是一不是二,现在我们把它分成两桩事情来看,这是错误的,这里头产生了矛盾、才产生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我们世间所有一切苦难的根源,不但是苦难的根源,是六道轮回的根源、是十法界的根源。如果我们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放下了,世界原本是一真,佛家讲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诸佛菩萨所证得的境界,那个境界才是最圆满的、最究竟的、最幸福的。
 
教学的事业


本篇节录自“印光大师开示 -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净空法师讲述于 二○○一年九月廿九日 台北国际会议中心
 
释迦牟尼佛这个人,如果用今天我们一般社会的看法给他定位,他是什么地位?诸位一定要知道,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人,他是人。实际上他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我们知道他是王子出身,他的愿力弘深、眼光深远、悲心很重,他发的愿是为一切众生服务、帮助一切众生解决苦难的问题。他知道这桩事情政治做不到,所以他不去继承他父亲的事业,舍弃王位。他也知道这桩事情军事、武力也办不到,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世尊年轻的时候武艺超群,所以他也不去作将军,也不去作统帅,把这个统统放下了;用现在话来讲,科学、技术、经济都不能解决,什么能解决?教育能解决,他最后选择这个行业。于是我们这才明了,解决社会问题,最重要的、最殊胜的、最有效果的是教育。
 
于是我们再仔细观察释迦牟尼佛选择的这个行业,不但一生教学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虽然是出家,他的父亲是帝王,他可以盖一个很好的寺庙,可以过很舒服的生活,他为什么要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沿门托钵?为什么?他教导我们,如果真正从事于教学的事业,一定要自己给一切众生做出最好的榜样,你所教的,人家才肯相信、才肯接受。你自己做不到,怎么能教别人做到?佛教人‘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你要不能过清苦的生活,你的烦恼习气决定断不了。
 
后退
顶部